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黄锟  陶芳标  高茗  李光友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895-896,898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激强度以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加强中专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所中专学校1602名在校女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焦虑、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生活事件评定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应对方式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评定。结果中专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4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92%。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方面的问题,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女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明显症状者,其积极应对较少而消极应对的倾向大。应激量高、消极应对水平高的女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高年级、积极应对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是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中专女生抑郁、焦虑发生情况不容乐观,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度较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2006~2007届在本市三甲医院340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4.82%,焦虑症状检出率22.97%,常见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实习择业压力和健康适应,有抑郁与焦虑症状护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症状者,积极应对较少,消极应对较多.应激量高、消极应对高的护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结论:临床实习护生负性情绪发生率高,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1的病例对照调查.[结果]病例组SCL-90各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精神病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S及SDS评定,其累积分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20%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轻、中、重度分别占14%、5%、1%,33%存在抑郁症状,轻、中、重度分别占16%、10%、7%.[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因此,应注重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和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抑郁、焦虑状况及其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改善农村居民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某地居民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1 624名常住农村居民;焦虑、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评定采用自评生活事件量表(LES). [结果]居民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2.7%、20.3%,较常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为工作或学习压力大、经济困难、对工作不满意、子女教养问题、与同事或邻里不和等问题,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显著相关(P<0.01).男性、文化程度高是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高应激量是抑郁、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农村居民的抑郁、焦虑发生情况不容乐观,与负性生活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5.
探究初中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实证效度,为问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儿童抑郁症状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绍兴市2所初中的3 1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t检验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绍兴市初中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481,-0.468(P值均<0.01).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评分和阳性检出率均表现为应激水平高风险组高于低风险组,而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和检出率则是相反(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风险应激性生活事件是中学生抑郁、焦虑和学校生活不满意的危险因素,OR值(OR值95%CI)分别为3.258(2.738~ 3.876),5.352(4.400~6.511),3.414(2.851~4.088).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实证效度,可作为评价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编制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为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适宜的研究工具。方法结合文献综述、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编制问卷,在某市3 732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中应用,同时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综合运用t检验、相关系数等8种统计学方法及专家评议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同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经过项目分析,最终形成5个维度43个条目的问卷。该问卷的重测信度、Cronbachα系数、分半信度分别为0.891,0.923和0.880;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与焦虑和抑郁自评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5和0.512(P值均0.01);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模式与理论构想一致。结论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可作为评价中学生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但仍需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状况的关系,为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5所中学的37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适应有关的10项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可产生较大的应激影响;中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8.4%,年级、家庭类型、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与中学生抑郁的发生存在相关。结论中学生抑郁情况不容忽视,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以肿瘤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6周.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2、4和6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心理干预6周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 <0.05或P<0.01),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则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6周末,研究组GQOLI-74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PTSD症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反应总分有显著相关;生活事件对PTSD总分及各维度的影响显著,解释了PTSD总分变异的16%,再体验变异的12%,逃避及麻木变异的11%,过度警觉变异的14%。结论生活事件会影响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斑秃和雄激素性脱发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选择桐乡市皮肤病防治院门诊就诊的67例斑秃患者和43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测评结果。结果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比较,斑秃组患者的年龄更大,拉发试验阳性比例更高,病程更短,疲乏症状更常见,合并其他疾病和血清学指标异常比例更高(均P0.05)。斑秃患者和雄激素脱发患者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49%、6.98%,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7.91%、30.23%,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80%、18.60%,GSES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TCSQ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两组患者的SAS、SDS、GSES、TCSQ消极维度评分和DL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秃患者的近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率和TCSQ积极维度评分高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存在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下降情况,但斑秃患者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初中、普高及职高等不同类型学校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开展针对性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对1168名中学学生(其中高中女生204名、男生217名,初中女生263名、男生198名,技校女生152名、男生134名)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55.43%)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1,P<0.05)。女生在强迫( t=2.998, P<0.05)、人际关系敏感(t=12.662,P<0.01)、抑郁(t=2.624,P<0.05)、焦虑(t=7.581,P<0.01)、敌对(t=5.091,P<0.01)、精神病性(t=3.025,P<0.05)等因子上的得分与常模相比的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普高、职高女生的强迫和抑郁因子得分依次增高,职高女生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最高,普高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最高。 SCL-90总分和焦虑、抑郁及强迫各因子的得分与学习、受惩罚、人际关系存在正相关。结论深圳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程度较全国成人水平偏高,也高于同比男生,表现出自身特色,有必要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早期正性生活事件与情绪症状的关联。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2所高等院校的4 829名大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童年期积极经历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和层次回归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7.79%、34.11%和10.5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均呈正相关(r=0.54、0.57、0.54,P均<0.001),早期正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均呈负相关(r=-0.37、-0.34、-0.34,P均<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乘积项对抑郁、焦虑症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05、-0.03,P<0.001、0.05)。结论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是情绪症状的危险因素,早期正性生活事件能够缓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抑郁焦虑与生活满意度及自我意识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抑郁和特质焦虑心理症状的检出率,分析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以及自我意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特质焦虑量表(T-AI)、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合肥市2所中学初一和初二学生4524名进行特质焦虑、抑郁、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的评定,描述抑郁、特质焦虑和自我意识异常的筛查情况,控制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后,分析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肯定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占17.9%,特质焦虑检出率为5.3%,自我意识过低的学生比例为29.1%,自我意识过高的检出率为28.6%,抑郁、特质焦虑症状和自我意识异常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评分和特质焦虑评分呈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评分均与抑郁、特质焦虑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低,抑郁和特质焦虑水平较低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上海市中学生负性情绪与失眠症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抽取上海市24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由学生填写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精简版(DASS-21)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家长填写中学生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 结果 有效样本1 986人,平均年龄(14.71±2.01)岁,男生1 019名(51.3%)。压力、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3.9%、51.0%和29.0%,失眠症状发生率为37.0%。在校正了人口学因素后,有压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中学生失眠症状风险分别高于无相应负性情绪中学生(压力:OR=2.17,95%CI:1.60~2.95;焦虑:OR=2.97,95%CI:2.27~3.88;抑郁:OR=2.59,95%CI:1.94~3.47),且在初中生中更高。 结论 上海市中学生负性情绪与失眠症状风险增加相关,特别是在初中生中相关性更高,应当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male and female medical students on selected personality attributes that could influence their academic attainment and personal success. DESIGN: Participants were 1157 medical students (743 men, 414 women) who completed a set of psychosocial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intensity and chronicity of loneliness, general anxiety, test anxiety, neuroticism, depression, extraversion, self-esteem, locus of control, perceptions of parents, general health and appraisal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Data were analysed by employing multivariate and 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chi-square analysis. SETTING: Jefferson Medical College. SUBJECTS: Medical students. RESULTS: Men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he intensity of loneliness, and women scored higher on general anxiety, test anxiety and neuroticism scales, but the magnitudes of the effect size estimates were not large.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on measures of chronicity of loneliness, depression, extraversion, self-esteem,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perception of general health and perceptions of the mother and the father. Women who experienced stressful life events, such as death in the family or personal illness, appraised these events more negatively than did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CONCLUSIONS: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学生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干预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形式采集苏州市1 734名中学生相关健康问题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中学生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的中学生抑郁症状304人,检出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94,95%CI:1.440~2.492)、尝试饮酒(OR=2.902,95%CI:2.188~3.849)、曾被家长打骂(OR=2.674,95%CI:2.026~3.530)和过去一周每天至少60 min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0次(OR=3.930,95%CI:2.287~6.753)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论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53%,应将中学生作为重点人群开展防控抑郁症状科普宣传和干预工作,建议根据不同性别、饮酒、运动频次和家庭亲子关系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中学生抑郁症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分析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16个学校96个班的学生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内公认的伤害判断标准、自行编制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国际公认的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南省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8.74%,95%CI:47.43%~50.05%。伤害发生率分别在不同地区、年级、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厌学、抑郁、焦虑、好友经常出入娱乐场所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1.13、0.94、0.72、0.84、1.14、1.47、1.16和2.20;相对于父亲职业为无业或失业人员,父亲职业为离退休人员的中学生发生伤害的OR值为0.53。结论南省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8.74%。伤害的发生受地区、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厌学、抑郁、焦虑、好友经常出入娱乐场所以及父亲职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