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粒细胞埃立克体444-Epank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一步证实中国大陆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的病原学证据。方法 从粒细胞埃立克体结构蛋白基因序列高变区构建特异引物,对蜱标本,动物标本,人血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收集全沟硬蜱特异PCR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注册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从黑龙江省采集的全沟硬蜱(62组,310只)2组中扩增出444bp的特异DNA片段,而从内蒙古的动物脏器标本(8份)没有扩增出该片段,从内蒙古林业局人员血标本(129份)中扩增出1份该片段。对该片段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DNA序列与美国人粒细胞埃立克体分离株(AF047897)对应位置相差23个核苷酸,同源性为94.9%,推测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8.44%。结论 通过粒细胞埃立克林444-Epank基因的检测与分析进一步证实中国大陆存在粒细胞埃立克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感染粒细胞埃立克体病原体的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林区采集的啮齿动物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的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鼠标本276份,其中吉林长白山林区102份,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61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3份,阳性率分别为8.82%、1.64%及0.00%。体表有寄生蜱的鼠感染危险性是体表无寄生蜱鼠的11.30倍(P=0.002)。吉林、黑龙江林区鼠标本及其寄生蜱标本16S r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与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检出的粒细胞埃立克体对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7%-99%。glt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相应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吉林及黑龙江林区存在粒细胞埃立克体宿主动物感染。  相似文献   

3.
三种蜱媒传染病在媒介蜱和鼠类中复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埃立克体病和其他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北京市的蜱和鼠类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莱姆病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进行检测,对福建省的蜱和鼠脾脏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及莱姆病螺旋体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内蒙古采集的全沟硬蜱408只,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8%,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7.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45.6%,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5份(5/408),粒细胞埃立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08)。黑龙江采集的46只全沟硬蜱中人粒细胞埃立克体感染率6.5%,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率10.8%,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34.8%,其中粒细胞埃立克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标本1份(1/46)。北京市采集的蜱类标本922只,有2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DNA片段。福建省宁化地区采集的优势蜱种越原血蜱283组(659只)中,查菲埃立克体最小阳性率为3.8%(25组阳性),38份野鼠脾脏的阳性率为564%(21只阳性),检测出有2只(2/659)蜱同时感染了粒细胞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野鼠的脾脏标本中,也发现有一只同时感染了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结论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和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以及查菲埃立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可能在特定地区发生;其地区的蜱类、鼠类存在着极低的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应用半巢式PCR检测我国北方一些蜱种中的查菲埃立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北方一些蜱种中是否携带查菲埃立克体 (Ehrlichiachaffeensis,简写为EC)。方法 :应用半巢式PCR检测蜱的带菌率 ,利用 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所测序列。结果 :从内蒙古莫尔道嘎林业局采集的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中扩增出查菲埃立克体的 16SrRNA基因 ,阳性率分别是 39.0 6 %和 10 .0 0 % ;并从新疆精河采集的全沟硬蜱和草原革蜱中也测到相同的序列 ,最小阳性率分别为 5.79%和 1.6 7%。对莫尔道嘎采集的蜱标本进行 12 2 0bp的EC16SrRNA基因分析 ,结果与美国 1株查菲埃立克体 (GenBankU2 350 3)的相应序列只差 1个碱基。结论 :所使用的两套半巢式PCR扩增引物 ,可以简便快速地检测和分析蜱标本中可能存在的EC  相似文献   

5.
人埃立克体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立克体病是由严格白细胞内寄生的埃立克体所〗致的疾病,目前,人埃立克体病包括3种:一种是由Ehrlichiasennetsu引起的Sennetsu热,第二种是由E.chaffeensis引起的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ME)。第三种是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HGE),它是由侵犯粒细胞的埃立克体所致。Sennetsu热主要流行在日本和东南亚,与吃生鱼有关,HME由钝眼蜱和革蜱传播,而HGE是由硬蜱属的蜱传  相似文献   

6.
PCR检测东北地区部分蜱种中埃立克体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立克体病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可感染人和动物。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恶心、呕吐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严重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和肾衰 ,甚至死亡。目前研究结果表明 ,埃立克体病主要由蜱传播。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类似于传播埃立克体病的潜在蜱种 ,且人蜱接触机会多。这些地区 ,经常出现发热待查病人或不明原因的热病暴发。我们应用特异性引物对东北地区部分蜱体进行了埃立克体DNA的PCR扩增 ,以寻找埃立克体在东北地区存在的证据 ,弄清受感染的蜱种和埃立克体感染的潜在传播媒介。1 材料与方法  ( …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个快速、简便的检测埃立克体感染的实验方法,用于人类埃立克体病的临床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91HE17)感染犬巨噬细胞(DH82细胞),感染40天后收集DH82细胞。根据查菲埃立克体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特生扩增查菲埃立克体DNA。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PCR扩增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扩增产物经过1.5%琼脂糖凝胶电泳和5%聚丙烯酰胺凝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地区人群埃立克体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了解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可疑人群是否存在人埃立克体感染。方法:用16SrRNA基因特异引物进行半巢式多聚酶链反应及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大兴安岭地区的一些人血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EC)和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a)的16S rRNA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测出的序列与C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最大同源性比较。结果:从蜱咬后出现发热等疾病的35例病人和近一年内有蜱咬史的林场工人血中检测到这两种埃立克体的16SrRNA基因片段;对1份可疑埃立克体病人血标本进行了人粒细胞埃立克体16SrRNA全基因扩增,测出的序列与美国1株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的该基因仅差1个碱基。结论:初步认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存在人埃立克体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东北地区蜱中携带立克次体的情况。方法应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东北部分地区不同生境的游离蜱,采用PCR作斑点热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DNA检测。结果从东北地区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检出查菲埃立克体DNA,全沟硬蜱平均阳性率为3.29%,森林革蜱为1.88%;从全沟硬蜱检出人粒细胞无形体DNA,平均阳性率为2.98%;从嗜群血蜱检出斑点热立克次体DNA,其平均阳性率(6.67%)明显高于全沟硬蜱(1.69%)和森林革蜱(2.36%)。结论东北地区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可能是查菲埃立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的主要携带媒介,嗜群血蜱主要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提示东北地区存在三种蜱媒立克次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6.0%,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其感染率为2 0%.二者的复合感染率为2.0%;森林革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3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29.1%,二者的复合感染率16.8%.伯氏疏螺旋体的序列分析显示吉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都属于B.garinii基因型,同源性较高.对斑点热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斯洛伐克新发现的IRS3株和IRS4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吉林省珲春地区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并检测到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provide further pathogenic evidence of Granulocytic ehrlichia infection in China. METHODS: Specific primers derived from 444-Epank gene were used to amplify Granulocytic ehrlichia DNA from specimens of ticks, animals and human blood. PCR products of tick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RESULTS: 444 bp specific DNA fragments were amplified from 2 of 62 pools of Ixodes persulcatus collected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1 of 129 blood specimens from forest workers in Inner Mongolia. Eight animal specimens were negative. PCR products from ticks were then cloned and sequenced. It differed at 23 positions in comparison to American strain (AF047897) with 94.9% homology. The homology of deduced ammonia was 88.44%.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further confirmed that Granulocytic ehrlichia infection did exis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长白山区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吉林省长白山区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 利用立氏立克次体[相对分子质量 (Mr) 190× 10 3 ]外膜蛋白A(R .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对 6 83只蜱类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并随机抽取一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 从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标本中检测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 ,阳性率分别为 5 3.81%和 7.4 1% ;所测序列与前苏联的DnS 14株的同源性为 10 0 .0 0 % ,与DnS 2 8和RpA 4的同源性均为99.0 0 % ;而与国内所检测的BJ 90、HLJ 0 5 4的同源性分别为 88.0 0 %和 86 .0 0 %。结论 长白山区存在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存在与DnS 14株型别一致的斑点热立克次体 ,在中国系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莱姆病螺旋体生物媒介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87年以来,我们在全国开展了莱姆病调查,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新疆、湖北、四川、福建和北京等省、市采集的全沟硬蜱、粒形硬蜱、壤塘硬蜱、嗜群血蜱、二棘血蜱和长角血蜱分离出71株莱姆病螺旋体,其中55株从全沟硬蜱分离。全沟硬蜱是东北和西北针阔叶林区的优势蜱种,其带菌率为20~45%,表明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虽然从我国南方的某些硬蜱属和血蜱属种类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但是南方的主要生物媒介还不清楚。从我国蜱体内分离的螺旋体在超微结构、单克隆抗体反应和外表蛋白等方面与美国菌株有某些区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山区野生动物和蜱中莱姆病、斑点热、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对采集的鼠、蜱标本进行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埃立克体(无形体)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分析.结果 从121份鼠标本和105组蜱标本中检出阳性结果 14份.鼠标本中检出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DNA间隔区片段1份和埃立克体(无形体)16SrDNA 5'端片段2份.蜱标本中检出阳性11份,包括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DNA间隔区片段3份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5'端片段8份.其中1组长角血蜱成虫标本为伯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和ompA基因片段均阳性,分别与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氏基因型和马赛立克次体株等关系较近.结论 在同一组长角血蜱成虫中同时检出莱姆病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6省蜱中莱姆病螺旋体携带情况.方法 在6省各选取2个采样点捕蜱,采用病原分离培养和巢式PCR方法对蜱进行莱姆病螺旋体检测,通过基因测序确定分型.结果 6省共采集到2200余只蜱,约1000只蜱用于病原分离培养,从吉林省长白县全沟硬蜱标本中分离到13株螺旋体,从贵州省道真粒形硬蜱标本中分离到9株螺旋体.1255只蜱用于PCR检测,从6省的蜱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特异片段,其中吉林省(长白县27.08%、通化县20.41%)、青海省(互助县25.06%、黄南县21.11%)和贵州省(道真县25.63%)蜱中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较高,山西省(垣曲县4.72%、交城县3.64%)蜱中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较低.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吉林、青海、甘肃和山西省蜱中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均为Borrelia garinii.贵州、湖南省的基因型均为Borrelia valaisiana.结论 6省蜱中均带有莱姆病螺旋体,且带菌率有差异;山西省蜱中存在Borrelia ganmi型莱姆病螺旋体,湖南省蜱中存在Borrelia valaisiana型莱姆病螺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