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病 (耶氏菌病 )是 80年代才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肠道传染病 ,世界各大洲均有发现 ,是欧洲某些国家腹泻的主要病种 ,不少地区耶氏菌引起的胃肠炎和严重腹泻 ,比痢疾还多。除肠道症状外 ,还能引起呼吸道、心血管系统、骨骼、结缔组织和全身疾病 ,出现败血症时病死率达 30 %以上。1981年我国才发现此病 ,引起全国重视 ,并开展了全国性调查和研究 ,分别从人群、动物和外环境分离出病原菌 ,证明耶氏菌病在我国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一、人群流行概况我国耶氏菌病的流行形式多为散发 ,也发现有暴发流行。1.暴发流行 :我国目前已发…  相似文献   

2.
冷冻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  吴旭东  刘宗东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322-132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病是人畜共患疾病,食品受到本菌污染是引起胃肠炎型Ye病的重要原因。冷冻食品均需低温保藏、运输、销售,为具有嗜冷性的Ye提供了一个生长、繁殖的机会。为了解莱州市冷冻食品中Ye污染情况,我们于2004年5月~11月对本市15个冷饮生产厂家生产的210份冷冻食品进行了Ye的分离检测及生物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宁夏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宿主分布及毒力基因情况进行分析,能够有效防止该菌蔓延扩散。  方法  对2012 — 2017年不同监测样本进行菌株分离培养,并对阳性菌株做血清凝集和毒力基因鉴别。  结果  2012 — 2017年,共采集各类样本8 032份,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46株,总检出率为1.81 %。同时携带ail,ystA,yadA,virF毒力基因的致病性菌株全部来自O : 3血清型,均来源于动物样本。  结论  宁夏地区广泛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猪的致病性带菌率最高,且具有高度同源性,不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中国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 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实验方法对中国6省165株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按照PulseNet命名原则对带型进行命名。结果 将114株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成25个带型;K6GNllC30012(50株)、K6GNllC30015(19株)及K6GNllC30016(10株)是其主要带型,三个主要带型之间聚类相似性很高。将51株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14个带型;其中K6GNllC90004(22株)与K6GNllC90010(13株)是其主要带型,K6GNllC90004与K6GNllC90010带型之间有一定的差异。O:3与O:9血清型的主要带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O:3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能起源于一个克隆系,且在不同地区和年代变异很小;O: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能起源于两个不同的克隆系,且各自有一定的变异。O:3与O: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近几年来倍受关注的肠道致病菌。本菌分布广泛,曾从乳、乳制品、肉、水产等食品,以及猪、牛、羊、狗、鼠及禽类的排泄物中检出,猪的带菌率较高,占4%~17%。可见家畜特别是猪,是人类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贮存寄生宿主。2003年9—10月,笔者在吉林市江南公园采集了动物和禽类粪便,对该菌进行带菌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1种基于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的快速、敏感、特异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方法,为诊断该菌感染及食品中污染检测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中foxA序列,设计多套引物,筛选最佳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DNA的LAMP检测方法,加入荧光染料钙黄绿素以肉眼判断结果。结果根据扩增曲线,从4组引物中筛选出最优引物组进行LAMP检测,63℃恒温15min开始出现扩增,最低检测限为1.46×10~(-7)g/L,高于普通PCR最低检测限1个数量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等10株病原菌为模板进行LAMP检测,均未检出非特异性扩增反应。测序结果分析显示,LAMP扩增区不同菌株序列一致性约为95%,具有很好的保守性。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够满足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等使用需求,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在有条件的基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安徽省六安市区冷冻冷藏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状况。方法 2009-2014年,每年5-10月在六安市区几家大型商场、超市食品专柜分批采集冷冻冷藏食品标本共计523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不同冷冻冷藏食品中阳性检出率19.89%(104/523)。其中生食阳性检出率30.75%(99/322),熟食阳性检出率2.49%(5/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3 P<0.01);标本中以O:8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为主(34/104),6种生化反应模式,生物分型为1A型;4株致病性O:3型菌株均含有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鉴定O:3型致病性菌株均为K6GNIIC30021,与本地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菌株均在同一聚类分支,为国内常见毒株型。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本地冷冻冷藏食品主要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08株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及《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2]的要求对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API 20 E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菌株鉴定,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采用K-B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2007—2010年江都市人民医院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状况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从各类标本中分离到10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腹泻便分离率最高,共检出71株(65.7%);血液标本3株(2.8%);痰标本5株(4.6%);呕吐物标本11株(10.2%);可疑食物样品18株(16.7%)。对15种临床常见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耐药率10%;对临床经验抗菌药物氨苄西林、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达80%以上。结论监测结果显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除了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外,还可引起胃肠外感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可考虑为治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用药的首选药物;为提高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率,应重视冷增菌培养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吉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血清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对78株检出菌进行分析。结果 7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出O:3和O:9两个血清型,生物型为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ystA^+、ystB^-、yadA^+、virF^+占60.0%,ail^+、ystA^+、ystB^-、yadA^-、virF^-占26.2%,其他型占13.8%;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出2个克隆系7个基因型。结论 利用上述方法能很好分析吉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探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遗传关系,追踪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津蓟县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分布情况.方法 于2006年6月用常规方法从腹泻病患者、家畜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生物化学鉴定、血清分型、相关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从腹泻病患者和猪粪便中分离到的5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O:3血清型.全部携带毒力基因(ail、ystA、radA、virF),其中4株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属于同一带型(K6GN11C30021).另有1株带型为KGGN11C30026.结论 该县从腹泻病患者与宿主动物中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有4株属于同一个克隆系,初步推断猪为当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人群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一种新颖的核酸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应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针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素基因yruI/yru R设计5条特异性引物,进行LAMP扩增,对扩增反应进行优化。并考核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最佳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60℃。对8种相关肠道细菌进行LAMP扩增,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得到阳性扩增结果,证明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基因组DNA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约为74fg和43cfu/ml。对模拟食品样品进行直接检测,检测限为76cfu/g。结论本方法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且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1.5h即可完成,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快速、准确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法与多重PCR方法对49份生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同,符合率为100%。49份样品中均检出8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3株阳性对照以及6株阴性对照也均符合检测结果。但多重PCR方法所需的检测时间远少于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法。结论:多重PCR较传统鉴定方法省时省力,对于监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4-2005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宿主分布情况。方法对从不同宿主样品中分离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生物化学鉴定、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2004-2005年从8种常见动物宿主及食品中共分离到23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5.65%分离自猪,致病性菌株中51.52%来自猪,所占比例最高,而分离自腹泻病人、兔的菌株均为致病性菌株。结论我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宿主分布广泛,猪是最主要的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5-2011年河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情况.方法 于2005-2011年在监测点郑州、睢县和登封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各种家禽家畜的粪便标本,苍蝇,以及生、熟肉制品涂抹标本,共6700份.采用冷增菌方法进行目的菌分离.对不同宿主样品中分离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 从11种常见宿主和食品中共分离到21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9.6% (64/216)分离自猪.所分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是0∶5和0∶8,所占比例分别为23.2%(50/216)和20.4%(44/216);生物分型以1A型为主,占84.7% (183/216);不同宿主的优势血清型及生物分型各不相同;猪分离株中致病性菌株最多,为16株,其次是腹泻患者和犬分离株,均为6株.结论 河南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宿主分布广泛,猪是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15.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病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发肠道传染病,近来国际上多次报道"非致病性Ye"引起的人群感染,甚至是暴发,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1].徐州地区先后进行了两次相隔22年的调查和相关研究,现将Ye病原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徐州地区从腹泻病人、家养动物中分离的16株、5种血清型的小肠结肠耶氏菌的病原性。方法:用生化生物分型,自凝性(AA)试验、钙依赖性(CD)试验,PCR检测毒力基因来检验不同菌株的致病性。用ATB Expression自动鉴定系统对致病菌株做药敏试验。结果:仅2株狗源性菌与1株人源性菌为致病菌,他们均为生物3型/血清型O:3,二者耐药模型完全一致。结论:徐州地区,小肠结肠耶氏菌生物3型/血清型O:3是致病菌型,他在狗和人群之间分布关系密切,其他型别菌株可能不致病或潜在致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安徽省2012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菌株相关性。方法对22株菌株通过血清凝集实验和生物分型了解菌株生物学特征,采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分析PFGE与血清型和生物型的关系。结果 2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11个生物型别,K6GN11C30021为优势PFGE型。结论 PFGE与血清型和生物型有一定相关性,提示PFGE可用于分析爆发流行和常规监测,追踪传染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告由0:9血清型、生物3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一起食物源性急性腹泻爆发流行。发病率为64.44%、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95.17%)、腹泻(56.25%)、头昏。头痛(53.40%)及发热(29.29%)。从33名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3株0: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这些菌株具有典型的生化反应,大多数具有病原性。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多在1:1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