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1月7日,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共同举办了“超重和肥胖控制策略研讨会”,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人类健康分中心主任James O.Hill教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了题为“肥胖”的学术报告。来自营养、慢性病、临床、体育科研领域的110名代表参加了该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我市居民的肥胖情况 ,我们对绍兴城区的居民进行了肥胖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绍兴城区居住 5年以上 ,15~74岁的常住居民。 (2 )调查方法 :按《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1〕要求进行。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 ,每人测量 3次 ,取平均值。 (3)肥胖判断标准 :按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关于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进行〔2〕。体质指数〔BMI=体重 /…  相似文献   

3.
敖拉哈 《家庭医学》2005,(21):19-19
中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是胖瘦。有人认为“千买难买老来瘦”,是真的吗?胖瘦与健康的关系,究竟如何?要认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标准体重。最通俗而又简单的计算公式是: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超过标准体重10%~19%为超重,超过20%以上为肥胖症。精确的评定方法是体质指数:即体质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亚洲人的体质指数是17~23,≥23为超重,≥25为肥胖。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办事处提出体质指数≥24、≥28,分别为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中国办事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大学儿童与少年卫生研究所、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华儿科学会儿童保健学组联合召开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学术会议”于2003年11月13-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15省、市、自治区的营养、儿童保健、儿科、内分泌科、流行病学、运动医学等各方面的学者和专业人员近200人共聚一堂,交流儿童肥胖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就儿童肥胖防治有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营养与卫生处处长孔文博士(Dr . Keon Vanormelingen)指出肥胖问题是营养不…  相似文献   

5.
顾景范 《营养学报》2005,27(5):430-430
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和中国办事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联合主办的“碳水化合物与人体健康学术研讨会”分别于2005年9月13日和15日在北京和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0)定义肥胖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儿童肥胖是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1].超重儿童可能成为肥胖的成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期超重与肥胖不仅影响健康成长,而且对其成年后的生理功能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是某些成年期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儿童开展超重、肥胖的调查研究,对预防多种疾病的早期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于2003年11月正式推出"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2].笔者按该分类标准,对内蒙古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体质指数以及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许多医生告诉我,现在来减肥门诊要求减肥的相当一部分人是瘦人,是年轻人。他们减肥不是为了健康,而是因为以瘦为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负责人陈春明教授3月30日在发布京、沪、穗三城市减肥态度调查结果时,对我国目前减肥门诊出现的这种状况很是忧虑。今年1月26日至2月12日,英国益世调研公司受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委  相似文献   

8.
《营养学报》2004,26(5):399-399
<正> 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联合举办的“膳食脂肪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17日在北京举行。由上海达能饼干食品公司提供赞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   总被引:107,自引:2,他引:107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它列入疾病名单,并认为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呈流行趋势,我国目前体重超重者已达22.4%,肥胖者为3.01%,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24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此提出“以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 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工作组又编写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于2003年3月正式公布。现将与营养有关的内容节录如下,供参考。文中能量单位 kcal 应用kJ 换算,1 kcal =4.18 kJ ,请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我国成人适宜的体重指数(BMI)范围和超重肥胖的划分界限。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国内现有体量指标和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数据组织了汇总分析。方法:有13项1990年以后的调查资料人选,共计20-70岁以上成人23972人,有腰围数据者111411人,有血脂和血糖化验数据者8万余人。数据进入分析的人群分布于大陆21个省市、自治区儿台湾。汇总方法是由各负责单位根据统一制定的表格和标准提供数据,汇总分析中心进行核对、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甘油三酯升高和危险因素聚集(一个人具有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现患率均随BMI或腰围的增高而上升。通过不同BMI和腰围切点对于检出各项危险因素异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提出敏感度特异度较好、假阳性率较低的BMI切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特异度达90%的BMI切点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结论:切点以上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显示:将BMI控制到24以下,可能防止人群中45%-50%的危险因素聚集。对BMI在28及以上者药物控制到此点以下,可能防止15%-17%的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病危险。男性腰围控制在85cm以下,女性腰围控制到80cm以下, 可能防止约47%-58%的解除因素聚集。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对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界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