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10,IP-10)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6例HBV感染者,根据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24例,B组(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49例,C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19例,D组(乙型肝炎肝硬化)34例,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肝功能指标正常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L-12、VEGF、IP-10水平及HBV DNA载量,分析IL-12、VEGF、IP-10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V DNA载量和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HBV感染患者血清IL-12、VEGF、IP-10蛋白水平分别为(61.52±19.31)pg/ml、(131.65±15.37)pg/ml、(248.62±45.35)pg/ml,高于对照组(P0.05),且A、B、C、D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载量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患者血清IL-12、VEGF、IP-10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越高,血清IL-12、VEGF、IP-10蛋白水平越高(P0.05);血清IL-12、VEGF、IP-10蛋白水平与CHB病情程度、HBV DNA载量、ALT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HBV感染患者血清IL-12、VEGF、IP-10蛋白水平较正常人均升高,且与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程度及HBV DNA载量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及IL-17-197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易感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自限性HBV感染组48例、无症状慢性HBV携带组31例、慢性乙型肝炎组7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46例。采用PCR技术检测IL-17-197G/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血清IL-17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91%(34/46)、15.22%(7/46)、10.87%(5/46)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81.52%高于自限性HBV感染组15.63%和慢性乙型肝炎组36.67%(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高病毒载量者的IL-17为(6.68±0.72)pg/ml高于低病毒载量者(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ALT40 U/L、AST40 U/L、TBIL20μmol/L患者的IL-17分别为(6.92±0.74)U/L、(8.97±0.69)U/L、(6.96±0.67)μmol/L高于ALT、AST、TBIL低水平者(P0.05)。结论 IL-17高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进程有关,IL-17-197G/A位点基因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HBV感染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为易感基因,AA基因型可能增加了HBV感染的不良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血清e抗原(HBeAg)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239例慢性初治乙型肝炎患者和180例无临床症状且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V携带者为研究对象;HBV-DNA载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BeA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分析HBV-DNA载量与血清HBeAg水平的关系。结果 239例慢性初治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阳性162例,阳性率为67.78%;按照血清HBeAg阳性定量检测结果将慢性初治乙型肝炎患者分为4组,HBV-DNA载量Ⅳ组Ⅲ组Ⅱ组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83,P0.05);180例HBV携带者血清HBeAg阳性113例,阳性率为62.78;血清HBeAg阳性患者HBV-DNA载量对数值为6.89±1.24,高于血清HBeAg阴性患者4.5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7,P=0.009);按照血清HBeAg阳性定量检测结果将HBV携带者分为4组,HBV-DNA载量Ⅳ组Ⅲ组Ⅱ组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86,P0.05)。结论随着血清HBeAg水平的升高,HBVDNA载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通过定量测定血清HBeAg水平可评估慢性初治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的HBV-DNA载量。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39-1640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鉴定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其中急性乙肝患者(AHB)40例,慢性乙肝患者(CHB)42例,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reg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分子表达、Treg频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评估三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面、细胞内分子表达、Treg频率水平,评估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 DNA载量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reg占CD4~+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在高病毒载量患者的Treg频率为(4.6±1.8)%,显著高于低病毒载量患者的(3.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5);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期的Treg频率为(6.1±1.6)%,显著高于急性期的(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病毒载量组的CD4~+Treg频率显著增高,说明Treg可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影响病毒清除;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患者的Treg较低,随后增高,可能与急性乙型肝炎不同发病阶段的Treg所起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2及干扰素-γ受体(IFN-γ)3种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了解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以探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医院就诊的5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1例患者按HBV感染后临床表现分为慢性HBV携带组1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23例,选取同期1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12及IFN-γ水平,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白蛋白(ALB)等代表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V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炎肝硬化组患者中IL-4、IL-12及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FN-γ/IL-4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携带组及肝炎肝硬化组患者IFN-γ/IL-4的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携带组与肝炎肝硬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测定HBV的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对监测HBV感染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评价其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4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0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52例;收集同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例为肝硬化组,健康体检人群120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CA125水平分别为(8.5±4.6)、(44.7±16.1)、(104.5±56.8)U/L。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患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20.8±7.2)、(32.9±11.3)、(73.7±19.0)U/L;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CA125水平明显升高,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硬化组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黏连蛋白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透明质酸水平明显增加,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患者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轻度组与中度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慢性乙型肝炎及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黏连蛋白、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肝纤维化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28B血清水平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及疾病进展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258例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组)、5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31例丙型肝炎肝癌(肝癌组)患者及2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SNP Genotyping Assay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IL-28BSNPs基因型;运用ELISA检测血清IL-28B浓度;稳健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血清IL-28B水平和SNPs的诊断价值。结果丙型肝炎患者6个IL-28BSNP基因频率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8B水平(112.8±40.9)pg/ml显著低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4.8±40.3)pg/ml及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302.5±50.1)pg/ml,(P<0.01);患者中rs8099917TT携带者血清IL-28B水平(147.8±40.5)pg/ml显著低于TG携带者(295.8±50.2)pg/ml,(P<0.05);稳健回归发现血清IL-28B水平与rs8099917TG、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硬化+肝癌密切相关(P均<0.05);ROC分析239pg/ml血清IL-28B为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界值。结论血清IL-28B可作为丙型肝炎病毒(HCV)疾病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炎症相关性,以判定是否以1×105拷贝/ml作为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标准.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44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肝功能、HBVDNA、乙肝标志物,依据血清HBVDNA将患者分为高载量(≥105)和低载量(<105)两组,同时依据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分<G2,≥G2两组.结果 244例患者中炎症分级G≥2者48例(19.7%);HBV DNA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肝组织炎症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 0.05).结论 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轻度炎症,炎症分级G≥2者占19.7%;肝脏炎症程度与血清HBV DNA无相关性,1×105拷贝/ml不能作为是否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有偿献血人群血浆炎症细胞因子、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转归及其HCV RNA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既往有偿献血人群322例,其中HCV持续感染者99例,自限清除者108例,健康对照115例,检测该人群的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10,血浆25(OH)D水平及各项肝功能指标,分析其与HCV感染转归、病毒载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HCV持续感染者及自限清除者的血浆25(OH)D、IFN-γ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者;HCV持续感染者的血浆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而其IFN-γ/IL-10比值低于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控制年龄、性别和BMI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V持续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与25(OH)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39,P=0.016),与IL-10接近正相关关系(r=0.111,P=0.054);血浆25(OH)D水平与IFN-γ(r=0.111,P=0.054)、IFN-γ/IL-10比值(r=0.112,P=0.052)均接近正相关关系。结论 HCV感染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及维生素D缺乏现象,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HCV病毒复制、感染转归及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对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根据住院期间糖皮质激素治疗情况分为糖皮质激素组(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推注,连续5 d)21例,非糖皮质激素组27例。同时收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40例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健康体检者40名为健康对照。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白蛋白、HBV-DNA载量、IL-2及IL-10水平,使用终末期肝病模型进行评分。结果血清IL-2和IL-10水平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IL-2和IL-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2和IL-10在糖皮质激素组与非糖皮质激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IL-10与TBILJ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糖皮质激素组总生存率为85.71%,明显高于非糖皮质激素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 IL-2联合IL-10预测6个月生存情况的AUC为0.905,高于IL-2和IL-10单独的ACU值。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血清IL-2和IL-10可作为该类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