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指征剖宫产、有指征产前和产时剖宫产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降低剖宫产率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上海市两家三级医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间的1 217例分娩,回顾性收集相关孕期与分娩信息。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无指征剖宫产、有指征产前剖宫产和有指征产前剖宫产。针对3种不同的剖宫产类型,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找出各自的危险因素并调整混杂因素。结果对于无指征剖宫产,初产妇的危险性是经产妇的1.85倍(OR=1.85,95%CI:1.21~2.83)。有指征产前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有:孕前超重及肥胖者(OR=3.06,95%CI:1.62~5.77;OR=5.15,95%CI:1.99~13.32),孕期被动吸烟者(OR=1.78,95%CI:1.08~2.93),初产妇(OR=14.82,95%CI:8.08~27.19),婴儿出生体重〈2.5 kg或〉4 kg者(OR=5.62,95%CI:1.19~26.56;OR=13.44,95%CI:3.37~53.64),患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产妇(OR=2.47,95%CI:1.17~5.22)。对于有指征产时剖宫产,母亲年龄偏大(OR=2.48,95%CI:1.07~5.72)及婴儿出生体重〉4 kg(OR=13.32,95%CI:3.37~52.63)者的危险性增加,初产妇(OR=0.14,95%CI:0.08~0.26)的危险性减小。结论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率,需要加强对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应重视对孕产妇孕前孕期体重的干预与孕期血糖的控制,并且强调避免孕期被动吸烟的重要性,以降低有指征的产前与产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孕产妇分娩意向及影响因素,普及孕产妇分娩知识,指导孕产妇正确和健康分娩。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月在该院分娩的26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结果 264例孕产妇中,分娩意向为剖宫产者208例,占78.79%。最终,采取剖宫产方式分娩者214例,剖宫产率为81.06%,剔除有剖宫产医学指征者8例,剖宫产率为78.03%。孕产妇的年龄、分娩意向、孕前及孕期体重、孕前BMI等对分娩方式有影响(P0.05)。结论长春地区剖宫产率高,应重视孕期健康教育,加强产前监护,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孕产妇选择最佳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剖宫产的现状、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3年8~12月对北京市9所助产单位分娩的826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全市医院剖宫产率为52.54%;②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本市户籍、产检次数≥8次、有妊娠合并症、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分娩意愿等剖宫产可能性大;③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为前3位的剖宫产原因。结论:近年来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孕产妇产前宣教,医生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贺向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69-5471
目的:探讨产科患者的一般情况,为加强产科管理、提高妇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304例产妇的年龄、职业、孕次、产次、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婴儿情况。结果:1 304例产妇中剖宫产332例,剖宫产率25.46%,剖宫产指征第1位是瘢痕子宫151例占45.48%;早产率2.22%,过期产率0.76%,低出生体重率2.45%,巨大儿发生率7.41%。结论:应加强孕期合理营养指导,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加强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正确引导,严把初产妇剖宫产指征;加强医务人员对疤痕子宫阴道试产适应证的培训,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sane》2014,(3)
目的探讨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长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12年1至12月在六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00例阴道分娩和300例剖宫产足月单胎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高于阴道分娩组(t=3.37,P0.01),孕前身体质量指数18.5kg/m~2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18.5kg/m~2者,x~2=11.04,P0.01;剖宫产组孕期体重增幅高于阴道分娩组(t=13.98,P0.01),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4kg/m~2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在4~6kg/m~2之间和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6kg/m~2者(x~2值分别为91.32和110.43,均P0.01)。结论控制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分娩方式的意愿及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对117例住院待产的HBV感染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77例(65.81%)愿意优先选择自然分娩,有40例(34.19%)优先选择剖宫产。产前有自然分娩意愿的剖宫产率是46.75%(36/77),产前有剖宫产意愿的剖宫产率是90.00%(36/40);排除产前有剖宫产指征的33例孕妇,其产前分娩意愿对实际分娩结局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4,P=0.04);选择剖宫产的前4位原因是认为会减少母婴传播,对母婴更安全,担心试产失败和对宫缩痛的恐惧。结论:孕妇的产前分娩意愿对剖宫产率有影响。建议加强孕期和产前的宣教指导,做好HBV母婴传播阻断工作,澄清她们在分娩方式上的片面认识,改善产时服务,减轻分娩痛苦,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注重对孕妇科学合理地引导,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爱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34-453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1082名单胎初产孕妇的孕前身高、体重计算其体重指数,记录其孕期体重增加数;分娩后,记录有无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剖宫产、经阴分娩)以及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胎盘早剥)。结果:①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产后出血组的孕前体重指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②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③子痫前期、巨大儿和剖宫产组的孕期体重增加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④新生儿体重与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的相关系数为0.207(P<0.001)。结论:对孕前及整个孕期体重的控制可以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与分娩方式有关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与分娩方式有关的影响因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对策。方法:以调查问卷、查阅病例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在北京市2所区级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共486例。结果:剖宫产率为43.0%,产妇年龄、胎儿体重在剖宫产组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产妇害怕宫缩痛,缺乏有关剖宫产并发症的知识,盲目要求手术,医生为避免医疗纠纷放宽手术产指征是造成剖宫产率较高的主要原因。结论:要加强孕期合理膳食及临产心理准备的健康教育,提高医生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9.
孕妇体重指数及其变化对头位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其孕期增加的幅度对头位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头位、单胎、初产、妊娠足月的孕妇根据不同的孕前体重指数分为3组,根据体重指数在孕期增长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分别比较3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发生率、产程超过12 h的发生率、产后出血率。结果:孕前超重组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程过长的发生率均大于正常组,孕前超重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大于正常组。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幅对头位分娩结局有影响,孕前控制体重、孕期合理营养控制适宜的体重增长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0.
妊娠妇女剖宫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波  方利文  张颖  周钰  彭振耀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0):1244-124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医院孕产妇剖宫产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4-10月,在海淀区8所社区医院对接受产后保健的1126名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本地户籍初产妇在产后42 d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5.6%的产妇为自然分娩,44.4%为剖宫产,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的4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包括孕前体质指数[(BMI)≥25.0 kg/m2]、孕前流产史、孕期体重增长>16 kg、孕妇及家属不希望自然分娩、对剖宫产弊端了解不足、孕妇住院时未临产、医生的分娩建议不明确、分娩时间在8:00~17:00、新生儿体重>3 500 g等.结论 海淀区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高剖宫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结局。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就诊的197例瘢痕子宫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197例瘢痕子宫的产妇中147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为74.62%),其中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129例;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TOLAC),其中成功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VBAC)50例,成功率73.53%。②ERCD组手术指征:患者意愿41例(31.78%),巨大儿21例(16.28%),高龄9例(6.98%),漏斗骨盆9例(6.98%),中央型前置胎盘6例(4.65%),其他因素43例(33.33%)。③VBAC组胎儿估计体质量较小、产后出血量多、骨盆出口直径宽、宫颈评分高、住院天数少、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与ER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比较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2组,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VBAC组较短,自然临产率稍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及转儿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VBAC组第一产程(6.37±2.12)h,第二产程(26.95±15.00)min,第三产程(5.17±1.41)min,均在正常产程范围内。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的沟通,产程中严密的监测和做好手术准备,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且产程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其中47例行剖宫产,32例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母亲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①两组孕妇年龄、体重、孕次、分娩孕周、血压、血清生化指标、尿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分娩组产次、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应依据病情个体化制定,剖宫产并不能明显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且产后出血风险增加,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选择病例可以考虑引产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3.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探讨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是否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如何应对其剖宫产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住院分娩行腰硬联合镇痛分娩足月、单胎、头位中转剖宫产126例,与资料比较(150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影响因素和指征分析)中转剖宫产率、手术指征及术中出血、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率13.09%,与资料无镇痛组9.2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05).腰硬联合镇痛组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产程延长/停滞38例,胎头位置异常32例,胎儿窘迫22例,其他34例.无镇痛组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其中63例为社会因素、珍贵儿等因疼痛拒绝阴道试产要求行剖宫产,其余指征与研究组相同.各手术指征构成比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56、15.47、5.64、6.77,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3、0.46、0.82,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未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其手术指征与无镇痛组基本相同,但无社会因素手术指征,且各手术指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产程延长/停滞居第一位,可能与腰硬联合镇痛相关,可以通过产时适时应用缩宫素、第二产程停止镇痛泵及体位变换等应对.另外,可以通过孕期体重控制预防巨大儿、早期诊断处理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等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邝凤田  陈雪雁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51-205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对17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孕妇阴道试产,65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6·67%,选择再次剖宫产103例。结论:单纯剖宫产史不应作为再次剖宫产指征,如本次妊娠无剖宫产指征,应提倡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gestational obesity and weight gain with cesarean delivery and labor complica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4,486 women 20-28 weeks pregnant attending general prenatal care clinic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ystem in Brazil from 1991 to 1995 were enrolled and followed up through birth. Body mass index categories based on prepregnancy weight and total weight gain were calculated. Associations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categories and labor complications were adjusted through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besity was present in 308 (6.9%) patients. Cesarean delivery was performed in 164 (53.2%) obese, 407 (43.1%) pre-obese, 1,045 (35.1%) normal weight and 64 (24.5%) underweight women. The relative risk for cesarean delivery in obese women was 1.8 (95% CI: 1.5-2.0) compared to normal weight women. Greater weight gain was particularly associated with cesarean among the obese (RR 4th vs 2nd weight gain quartile 2.2; 95% CI: 1.4-3.2). Increased weight at the beginning of pregnancy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higher adjusted risk of meconium with vaginal delivery and perinatal death and infection in women submitted to cesarean section. Similarly, greater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increased the risk for meconium and hemorrhage in women submitted to vaginal delivery and for prematurity with cesarean. CONCLUSIONS: Pre-gestational obesity and greater weight gain independen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cesarean delivery, as well as of several adverse outcomes with vaginal delivery. These finding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repregnancy obesity and greater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on pregnancy outcomes.  相似文献   

16.
孕早期体重过低及孕期体重增加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过低及孕期体重增加幅度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162例体重指数(BMI)<18.5的初产妇为体重过低组和377例BMI18.5~22.9的初产妇为标准体重组,进一步将体重过低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加幅度分为≥15kg和<15kg组,对比分析各组总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产程异常率、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体重过低组与标准体重组的产程时间、产程异常率、剖宫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重过低组的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标准体重组(P<0.05),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组(P<0.05)。体重过低的初产妇孕期体重增加≥15kg其产程时间延长(P<0.01,P<0.05),产程异常率和剖宫产率高于<孕期体重增加15kg组(P<0.05),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高于<孕期体重增加15kg组(P<0.05)。结论:①孕早期体重过低可能不增加异常产程的风险;②孕早期体重过低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早产的风险;③体重过低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可导致产程异常和手术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6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1999~2004年36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41.94%,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为35.50%,最高2003年达49.49%,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逐渐下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2002年后社会因素位居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对7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阴道试产50例,阴道分娩成功38例;剖宫产40例。结论: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的剖宫产史孕妇,在设备和技术力量有保证的医院,只要有试产的条件,应予充分试产。  相似文献   

19.
再次剖宫产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4例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术中所见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发生率均较第一次剖宫产高.围产儿发生死胎、早产、新生儿窒息率也增加。结论:应严把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孕产妇分娩风险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各种影响因素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和顺产两组人群的相关信息,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果: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孕妇年龄、生产次数、新生儿体重3个因素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有关,而临床诊断中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低、妊娠合并甲亢、子痫前期等)、胎儿窘迫、产程停滞、头盆不称、疤痕子宫及引产失败占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客观原因的59.3%,另有42.0%的主观因素(包括无法耐受疼痛、双胎、珍贵儿、担心母婴安全等)也是选择剖宫产的重要因素。结论: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的增加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要采用综合的方式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