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针刺麻醉作用的机制原理,预测针麻效果和取得评价针麻效果的客观指标,我们研究试制成了 DSL—2型电生理仪。使用这台仪器可以测量、显示人体或动物肌体在外界刺激作用下诱发肌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产后3个月内利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及生物反馈训练系统仪完成盆底功能筛查的产妇,盆底筛查结果总得分的情况并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产后42d检查产妇共1677例,回顾性分析利用盆底表面肌电分析及生物反馈训练系统仪实施盆底筛查结果总得分的分布,并探讨其与年龄、体重、腹肌参...  相似文献   

3.
神经功能诱发刺激仪的开发与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功能诱发刺激仪是用于神经系统科学研究的刺激发生系统。阐述了基于USB总线的神经功能诱发刺激系统的开发和研制方法。这套系统可提供同时程序化的声、光、电刺激并且可以由外部触发进行同步,能被广泛用于FMRI、ERP、MEG等领域的研究应用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焦虑症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治疗,观察组50例增加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记录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肌电恢复时间,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症状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况,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各项症状进行评估,从而探究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肌电恢复时间、SAS焦虑评分以及SDS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脑电波功率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而言,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改善脑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步态训练矫正仪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观察足下垂的改善效果。方法86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步态训练矫正仪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改善情况,并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侧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价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踝背伸ROM和10m步行速度高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BS、Ful-meyer评分和Holden分级分别为39.50±6.92分、30.52±3.96分和3.12±0.71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步态训练矫正仪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足下垂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步行速度等步行异常状态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深度麻醉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麻醉中予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监测,观察组患者术中BIS维持在55~65,对照组患者术中BIS维持在35~45。对比两组是否成功诱发肌电电位,初次刺激喉返神经时平均动脉压水平、七氟烷浓度,术后拔管时间。观察是否有术中体动,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成功诱发肌电电位,初次刺激喉返神经时观察组血压更加平稳(P <0.05),观察组七氟烷用量更少(P <0.05),两组术后拔管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体动、术中知晓。结论 在BIS监测下,不同深度的麻醉均成功诱发肌电电位,为外科医生避开喉返神经提供参考。维持较高的BIS值,术中血压更加平稳,而不会发生体动,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盆底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产后6~8周进行复查的初产妇4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204例)、中转剖宫产组(24例)、会阴保护组(59例)、会阴侧切组(163例)和产钳助产组(10例),运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对5组量化评估盆底不同肌纤维的肌力,对44例肌力较弱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后再次进行盆底肌力评估。结果 1剖宫产组前静息状态平均肌电值高张型构成比(71.57%)明显高于会阴侧切组(47.24%),且其高张型平均肌电值(8.54 u V)明显高于会阴保护组(6.27 u V)、会阴侧切组(6.99 u V)和产钳助产组(5.26 u V);2剖宫产组后静息状态平均肌电值高张型构成比(72.55%)明显高于其它4组,且其高张型平均肌电值(8.26 u V)明显高于会阴保护组(6.65 u V)和会阴侧切组(6.76 u V);3会阴保护组和会阴侧切组快肌最大肌电值低张型构成比(81.36%、74.23%)明显高于剖宫产组(46.57%),且会阴侧切组低张型平均肌电值(20.68 u V)低于剖宫产组(23.44 u V);4会阴保护组和会阴侧切组混合肌平均肌电值低张型构成比(91.53%、92.64%)明显高于剖宫产组(73.53%),且两组低张型平均肌电值均低于剖宫产组;5会阴侧切组慢肌平均肌电值低张型构成比(89.57%)高于剖宫产组(75.98%),且剖宫产组低张型平均肌电值高于其他4组;6产钳助产组快肌、混合肌、慢肌低张型平均肌电值明显低于其他4组;7快肌、混合肌、慢肌三者各自低张型构成比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后明显降低,三者各自整体平均肌电值在治疗后均明显升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会阴保护和会阴侧切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大于剖宫产,产钳助产对盆底组织的损伤最为严重;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肌电信号(EMG)是一种伴随肌肉运动而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对表面EMG的分析研究可发现它与肌肉生理状态和肢体运动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生物反馈技术研制肌电信号生物反馈仪采用AT-MEGA16 AVR单片机为核心元件,通过信号调理电路消除表面EMG工频干扰和噪声,并利用声光报警反馈肌肉紧张程度信息。本文介绍了肌电信号生物反馈仪的基本构成及其特点,并对肌电生物信号的特点和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采用均方根值(RMS)法实时反映肌肉活动状态,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有效缓解肌肉的紧张程度,在康复医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评估产后复查患者的盆底功能状况,分析相关因素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进行产后复查的产妇92例,根据分娩方式、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分析比较组间盆底表面肌电值的差异。结果与剖宫产组相比,阴道分娩组盆底表面肌电值较低,盆底慢肌松弛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高年龄组、超重组与其对照相比,盆底功能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与剖宫产产妇相比,盆底功能较差。在一定范围内,年龄和超重对盆底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手臂静态姿势负荷的肌电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术和Borg量表来测定、评价手臂静态姿势负荷,为工效学设计提供参考。方法14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为对象,右臂以不同角度和距离做上抬、外展和前伸静态姿势,测定此间肱桡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斜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肌电幅度以最大自主收缩肌电百分比(MVE%)来表示。用Borg量表对不同姿势的主观疲劳程度评分。对肌电幅度与Borg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肌群的肌电幅度、疲劳评分随上抬和外展角度以及前伸距离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表面肌电MVE%与Borg量表评分之间相关性显著。结论表面肌电和Borg量表评分能够反映肌肉的静态姿势负荷与应激,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所测定的肌肉中,以三角肌和斜方肌受累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产后女性盆底表面肌电参数特征并探讨其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预测价值,为产后女性松弛型PFD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2017年6月-10月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并在产后12周内行产后检查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包括孕产情况,对参与人群进行手测盆底肌力检测及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值评估,调查松弛型PFD症状的发生情况,描述盆底表面肌电值评估指标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肌电值与手测肌力、盆底损伤相关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收集639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分娩方式、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快肌阶段肌电最大值、快肌阶段肌电下降时间、慢肌阶段肌电最大值、慢肌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前10 s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后10 s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肌电平均值、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和手测I类肌力均与产后SUI发生显著相关(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肌电平均值、产次以及分娩方式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显著相关,随着前静息和耐力阶段肌电值下降,产次增加和阴道分娩,SUI发生的风险增加(均P<0. 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及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均与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显著相关(均P<0. 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产次以及分娩方式与POP发生显著相关,随着产次增加和阴道分娩,POP发生的风险增加(均P<0. 05),而其余各项盆底表面肌电值,手测肌力等,与POP发生无相关性(均P>0. 05),结论经阴道分娩和产次的增加,女性发生SUI及POP的风险随之增加,盆底肌力和盆底表面肌电值的下降,可能对产后女性SUI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CANTATA是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肌电诱发电位仪,20世纪90年代投入市场,是国内各级医院广泛使用的机型。长期使用后,该机的电流刺激电路和电源电路较易出现故障,下面具体分析该部分电路原理和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细胞内固定微电极技术观察了硫酸亚铁对豚鼠心肌慢反应动作电位的作用。硫酸亚铁0.1~0.2mmol.L-1能显著减慢AP的Vmax和APA,对高K+诱发的慢AP尚有抑制作用。并可对抗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心室肌振荡后电位。结果表明,硫酸亚铁具有钙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表面肌电(sEMG)技术分析汽车装配工人作业过程中局部活动肌肉的肌电信号特征,探索作业相关肌肉骨骼疾患(MSD)的成因.方法 以某汽车厂总装线6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选取气动扳手紧固螺栓作业作为参照测试动作,采用便携式肌电图仪测量分析肩部和腕部控制肌群的sEMG信号.结果 装配操作属轻度负荷劳动,作业中被测肌群肌电振幅均方根(RMS)和中位频率(MF)均未表现出明显变化;但肩部的肌电信号分析指标MF变化表现出一致性(r=0.902,P<0.05),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 汽车装配作业过程中,长时间反复从事气动扳手紧固螺栓作业易造成肩部肌肉发生疲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混沌特征量应用于偏侧咀嚼预测。方法:采用混沌分析方法中的小数据量法计算了男性和女性的咬肌电的最大Lyapunov指数,对最大Lyapunov指数应用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咬肌电具有混沌特性;男性咬肌电最大Lyapunov指数明显高于女性咬肌电最大Lyapunov指数;左右2侧的咬肌电混沌程度相当。结论:可以将最大Lyapunov指数用于表征咬肌电,在预测和诊断偏侧咀嚼时,左右2侧咬肌电最大Lyapunov指数对比分析可以用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Ⅰ、Ⅱ度(POP-QⅠ-Ⅲ)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抽取Ⅰ、Ⅱ度子宫脱垂的患者62例,使用神经肌肉刺激仪进行盆底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配合家庭康复自助器治疗,评价疗效。结果盆底肌收缩时间、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平均肌力及肌电基准值治疗后分别为(4.3±2.8)S,(5.0±1.8)、(6.5±1.5)级,(62.3±10.3)mV,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例患者治愈、好转、总有效率和无效分别为71.0%、16.1%、87.1%和12.9%。Ⅰ度子宫脱垂治疗后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平均肌力及肌电基准值分别为(4.1±1.7)s,(4.8±1.3)、(4.5±1.1)级,(52.0±11.8)mV,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度子宫脱垂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神经肌肉刺激仪对Ⅰ、Ⅱ度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肌进行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具有无创、无痛、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0~3岁铁蛋白(SF)缺乏儿童上肢表面肌电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0~3岁幼儿24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SF正常儿童120名为对照组,SF缺乏儿童120名为试验组。采用双通道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对240名幼儿的左右上肢13个基本动作主肌肉群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每个动作重复3次,分析两组儿童两侧上肢三角肌中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和指伸肌等肌肉的平均肌电和积分肌电的不同特性。结果对照组儿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左右肢上表面肌电的平均振幅均高于试验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儿童三角肌中部的右上肢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掌长肌左右肢上表面肌电的积分肌电均高于试验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缺乏儿童与SF正常儿童的上肢表面肌电存在明显差异。全社会均应积极关注幼儿铁缺乏的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对SF缺乏儿童进行早期、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肌电图引导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性斜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痉挛性斜颈病人,随机分为肌电引导组和非肌电引导注射组各18例,对受累肌肉进行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按Tsui量表评价疗效,对疗效及副作用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肌电引导组和非肌电引导组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减少分别为12.17±3.21和8.46±2.96,P<0.05,有效率为94.4%和75%,肌电引导组副作用仅见1例颈肌无力;非肌电引导注射组4例颈肌无力,1例吞咽困难。结论肌电引导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比非肌电引导组有效安全,并可减少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ugl-Meyer上肢得分、下肢得分及肢体运动总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值更显著,FIM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降低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0.
高晶 《现代保健》2009,(33):14-15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2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200017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0.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腑瘫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