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骨外组织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像特征表现,并分析骨外组织异常放射性浓聚的可能原因及其对骨显像质量的影响,以期提高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发现的376例骨外组织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综合判断,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结果 (1)376例骨外组织异常显影中,共有1038个骨外组织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其中单个异常放射性浓聚灶147例,占39.1% (147/376),多个浓聚灶(2个及以上)229例,占60.9% (229/376).按摄取范围分为弥漫性和局灶性,其中弥漫性499个,占48.1% (499/1038),局灶性539个,占51.9% (539/1038).(2)病理性因素152例,占40.4% (152/376),其中恶性病变(包括原发恶性肿瘤、转移瘤及其继发病变等)占50.7% (77/152),良性病变(良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及其继发改变等)占49.3%(75/152);生理性因素占5.6%(21/376);技术性因素占54.0% (203/376).结论 多种因素引起99Tcm-MDP全身骨显像骨外组织异常放射性浓聚,其中病理因素占相当一部分(40.4%),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肿瘤患者核素骨显像时肺部软组织病灶异常摄取的临床意义并与X线、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静脉注射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555~925MBq,静脉注射后3~6 h进行检查,使用Elscint APEX-6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机进行全身骨显像,必要时增加局部静态显像.所获得图像,根据病变处软组织和骨骼放射性浓聚或减低情况,并结合X线、CT扫描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本组15例肺肿瘤患者均肺部软组织异位摄取,其中团块状浓聚12例、片状浓聚2例、结节状浓聚1例.其中尚有8例同时伴有骨转移.结论 核素骨显像时,肺部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多提示为恶性肿瘤,应结合X线、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异常浆细胞 (即骨髓瘤细胞 )侵润骨骼和软组织 ,引起骨质破坏、肾脏病变、贫血等 ,本文分析了 16例MM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 ,以探讨MM的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 1995年 1月~ 2 0 0 3年 1月间来自我院肿瘤科的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MM病人 16例的 2 2次全身骨显像结果 (有 3例病程 2年以上 ,经系统化疗 ,分别 3次行全身骨显像 ) ;其中女性 4例、男性 12例 ;年龄 45~ 78岁 ;有骨痛者 11例、无骨痛者 5例。1·2 方法 受检者口服过氯酸…  相似文献   

4.
正常骨的生长及吸收是一个持续过程,正常时呈平衡状态。骨骼疾病时,由于血流、骨盐代谢的改变,打破了这种平衡。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原理是用放射性核素锝标记的弧甲基二膦酸盐可以吸附在骨骼的羟基膦灰石晶体上,由于骨骼局部血流和代谢的差异,吸附的显像剂的量也不同,在体外可以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设备(SPECT)可以用显像的方式探测这种差异,即显像显示出异常。随着显像药物的研发和显像仪器的改进以及显像技术的提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诊断骨病变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由于X线在骨盐代谢至相当程度时才能显示出密度的异常,因此,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诊断各种骨疾病上比X线检查敏感,而且在诊断检查骨的良恶性病变时,又常先于X线发现病变,一般在恶性肿瘤时早于X线3-6个月.其至复晕发现病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核素骨显像对恶性呻瘤患者术前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对184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前静脉注射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后2~4 h行核素骨显像.结果 阳性率48.4%(89/184),其中多发转移率73.0%(65/89),单发转移率27.0%(24/89).结论 对容易发生骨转移、伴骨痛的恶性肿瘤,应该常规行核素骨显像检查,无骨痛的恶性肿瘤患者也尽量行核素骨显像,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增加患者癌症晚期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同机图像融合,所有患者结果均通过CT、MRI和病理检查、随访等方式确诊。将平面显像和SPECT/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81例患者骨转移55例,201处骨转移灶;良性骨病变26例,42处病灶。全身骨显像及同机图像融合对骨转移病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3%、100%,对良性骨病变病例的符合率分别为61.5%、96.2%。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排除了SPECT平面显像中的10处放射性污染及12处骨外软组织显影造成的假阳性病灶以及14处良性骨病变,另外,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新诊断出肿瘤骨转移病灶51处。同机图像融合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平面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可对肿瘤骨转移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并同时提供功能与解剖断层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平面骨显像中一些可疑的患者,尤其是可疑的骨病变部位均应使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在军训人员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某部新兵营军训人员中可疑有应力性骨折的士兵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00例可疑有应力性骨折士兵中,69例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29例X线检查诊断为应力性骨折;2例X线检查诊断为骨肿瘤。核素骨显像76例表现为损伤部位见局限性放射性浓聚,其中,X线检出的31例骨损伤者损伤部位均有不同程度放射性浓聚;核素骨显像检出应力性骨折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结论核素骨显像对诊断军训人员应力性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早期诊断应力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探讨两种显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对41例因怀疑恶性肿瘤或有骨转移病人在4周内同期行18F-FDG显像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9例恶性肿瘤,确诊骨转移瘤19例,11例良性骨病变,9例正常,2例良性肿瘤。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4.7%、85.0%、87.1%、93.7%和89.7%,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分别为84.2%、55.0%、65.3%、76.5%和69.2%,两组仅准确率(P<0.05)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两种显像在判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方面的效果基本相同,都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但18F-FDG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准确率高于骨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胸椎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胸椎骨转移瘤且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39例52处胸椎骨转移瘤,分析其双源螺旋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计算两种检查结果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双源螺旋CT发现37例患者共42处锥体破坏,其灵敏度(81.6%),双源螺旋CT明确诊断胸椎转移瘤27例,可疑10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发现27例患者共31处椎体放射性异常浓集,其灵敏度(59.2%),全身骨显像明确诊断胸椎转移瘤20例,可疑7例;39例患者全身骨显像发现锥体外多发放射性异常浓集。结论:双源螺旋CT对胸椎骨转移瘤的诊断较99Tcm-MDP全身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但多数患者经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可获得较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 MRI)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应用PET/CT 与MRI检查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0例,比较分析两种检查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PET/CT与MRI检查对原发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40例患者中PET/CT对淋巴结转移病例诊断敏感性、准确率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χ2值分别为4.59、8.66,均P<0.05);PET/CT与MRI共同检出转移的淋巴结共98个,与手术证实淋巴结数目107个相比,联合检出率为91.58%;经比较PET/CT检出率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1)。结论 PET/CT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率、敏感性高的诊断方法,并且能准确的检出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的淋巴结数目,对临床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