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部分主流平面媒体上的精神卫生相关报道,为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报道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和文献检索方法,收集2007—2012年间6家报纸上的所有精神卫生相关报道共605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报道的主题和类型等进行定量编码分析。结果 6年间精神卫生相关报道的数量逐年增加,在2011年达到峰值157篇(26.0%)。每年精神卫生报道集中在10月份,6年共计120篇(19.8%)。报道议题以医疗信息(171篇)和个案报道(137篇)为多,50.4%的报道类型是消息。各类型报纸间在报道议题和类型分布上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精神卫生主题报道在媒体的议程设置中日益得到重视,建议媒体根据时势发展和各自定位进行全面、系统的精神卫生报道。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二五规划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围绕这一核心健康目标,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十二五”规划出台,针对影响人均期望寿命四大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医疗卫生因素,制定了具体的策略措施。其中,利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为防控慢性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慢性病防控科研人员从事慢性病科普创作的实践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推动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的意见和建议。方法 于2017年10至11月,选择全国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国家、省市级疾控中心,科研院所和高校,共计669名慢性病防控科研人员开展线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开展科普创作的实践情况。并对其中30名科研人员进行个人和小组访谈,了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意见和建议等。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669名慢性病防控科研人员中,参与所在单位组织的科普创作的人员占比(86.4%)最高。在参加过慢性病科普创作的286名科研人员中,面向一般人群的科普创作占比(89.2%)最高,面向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占比(17.8%)最低;科普作品内容以合理膳食或营养指导为主(74.1%);科普创作表现形式以科普图画或海报、折页、小册子为主(63.3%);65.4%的科研人员没有开展科普创作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51.4%的科研人员投入到科普创作的时间占工作时间的比例不足5%。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创作应提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文字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社区具体时段内的慢性病患者197例展开研究,按照受教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传统教育)和观察组(健康教育)。对比分析教育前后两组患者对慢性病防控工作掌握程度、心理情绪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经教育后对慢性病防控工作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SAS(45.26±3.26)分,SDS(48.15±3.11)分,满意度94.8%;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社区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价值较高,可以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慢性病不断威胁人类,严重阻碍人类健康生活,慢性病的防控也给卫生行政部门带来挑战。建立健全个人电子健康档案,通过科学有效的地构建信息平台,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方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部门动态掌握慢性病患者病情,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慢性病决策服务,为制定计划,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督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医疗保险制度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与之相伴的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而在当前医疗保险制度下,重药物治疗,轻综合防治,致使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提出了3种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1)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2)建立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慢性病健康管理公司三者之间的合作机制;(3)慢性病专病定点。  相似文献   

7.
健康促进是慢病防治重要手段,围绕着健康促进的行为领域开展慢病防治工作,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这已被世界各国的慢病防治实践所公认,健康促进主要是为人们创造健康的环境和氛围,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健康和谐相处,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的国情,健康促进环境和行为的营造,只靠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是很难实现的。国内外健康促进的模式较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视角,分析我国慢性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个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座谈等形式,收集上海、苏州和长春三个健康城市慢性病防控资料;从慢性病防控部门合作的组织形式、政策与制度支持、活动开展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调研城市都有慢性病防控或者健康促进的多部门合作组织;各城市均在市政府层面制定了健康城市和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但政策主要由卫生部门执行;非卫生部门工作以被动应付为主,主动行动较少;多部门合作慢性病工作以阶段性项目为主。结论:多部门合作“政策制定的起点较高,但政策执行的落点较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多部门合作工作缺乏可持续性,难以满足慢性病的长期防控需要。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的多部门合作组织,促进不同利益相关部门充分参与;利用健康影响评价和健康视角项目等治理工具,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部门行动的机制;推进国家层面工作规划的落实,将慢性病防控的阶段性项目与长期规划有机结合,促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我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简称慢病示范区)健康促进工作的基本情况,对我国东、中、西部以及农村和城市地区慢病示范区健康促进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价人群健康知识知晓和行为危险因素现状。方法收集慢病示范区项目启动至今被命名为国家慢病示范区的2批次共计140个县(市或区)的慢病示范区工作报告、社区诊断报告及示范区工作相关政策和技术文件。通过数据采集问卷,对于示范区工作资料和数据进行文献分析和二手数据分析。结果140个示范区中,有97.1%的示范区选择在电视台开设专栏,78.1%的示范区选择报刊,68.1%的示范区选择门户网站。示范区共计创建示范单位1100家,示范食堂756家,示范餐厅676家,示范社区887家,每类示范创建的中位数均为5家。34.3%的示范区超过半数的成年人每日运动量达到6000步以上,23.6%的示范区超过半数的居民知晓食物营养标签。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达到标准推荐摄入量(每人≤6g/d)的示范区占5.8%。9.7%的东部示范区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达标,高于中部(O%)和西部示范区(2.6%)。76.6%的示范区成年男性吸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示范区成年男性吸烟情况较城市示范区严重。结论我国慢病示范区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多元化、面向基层人群、广泛覆盖各种场所。今后,慢病示范区健康促进工作应重点加强农村、中部和西部地区示范区的工作,强调多部门合作机制,保障示范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和防贫就医能力,降低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贫困脆弱性。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数据,选取个人特征、健康水平、医疗条件及医疗保障、疾病预防4个维度的23个变量,通过Probit模型分析健康风险下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贫困脆弱性。结果就患者的个人特征而言,女性、年龄较大、婚姻不稳定、处于退休状态是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中,自评健康、患慢性病数量、情绪低落、孤独和睡眠质量是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医疗支出和医疗保障中,医疗支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是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疾病预防变量中,吸烟和喝酒是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个人良好的心身健康状况对降低贫困脆弱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类医疗保险是防范中老年慢性病人群因病致贫、返贫的有效手段,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积极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有效降低慢性病导致的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不同媒介开展健康传播的信息状况,为今后更好开展健康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及2013年2年不同媒介开展健康传播的信息,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传播信息时间分布、传播媒介分布和议题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发布媒介健康传播信息1012条,其中2012年397条,2013年615条。信息发布在时间分布上不均衡,内容与健康事件有关;在媒介分布上,传统媒介24.80%,其中纸媒占传统媒介的72.11%,新媒介75.20%,其中微博占新媒介的88.31%;议题以健康影响因素与防病知识为主,占78.26%。结论传统媒介仍是健康传播的重要载体,而新媒介已成为健康传播的新兴载体;健康传播的重点是健康知识普及、促进公众行为转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抓住机遇大力开展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借鉴SciencePOD的成功实践经验,为我国科技期刊大众传播内容编辑和加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整理和案例分析方法,剖析协作式内容创建平台SciencePOD的功能和业务流程,总结其特点与优势,结合案例系统阐述科技期刊内容创作和呈现形态。【结果】 SciencePOD的主要业务包括专家参与的咨询服务和内容编辑服务、AI智能摘要生成系统,在内容改写、呈现形态,质量把控以及运作方式、人才团队和传播渠道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SciencePOD凭借其卓越的业务能力与爱思唯尔、欧洲物理学期刊群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结论】 关注内容编辑、刺激阅读需求,重视技术突破、提升市场效率,强化“造血”能力、吸引人才加入,有利于实现我国科技期刊内容增值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丁筱  钮文异 《中国健康教育》2013,(6):517-519,523
目的了解国内外影视公益广告在健康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况,为今后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影视类公益广告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利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公益广告网中全部的健康类影视公益广告进行类目编码,利用2种检验对国内外影视公益广告各类目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19则样本中所涉及的健康主题总共有34种,分为日常保健类19则(55.9%)、慢性非传染病类9则(26.5%)、传染病类6则(17.6%)。其中中国制作发行40则(33.6%);国外制作发行79则(66.4%)。时长主要集中在30s(48则,占30.2%)。国内外在运用影视类公益广告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中,在表现主体()(2=14.184,P=0.001)、表达方式(X。=4.854,P=0.028)、表现手法(X2=12.368,P=0.030)、情感诉求(X2=4.732,P=0.030)和感性诉求()(2=9.446,P=0.009)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影视公益广告策略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空间很大,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公益广告创作模式,综合考量艺术和科学的结合,进行更加科学、生动和细致的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上海报纸的糖尿病健康传播基本情况,为改进居民的健康信息获取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晨报》、《新民晚报》在2010年全部的糖尿病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结果都市类报纸要比党报的报道数量多;中、长篇报道是4家报纸糖尿病报道的主要形式;报道主要刊登在健康类专刊上;有关糖尿病预防干预的报道数量最多,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报道其次。结论报纸越来越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干预以及自我管理方面的报道,但不同类型报纸报道内容的针对性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1年末“牛奶黄曲霉毒素超标”媒介事件中,网络媒体报道和信息的传播过程及传播内容的科学性。方法收集事件期间所有网络新闻报道和博客文章,用多层框架分析有关健康信息的传播过程、内容与特征,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给出的证据和结论对有关信息的科学性进行半定量评价。结果事件起于2011年12月下旬,2012年1月接近平息,随时间的变化媒体关注点从事件本身逐渐转移到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处理;56.1%的媒体新闻与91.9%的博文标题中均含有“致癌”词语,97.9%的新闻在内容上均强调黄曲霉毒素“无条件”致癌,未区分黄曲霉毒素超标水平与致癌效应的关系;媒体报道的信息90%来自非医学专业,黄曲霉毒素M1的危害范围及可能性被夸大,与科学权威机构的研究证据及结论不一致。结论此次媒介事件通过传播“牛奶致癌”信息引起社会的高度注意;媒体报道的信息来源不够可靠。内容欠科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居民中COPD高危人群的分布和特征,为COPD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项目中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125个监测点的≥40岁研究对象75 107名。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收集相关信息,符合四项条件之一者定义为高危人群:慢性呼吸道症状、危险因素暴露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家族史。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估计高危人群比例以及95% CI结果 74 296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至少符合一项条件的COPD高危人群比例为89.5%(95% CI:87.8%~91.2%),且随年龄增大比例增加(P<0.001);男性高于女性(P<0.001)、乡村高于城镇(P<0.001);西部农村男性中高危人群比例最高(98.8%,95% CI:98.0%~99.6%)。至少符合两项条件、三项条件和四项条件的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2.0%(95% CI:29.7%~34.2%)、7.4%(95% CI:6.6%~8.3%)和1.5%(95% CI:1.2%~1.8%)。在高危人群中只有一项危险因素暴露者所占比重最大(61.7%,95% CI:59.8%~63.7%)。结论 中国≥40岁居民中COPD高危人群近九成,应在该人群中开展COPD筛查,采取综合防控策略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反式脂肪酸健康危害事件的传播过程,对有关信息的科学性及受众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0—12月央视节目、新浪博客文本抽样,针对用户及媒体关注度的时间变化和传播内容,分析有关信息的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用框架分析法分析其中健康信息的科学性和受众评价情况。结果 2010年11—12月,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引起的两波社会关注度突起,与央视报道存在明显的时间顺序关系,也与危害夸大的说法有关;报道内容与权威机构评价报告的观点相比,对反式脂肪酸危害描述涉及的人体系统过多、效应过于绝对化、未正确阐述危害的剂量效应关系。约14.37%博文评论表示担忧。结论央视报道引发了社会对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关注,媒介事件中的传播内容科学性不足,对反式脂肪酸危害的夸大报道可引起社会的异常关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我国多个地区的高CKD患病率,但目前我国关于CKD防治的公共卫生政策及策略研究还处于缺失的状态。文章遵循卫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我国CKD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做法,从合理使用CKD防治的卫生资源;做好CKD的一级预防;依托分级诊疗模式,强化全科医师在CKD防治一线的作用,逐步充实肾科专科医师队伍;发挥政策协调作用,逐步控制部分地区的高CKD患病率;加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实现CKD防治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等方面,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CKD防治政策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historical trends in the reporting of health and medicine in The New York Times and Chicago Tribune from the 1960s to the 2000s. It focuses on the extent to which health reporting can be said to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liticized, or to have shifted from treating the production of medical knowledge as something belonging to a restricted, specialized sphere, to treating it as a part of the general arena of public debate. We coded a sample of 400 stories from the two newspapers for four different Implied Audiences which health stories can address: Scientific/Professional, Patient/Consumer, Investor and Citizen/Policymaker. Stories were also coded for the origin of the story, the sources cited, the presence of controversy, and the positive or negative representation of bio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actors. The data show that through all five decades, news reporting on health and medicine addressed readers as Citizen/Policymakers most often, though Patient/Consumer and Investor-oriented stories increased over time. Biomedical researchers eclipsed individual physicians and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as sources of news, and the sources diversified to include more business sources,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patients and other lay people. The reporting of controversy increased, and portrayals of biomedicine shifted from lopsidedly positive to more mixed. We use these data in pinpointing how media play a constitu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iomedicalization,” through which biomedicine has both extended its reach into and become entangled with other spheres of society and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In September 2008,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mmunisation programme was introduced in the UK for schoolgirls aged between 12 and 18 years of age. The vaccine shows high efficacy in preventing infection against HPV types 16 and 18 responsible for 70% of cervical cancer. However, to be most effective, the vaccine needs to be administered before exposure to the viruses and therefore, ideally, before young people become sexually active. The introduction of any new vaccine, and perhaps particularly one given to young teenage girls to prevent a sexually transmitted cancer-causing virus, has the potential to attract a great deal of media attention. This paper reports on content analysis of 344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2005 and December 2008 in 15 UK newspapers. It includes both manifest and latent analysis to examine newsprint media coverag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HPV vaccination programme and its role in HPV advocacy. We concluded that the newspapers were generally positive towards the new HPV vaccination and that over the 4 years period the newsworthiness of the HPV vaccination programme increased. In 2008 two events dominated coverage, firstl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HPV programme in September 2008 and secondly, in August 2008 the diagnosis on camera of cervical cancer given to Jade Goody, a 27 year old mother of two, who gained fame and notoriety in the UK through her participation in several reality television sho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