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新改 《医疗装备》2009,22(1):50-51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至2006年的20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重复使用期内瘘的护理,其中193例使用完好,狭窄的5例,2例闭塞。每周透析2次,有一例患者患病期间先后行4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均因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而造成内瘘堵塞。在我院行颈内静脉长期性双腔透析管留置术,3月后出现右下肢疼痛肿胀查血管潮声:右下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映玲 《现代医院》2007,7(7):83-8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有效地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护理措施后3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的患者中17例内瘘再通畅,血流量≥200ml/min,重新造瘘16例,改为持久性颈内静脉置管5例。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内瘘局部血肿压迫,透析中低血压,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与包扎过紧等。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注意血透中的超滤速度;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楼娜飞 《现代保健》2011,(3):138-13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透析时间1~4年,每周行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250 ml,归类总结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临床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对比统计得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为:出血、血流量不足、假性动脉瘤、感染、血栓、瘘管疼痛及非受用部位内瘘狭窄,其中出血及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早发现、早预防、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技巧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延长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对83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加强造瘘术前、后、透析间期的使用及护理,使患者内瘘得以保持充足的血流量,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透析的正常进行。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正确使用及加强对内瘘的护理,才能避免或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rrjk》2017,(16)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1~2012年6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健康指导对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和效果。分析如何有效的避免由各种原因导致内瘘闭塞或失能的诱因,延长动静脉内瘘在透析中的使用年限。结果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使患者由原来的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结论 :医患合作程度优良,延长了内瘘使用年限及减少并发症,为安全有效的透析做好持久战。  相似文献   

6.
龚丽萍 《现代保健》2012,(26):49-50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43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中除3例出现动静脉内瘘堵塞和2例内瘘狭窄外,其余38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血流量达300~40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结论:只有加强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的精心护理,才能获得手术的成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对80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术前、透析中及术后观察护理。经过精心的护理,80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全部手术成功且内瘘使用良好。可见,对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精心的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掌握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护理.选取2例在外院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的患者动静脉内瘘在透析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宣传教育,正确掌握使用中的护理要点,对延长人造血管内瘘寿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阻塞的防治和护理对策。方法对54例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喜疗妥软膏外涂,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以及做好内瘘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内瘘阻塞的发生。结果5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发生血管内瘘阻塞5例,发生率9.26%。结论在内瘘使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喜疗妥软膏外涂,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以及正确的护理和健康宣教,都是预防内瘘发生阻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使用寿命.方法:对46例血透者进行内瘘的保护与宣教.结果:46例患者中有44例得到保护未发生并发症及内瘘闭塞.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内瘘通畅与否直接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维持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后的维持透析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之前的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显著减少维持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持续低血压时的救治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32例发生透析中低血压者应用Prisma机进行CRRT治疗。结果32例均采用CRRT治疗1~5次,每次治疗时间5.0-7.5h。除2例因血压不稳定且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1例血管条件差历经瘘闭再造瘘、静脉穿刺插管均失败和1例经CRRT治疗仍透析中反复低血压转为腹膜透析外,其余28例均纠正了低血压,转为正常透析,且血压平稳。结论CRRT治疗可以稳定老年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改善患者的内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状况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2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我效能(GSES评分)、心理状况(SAS、SDS评分)以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护理后,两组的GSES评分均显著升高,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心理状况,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同伴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参加医院"血透患者之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72例,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对患者发放血液透析健康教育处方、随机教育、集中讲解授课等方式进行心理、内瘘自我护理、饮食、运动、透析并发症预防等进行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设同伴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回归社会就业7例,生活能自理20例,营养状况达标16例,负性情绪28例,依从性好21例;观察组分别为16例、30例、25例、8例、34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有协同作用,明显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别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内瘘组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导管组采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2个月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 内瘘组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Hb水平为(73.02±8.79)g/L、(107.71±16.95)g/L,导管组为(72.35±8.16)g/L、(105.83±20.16)g/L,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H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H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组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CRP水平为(15.17±3.86)mg/L、(5.08±2.13)mg/L,导管组为(15.21±3.75)mg/L、(5.87±2.49)mg/L,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不同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均可有效缓解贫血症状,减轻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主要探讨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静脉瘘功能状态对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变化对营养状况和贫血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中年MHD患者,血透6个月后,评估动静脉瘘功能,同时检测血透前及血透6个月时相关血液指标。结果①50例中年MHD患者,手术后动静脉瘘血流量在200~250mL/min之间;②与未血透时比较,血透后CRP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③6个月后,与动静脉瘘功能正常组(n=29,200~250mL/min)比较,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组(n=20,150~200mL/min),血透后CRP显著增高(P<0.05),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④动静脉瘘功能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534,P<0.01);CRP与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呈负相关(r=-0.498,P<0.05)。结论监测、维持动静脉瘘良好的功能,对于MHD患者微炎症、营养状况和贫血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预见性护理干预以减少动脉瘤的发生及发展,延长瘘管寿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6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采用改良穿刺法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穿刺法和常规护理。观察3个月两组患者动脉瘤的新发生例数,渗血情况以及原有动脉瘤多普勒彩超检查瘤体大小变化。结果:观察组动脉瘤的新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原有瘤体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改良穿刺法和优质护理能有效干预动脉瘤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俊灵  柏风云  周莉  任春霖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170-2170,2172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锻炼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术后行传统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锻炼组术后在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性行功能锻练。比较2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透析时的血流量及透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个月后锻炼组与对照组,在AVF术后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5%和75.0%,透析时的血流量分别为(235±11.87)和(198±11.42)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锻炼组穿刺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系统性功能锻炼对于AVF术后血液透析患者,可促进内瘘发育成熟,增加了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量,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动静脉内瘘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非优势手,局麻下行动静脉内瘘术。结果实施动静脉内瘘术62例,成功60例,成功率96.8%。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手术部位与方法的选择,是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及长期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肖小玉 《现代医院》2013,(10):28-29
目的 研究糖尿病血透患者的动静脉瘘开放情况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30例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动静脉瘘开放率和并发症(出血、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感染、疼痛和水肿等)发生情况.结果 动静脉瘘1~5年的开放率分别为100%,90%,88%,86.2%和82.1%,有15例(11.5%)出现假性动脉瘤、感染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年龄、性别、瘘的位置和手术方式对并发症无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 糖尿病血透患者动静脉瘘开放率良好,假性动脉瘤、感染和血栓形成为其较常见的瘘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