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76例。对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记录治疗和生存情况;进一步对随访期间死亡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生存时间分为短期存活组(≤3年)和长期存活组(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慢性并发症、死亡原因;分析患者性别以及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时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对长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随访5年间,52例(29.55%)患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48.52±10.38)个月。52例死亡患者中短期存活组34例,长期存活组18例。短期存活组患者各慢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长期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期存活组患者死亡原因中脑瘫、心源性猝死、胃肠道出血比例均明显高于长期存活组,感染/败血症比例明显低于长期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时年龄≥60岁、血清肌酐8 mg/dl、血清白蛋白≤35 g/L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开始治疗时的年龄、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会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患者透析前年龄、血压、原发病、早期诊断和晚期诊断、血清白蛋白(Alb)等因素对其累积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行CHD的患者115例,要求Kt/V>1.2,回顾性分析年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晚期诊断和早期诊断、透析前血压、Alb、心胸比例(CTR)等因素与累积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15例CHD患者中平均60岁以上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原发病为糖尿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下降(P<0.01);晚期诊断与早期诊断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对累积生存率呈正相关,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P<0.01);血清Alb与累积生存率呈明显正相关,Alb≤35 g/L组较其他组(35 g/L50%的CHD患者的预后不良;血Alb低于35 g/L的患者累积生存率极低,提示营养支持在CHD患者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T)、B型钠尿肽(BNP)水平检测与其预后的关系,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上海曲阳医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1例为观察组,选取非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41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cTnT、BNP超声心动图异常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死亡发生率及临床资料,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TnT、BNP水平检测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阴性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异常发生率(23.52%)明显低于cTnT阳性组患者(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NP阴性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异常发生率(27.78%)明显低于BNP阳性组患者(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阴性组患者的死亡率(11.76%)明显低于cTnT阳性组患者(41.67%),BNP阴性组患者的死亡率(16.67%)明显低于BNP阳性组患者(4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TnT、BNP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结论 cTnT、BNP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上述两种指标的检测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降低其病死率,值得临床中用于患者生存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终末期肾病患者多需要依赖透析生存或延缓生命,透析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充分与否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充分血液透析可以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长期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很多,如透析时间和频率、透析器及透析膜的类型、透析治疗时间、血透超滤量等,对透析充分性及中、小分子毒素清除均有影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评估方法以及对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76例,每位患者随机选取3次血液透析进行研究,共528例次。监测透析前、透析中(1次/h)、透析结束回血前的血压水平;记录透析器通量、透析前体质量、干体质量、治疗时间,计算个体化超滤率。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528例次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213例次(40.34%),其中高血压48例次(9.09%)、低血压165例次(31.25%)。不同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透析时间、超滤率是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对高龄、透析时间长、超滤率10 ml/(kg·h)的患者采用预防措施,降低血压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用于慢性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的60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后P、PTH、Alb、Hb、TC以及血压指标,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P、PTH、Alb、Hb、TC以及血压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肾病患者,临床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出现并发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情况,并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6年因终末期肾病在医院规律行透析治疗的患者208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维持性腹膜透析的83例患者分为A组,将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5例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A组丙肝感染率2.41%,B组丙肝感染率13.60%,A组丙肝感染率显著低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合并症、蛋白摄入量、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蛋白水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维持性腹膜透析相比,血液透析丙肝感染的风险更高;临床应加强透析管理,积极处理患者的合并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微炎症状态,以降低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8,(3):281-28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各46例。血液透析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组接受非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并发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与血液透析组比较,腹膜透析组的钙磷乘积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的生活质量优于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改善作用优于血液透析,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相当,但从生活质量方面来看,血液透析方式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预防低血糖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中抽取的5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7月,依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入选28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32.14%),组间数据经比较后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7例。根据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临床指南中的标准,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和透析时间,检测血清叶酸、铁、铁蛋白、维生素B12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0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发生贫血59例(55.14%)纳入观察组,未发生贫血48例(44.86%)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比例以及维生素B12、白蛋白、肌酐、钙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年龄、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贫血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贫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高龄、长透析时间、高血清铁蛋白及高甲状旁腺激素、低白蛋白患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We investig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urvival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 A model derived for non-diabetics includes five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age at initiation of dialysis, arteri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ancer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or diabetics, age at initiation of dialysis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We also show that a simple exponential model adequately represents hemodialysis survival dat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survival hazard is not log-linear and data for diabetics require independent analysis or inclusion of interaction terms. In this paper, we chose the firs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降低透析液钠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家庭血压变异性影响及与疾病预后转归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7月 - 2017年4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低钠组(n = 51)与高钠组(n = 51),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2年,记录死亡情况。回顾性分析透析期间两组临床资料,计算降低钠浓度后两组清晨、夜晚及全天血压、ARV;入组前、透析2年后ARV及生化指标。Cox回归分析法分析与预后及转归有关的因素。Kaplan - Meier生存曲线分析2年内生存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期间高钠组IDWG、透析后血清钠浓度高于低钠组(t = 2.525,P = 0.013,t = 3.207,P = 0.002)。透析2年后低钠组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ARV低于本组入组前1 d(t = 5.046,P<0.001,t = 4.078,P<0.001)。透析期间高钠组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ARV高于低钠组(t = 5.364,P<0.001,t = 2.221,P = 0.026),清晨平均舒张压低于低钠组(t = 2.058,P = 0.042)。24 h收缩压ARV是患者疾病预后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04)。结论 轻度降低钠浓度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ARV。24 h收缩压ARV可作为患者疾病预后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the prevalence of comorbidities in adult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Japan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METHODS: In "Kaleidoscopic Approaches to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Study" (The KAREN Study, 2003), trained research stuff examined 1,214 adult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an age, 61.2 years; 779 males and 435 females) of 1,506 patients in northern areas of Iwate Prefectur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the prevalence of comorbiditie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using direct age-adjustment methodology and standardized morbidity ratios (SMRs). RESULT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common causes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were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29.8%), diabetic nephropathy (24.5%), and other diseases. Prevalence and SMR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5% and 9.6, respectively, and those of stroke were 13% and 5.7. The prevalences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were 87% and 29%, respectively.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155 mmHg and 85 mmHg, respectively. Mean levels of total serum cholestero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albumin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160.6 vs. 203.3 mg/dL, 48.5 vs. 59.7 mg/dL, and 3.7 vs. 4.4 g/dL, respectively). Mean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3.80 vs. 1.16 mg/L). CONCLUSION: Hemodialysis patients have a high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omorbidities. Levels of nutrition-related markers were lower,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were higher,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绝经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现状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94例绝经期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结果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HAMD评分≥7分)和对照组(HAMD评分<7分)。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预测绝经期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抑郁的价值。结果94例患者中HAMD评分≥7分者42例,为观察组,抑郁发生率44.68%,另5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婚姻状况、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量表(KMI)评分、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水平、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尿量情况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显示KMI评分、Alb、治疗时间及尿量是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独立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KMI、Alb及尿量判断抑郁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AUC=0.790,0.775,0.774;P<0.05)。结论KMI、Alb及尿量与绝经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透析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护肾功能,进行营养干预,防止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35例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红蛋白达标组和血红蛋白未达标组,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且研究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的影响因素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35例患者中,血红蛋白达标率为35.56%,铁蛋白达标率为90.15%,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1.17±9.67)%。血红蛋白达标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与未达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达标组患者八年内生存率和心脑血管生存率高于未达标组,(P<0.05);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透析龄(OR:1.918; 95%CI: 1.204~3.037)、血清白蛋白(OR:0.401;95%CI:0.178~0.852)、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OR:1.848;95%CI:1.535~2.748)。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需要定期监测,以利于干预治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及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对我院肾内科行血液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初始和进行综合个体化治疗6个月后血压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特点及控制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初始较6月后在血白蛋白、透前肌酐、磷、体重增长率、降压药剂量、收缩压、舒张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钠潴留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透析不充分也是透析前影响收缩压的危险因素,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合理使用降压药,有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薛龙  童利伟 《职业与健康》2013,(21):2880-288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能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184)、透析时间(OR=1.536)、高血压(OR:2.940)、心脏病(OR=6.030)为危险因素,而血红蛋白(OR=0.752)、血清白蛋白(OR=0.708)、血钙(OR=0.004)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越大、透析时间越长、高血压、心脏病、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血钙浓度低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的67例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和同期67例非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的存活率、死亡原因和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年以上的存活率为77.61%,3年以上的存活率为65.67%;而对照组1年以上的存活率为91.04%,3年以上的存活率为82.09%,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P<0.01)。心血管病是老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透析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病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老年尿毒症血透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是控制心血管病和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