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300例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救治,观察组则采取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病到确诊时间、发病到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总数接近1.6亿,占到总人口1 2%。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因心脏病突发,意外救助不及时,导致死亡的事件屡屡发生。究竟有没有一种能预防和应对意外事件有效的救助手段呢?  相似文献   

3.
伍穗生 《智慧健康》2022,(4):160-162,169
目的 观察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探讨分析.方法 将在我院近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急性胸痛患者总计60例,根据患者入院是否通过院前急救护理进行分组,其中通过院前急救的胸痛患者30例将其设置为研究组,而另30例则为通过患者本身自行入院或其家属直接送入医院急诊者即未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则将其设置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白永花 《现代养生》2023,(7):491-493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8月-2022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医学救援中心急救中心收治的86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医疗服务,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份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门-球囊三项时间均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就诊10min内心电图查体、实验室检查达标率较对照组高,但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升高,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方式能使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且不容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11月28日2009年度扁鹊飞救远程健康救助系统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与中国保健营养理事会主办。与会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围绕当家庭或现场有人突发急、危、重病,在向急救中心呼救的同时,目击者应该做些什么;扁鹊飞救远程救助系统在应用层面的应用和相关技术突破是否能够做到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陪检在胸痛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江苏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0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患者就诊时是否有专人陪检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实验组由医务人员陪检,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对照组患者依据临床医师的指示自行完成各项检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TIMI评分进行评价。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差异,评价陪检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11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57例,年龄范围49~80岁,平均年龄(62±6.10)岁。实验组(陪检组)56例,对照组(无陪检组)54例。两组人群平均年龄t=-0.323,P=0.747,性别统计学检验x2=1.295,P=0.255。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TIMI评分两组统计学检验t=1.513,P=0.134。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数量5例次(8.92%)明显低于对照组16例次(29.6%),统计学检验x2=7.62,P=0.006(P<0.05);患者满意实验组94.64%,对照组81.48%,两组统计学检验x2=4.57,P=0.033(P<0.05)。结论 陪检在胸痛患者诊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常智云 《现代保健》2012,(11):71-72
目的:保证院前急救安全,防范护理纠纷及差错事故发生。方法:平时加强技能训练及安全意识的培养,急救过程中正确实施抢救措施及注意沟通。结果:95例患者均安全运送到医院,无一例意外事故发生。结论: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大大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刘彬  周庆  曹鑫 《医疗装备》2020,(5):135-13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6例急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院前急救干预实施前收治的43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院前急救干预实施后收治的43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救治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急救治疗,共2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治疗和入院后继续治疗,共2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0.77%、3.85%和62.50%、2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死亡率更低.结论:院前急救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防止病情恶化,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应用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50例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救治模式进行分组,每组125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急诊救治模式,给予实验组院前急救模式,对比两组救治患者时间、救治效果和各项指标.结果 对比救治患者时...  相似文献   

11.
对危重胸痛病人的救治,时间就是生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与长宁区、市急救中心紧密合作,从急救120、社区医生、胸痛中心、居民等维度,通过流程标准化、工作信息化、救治协同化、宣教社区化建设,建立了"社区—胸科"一体化的社区联动救治模式,缩短了从病人发生胸痛或前兆到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提升了救治效果。建议要进一步优化胸痛中心布局,减少基层转诊延误时间,优化信息化快速反应力,提升自我保健判断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ST段抬高心电图胸痛患者在急诊科的误诊,发现急诊科诊疗流程、水平的缺陷,为提高改善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急诊科就诊的142例ST段抬高(2个以上相关肢体导联ST段抬高﹥1mm,或2个以上相关胸前导联﹥2mm)的胸痛患者,在心肌酶化验及其他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将急诊科医师和心内科会诊医师各自所做的心电图诊断和最终的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统计二者的误诊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卡方检验二者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急诊科医师的误诊率明显高于心内科医师。结论急诊科医师经验不足、对心电图不精以及急诊科软硬件环境等是产生误诊的因素。足够的心电图知识培训,和及时请求会诊是避免产生误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胸痛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使用常规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以及不同疾病的分诊准确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候诊时间为(13.3±2.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7±5.8) min (P<0.05)。研究组的急性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疾病的分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主动脉夹层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为抢救争取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我国胸痛急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胸痛中心建设为契机,率先将物联网、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信息技术引入胸痛中心的建设之中,并联合多家基层医院、干休所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军地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体系,将急救服务流程从院内延伸到院前急救和转运的过程中,在提升我国胸痛急救的服务能力、改善急救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7,(3):405-406
目的研究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采取全程护理服务措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取常规急救流程措施和护理模式的448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取全程护理服务的448例危重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一次抢救成功率以及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5.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干预组的一次抢救成功率为91.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8%(P<0.05)。干预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采取全程护理服务措施,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和一次抢救成功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及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抢救结局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简化抢救步骤,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加快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7,(11):1643-1645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流程改变在缩短胸痛患者行PCI绿色通道的时间点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2015年1月—6月(对照组)与2016年1月—12月(观察组)诊断AMI患者112例,对照组(56例)护士采用旧急诊分诊接诊流程,观察组(56例)采用优化后急诊分诊接诊流程,比较两组就诊时间、发病时间、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抽血和报告时间、通知心内科住院总时间、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开始谈话时间、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通知导管团队和到位时间、通知转运和到达导管室时间,分析D-to-B平均时间和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的通知心内科住院总时间、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开始谈话时间、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通知导管团队和到位时间、通知转运和到达导管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D-to-B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诊可显著缩短胸痛患者行PCI绿色通道的多个时间点,提高D-to-B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87-1688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给予优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化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过程,减少急救时间,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