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中的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大部分铅经血液和胆汁从尿和粪中排出,其余蓄积于骨骼和组织中。已知不少营养素如钙、磷、铁、维生素C、D和蛋白质对铅的吸收,排泄和蓄积有关。给于铅作业者高蛋白质和易被消化吸收的碳水化物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减少铅吸收、加速其在体内的代谢和转化,并向体外排泄。这是对铅作业者进行营养膳食调整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铅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用途很广,人们接触的机会也很多。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铅,可引起急、慢性铅中毒。膳食中增加蛋白质的供给,可减轻铅中毒的症状,尤其牛奶、蛋白质可与铅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阻止铅的吸收。因此,铅作业者,应以肉、鱼、奶、蛋类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维生素C可与铅形  相似文献   

3.
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3种多态性基因是否会使某些个体对铅暴露的敏感性增强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这3种基因包括:δ-氨基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和血色病基因。ALAD基因的多态性与人动物血液、骨骼和体内器官中的蓄积和分布有关。VDR基因能控制血清中的钙三醇含量,从而控制钙的吸收,并反过来影响骨骼中铅的蓄积。血色病基因可引起铁的过量蓄积而致病,也会影响到铅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劳动卫生     
961439铅作业者口服二疏基丁二酸的排铅效果/张幼辰…刀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一1995,29(2)一110 研究对象为上海冶炼厂脱岗疗养的21名铅作业工人(非铅中毒者),经口服二琉基丁二酸(DM sA)o·59,每日3次,共6d的治疗,尿铅排出量为用药前的1.61倍;改用减半量的DMsA并加适量的维生素C时,排铅效果高达4.88倍。DMsA口服胶囊使用方便,易吸收,排铅效果显著,又无副作用,不仅可用于治疗铅中毒和铅吸收,而且对低铅负荷者也同样具有排铅作用。本调查结果提示,口服DMSA时,加用适量的维生素c有促进排铅作用。 (赵阳)子代x线骨摄片发现9例胫排骨干髓端有铅…  相似文献   

5.
某些营养素对铅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综述了某些营养毒对铅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人体营养状态可以影响机体对铅毒性的敏感性。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缺乏时可增加组织中铅的蓄积和毒性;增加脂肪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可促进铅的毒性作用,部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某些维生素对铅的毒性也有影响。提示加强营养素对铅毒性影响的研究可为制定预防铅中毒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际劳动卫生会议的重金属委员会于1971、1972和1974年举行了三次会议,讨论了镉、汞、铅的吸收、排泄、蓄积模型和剂量-反应关系等问题。本文重点综述其中有关镉的临界浓度和生物半减期计算方法问题。1.镉的代谢、临界器官和临界浓度日本成年人每日平均摄取和吸入60~80μg镉,其中4~7μg由肠道和肺吸收,体内含镉量约为35mg,肝和肾中各蓄积1/3左右,从尿排泄近吸收量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们十分重视孩子的健康,总想多给些营养补品,在众多的营养剂中又尤以维生素为多。但维生素并非多多益善,过多摄入会造成不良后果。 维生素中有一类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K、E等,其特点是溶解于脂肪中才容易吸收,而且吸收比较缓慢,排泄也慢。一旦蓄积很难一下子排除,婴儿会出现头痛、腹泻、囱门膨出及脑水肿。慢性中毒的小儿则有毛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B1防止铅中毒:能阻碍或抑制铅的吸收,特别是防止中枢神经系统铅蓄积。治疗失眠:每晚睡前服用7片-8片维生素B1,可用于治疗失眠。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铅中毒治疗中所使用的螯合剂类药物,并不能驱除已进入脑和肝脏中的铅,故不能用于铅中毒的预防。然而最近的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可以加快铅在体内的解毒和排泄过程,减少组织中铅的蓄积,因而具有预防铅中毒的作用。为了解食物组分与铅代谢的关系,对一个钢铁厂中74名22至55岁的男性铅作业工人进行了交叉横断性调查。并对两组皮下注射醋酸铅的大鼠(普通饮食组和高维生素饮食组)血液和组织中的铅含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虾皮——每500克虾皮的含钙量高达250克,而钙有助于铅的排泄。牛奶——所含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豆制品——含有大量的质地优良的蛋白质成分,可起到与牛奶相同的驱铅作用。茶叶——含有鞣酸等物质,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可溶性物质,并随尿液排出体外。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果胶,可减轻铅在体内的毒性,减少铅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