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58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主要以30岁以下、工龄小于4年的医务人员为主,其中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55.18%,医师次之占25.86%;职业暴露地点主要以病房和手术室,分别占56.90%和34.48%;暴露方武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占87.93%,处理针头、手术缝合分别占20.69%和18.97%,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暴露源以HBV、HCV为主,分别占60.35%和20.69%,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经随访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现象。结论:制定严格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及操作技术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执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能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降低门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方法对73名发生职业暴露的门诊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注射、采血过程中被针头刺伤占45.2%,手术中误刺伤占13.6%,收集、清洗各类器械误伤占16.4%,处理各种标本时皮肤粘膜被血、体液、排泄物污染占24.6%。结论分析导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及防护意识,对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职业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以探讨防范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设计调查表,对20042013年在苏南某三级医院工作中被锐器伤和经黏膜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厦原因逐一登记填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出现锐器伤和经黏膜的职业暴露319人,包括锐器伤311人和黏膜暴露8人。人员构成中工龄〈6年占绝大部分,共226人,占70.85%,以护士最多,共206人,占64.6%,其次是医师81人,占25.4%和其他人员32人占10%。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主要是输液针头137例占42.95%,注射针刺伤104例占32.6%,主要发生在输液注射结束及整理使用后的器械时。所有职业暴露后人员均按医院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处理,追踪半年,发现一例感染案例。结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低年资的临床护士较常发生职业暴露。减少其职业暴露的关键在于加强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增强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暴露后厦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可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8~2010年登记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卡片进行调查、统计并分析发生的原因。结果 24名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医生占16.67%(4例),护士占79.17%(19例),保洁员占4.17%(1例);暴露地点中病房占66.67%、手术室占16.67%、处置室占8.33%、污物间占8.33%;暴露方式中拔针占33.33%、手术操作占16.67%、针头回套占41.67%、清理废物占8.33%;暴露部位中手部占87.5%、眼部占8.33%、足部占4.17%。结论 应继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范教育培训,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范及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按照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进行正确处理,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与感染。  相似文献   

5.
职业暴露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液暴露,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5月31日丽水市中心医院职工职业性血液暴露34例,发生率2.8%。对暴露者的职业分布、锐器种类、职业暴露污染情况、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职业暴露后追踪观察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暴露人员中暴露率最高者为护士,占64.7%;锐器的器具伤害率最高为注射器针头,占74.2%;职业暴露污染以HBV最多,占82.4%;职业暴露后处理达100%;职业暴露后追踪达100%。追踪结果:本院职业暴露的职工经处理后发现1例感染与病人血清学一致,感染率2.9%。结论职业性血液暴露应以预防为主,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加强管理,避免或尽量减少职业性血液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暴露行为及培训现况。方法2013年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某三甲医院296名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96人,7道艾滋病基础知识题目全部答对的占16.22%,各项艾滋病基础知识正确率为39.53%~96.28%,8道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全部答对的占0.34%,各项职业暴露知识正确率为15.54%~69.26%。有72.97%的人曾发生过职业暴露,其中18.24%的人明确知道自己曾经接触过HIV阳性病人。发生职业暴露时刺破(伤)皮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和静脉采血针,占74.2l%;职业暴露部位主要是手上破损皮肤和眼睛黏膜,占9l_18%;职业暴露发生的环节主要是处置废物时、采血时和回套针帽时,占74.84%;41.22%的医务人员曾经接受过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97.97%的人希望得到相关培训。结论医务人员存在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防护知识缺乏,培训需求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4月45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职业暴露高危人群是护士和实习护士,占75.6%;30岁以下医务人员占82.2%;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占64.4%,以外科病区为主;暴露源以乙肝、丙肝、梅毒为主,占89.3%;单一暴露源占66.7%,两种及以上暴露源占22.2%。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占93.3%;锐器伤以注射针头、输液针头为主,占76.2%,护士注射后回套针帽、输液后拨针、分离针头、抽血后拨针为高危环节,占64.4%;培训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结论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职业安全教育;医务人员入职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使用安全、具有防护功能的护理产品;禁止分离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是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与防护措施。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某院2007--2008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认知态度及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年期间共发生68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19%,以护士为主(占80.88%),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86.76%),暴露源以血液为主(占94.11%),病原体以乙肝(48.53%)、梅毒(23.53%)、丙肝(14.71%)为主,发生原因以医务人员刺伤自己为主(87.76%),防护手套使用率为19.12%,均无使用防护眼镜。职业暴露发生后,有41.18%、22.06%的医务人员表示出害怕与无可奈何心理状态,95.59%的医护人员期望得到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及医疗保障。结论:该院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较为淡簿,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健全安全防护组织网络体系,执行安全操作标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医务人员填报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19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共报告222人次职业暴露,其中护士150人次,医师47人次;暴露方式主要为锐器伤,占86.0%;暴露地点主要为手术室,占23.4%;78.5%的医务人员在锐器伤发生后能正确进行局部处理.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意识,督促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标准预防.  相似文献   

10.
医院工作人员利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损伤情况,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丰台区36所医院工作人员3年内利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工作人员利器伤现象非常普遍,利器伤发生率占调查人群的72.13%,在职业分布上护士的利器伤发生率最高,占81.49%,医生占60.05%,医院废物收集人员占20.00%;利器伤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手术室和外科,分别为88.32%和82.49%。结论为保护医护人员健康,职业暴露管理应纳人各级医疗机构的议事日程,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蔡奕娟 《现代医院》2008,8(8):119-120
目的监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不断完善预防措施。方法对95名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监测,对其职业暴露物品、暴露过程、处理、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护士54.7%,医生23.2%,实习生12.6%,工人9.5%。发生针刺伤45.3%,各种液体污染28.4%,手术缝针刺伤10.5%,手术刀伤5.3%,其他器械10.5%。暴露原因:操作者刺伤自己48.4%,被血液或体液暴露粘膜或皮肤28.4%,配合或被其他操作者刺伤11.6%,收集或处置医疗废物8.4%,病人燥动引起4.2%。99%职业暴露者作妥善处理,只有1例发现因职业暴露感染HBV。结论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加强锐器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改善工作环境等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探讨防护体系的应用.方法 应用开放式问卷调查2011年1-12月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频次、环节、防护处理等.结果 调查1314人,发生锐器伤1071人,锐器伤发生率为81.51%,护理人员及初级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90.32%、84.23%,高于其他组别;发生科室以普通病房最多,占36.29%,其次是手术室,占19.93%;锐器伤器具以头皮针及针头最高,占54.97%,其次是玻璃片,占16.64%;操作环节以拔针及拔针后处理最高,占55.20%,双手回套针帽占11.58%,不同器具及不同操作环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锐器伤后,挤压、冲洗、消毒3项应急处理措施均实施的占38.56%,以护理组最高,为44.29%;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率为48.30%,血源性病原体损伤后护理组上报率高于其他两组,总上报率为55.93%.结论 医务人员对锐器伤导致的损害认识不到位,缺乏紧急处理知识,防护体系存在不健全现象,应建立锐器伤防护体系,积极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 2008-2010年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填写针刺伤与锐器损伤报告表或血液、体液暴露接触报告表,并建立暴露后跟踪记录.结果 2008-2010年全院共发生职业暴露73人;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梅毒、HIV;锐器损伤58人,占79.45%;血液、体液暴露接触15人,占20.55%.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015-2018年广安市广安区手术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01/03,根据广安市广安区现有的医院数量、性质,结合本项目资金预算,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三级甲等、二级乙等和一级甲等医院各1家,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称、HIV职业暴露经过等资料,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3家医院手术室在2015-2018年间共发生职业暴露404例,其中发生HIV暴露34例(8.42%)。三级甲等医院发生HIV职业暴露18例(52.94%),二级乙等和一级甲等医院16例(47.06%)。手术室医生和护士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5例(44.12%)和19例(55.88%)。年龄<30岁、30~岁和≥40岁组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5例(44.12%)、11例(32.35%)和8例(23.53%)。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手术室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8例(52.94%)、6例(17.65%)和10例(29.41%)。HIV职业暴露环节中,锐器伤为主要暴露环节(88.24%)。暴露后,立即局部挤血+冲洗+消毒、立即局部挤血+消毒、立即局部挤血/冲洗、未立即处理的比例分别为73.53%、8.82%、11.76%和5.88%,且100%的手术室医护人员HIV暴露后均进行了血液检测和使用HIV用药程序预防治疗。暴露后未进行局部规范处理的原因主要为防护意识差、缺乏正规/严格的防护教育及工作繁忙。结论广安市广安区手术室医护人员存在一定比例的HIV职业暴露,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手术室HIV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结果 571名调查对象中,发生锐器伤者389人,锐器伤发生率为68.13%,共计发生1058人次,人均被刺伤2.72次;工作年限≤5、6~10、≥11年的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8.73%、71.52%、4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790,P<0.01);318人被污染的锐器损伤,270人进行上报,上报率为84.91%,被HBV、HCV患者污染的锐器致伤的上报率均为100.00%,被其他不明感染患者污染的锐器致伤上报率为75.76%;医务人员锐器伤主要发生于操作前准备用物时及操作中,占33.18、35.35%.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咨询、查询医院感染上报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10年1-12月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暴露后处理措施及防护措施.结果 口腔科医务人员共计36人,发生职业暴露26人,发生率为72.22%;其中护士5人占19.23%,医师4人占15.38%,实习学生10人占38.46,技工6人占23.08%,保洁员1人占3.85%;工作年限<2年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数最多,占69.23%;26人中有23人(88.46%)为针刺伤和锐器伤,3人(11.54%)为黏膜接触;所有人暴露后均能够正确处理伤口,医院感染管理科均进行跟踪随访,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 应制定并健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安全防护的意识,保障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状况,探讨有效预防对策.方法 对医院2011年8-9月1141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照医院近9个月的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锐器伤73人次,人群分布以实习生和护士为主,发生率为8.33%和7.88%;科室分布以普通病房、手术室和补液室为主,分别占38.36%、19.18%和16.44%;补液配置和一次性注射器引起的锐器伤概率最大;9个月的上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中护士上报最多,科室类型中手术室上报最多.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正确认识,增强防护措施,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2015—2018年三级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并构建安全防控体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5—2018年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构建安全防控体系。结果2015—2018年某三级综合医院248人次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8.71%;护士血源性暴露发生率10.22%高于医生6.47%,女性9.56%高于男性6.28%,工作年限越长发生率越低,外科为高发科室,2015—2018年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时间段为8:00~12:00(39.11%),其次为13:00~17:00(29.03%),暴露方式主要为针刺或锐器伤(65.32%),主要发生于注射结束拔针或采血环节(25.40%),手指为主要暴露部位(79.03%),多数未戴手套或眼罩(52.42%);锐器管理不规范为主要暴露原因(52.02%);其次为操作意外(31.45%)。主要暴露源为乙型肝炎病毒(28.63%),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25.00%)。结论2015—2018年某三级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为护士、女性、工作年限短、外科人员;主要暴露源为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认知情况。
  方法  选取南京市某大型三甲医院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发放问卷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其防护认知的情况。
  结果  参与调查的295名手术室工作人员中有139人在过去1年发生过血源性职业暴露,暴露发生率为47.12%;其中锐器伤有105人(占52.88%),皮肤黏膜暴露有66人(占22.37%),两者均发生过的有32人(占10.85%)。暴露后上报率为12.23%(17/139),未上报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没有必要62人(占50.82%)和不了解上报流程28人(占22.95%)。锐器伤发生率较高的岗位是麻醉护士和卫生员,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护士发生率最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上报流程不了解的人员中卫生员占比最高,手术室护士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暴露人员认为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防不胜防和工作节奏快。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率和暴露后处理流程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岗位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皮肤黏膜暴露率与职业防护培训率、暴露后处理流程知晓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27~-0.529,P均 < 0.01)。
  结论  该三甲医院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上报率较低,卫生员职业防护认知能力较医护人员低。医院须针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在职业防护方面建立正规有效的分层培训制度,全面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建立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为完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规范化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 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院522名医护人员2009年7月-2011年6月医源性锐器伤发生、血液/体液暴露、锐器伤人员的防护意识、全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执行情况.结果 522名医护人员中,共发生职业暴露180人,发生率为34.48%,其中锐器伤152人,发生率为29.12%,血液/体液暴露28人,发生率为5.36%;锐器伤种类主要是注射针头、玻璃,其次为带翼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34.25%、27.12%、13.70%及10.41%;锐器伤操作环节主要是掰安瓿,其次为配加药时和处理使用后锐器,分别占26.58%、14.25%、11.23%;职业暴露人员中,69.44%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6.67%未穿戴防护用品、3.89%未规范处理伤口.结论 职业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了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