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严格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82例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进行严格的HLA和CREG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配型筛选,并辅助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结果本组移植的成功率90%(72/82),死亡率1%(1/82)。超急排斥、加速排斥和急性排斥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4%、6%、28%及21%。广泛致敏(PRA〉50%)、Ⅰ类抗体阳性、术后HLA抗体阳性和供体特异性抗体组其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致敏、Ⅱ类抗体阳性、术前HLA抗体阳性和供体非特异性抗体组(P〈0.01)。按HLA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8例(10%)、20例(24%)和54例(66%);按CREG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38例(46%)、26例(32%)和18例(22%),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0、01)。适时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PRA水平(p〈0.01)、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结论致敏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HLA配型和CERG配型可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的成功率。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在肾移植受者 ,尤其在致敏受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0例肾移植受者采用微量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LA -I类抗原和HLA -Ⅱ类抗原 ;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结果  (1)对 70例受者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 ,供、受者 0、1个位点错配分别为 10例 (14 .3% )和 2 4例 (34.3% ) ,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 <0 .0 5 ) ,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率 ,两种配型方法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2 ) 70例受者中女 2 4例PRA阳性 9例 (37.5 % ) ,男 4 6例PRA阳性 5例 (10 .9% ) ,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 (P <0 .0 5 )。 (3) 70例受者中 30例术前输血者PRA阳性 12例 (40 % ) ;4 0例无输血者PRA阳性 2例 (5 % ) ,术前输血组PR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 (P <0 .0 0 1)。 (4)PRA阳性组尤其是阳性率≥ 5 0 %的受者 ,其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高于PRA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反复输血、妊娠是PRA阳性的危险因素 ,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和免疫吸附 ,对减少PRA阳性者肾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0年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UNOS)制定了应用于肾移植的HLA(HLA)六抗原无错配标准(Zero HLA-A,B,DR,Anti-gen Mismatch,0Ag MM),按0Ag MM标准选择移植供受者的肾脏移植获得了理想的肾存活率[1].但由于HLA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目前A抗原特异性达86个,B抗原185个,DR特异性高达197个[2].如此近500个抗原特异性的排列组合,使得在无关供者中找到六抗原无错配的供肾十分困难,临床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早在90年代初,许多临床研究发现:同样是供受者HLA错配,有些错配明显影响移植物存活,而有些错配并无显著影响甚至有益.因而提出“有益错配、中性错配和有害错配”之分的假说[3].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更为实用、临床可行的配型策略.1996-03,Terasaki提出了新的配型策略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M),又称交叉反应组配型(CREG),并于第11届国际临床器官组织相容性会议上一致通过,该配型策略可以提高组织配型的配合率,使其能够更广泛的适合于临床的需要[4,5]。1标准及方法氨基酸残基配型标准是根据1996年Terasaki等[6]提出的I类R...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低致敏患者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移植后10年生存率的差异。方珐通过对97例肾移植术前HLA配型结果的观察,将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的低致敏患者与PRA阴性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在肾移植10年后生存率是否有差异的随访比较。结果在97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中,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之间的有23例,占23.71%;另外,有74例移植术前为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占76.28%;目前移植肾10年后,有47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有8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术前检测PRA为10.71%~32.14%,占28.57%;计算肾移植患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与肾移植术后10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移植10年后,47例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其中,有8例PRA阳性检测为10.71%~32.14%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l~2个抗原;有20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1~2个抗原;有19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_A、B、DR、错配3个或以上抗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HLA配型可提高移植肾的10年生存率,在良好的HLA配型的基础上PRA阳性百分率为10.71%~32.14%的低致敏受者与PRA阴性的受者10年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晏强  眭维国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584-1584,F0003
良好的HLA配型对移植肾成功及长期存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配型HLA-A、B、DR位点O错配(MM)的绝佳肾移植效果已收到绝大多数学者的公认,但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布存在高度多态性,要在无关人群中找到两个HLA表现型完全相同的个体概率非常低,据美国国立网络器官分配中心(UNOS)统计,在1987-10~1995-08的12536例尸肾移植中,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是一种反应最急剧 ,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1 ] 。我院 1998-12~ 2 0 0 3 -0 3共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164例 ,发生移植肾HAR 3例均为首次尸肾移植(发生率 1 83 %)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性 ,3 2岁。供受者血型均为A型 ,HLA -A、B、DR6抗原 1个错配 ,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 <10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 (CDC) 0 0 3。首先利用供者左侧肾动、静脉分别与受者右侧髂外动、静脉端侧吻合 ,开放血流约 2min移植肾出现紫斑 ,继之全肾呈紫黑色 ,泌尿停止 ,排除肾动脉血栓形成及痉挛等情况后临床诊断为HAR ,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好地识别造成移植肾排斥的特异性抗供者HLA的IgG类型同种抗体,将Flow-CDC方法应用于肾移植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对96例等候肾移植受者同时进行PRA、NIH-CDC和Flow-CDC实验,并观察了其中34例接受NIH-CDC阴性肾移植术的受者近期移植效果。结果Flow-CDC和NIH-CDC两种实验方法的阳性率[27·8%(42/151)和17·2%(26/151)]之间呈显著性差异(2=14·06,p<0·001)。另外,PRA阴性受者其NIH-CDC和Flow-CDC均为阴性,阴性吻合率100%;在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34例受者,其中20例PRA阴性受者接受了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移植后未发生排斥,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13例接受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的致敏受者中,1例发生急性排斥经治疗后逆转,12例无排斥移植肾功能良好;1例PRA阳性再次移植受者接受了NIH-CDC阴性而Flow-CDC阳性的供肾,移植后第2d出现少尿,第10d切除移植肾。结论Flow-CDC方法是一种能够识别具有补体结合能力的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的交叉配型技术,比经典的NIH-CDC方法具有更敏感,可标准化,快速等优点,对预示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面更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后移植肾组织活检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亲属活体肾移植65例,其中有血缘的亲属供肾移植63例,夫妻间供肾移植2例。供、受者间HLA配型,1条单倍型相同者55例,2条单倍型相同者7例,5个抗原错配者2例,完全错配者1例。均采取开放手术取肾。供肾热缺血时间1~7m in,冷缺血时间1.5~2 h。术后应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65例中,有15例接受16次移植肾活检,结果4例次为急性排斥反应(Banff分级均为Ⅰ级),3例次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1例合并慢性移植肾肾病,治疗无效,恢复透析;3例次为移植肾退行性病变(其中2例合并急性环孢素A肾毒性损伤),2例减少环孢素A用量,并加用西罗莫司,效果良好,1例将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效果不佳,恢复透析;4例次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采用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联合用药,并辅以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低,但仍应重视术后移植肾组织活检,将被动活检转为主动的计划性活检,以提高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作用。方法随机采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实行肾移植的45对供受者,采用PCR-SSP方法进行HLA-Cw和KIR基因分型,然后依据受者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状态分为AR组(16例)和非AR组(29例),分析供受者HLA-Cw和KIR基因型、受者KIR/供者HLA-Cw组合型与受者术后肾移植发生AR反应的相关性,籍此研究KIR及配体HLA-Cw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结果在AR组中受者表达KIR2DL2/2DS2明显低于非AR组(P〈0.05);非AR组中供受者KIR2DL2/HLA-Cw1、2DL3/HLA-Cw1和2DS2/HLA-Cw1组合型的匹配几率明显高于AR组(P〈0.05)。结论特定的KIR基因(2DL2/2DS2)以及供受者KIR2DL2/HLA-Cw1、2DL3/HLA-Cw1和2DS2/HLA-Cw1组合型在异基因移植免疫应答中具有传导抑制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2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除1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均为血缘亲属供肾。19例取左肾,3例取右肾,均为开放手术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或酶酚酸酯(MMF)及泼尼松(Pred)预防排斥反应。结果所有供者于术后10~14d出院,随访8~29个月,血肌酐正常,22例受者全部存活,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逆转;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4个月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经治疗后白细胞正常;无外科并发症;现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优点明显,是解决肾源紧缺困境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The basic general methodological assessments of public health quality are considered. An analogy is drawn with quality assessment in industry,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aspect and multi-parameter assessment of public health quality are substantiated. A term of "qualimetry " of public health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8.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