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眩晕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栓塞或后循环血流量灌注不良引起的短暂、可逆、局部的脑循环障碍所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超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提高[1].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异常1 84例,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特点与眩晕发作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眩晕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眩晕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栓塞或后循环血流量灌注不良引起的短暂、可逆、局部的脑循环障碍所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超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提高[1].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异常1 84例,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特点与眩晕发作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眩晕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眩晕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栓塞或后循环血流量灌注不良引起的短暂、可逆、局部的脑循环障碍所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超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提高[1].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异常1 84例,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特点与眩晕发作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眩晕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眩晕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栓塞或后循环血流量灌注不良引起的短暂、可逆、局部的脑循环障碍所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超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提高[1].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异常1 84例,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特点与眩晕发作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眩晕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眩晕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栓塞或后循环血流量灌注不良引起的短暂、可逆、局部的脑循环障碍所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超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提高[1].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异常1 84例,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特点与眩晕发作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眩晕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眩晕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栓塞或后循环血流量灌注不良引起的短暂、可逆、局部的脑循环障碍所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超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提高[1].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异常1 84例,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特点与眩晕发作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眩晕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眩晕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栓塞或后循环血流量灌注不良引起的短暂、可逆、局部的脑循环障碍所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超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提高[1].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异常1 84例,现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特点与眩晕发作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眩晕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  徐丽英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2):1685-1685
目的探讨青年眩晕患者颅内动脉血流情况。方法对106例青年眩晕患者与50例正常健康人行TCD检查,主要记录椎-基底动脉流速。结果眩晕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年眩晕患者存在较多椎-基底动脉流速异常可能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颈椎病、颈肩肌疲劳在青年人中普遍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患者,采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分别于3 d、5 d和1周进行效果评价,总有效率达93%。结论脑循环治疗仪治疗仪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0.
刘洪涛 《中国保健》2007,15(24):25-26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分析,为其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主诉为头晕或眩晕且无与本次住院有关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的79例患者,其中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5例,其他诊断患者14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死、高脂血症、颈椎病等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高血压、脑梗死、颈椎病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090、4.506、3.179和4.684.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眩晕住院患者的最主要病种,受患者年龄及多种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分析,为其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主诉为头晕或眩晕且无与本次住院有关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的79例患者,其中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5例,其他诊断患者14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死、脂血症、颈椎病等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高血压、脑梗死、颈椎病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090、4.506、3.179和4.684。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眩晕住院患者的最主要病种,受患者年龄及多种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平衡比值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本院神经内科71例资料完整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住院病人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病人的眩晕和平衡半定量化测定,分别计算出平均眩晕平衡比值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脑供血不足和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平均眩晕/平衡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测定眩晕与平衡比值能反映慢性脑供血不足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对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玉凤 《现代保健》2012,(15):112-113
目的:总结西比灵川联合芎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将42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 例单纯口服西比灵胶囊10 mg,1 次/d,7 d 为一疗程;观察组21 例在口服西比灵胶囊的同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00 mg 静脉滴注,1 次/d,7 d 为一疗程.2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19/21),对照组总有效率71.4%(15/2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比灵联合川芎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联合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金纳多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临床疗效、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和TCD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TCD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参附联合金纳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杜昭钦 《现代保健》2009,(14):124-125
目的分析探讨经颅多普勒、颈部椎动脉超声对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分两组,189例经颅多普勒诊断异常患者为一组,颈部椎动脉超声异常152例为另一组。同时进行颈部椎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341例患者中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异常297例,阳性率87%,颈部椎动脉超声异常289例,阳性率85%。结论经颅多普勒及颈部椎动脉超声两种方法简单便捷,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更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我所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眩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病人病因中大多数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占15例.以眩晕,走路不稳,复视,肢体麻木为主要症状,有别于无其他系统神经症状体征的耳源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颈椎病者12例,因头颈转动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者8例,单纯脑动脉硬化者7例,入选病人均主诉有眩晕(旋转性12例,非旋转性30例),病程大部分为数小时至数天,但有几个月或几天发作1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为68~82岁,平均75岁.艰照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66~79岁,平均72.5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尿激酶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35例采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滴;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治疗前后血浆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脂过氧化物、血浆抗活性氧基标志酶-谷光甘肽过氧化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谷光甘肽过氧化酶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脂过氧化物显著减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文首先分析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病机,然后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发展,希望能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使临床疗效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9.
蒋道义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0):139-140
近两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缺性眩晕7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观察病例102例,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反复发作,伴失眠、多梦、偶有耳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男31例,女41例,年龄37-65岁,平均51岁,病程1月~3年,超声多普勒或脑血流图检查均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狭窄或痉孪),X线片或CT扫描示:  相似文献   

20.
陈金红 《中国校医》2006,20(6):669-67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多样,以眩晕、耳鸣、视觉障碍、饮水呛咳、平衡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眼震等症状为士璎表现,甚者晕倒,病人比较痛苦,治疗不及时易发展为脑他地。因此,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为治疗的首要目的。我从2002年至今用中药加味温胆汤配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