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疗效及预后。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均在CT检查、MRI+MRA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根据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显效率达76.6%,血管再通率达86.7%以上。治疗后BI评分较前增加(尸l〈O.05),NIHSS评分较前降低(尸〈0.05)。结论: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能恢复患者脑部血流灌注、再通闭塞的血管,重建血流。而且能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陆练军 《现代保健》2012,(24):40-41
目的:观察在 MR 灌注影像指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静脉内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别对 21 例发病后 4.5 h 内和 33 例 4.5~9 h 内头颅 MR 灌注和弥散不匹配区域≥ 20% 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内 r-tPA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NIHSS 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治疗后和随访期用 Barthel 指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不同时间窗内的 r-tPA 溶栓静脉治疗后 NIHSS 的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明显.结论:在 MR 的 PWI/DWI 不匹配区域≥ 20% 的情况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4.5 h 内和 4.5~9 h 两个时间窗,用 r-tPA 静脉溶栓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陈颖  王志海 《现代医院》2010,10(12):49-51
目的研究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患者58例。采用Gon-ner的血管再通分级标准判断血管再通,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再通与未通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58例中再通38例(65.5%),未通20例(34.5%)。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组1 h NIHSS(19.00±3.54)较血管未通组(26.50±3.10)明显降低(p<0.05);溶栓治疗后30 d血管再通组NIHSS(12.25±3.15)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19.12±3.35),p<0.05]。治疗1~30 d,血管再通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组30 d预后良好为28例(73%),而血管未通组预后好良好为7例(3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对改善急性期预后起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局部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结果预后好的患者共有18例(85.7%),血管完全再通的11例(53%),部分再通的9例(41%)。颅内出血率9.5%,病死率4.8%。结论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谢莉莉 《智慧健康》2022,(18):32-35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微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65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静脉组、动脉组和机械组,每组55例。静脉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动脉组采取动脉溶栓治疗,机械组取采取机械取栓治疗。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静脉组与机械组、动脉组与机械组、静脉组与动脉组组间血管再通率、NIHSS良好率的对比结果为P<0.05;静脉组与机械组、动脉组与机械组组间预后良好率的对比结果为P<0.05。结论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微创干预时,机械取栓在开通血管、提高神经功能、改善预后方面,均比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要好。而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在血管开通、提高神经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稚2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咏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分别对19例发病〈6h及21例发病6~9h不同血管(ICA12例,MCA18例,VBA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iYJ~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2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2SS)评分,治疗后90d用修正Rall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1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h组和6~9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h与6~9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h,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9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35-65岁,平均(54.64±5.35)岁。试验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34~66岁,平均(55.43±5.73)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改善情况以及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 d NIHSS评分均降低(P<0.05),90 dADL评分则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其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其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以及90 d内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保障患者的预后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对20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20例血管闭塞的患者中溶栓后有10例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4例未再通。结论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护理是保证溶栓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0例发病时间<6h且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每组25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20万U,30 min内滴注完,同时准备动脉溶栓:行全脑血管造影,经微导管在靶血管闭塞点进行溶栓治疗,将尿激酶加入0.9%氯化钠中持续以1万U/min泵入,总量不超过100万U.静脉溶栓组入院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剂量为100万U溶于100 ml 0.9%氯化钠中,60 min内滴注完.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的临床疗效.根据溶栓后90 d Barthel指数(BI)评分判断生活质量及修订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两组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7d和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静脉溶栓组[(8.97±4.56)分比(11.01±3.65)分,(6.88 ±2.31)分比(8.34±3.05)分,(4.06±3.02)分比(6.73±2.15)分](P<0.05或<0.01).两组溶栓前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BI评分[(79.55±19.64)分]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69.31±21.35)分](P=0.0162).动静脉联合溶栓组溶栓后90 d mRS评分0~2分(疗效良好)率[72.0%( 18/25)]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52.0%( 13/25) ](P=0.0198).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较静脉溶栓疗效显著,该方法可能是今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某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采用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从股动脉插管至血管闭塞部位,尿激酶1万U/min持续泵人,用量25~100万单位;并选取同期年龄、病情、发病时间相匹配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记录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变化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28d后研究组患者显效20例(55.6%),总有效率为77.8%(28/36);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30.6%),总有效率为69.4%(25/36)(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能恢复患者脑部血流灌注,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The brain is highly vulnerable to damage from even a brief imbalance of oxygen delivery and demand. Most cerebral hypoxic damage is reversible, but infarction and permanent brain damage may result.  相似文献   

13.
14.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PRE) is a recent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headache, vomiting, seizures, visual loss, altered mental status with or without motor or sensitive deficit. Neuroimaging demonstrates symmetrical posterior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lesions. The aetiology remains uncertain but vascular hypotheses is the most retained. We report a case of a 21 year old man with posterior cerebral encephalopathy, the toxic hypo these remains the most probabl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对脑梗死伴脑微出血(CMBs)影响。方法根据头颅GRE-MRI序列的结果,选取CMBs阳性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入组者进行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治疗14d。根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可以改善脑梗死伴脑微出血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治疗对脑梗死伴脑微出血(CMBs)影响。方法根据头颅GRE-MRI序列的结果,选取CMBs阳性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各28例,入组者进行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治疗14d。根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治法舒地尔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伴脑微出血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和脑梗死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基层医院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DCVS和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适时TCD、CT检查,观察DCVS和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出现时间、发生率,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DCVS的出现时间为3~18d,脑梗死的出现时间为4~20d。DCVS的发生率为41.9%,脑梗死的发生率为9.3%。FisherⅢ、Ⅳ型患者DCVS的发生率较FisherⅠ、Ⅱ型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病年龄偏大,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易并发脑梗死。结论 SAH后DCVS出现时间相对较早,DCVS和脑梗死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DCVS易转化为脑梗死,FisherⅢ、Ⅳ型患者更易发生DCVS,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易发生脑梗死。TCD、CT检查对SAH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