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沙尘暴细颗粒物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膜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扬沙和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对肺泡巨噬细胞(AM)的毒作用机制.方法于2004年3月采集甘肃省武威市和内蒙古包头市正常天气、扬沙天气和沙尘暴天气中大气PM2.5,并测定其质量浓度.以PM2 5悬液体外处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4 h,通过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定磷法检测质膜ATP酶活性、2,4-二硝基苯肼法和4-氨基安替比林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以荧光探针1-苯胺基-8-萘磺酸(ANS)和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为标记物检测细胞膜脂的流动性.结果与对照(生理盐水组)相比,扬沙和沙尘暴PM2.5样品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细胞存活率和质膜Ca2 Mg2 -ATP酶、Na K -ATP酶活性、增大细胞膜表层流动性,并使细胞质内LDH和ACP外渗;与正常天气样品相比,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扬沙和沙尘暴PM2.5可影响AM膜通透性和流动性,导致细胞死亡.由于沙尘天气时大气PM2.5质量浓度大大高于正常天气,其对健康危害作用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2.
沙尘暴PM2.5对大鼠肺细胞DNA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紫强  张全喜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2):1458-1459
目的探讨沙尘暴细颗粒物(PM205)对大鼠肺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方法采用气管直接注入染毒法,分别给大鼠灌注0,1.5,7.5,37.5mg/kg剂量的颗粒物悬浮液。灌注24h后处死大鼠,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肺细胞DNA的损伤。结果沙尘暴和正常天气PM2.5均可引起大鼠肺细胞DNA损伤,且随剂量增加而损伤增大。正常天气PM2.5比沙尘暴PM2.5对肺细胞DNA的损伤更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尘暴和正常天气PM2.5均可引起大鼠肺细胞DNA的损伤,由于沙尘暴PM2.5浓度远高于正常天气PM2.5,导致沙尘暴PM2.5对DNA的毒性远大于正常天气PM2.5。  相似文献   

3.
某市水中有机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某市生活饮用水及源水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断裂损伤.气相色谱固定相GDX-102吸附水中有机物,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结果 相同剂量时,地面水及以地面水为源水的自来水比深层地下水及以深层地下水为源水的自来水对细胞DNA损伤严重;各水样对细胞DNA损伤级别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某市各水源水及自来水中有机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存在不同程度断裂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巢湖水有机提取物致突变性。方法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鱼红细胞DNA损伤效应。结果 巢湖源水引起慧星细胞的百分率最高 (5 7.2 5 % ) ,滤前水最低 (2 7.6 3% ) ,出厂水经过二次加氯后慧星细胞的百分率有所上升 (4 4 .0 0 % )。结论 巢湖源水具有潜在致突变性 ,经混凝、活性炭吸附及沉淀处理后其DNA损伤作用有所下降 ,但氯化消毒可增加水中有机提取物的DNA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予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2.5、25.0和50.0mg/kg)的乙二醛后16h采血,分离淋巴细胞,做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另分离正常大鼠淋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25、0.50和1.00mmol/L)的乙二醛孵育1h,做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结果显示,(1)大鼠腹腔注射25.0和50.0mg/kg的乙二醛,淋巴细胞拖尾率与彗尾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体外染毒0.50和1.00mmol/L乙二醛,大鼠淋巴细胞拖尾率与彗尾长均高于对照组,且各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腹腔注射25.0和50.0mg/kg及体外染毒0,50和1.00mmol/L乙二醛可致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且随着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群PM2.5暴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不吸烟或戒烟半年以上且家庭中也无人吸烟的男性交通警察107人为高暴露组,普通社区男性居民101人为低暴露组。使用个体采样器24h连续监测两组的PM2.5暴露情况,并采集血液进行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以判断两组的DNA损伤情况。[结果]高暴露组PM2,日平均暴露浓度为(115.40±46.17)μg/m^3,高于低暴露组的(74.94±40.09)μg/m^3(P〈0.01)。高暴露组彗尾率(15.20±3.46)%和Olive尾矩1.25±0.29高于低暴露组的(10.05±3.45)%和0.86±0.22(P〈0.01)。DNA损伤程度随着PM2.5日均暴露量增大而增加(OR=1.032,P〈0.01),未发现年龄与工龄对DNA损伤程度的明显影响。[结论]在正常大气暴露下,PM2.5浓度升高能导致人群DNA损伤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对大鼠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将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6只,采用气管注入法染毒,分别灌注0、1.5、7.5、37.5 mg/kg的颗粒物悬液,在灌注12、24、48 h后分别处死大鼠,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肺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显示,不同染毒时间,1.5、7.5、37.5 mg/kg的颗粒物悬液均可引起大鼠肺细胞DNA损伤,且随剂量增加损伤作用增大.在1.5和7.5μg/ml组,不同染毒时间DNA迁移长度不同,但随时间的延长不呈时间-效应关系.染毒12 h DNA拖尾最长,48 h次之,24 h最短.不同浓度沙尘暴PM2.5对大鼠肺细胞DNA损伤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沙尘暴PM2.5作用12 h时对大鼠肺细胞DNA损伤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醋酸铅致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了解铅的遗传毒性.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分别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体内染毒24h及取正常大鼠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染毒1 h,然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别测定各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 体内实验组见淋巴细胞边缘不光滑,毛糙,体外实验各处理组都有明显彗尾形成,体内外实验各染毒组彗星出现率、DNA迁移长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醋酸铅对大鼠淋巴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单细胞凝胶电泳测量国产甲基叔丁基醚致DNA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对石英粉尘所致肺泡巨噬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石英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 (AM)DNA的损伤 ,并探讨茶多酚的保护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2 0 0~ 30 0g,由北京大学动物学部提供。石英粉尘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提供 ,粒径 <5 μm的占 95 %,游离SiO2 的含量>99%。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 1mg/ml的混悬液。茶多酚由浙江大学食品科技系提供 ,由绿茶分离提纯制备 ,淡黄褐色 ,含量 >98%。2 AM的处理方法 :用肺灌洗法获取AM ,纯化后 ,将 2×10 6/mlAM与不同浓度石英粉尘 (0、2 5…  相似文献   

11.
自来水中有机污染物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以东湖为源水的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对东湖源水不同水文期 (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 )的自来水中有机提取物所引起的Hela细胞DNA损伤作用进行观察。结果  (1)不同有机提取物剂量组 (5 0 ,10 0 ,2 0 0 ,4 0 0ml/2 5ml培养瓶 )引起Hela细胞DNA损伤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呈剂量 -反应关系 (P <0 0 5 )。 (2 )不同水文期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对DNA损伤作用不同 ,总趋势是平水期 >枯水期 >丰水期。结论 以东湖为源水的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细胞DNA有断裂损伤作用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环境水质的监测以及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提取物致癌及致突变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丙烯腈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在急性和亚急性经口染毒试验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染毒剂量(10m g/kg、30m g/kg 和50m g/kg)丙烯腈(ACN)及不同染毒时段(2h、14d、28d、和42d)对大鼠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情况。[结果] 在急性和亚急性染毒试验中,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均随ACN 染毒剂量增大或染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或染毒14d 组(P<0.01),且存在较好的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P< 0.01)。亚急性染毒试验中,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程度可达到饱和。染毒组细胞DNA 损伤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单个细胞间的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随染毒剂量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大。[结论] ACN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损伤程度和模式受ACN 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亚急性甲醛吸入对小鼠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亚急性甲醛吸入对小鼠肝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讨用归一化处理方法解决单细胞凝胶电泳重复性差的可行性.方法将小鼠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气态甲醛(0.5,1.0和3.0 mg/m^3)中染毒14d,每天6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肝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0.5和1.0 mg/m^3的甲醛可造成DNA的严重断裂(P<0.001),而3.0mg/m^3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归一化的结果与之相符,并表明不同浓度的甲醛导致不同程度和类型的DNA损伤.结论甲醛可造成机体内肝细胞DNA的断裂和交联,该损伤可能是甲醛致癌机制之一;归一化可以弥补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重复性不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对小鼠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肝、脾、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了解其损伤的可能靶部位。方法 用八氯二丙醚对小鼠进行静式吸入染毒 ,采用微量血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 ,检测不同染毒浓度 (2 82 ,5 6 4 ,112 8mg/m3 )及不同染毒时间 (每天 1h ,连续染毒 3,6 ,9,12 ,15d)八氯二丙醚对小鼠外周血细胞的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染毒后小鼠血细胞DNA出现了明显损伤 ,表现为第 3天时DNA损伤程度最高 ,随后第 6天、 9天、 12天、 15天损伤降低并趋于稳定。肝、肺及脾细胞DNA亦出现了明显损伤 ,且存在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P <0 0 5 ) ,其中以肺细胞DNA损伤程度最重。结论 八氯二丙醚吸入染毒可引起小鼠外周血细胞及肝、脾、肺细胞DNA的损伤 ,提示肺细胞可能是主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核酸对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纯种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核酸低剂量组、核酸高剂量组。空白组正常饮水,其余3组饮0.8%醋酸铅水溶液,核酸组灌胃核酸,空白组、模型组灌蒸馏水,5周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淋巴细胞DNA的迁移率和尾长显著高于空白组,核酸组大鼠淋巴细胞DNA的迁移率和尾长显著低于模型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铅染毒可致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饮食核酸对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轻铅中毒引起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醛吸入染毒对小鼠脾、肝、肺和肾组织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混合物静式吸入染毒,用不同剂量(0.0、0.75、1.5、3.0、6.0mg/m3)的甲醛染毒小鼠2周,第15天处理动物后,取脾、肝、肺、肾组织制成细胞悬液,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其细胞DNA损伤水平。结果染毒后小鼠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出现损伤,且损伤程度与染毒剂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种组织细胞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均显著增加;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脾、肝、肺和肾细胞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增加。结论甲醛可引起小鼠的脾、肝、肺、肾组织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石英致大鼠肺巨噬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肺巨噬细胞分成生理盐水组、石英组、牛磺酸 石英组。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彗星出现率和彗星尾长度。结果5个浓度牛磺酸(5,10,20,30,40 mmol/L) 石英组的彗星出现率和彗星尾长度与石英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牛磺酸浓度的增加,彗星出现率降低,彗星尾长变短。结论牛磺酸在5~40 mmol/L浓度范围内对石英引起的肺巨噬细胞DNA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