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贵阳市2013~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麻疹确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年龄分布、免疫史、就诊史等特征,尤其是聚集性病例的特征。结果:贵阳市2013年麻疹发病9例,发病率2.08/100万;2014年发病14例,发病率达到3.24/10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4~8月为发病高峰;2013年病例呈散发,2014年出现家庭聚集性疫情,其中两起发生在母亲与6月龄以下婴幼儿之间,并有1例婴幼儿死亡,另一起发生在一家三兄妹之间;2013~2014年总共23例病例中,0岁~组、2岁~组和15岁~组病例占到病例总数的86.21%;散居儿童是麻疹高发人群;无明确麻疹类疫苗接种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到病例总数的86.96%,2014年3起聚集性疫情中无一例按免疫程序要求接种完相应的剂次;39.13%的病例在发病前7~21天到过医院就诊,此比例在2014年3起聚集性疫情中占到71.43%。结论:贵阳市2013~2014年麻疹高发与传染源增加、易感人群积累、流动人口基础免疫薄弱和医院感染等有关,应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做好适龄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成人强化免疫工作,加强医院内麻疹病例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冯丽梅  黄健 《现代医院》2013,13(5):151-153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学检测情况,为防治麻疹、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广州市白云区2009~2012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检测血液标本74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246份,总阳性率为33.02%,风疹IgM抗体阳性90份,总阳性率为12.08%,各年度麻疹、风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疹主要分布在7岁以下年龄组,占总数的77.24%;风疹主要分布在15~39岁年龄组占总数的74.44%,麻疹、风疹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发病时间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季高发。麻疹6~7月为发病高峰;风疹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3~8月份,占全年的96.67%。结论 2012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明显回升应引起重视,麻疹发病以儿童为主,风疹以青年居多。加强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进一步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
2005年~2007年海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抗体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2005年~2007年海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通过结果分析麻疹、风疹流行特征,为其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年~2007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用SPSSl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42.6%,风疹IgM抗体总阳性率19.1%;麻疹、风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1-40岁,高发年龄为21~30岁;麻疹2007年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它2年(X2=146.94,P<0.01),风疹2007年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2年(X2=144.62,P<0.01);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外来病例,占全部阳性病例的57.2%.结论:海淀区麻疹2006年高发、2007年低发,说明对此病控制有力;对2007年风疹的高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二者发病年龄逐步后移,2l~30岁为一个发病高峰,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及青工聚集地逐步成为麻疹、风疹发病的主要群体,建议及时在此年龄段补种"麻风腮联合疫苗";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工作,有效控制流动人口麻疹、风疹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消除麻疹阶段济宁市婴儿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婴儿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测母亲及不同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婴儿麻疹占全市麻疹发病总数的构成比为33.63%,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从4月龄~开始发病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6~8月龄,占发病总数的50.46%;≥8月龄婴儿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69.12%.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呈趋势性下降,6月龄和8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17.02%和6.38%,抗体GMT分别为1∶3.72和1∶1.53.医疗机构暴露、流动人口儿童是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适龄婴儿及时接种MV是保护因素.结论 婴儿麻疹胎传抗体消失过早、MV接种不及时和社会环境中的高危因素是婴儿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降低婴儿麻疹发病,应采取保持高水平的首针MV接种及时率及接种率、减少婴儿暴露机会、给育龄期妇女接种MV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常熟市2013—2016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67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的麻疹IgM抗体。【结果】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标本246份,阳性率为67. 03%。2015年和2016年发病数增加明显,发病年龄出现向低年龄和大年龄两极移动现象,不同年龄组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 03,P0. 01)。麻疹发病主要分布在3—8月,距出疹后不同时间采血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 62,P0. 01)。【结论】应继续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及查漏补种工作,提高辖区内适龄儿童含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麻疹监测,提高流动人口、成人以及育龄妇女麻疹疫苗的补种或复种率,提高麻疹高发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2011年-2014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早期IgM抗体检测情况,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对2011年-2014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705例,麻疹IgM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为1.99%;风疹IgM抗体阳性33份,阳性率为4.68%;麻疹发病以1岁年龄组最高,各年龄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4,P0.01);风疹发病以11岁~20岁年龄组最高,各年龄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P0.01);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5月-7月,风疹发病主要分布在4月-6月,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强化免疫后,麻疹、风疹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但仍需加强对发热出诊病例进行监测,为消除麻疹,预防控制风疹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数据;同时继续加强计划免疫管理,特别是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做好疫情监测,预防暴发。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麻疹法流行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5~2007年麻疹疫情特征及麻疹野毒株的基因特征,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本省分离的116株麻疹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2005~2007年麻疹疫情明显上升,发病率分别达11.13/10万,6.10/10万和7.23/10万.各省辖市中苏州市发病率一直居于首位,其次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存在数年一次的麻疹高发现象.2005~2007年<8月龄儿童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0.83%,12.88%,10.98%;≥15岁成人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6.12%,43.19%,44.52%;<8月龄儿童和≥15岁成人麻疹病例合计占总病例数的55%以上.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苏州、常州、无锡市等经济发达地区.2003年至今分离116株麻疹野毒株,均为H1基因型的Hh基因亚型.结论 麻疹发病年龄分布已全面呈现"双向移位"现象;流动人口已成为经济发达地区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H1a基因亚型为江苏省广泛流行优势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的IgM抗体,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消除和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2005-2009年五年间,收集2 279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76.22%,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542例,阳性53例,阳性率为9.7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与有免疫史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比率为2.35:1。2008年为发病的高峰。不同采血时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高峰为春夏季节。麻疹阳性病例呈低龄化趋势。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显著下降,在麻疹高发前期适时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应大力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验室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了解大连市2010年麻疹、风疹的流行特征,为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对2010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全年共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69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8.99%;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3.48%;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频繁的城乡结合部,麻疹发病以5岁以内儿童为主,风疹以青少年居多;流行季节均主要为春季。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仍是今后防控的重点,同时继续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做好疫情监测,预防暴发。  相似文献   

10.
马磊  张榕松  何卫  徐朝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587-3590,3594
目的分析红河州麻疹发病情况,了解红河州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2013年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类。2010-2013年采取分层和整群抽样(PPS)方法,对红河州17 705名户籍人群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血标本,采用ELISA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结果 2002-2013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3.11/十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2010年发病率最低、2012年后发病有所回升。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为92.12%,几何平均滴度为1︰1 154.67;麻疹抗体保护(≥1︰800)率为83.00%;不同年龄、不同地区、有无接种史,均与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存在有统计学差异,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年龄组发病率与抗体阳性率、保护率之间存在有相关性。结论红河州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近年处于较高水平,但保护率相对于阳性率较低,且地区间、不同年龄人群间差异明显;麻疹分年龄组发病率与抗体阳性率、保护率之间存在有负相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越低,发病率越高。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应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6—2019年麻疹的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高危聚集区,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建议。方法 基于中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GeoDa 1.6和ArcGIS 10.7软件对河南省2006—201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和高危聚集区。结果 三维趋势分析显示,河南省麻疹发病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在东西方向呈现明显的“U”分布,且东部略高于西部;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除2019年外,2006—2018年河南省麻疹报告发病率的全局Moran’s I值均为正值,提示麻疹发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2006—2019年共识别到139个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郑州周边和省际交界县区。结论 2006—2019年河南省麻疹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省会城市周边和省际交界的县区为今后麻疹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990-2020年江苏省县域水平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趋势。方法 以江苏省各县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第四次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老龄化系数和老龄年龄集中率分别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县域老龄化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结果 江苏省各县域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化程度从苏南地区高、苏北地区低逐渐演变为苏中地区高、苏南和苏北地区低,且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性。1990-202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进展速度不断加快,其中2010-2020年老龄化进展速度最快。结论 1990-202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近10年的进展最快,且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现阶段麻疹流行株H1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监测现阶段在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及其基因型别.方法 2003年5月分别在医院门诊疑似麻疹病人和疑似麻疹爆发点的病人中采集了咽拭子,接种EB病毒转化的绒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获得3株麻疹野病毒,同时进行了血球凝集(HA)试验、血球吸附试验.结果该3株病毒均无HA和血球吸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提示,这3株病毒属于麻疹野病毒第8基因组H1基因型.结论此次为江苏省首次分离到麻疹野病毒,并证实在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与国内流行优势基因型相同.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于1999年利用麻疹专报系统开展了麻疹监测工作,结果表明全省麻疹病例仍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组,但成人麻疹发病已占有相当比例。1999年专报系统确诊的687例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均占有一定比例。全年专报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的多,但是迟报较严重,为此应进一步完善麻疹实验室监测网络 以及时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江苏省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情况。方法对江苏省2003-2010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疑似麻疹血清标本28 348份,IgM抗体阳性19 966份,阳性率70.43%;1 298份咽拭子分离到麻疹毒株294株,病毒分离率为22.65%;检测正常人群血清10 473份,抗体阳性率为93.45%;检测免疫后血清标本1 384份,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97.83%。结论江苏省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可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时间序列分析在麻疹疫情预测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时间序列分析在传染病疫情预测预警中的应用,并探讨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和实用性的思路。方法以1952年1月至2006年12月江苏省麻疹发病资料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以2007年的发病资料作为模型预测效果的考核样本,然后将2007年的实际数据加入到原始序列中建立模型用2008年的数据来考核,并对以年为单位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先采用差分方法对序列资料进行平稳化,然后进行定阶并估计参数,建立ARIMA模型,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对疫情进行预警的方法和思路。结果江苏省麻疹的发病趋势自2006年明显上升之后保持平稳,但有小幅波动,这与实际情况吻合。检验表明模型结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结论用时间序列分析对传染病发病情况的拟合结果满意,预测和预警效果良好,为传染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以掌握江苏省健康人群麻疹发病的特点,了解人群免疫状况和水平,探索人群麻疹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分年龄、分地区综合分析2009~2011年问淮安楚州、南京浦口、常州武进采集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数据。结果本次监测样本累计共3435人,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16%。1岁以下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低,≥8月龄人群的阳性率均在90%以上。三地的麻疹抗体滴度三年中均有下降趋势,其中2009年淮安最高,几何均数为1970.90,2011年常州最低,为595.97。结论江苏省各地区、各年龄段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波动状态。虽然历年来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略有下降,但人群免疫屏障较高,能有效遏制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浙江省消除麻疹工作的进展,发现问题并探索策略与措施.方法:通过历史资料收集、麻疹疫情分析与调查,采用SWOT(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技术对浙江省消除麻疹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SWOT分析矩阵.结果:通过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并连续开展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浙江省麻疹发病率达到了1951年麻疹疫情报告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成人等非免疫规划对象的发病增加了浙江省消除麻疹难度,医院内感染传播已成为小年龄组发病的主要场所,流动人口等也给消除麻疹工作提出了挑战.结论:应建立多部门协作的消除麻疹工作机制,将初三学生麻疹疫苗接种纳入到常规工作,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不断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努力达到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江苏省艾滋病疫情流行情况,用EPP模型估计及预测艾滋病疫情,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江苏省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专题调查等获得的数据,参考有关资料,运用EPP模型对江苏省疫情进行估计和预测。结果经模型估计江苏省首例HIV感染者出现在1987年,至2009年现存活的HIV/AIDS为12099例,总人群的感染率为0.02%。结论这是EPP模型初次运用于我国单个省份,结果显示目前江苏省处于艾滋病低流行阶段,但流行形式不容乐观,性接触传播所占的比例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常州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该地区麻疹防治策略与措施。[方法]收集2004~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和麻疹监测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常州市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呈现麻疹高发病率的现象。麻疹发病存在季节性升高的特点,3~5月份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4.92%。﹤15岁年龄段为麻疹高发年龄,占调查总病例数的66.36%,﹥20岁的成人麻疹病例占26.39%。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4.5%。[结论]流动人口成为经济发达地区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继续深入加强麻疹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工作,建议育龄妇女开展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