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ICU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对ICU中56例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32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4例.结果:本组病人52例康复,4例死于原发病.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前清蛋白明显升高(P<0.01),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亦有升高(P<0.05);而肠外营养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血清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ICU危重病人救治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2.
危重病人营养与代谢支持策略的演变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已认识到全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不足,主要是感染和肝功能的并发症较难克服。与全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但由于外科病人通过肠道进行营养支持有一定限制。为避免能量与蛋白质供给不足,可采用肠内 肠外的营养支持模式。过多供给能量与蛋白质,不仅不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反而对机体有害,危重病人的合理营养支持最好是按实际测量的能量消耗供给营养底物,要想进一步改善重危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必须注重辅助疗法的应用。如谷氨酰胺、精氨酸、亚油酸、短链脂肪酸以及微生态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的方法,对84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与作用进行研究.试验组早期开始给予肠外和肠内序贯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7 d给予鼻饲流质.结果:试验组的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第14和第28天的GCS计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改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静脉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肠内营养对肝脏移植患者临床结局的改善。方法2002年12月~2004年3月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接受首次肝脏移植的患者按随机表进入研究组或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谷氨酰胺双肽增强的肠内营养治疗和等氮等热卡肠外营养治疗。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记录术后死亡例数、感染例数、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符合全部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进入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和研究组各有2例患者未完成研究。对照组4例死亡,研究组无死亡,两组死亡率的差异无显著性,但死亡风险倾向于对照组(P=0.096)。对照组10例感染,研究组6例感染,差异有倾向性(P=0.103)。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为(22.7±12.0)天,对照组为(34.8±10.6)天,差值为(-21.6±8.8)天,差异有显著性(P=0.011)。研究组的术后住院费用(148534±38220)元,显著少于对照组(230281±85146)元,差值为(-81747±25885)元,差异有显著性(P=0.006)。结论静脉谷氨酰胺双肽增强的肠内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比较,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住院费用,有降低术后感染的倾向性。谷氨酰胺双肽增强的肠内营养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肝移植术后营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卒中危重病人急性期采取不同营养支持方案的对照研究,探讨卒中危重病人急性期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0例急性卒中病人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分为入院发病24 h内给与单纯肠内营养组及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间肺部感染、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发生率。以20 d转出ICU为终点事件,Kaplan-Meier法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差异。结果 :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PN+E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在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上无差异(P0.05),EN组胃潴留及上消化道出血、腹泻及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PN+EN组(P0.01)。结论 :危重卒中病人急性期采取肠外联合肠内序贯营养可降低肺部感染、胃潴留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可能缩短ICU住院时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4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差值(△值)、2周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2.65±0.51) g/L比(1.41 ±0.57) g/L,(4.82±1.82)g/L比(2.75±0.6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肠外营养组[(7.6±0.7)d比(10.8±0.9)d,(11.6±2.4)d比(16.8±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2周内撤机成功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的7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腹胀发生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30.0%(12/40)比0],而肠外营养组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及中心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肠内营养组[ 15.0%(6/40)比0,15.0%( 6/40)比0](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能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住ICU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老年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TE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每组30例,在摄入同等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TEN组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方面明显优于TPN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临床费用低于TPN组(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的提供营养,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而且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重危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0 引言 危重病人机体的高代谢反应,可迅速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使免疫功能下降及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及早给予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近2年来,我科应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41例危重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肠内、肠外补充谷氨酰胺对新生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平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100例新牛儿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肠外营养组)、肠外谷氨酰胺1组[肠外营养1组,在常规肠外营养中静脉补充谷氨酰胺0.3 g/(kg·d),其中谷氨酰胺取代了处方中相应氨基酸的量]、肠内谷氨酰胺Ⅰ组[肠内营养1组,口服添加谷氨酰胺0.3 g/(kg·d),谷氨酰胺取代了常规肠外营养中相应氨基酸的量]、肠外谷氨酰胺2组[肠外营养2组,在常规肠外营养中静脉补充谷氨酰胺0.3 g/(kg·d)]、肠内谷氨酰胺2组[肠内营养2组,口服添加谷氨酰胺0.3 g/(kg·d)],每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氨基酸的剂量按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给予[从1.0~2.0 g/(kg·d)开始,增至3.5 g/(kg·d)].首要终点指标为达到全肠内喂养日龄[标准配方摄入量≥120ml/(kg·d)]、胃潴留次数、完全脱离肠外营养时间和死亡率.次要终点指标为体重变化和头围变化、肝功能、肾功能、呼吸机应用天数、住院天数.结果 5组患儿达到全肠内喂养日龄、胃潴留次数及脱离肠外营养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患儿肝肾功能水平及体重增长、头围增长、抗生素应用天数、住院天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肠外谷氨酰胺1组和2组较对照组呼吸机应用天数显著减少(P<0.05).死亡率通过意向性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肠外谷氨酰胺1组RR为1.053,95%CI为0.952~1.164;肠内谷氨酰胺1组RR为1.333,95%CI为1.035~1.717;肠外谷氨酰胺2组RR为1.053,95%CI为0.952~1.164;肠内谷氨酰胺2组RR为1.25,95%CI为1.004~1.556.结论 补充谷氨酰胺未能缩短达到全肠内喂养天数、减少胃潴留次数、缩短全肠外营养应用时间;肠外补充谷氨酰胺可以减少新生儿呼吸机应用大数.新生儿肠外补充谷氨酰胺对患儿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我科在机械通气置管后24h-48h内实施EN,能改善营养摄取,EEN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降低感染发生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方法 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位患者,随机、均衡的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名,一组给予肠外营养,一组予留置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结果机械通气患者选择肠内营养较选择肠外营养者撤机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