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南省育龄妇女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制定乙肝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7年11月~2008年12月在海南省18个市县抽取36个乡镇、72个村庄共1 0000名15~49岁育龄妇女进行HBsAg携带情况调查,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结果:合格样本9493例,育龄妇女HBsAg总携带率9.56%,不同年龄、民族、地区育龄妇女携带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9岁携带率最高(10.49%),黎族(10.28%)>汉族(9.09%)>其他少数民族(6.29%);携带率高于10.00%的市县有9个,白沙县(15.03%)最高,三亚市(2.03%)最低。结论:海南省育龄妇女HBsAg携带率处于偏高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育龄妇女的HBsAg筛查,开展预防乙肝的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控制和减少育龄妇女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2.
侯倩  姜红英  黄河浪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38-2141
目的:了解江西省南昌市已婚育龄妇女药物流产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2县(进贤县、安义县)2区(青山湖区、西湖区)5 468名已婚育龄妇女,对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婚姻、生育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药物流产率逐渐下降,以20~24岁和25~30岁年龄段较高,分别为7.9%和8.5%(P=0.001);初孕年龄在20~24岁和25~30岁年龄段药物流产率较高,分别为7.7%和7.1%(P=0.002);结婚年数在5~10年的药物流产率最高(9.0%,P<0.001);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药物流产率亦增加,妊娠5次的药物流产率最高(25.8%);职业以农民工和专业技术人员药物流产率较高,分别为15.0%和12.5%(P<0.001);文化程度越高,药物流产率越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最高(10.7%,P<0.001);居住城镇的药物流产率明显高于乡村(P=0.001);公费医疗的药物流产率明显高于自费和其他医疗保健形式者(P<0.001)。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为工人是药物流产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越低、结婚年数越多、初孕年龄越大、公费医疗保健形式,则药物流产率越低。结论:药物流产发生的高危人群为20~29岁年龄段和较高学历的育龄妇女;增加经济收入,提倡晚育均可以减少药物流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黄陂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陂地区已婚育龄妇女流产原因。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对2006年8月~2007年10月到黄陂区、乡两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做终止妊娠手术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受教育水平以初中为主72.95%,有近50%的妇女认为流产引产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23.41%)或者说不清(21.89%)。流产次数最高可达9次(2人),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流产的有1302人次,占46.60%。避孕失败的原因中有30.14%是因使用宫内节育器失败,有25.16%是使用避孕套失败。流产原因中因未计划妊娠有1997人次,占71.81%,政策不允许669人次,占24.06%。结论:应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避孕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农村妇女的避孕使用率,提高正确选择和使用避孕工具的比率,通过这些措施来降低黄陂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流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辽宁省农村育龄妇女药物流产率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辽宁省6个项目示范县11500名18~45周岁的农村育龄妇女,对其一般特征、婚育情况、药物流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个县育龄妇女药物流产率7.0%;不同年龄组药物流产率不同,以25~29岁和30~34岁年龄段为高,分别为9.4%和9.7%;不同县之间药物流产率不同,大洼县最高(11.3%),建平县最低(2.0%);汉族药物流产率较其他民族低,为6.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最高(8.1%);不同结婚年数药物流产率不同,以结婚5~9年最高(10.2%);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药物流产率也增加,妊娠≥4次药物流产率最高(36.5%)。结论:年龄、地区、文化程度、结婚年数、妊娠次数等是育龄妇女药物流产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未婚女青年流产及接受流产后服务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未婚女青年流产原因以及避孕知识、行为和在医院接受的流产后服务现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在郑州市8家医院自愿要求流产、年龄≤25岁的女青年进行横断面现场问卷调查,获得合格调查问卷992名,本文仅分析其中的705名未婚妇女数据。结果:调查对象年龄在16.4~25岁之间,62.1%未婚同居,33.3%有流产史。本次流产原因未避孕66.7%,避孕失败33.3%。58.2%曾使用过避孕措施,既往使用的避孕方法构成为:避孕套47.2%、紧急避孕药18.3%、安全期16.0%、体外射精13.8%、口服避孕药4.6%、宫内节育器0.1%。避孕和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无1人满分,13个问题中能正确回答7个问题的占44.7%。术后接受宣教内容最多的是流产后注意事项(95.6%),最少的是避孕药具的优缺点(26%)。没有接受过医生提供的咨询服务有83.0%;医生没有提供免费的避孕药具和转诊服务。93.9%的愿意接受流产后宣教服务。结论:未婚女青年流产原因多为未避孕,她们缺乏避孕知识,避孕措施使用率低,现医院提供的流产后服务不能满足育龄妇女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育龄妇女药物流产清宫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12月在辽宁省"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6个推广示范县的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诊治的2125例药物流产者的登记表资料。结果:清宫率为42.0%,其中提前主动清宫者占全部清宫者的88.5%;年龄40岁以上、产次大于1次、闭经大于49天、有药物流产史、剖宫产史(1年内)、胎囊直径≥10mm均是育龄妇女药物流产清宫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根据清宫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对药物流产的育龄妇女进行必要的筛选行提前主动清宫术,以达到提高药物流产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妇女口服避孕药(OC)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试点调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史、避孕方法应用和副作用发生情况,同时进行相关健康检查。结果:江苏省农村育龄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为4.01%,当前使用OC的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为5.63%。与从未使用OC组相比,当前使用OC组发生子宫肌瘤的RR为1.60(95%CI 1.24~2.06),既往使用OC组的RR为1.35(95%CI 1.11~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瘤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年龄、体重指数(BMI)、当前使用OC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结论:40岁以上、BMI≥25kg/m2、当前使用OC的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患病风险略有升高,影响子宫肌瘤的其它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609例城乡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609例城乡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60.59%的城乡育龄妇女有人工流产史18.39%的妇女有婚前人工流产史。人流次数最多的7次,婚前人流次数最多达7次。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妇女妊娠次数、生育次数、丈夫的年龄、妇女结婚时的年龄、性伴数等是影响妇女人工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提示,加强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减少婚前性行为和意外妊娠的发生率,降低人工流产率对保护妇女生殖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辽宁省农村育龄妇女药物流产知晓影响因素和知识需求,为促进国家"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在辽宁农村地区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6个示范县11500名18~45岁的农村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药物流产的知晓率为66.7%,育龄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均年收入、婚否、孕史、丈夫民族、丈夫文化程度等均是药物流产知晓影响因素;在选择获取药物流产知识的途径中,均以通过计划生育人员宣传最高。结论:在6个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县中有部分育龄妇女不了解药物流产,应加大计划生育人员的宣传力度以提高育龄妇女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钟赋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26-2328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近10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发展趋势,为妇幼保健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和政府指导妇女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1999~2009年15~49岁755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999~2009年西城区共监测管理育龄妇女2 353 690例,发生死亡755例,育龄妇女死亡率为32/10万。死亡原因前三位依次为恶性肿瘤(29.3%)、意外死亡(21.7%)、心血管疾病(17.0%),其中恶性肿瘤的前三位依次为胃癌(11.3%)、乳腺癌(7.2%)、肺癌(6.0%)。死亡地点发生在医院560例,占74.2%;在途中死亡29例,占3.8%;在家中死亡166例,占22.0%。死亡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以恶性肿瘤为死因首位;15~29岁年龄段以意外事故占死亡原因首位。结论:西城区1999~2009年育龄妇女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96.7/10万)和世界最低地区(51.83/10万),说明西城区两癌筛查效果显著,注重育龄妇女身心健康及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1 331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为31.7%,婚前人工流产率为8.26%,20~25岁年龄组婚前人工流产率最高,为15.22%,26~30、31~35、36~40及≥41岁年龄组婚前人工流产率分别为9.30 %、7.94 %、8.55 %和5.13 %,不同年龄婚前人工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16~1.855)、户籍(OR=2.058)、子女数为1(OR=3.742)对人工流产率有影响;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为避孕失败(31.81%)和未采取避孕措施(21.63%)。结论 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特别是婚前人工流产率较高,有关部门应特别针对年龄低、已有1个子女、居住类型为流动的育龄妇女提供可及性强的生殖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育龄期女性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相关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10例因非意愿妊娠接受人工流产的育龄期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育龄期已婚女性人工流产率占70.49%,大学以下学历人流率占73.77%,无避孕人工流产率27.87%,重复流产发生率为54.92%,因经济压力终止妊娠率占74.59%,认为男方应该接受避孕教育占81.97%.对于年龄≤25岁与>25岁两组比较,婚姻状况、终止妊娠是经济压力原因、流产次数、无痛有无害处及男方是否该接受避孕知识教育存在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279.15、34.93、33.31、3.90、4.18,均P<0.05);人工流产次数为1次与次数≥2次两组比较,婚姻状况、文化层次、避孕方式、终止妊娠是经济压力原因及男方是否该接受避孕知识教育存在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4.68、14.48、18.62、17.78、7.84,均P<0.05).结论 非意愿妊娠多发生在已婚妇女,重复流产发生率高,有针对性地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婚前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目的了解婚前育龄妇女麻疹免疫水平及接种麻疹疫苗(MV)后的免疫效果,为降低新生儿麻疹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5个农场的474名婚前育龄妇女,观察强化接种麻疹疫苗前后的麻疹IgG抗体变化,采集静脉血,用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474名婚前育龄妇女IgG抗体阳性率为82·28%,GMT为1∶478·62,低抗体水平者占94·39%,强化接种后GMT为1∶1386·38,显著高于接种前(P<0·01);不同年龄段IgG抗体阳性率接种后均显著高于接种前。结论为降低婴幼儿在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月龄前发病,减少麻疹易感人群,建议在婚前育龄妇女中进行MV复种,从而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未婚先孕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937名本地和358名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295名已婚育龄妇女中, 未婚先孕420人, 未婚先孕率为32.43%;未婚先孕者中未婚先育、因孕结婚、婚前人工流产、同时有婚前人工流产和未婚先育及同时有婚前人工流产和因孕结婚者分别为48人(11.43%)、262人(62.38%)、60人(14.29%)、15人(3.57%)及35人(8.33%);流动人口、年龄为20~29和30~39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中专/职中的妇女未婚先孕率较高, 分别为37.43%、46.95%和34.03%、34.81%和38.93%, 其OR值分别为1.634、4.711和2.447、2.487和2.144。结论未婚先孕率较高, 应重点加强青春期、流动人口和未婚育龄男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 以保证妇女身心健康, 并更好地落实优生优育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农村育龄妇女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孕前保健实施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1 227名农村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获取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相关情况。结果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为37.5%;妇科检查、白带常规、血型、血常规、B超、TORCH感染监测、输血前3项、染色体监测等检查项目利用率分别为36.6%、35.4%、30.1%、31.5%、28.4%、24.0%、19.2%、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状况、就医便利程度、孕前保健意识、孕前保健知识及知识获取途经对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农村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人口学因素、孕前保健意识及认知因素、孕前保健宣传途径是农村育龄妇女利用孕前保健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武汉市青山区不同年龄队列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10年3月以整群抽样抽取青山区18~49岁已婚育龄妇女3256人,应用自编调查表调查意外妊娠史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 3256人中,53.8%报告有意外妊娠史,9.1%报告过去一年有意外妊娠,3个年龄队列(18~30岁、31~40岁和41~49岁)报告过去一年意外妊娠史的比例依次为31.8%、10.5%和1.8%.3个年龄队列均报告最近一次妊娠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报告比例分别为69.7%、51.1%和42.4%);其次是“传统避孕法失败”(18~30岁为13.0%)和“环脱落或带环怀孕”(31~ 40岁为23.4%,41 ~49岁为37.0%).各年龄组队列报告“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侥幸心理”(59.6%).年龄大、初婚年龄小、初次性交年龄小是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青山区已婚育龄妇女报告意外妊娠者的比例较高.生育健康服务和干预应区别对待不同年龄队列的已婚育龄妇女,尤其重点关注年轻的妇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武汉市青山区不同年龄队列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10年3月以整群抽样抽取青山区18~49岁已婚育龄妇女3256人,应用自编调查表调查意外妊娠史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 3256人中,53.8%报告有意外妊娠史,9.1%报告过去一年有意外妊娠,3个年龄队列(18~30岁、31~40岁和41~49岁)报告过去一年意外妊娠史的比例依次为31.8%、10.5%和1.8%.3个年龄队列均报告最近一次妊娠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报告比例分别为69.7%、51.1%和42.4%);其次是“传统避孕法失败”(18~30岁为13.0%)和“环脱落或带环怀孕”(31~ 40岁为23.4%,41 ~49岁为37.0%).各年龄组队列报告“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侥幸心理”(59.6%).年龄大、初婚年龄小、初次性交年龄小是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青山区已婚育龄妇女报告意外妊娠者的比例较高.生育健康服务和干预应区别对待不同年龄队列的已婚育龄妇女,尤其重点关注年轻的妇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情况、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佛山西樵镇1 026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已婚育龄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度为79.61%。认为医生技术和隐私保护需要改进的妇女的比例分别为43.72%和37.96%;77.75%的妇女希望获得妇科病防治知识;66.22%的妇女喜欢妇科和计生检查结合一起的方式;89.02%的妇女认为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妇检较合适;79.71%的妇女希望医务人员担任计生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殖健康关注程度、喜欢妇科检查方式、对政府举办妇检的参与情况和妇科检查间隔时间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784、2.071、5.562、1.630。结论:已婚育龄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一些方面未能满足需求。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提高医生的技术,普及妇科病防治知识,缩短妇检时间和注重隐私保护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妇女对妇科病普查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芜湖市育龄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芜湖市育龄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2个县区6个镇,共1223个样本,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育龄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现况调查。结果1223名育龄妇女,共检出174人(14.2%)有焦虑症状,焦虑程度为轻度(13.2%)、中度(0.7%)和重度(0.3%);309人(25.3%)有抑郁症状,分别为轻度(24.9%)、中度(0.2%)和重度(0.1%)。已婚或丧偶的育龄妇女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未婚妇女,χ2=24.24,P<0.01;已婚或丧偶的育龄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未婚妇女,χ2=9.65,P<0.01。自己和丈夫文化程度均为大专及以上者、自评经济状况好或较好者、家庭常住人口数在5人及以上的调查对象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37、15.00、7.86、15.00,均P<0.05)。结论芜湖市育龄妇女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用于中国育龄期妇女贫血筛查的血红蛋白(Hb)阈值。方法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的资料中按一定的血红蛋白浓度梯度分层随机抽取619名育龄期妇女(20~45岁),运用分层分析的方法,根据其他铁营养状况指标和血红蛋白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指标随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趋势综合判断应用血红蛋白筛查贫血的适宜判定界值。结果 C反应蛋白(CRP)均在正常值范围内(≤8mg/L);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比值的对数lg(sTfR/SF)呈负相关,与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的对数(lg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呈正相关;血红蛋白与其他铁营养状况指标的回归分析中,lgSF和sTfR/SF被纳入了回归方程(回归模型以及系数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是解释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两个最佳指标;SF和sTfR/SF两个指标在血红蛋白为110g/L这个拐点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血红蛋白浓度110g/L可作为我国育龄期妇女贫血筛查的相对适宜判定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