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确定贵州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方法:综合运用Delphi法、问卷调查法和摆幅权重法确定贵州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结果:6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安全性(0.194 8)、有效性(0.190 9)、经济性(0.159 6)、创新性(0.145 1)、适宜性(0.154 1)和可及性(0.155 5)。从二级指标的组合权重来看,在所有34个二级指标中,权重最高的前5个评价指标是:F3药品疗程费用可负担(0.042 7)、E2剂型使用的便利性(0.041 2)、F1药品储备情况(0.038 7)、E1是否属于基本药物(0.038 5)和E4用药疗程时长(0.03 8)。结论:本研究结论可靠,指标权重跟以往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符合大众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可获得性、价格水平和可负担性的角度评价北京市基本药物的可及性。方法:根据北京市2013年糖尿病领域社保抽样处方数据,并结合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方数据和实地调研,通过基本药物配备率、中位价格比(Median price rate,MPR)、致贫率等指标进行可及性评价。结果:21种样本药品中,尼群地平、硫酸镁、硝普钠、哌唑嗪、酚妥拉明和格列本脲6种药品的配备率不足15%;9个样本药品的MPR值为1.3~27.4;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在城镇的致贫率为0.44%~0.70%,在农村的致贫率为1.17%~1.88%。结论:北京市部分基本药物配备率极低,基本药物价格水平偏高,基本药物的致贫人口数不容小视。建议:加强对基本药物可及性的监测,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从国家层面开展药品谈判政策以来国内对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的相关研究热点,探索提高患者药品可及性。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统计CNKI数据库中2017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关于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的关键问题。组织12名专家开展专题小组剖析多维度原因并总结政策建议。结果 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问题主要反映在医疗机构、医保报销和“双通道”管理中,包括3个维度:(1)可获得性不理想。医疗机构中配备率和种类较低且临床使用意愿不高。(2)可负担性存在问题。医保基金运行压力持续增大,且部分患者用药负担改善不明显。(3)可持续性面临障碍。“双通道”管理中患者购药后的输注渠道不通畅以及药品使用存在安全风险。结论 以国家谈判药品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为抓手,实现服务方与支付方的有效联动,完善医院及医师绩效考核,建设多层次医保体系,同时理清“双通道”实施路径关键环节跟进配套服务,保障患者持续使用。  相似文献   

4.
实现罕见病药品的可及性是保障我国罕见病患者生命健康权利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罕见病药品还缺乏统一管理制度,文章从罕见病药品信息制度、药品保障制度和药品费用分担制度分析了我国罕见病药品实现可及性的现实困境。建议政府适时地采取恰当措施确保正义社会不损害罕见病患者维护健康的正当权益,建立罕见病药品的信息制度,增强药品的可获得性;建立罕见病药品的保障制度,促进药品的可供应性;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罕见病药品的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国家低价药品政策实施以来低价药品可及性的现状。方法: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的全国24个省/市数据,从低价药品总体情况、可获得性、可负担性三方面分析低价药品可及性现状,并分析影响可及性的因素。结果:虽然低价药品政策在临床的认知度不高,但低价药品的可及性很高。在可获得性方面,只是部分低价药品在个别省份、地区和医疗机构出现短时间、小范围、间歇式的断供和紧缺,并未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断货甚至消失;在可负担性方面,虽然低价药品政策实施后低价药品价格普遍上涨,但其仍然是可负担的,造成部分药品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低价药品价格低、限价交易等价格因素,以及原材料短缺(垄断)、部分药品市场需求小等供需因素。结论:政府要强化医疗机构对低价药品政策认知度,激励低价药品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同时,引导企业合理制定价格,避免药价虚低或虚高;完善低价药品采购制度,合理确定低价药品挂网采购中入围企业数量和标准;加强对低价药品供应链环节的综合监管,建立覆盖供应链体系的沟通机制,以保障低价药品的有序供应。  相似文献   

6.
陈星  陈文  张璐莹 《中国卫生经济》2023,42(9):90-92,96
随着全球药品费用支出增长加剧,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确保居民及时获得所需药品成为各国卫生系统的重点之一。基于绩效的风险分担协议是降低创新药品不确定性,保障居民用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合理工具。通过系统分析和比较澳大利亚、英国和意大利3个典型国家实施药品基于绩效的风险分担协议的背景、方式和效果,并从数据收集、协议制定、药品评估和信息公开等方面提出基于绩效的风险分担协议对我国实施药品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提高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管理策略.方法 通过对我国近年典型罕见病用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对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专家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以及对我国目前罕用药医疗保险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药品可及性的含义,明确影响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障碍因素.结果 我国医药卫生系统目前主要在科技、供应、信息传递和医疗保障能力四个方面存在主、客观障碍因素,影响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患者呈现出用不到药、用药不及时和用不起药的特点.结论 提高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应明确罕见病与罕用药的基本概念和激励机制,设计提高医药卫生系统罕用药供应的反应性机制,构建政府、企业、患者三维主体协作模式,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提高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管理策略.方法 通过对我国近年典型罕见病用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对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专家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以及对我国目前罕用药医疗保险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药品可及性的含义,明确影响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障碍因素.结果 我国医药卫生系统目前主要在科技、供应、信息传递和医疗保障能力四个方面存在主、客观障碍因素,影响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患者呈现出用不到药、用药不及时和用不起药的特点.结论 提高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应明确罕见病与罕用药的基本概念和激励机制,设计提高医药卫生系统罕用药供应的反应性机制,构建政府、企业、患者三维主体协作模式,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提高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管理策略.方法 通过对我国近年典型罕见病用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对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专家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以及对我国目前罕用药医疗保险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药品可及性的含义,明确影响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障碍因素.结果 我国医药卫生系统目前主要在科技、供应、信息传递和医疗保障能力四个方面存在主、客观障碍因素,影响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患者呈现出用不到药、用药不及时和用不起药的特点.结论 提高我国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应明确罕见病与罕用药的基本概念和激励机制,设计提高医药卫生系统罕用药供应的反应性机制,构建政府、企业、患者三维主体协作模式,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我国抗肿瘤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方法,为准入决策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抗肿瘤药品为例,采用卫生技术评估与多准则决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流程。结果评价流程包括确定决策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证据整合和分析、综合价值估计、结果可视化5个步骤。指标体系包括6个维度21个评价指标。以遴选晚期肝癌一线系统治疗药品为例,经综合评价,索拉非尼综合评分最高,经济性、可及性、适宜性优于仑伐替尼和FOLFOX4方案。结论卫生技术评估和多准则决策分析联合的方法可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服务创造了人类健康价值。是社会繁荣的前提和基础,其价格水平影响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以不同等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全面、可行的综合反映医疗服务分档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医疗服务分档定价提供参考依据。将针对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经济技术标评审体系及招标采购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检索搜集各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最新相关文件,对文件中经济技术标评审内容进行统计,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采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基本药物质量层次划分较随意,经济技术标设置集中度不高、相同指标分值差异大、度量内容不统一、指标结构难以体现药品质量,质量类型指标缺乏区分度,政府存在不合理干预竞争行为。结论与建议:应尽量简化质量层次划分的指标类型和层次数,规范和科学设置各指标作用、内容、分值、权重和结构,提高评价药品质量的效能,完善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尝试建立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综述、专家会议和定性访谈的方法.结果:首先采取文献综述的方法,系统收集中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中文网站和英文网站的相关信息,以系统整理和归纳药品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药品安全综合评价备选指标.而后经专家会议和定性访谈等多种方法收集、整理、筛选和补充,最终确立了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69个三级指标.结论与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指标评价体系,建议进一步收集和整理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资料;分部门分类别统计药品抽验结果;逐步开展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的检查和信息整理;提高对医疗机构处方评价资料的整理和利用;逐步开展公众合理用药调查工作;稳步推动药品不良反应哨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We present a security protocol for the exchange of medical data via the Internet, based on the type/domain model. We discuss two applications of the protocol: in a system for the exchange of data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in an on-line databas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drug use. We state that a type/domain security protocol can successfully comply with the complex requirements for data privacy and accessibility typical of such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医院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验证。方法在文献复习、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构建医院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急救系统的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和深圳市120急救网络医院以及广东省其余19个地级市的市、县区级医院,共227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综合评价指标与内部指标间联系,采用因子分析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结果医院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与内部指标具有正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中10个维度得分之间的复测信度系数在0.712—0.834之间,整体评价问卷的复测信度系数为0.80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评价指标体系的10个维度分别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其取值在0.622~0.922之间,整体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9;指标体系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经专家咨询,其协调系数W达到0.820,经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分析提取出意识、制度、资源、技术4个公共因子,构成了医院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4个内在的稳定结构。结论医院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16.
创新药品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健康获益,但部分创新药品价格高昂,患者自付负担较重。医保支付通过目录准入、支付方式、结算框架等方面,影响创新药品的可及性。本文归纳了我国当前创新药品医保支付改革的实践进展,提出思考建议:探索分类评价准则,完善创新药品谈判机制;探索引入条件准入协议,重视真实世界数据证据;充分整合慈善基金,完善创新药品安全网救助机制;鼓励商业保险参与,支持DTP分期支付等市场行为,提高创新药品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