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保健服务对儿童体格与智力、运动发育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该院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的50例足月产健康新生儿。所有婴儿均为母乳喂养。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儿童接受早期综合保健服务,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保健服务,并定期来院接受健康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段体格发育以及智力、运动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在6个月、12个月龄时身长、体重及头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678、7.402、6.198;6.904、8.925、8.752,均P0.05);且观察组儿童在6个月、12个月龄时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113、22.184;8.918、6.241,均P0.05)。结论在促进儿童体格、智力及运动发育中,早期综合保健服务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早期教育与护理对婴儿生长发育效果的家庭跟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教育与护理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家庭跟踪效果。方法:将正常出生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出生开始即实施系统、规范的家庭早期教育与护理干预,每月到家中进行体格测量及家庭早期教育训练与护理指导共12次,每3个月来儿童保健门诊进行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共4次。对照组不进行家庭跟踪服务,只做一般体格检查和Gesell婴儿发育量表测试。结果:两组小儿在3、6、9、12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时的发育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前、后家长对早期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别为28.45%和90.52%,对医务人员家庭跟进服务综合能力的满意度为92.24%。结论:母婴早教技术深入到家庭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婴幼儿早期发育阶段实施正确儿童保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婴幼儿158例,根据是否严格进行儿童保健分为干预组85例(严格执行正确的儿童保健)和对照组73例(偶尔执行正确的儿童保健),比较两组18个月时体格发育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和疾病发生情况,观察3、6和18个月时智力发育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组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感冒、腹泻、贫血、湿疹以及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时5个能区发育商(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6、18个月时,5个能区D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婴幼儿早期发育阶段实施正确的儿童保健有利于促进其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减少患病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社区家庭为纽带,构建立足社区的婴儿早期教育的综合干预模式。 【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3月出生的新生儿422人,干预组202 人,对照组220人。两组婴儿均给予基本的儿童保健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行设计的早期教育综合干预方案。干预为期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婴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 【结果】 干预组婴儿体格发育情况较优(身高P=0.01;体重P=0.04);干预组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其中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社区早期教育综合干预可促进婴儿体格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教育及保健服务对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的正常足月产健康新生儿240名按照出生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名。给予对照组儿童定期健康检查与一般保健服务,给予观察组儿童早期综合教育、开展家长教学、进行膳食指导、喂养指导等综合保健服务,对两组儿童6、12、24个月龄的体格发育情况及12月龄智力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儿童6、12、24个月龄时体重、身长及头围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0~24个月体重、身长与头围正常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龄时智力发育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进行早期综合教育及保健服务,能够对儿童体格与智力的发育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儿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发育影响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发育的影响 ,对 48名新生儿进行综合育儿指导和训练并设对照组 ,两组儿童每 3个月进行一次 Gesell发育指标评定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试。结果两组儿童体格发育指标差异不显著 (P>0 .0 5)。 Gesell发育指标评定 ,两组儿童各能区差异显著 (P<0 .0 5)。其中精细动作、语言、个人交往能区发育商差异非常明显 (P<0 .0 1 )。实验组各能区智力发育商数 (MDI)和运动发育商数 (PDI)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 1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早期综合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和神经发育及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为低出生体重儿的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出生体重2 5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儿童予以发育筛查、营养指导、行为干预和早期教育等保健机构与家庭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采用BMI、 Gesell发育评估量表、 CITSEA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2个月龄和6个月龄的低出生体重儿干预组,与正常体重组的儿童身体质量指数相近(P 0.05),除12月龄的适应性行为维度外,在Gesell所有维度上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出生体重儿干预组、对照组与正常体重儿的情绪及社会性发展评分上,能力域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2, 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有利于低出生体重儿童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及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对婴儿期儿童早期教育的效果,为婴儿养育寻求有效的方法。方法 2014年3月份按照入选标准收集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30~42d的34名婴儿为干预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对婴儿进行早期教育相关内容训练;另按照入选标准随机选取31名婴儿为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儿童保健。两组均未参加任何机构的早期教育。两组婴儿满12月时进行发育商、体重、身高的测试和常见病发病率情况及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在适应性、精细运动、个人社交3个能区的发育商高于对照组6分左右;在大运动、语言2个能区的发育商高于对照组11分左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体重、身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病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婴儿期早期教育,可有效提高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减少常见病患病率,值得积极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早期教育和干预对婴幼儿生长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名3月的婴儿作为实验组进行早期教育,由指导人员定期跟踪观察、评价。满1岁与200名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同龄婴儿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等方面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体格发育(身长、体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早期教育和干预可提高婴幼儿的智能发育,早期教育指导应纳入社区儿童保健常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早期教育及营养指导与基层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相结合,以提高基层儿童保健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0名婴儿作为实验组进行早期教育和营养指导,进行跟踪观察,评价。满12个月后和100名未接受早期教育和营养指导的婴儿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发育商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在体格发育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基层儿童保健机构结合系统化管理,推广早期教育与营养指导,能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对婴儿的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急慢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从2016年6月-2019年6月急慢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中抽选50例纳入本次实验,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25例纳入常规组,剩余25例纳入系统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系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的手术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系统组手术感染程度低于常规组,且手术感染总发生率8.0%低于常规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慢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给予其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手术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程度,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The feasibility and utility of a neuropsychiatric assessment in a cohort of severely impaired children with long-standing epilepsy (n = 96) is tested. This assessment is described, and some results reported in this highly selected group. Substantial difficulties in coordination were present in nearly three-quarters of the sample, and dysarthria identified in two-thirds. Psychiatric interviewing identified cases of mood disturbance that altered overall treatment of that child, and a more systematic behavioural assessment permitted clearer management of behavioural problems already known to staff. This research supports previous findings that a full neuropsychiatric evaluation is both practical and ha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early assessment and ongoing management of complex childhood epileps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儿保更新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将同期出生的46名正常新生儿和46名高危儿随机分为新模式组和对照组,新模式组的正常儿和高危儿除常规模式儿保外,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对照组只做常规模式儿保。各组均在3、6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的测评。 【结果】 1)3月、6月和1岁时,高危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逐步提高,到1岁时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已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生后3月时,正常新模式组的DQ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6月和1岁,正常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将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纳入常规儿保中的更新模式,可以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利于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4.
An economic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alongsid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two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and a routine care (control) group to assess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a general practice-based lifestyle change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outine care was the base case comparator because it represents 'current therapy'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A 'no care' control group was not considered a clinically acceptable alternative to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he interventions consisted of an education guide and video for GPs to assess individual patient risk factors and plan a program for risk factor behavior change. Each patient received a risk factor assessment, education materials, a series of videos to watch on lifestyle behaviors and some patients received a self-help booklet. Eighty-two general practitioners were randomised from 75 general practices in Sydney's Western Metropolitan Region to (i) routine care (n = 25), (ii) video group (n = 29) or (iii) video + self help group (n = 28). GPs enrolled patients into the trial who met selection criteria for being at risk of CVD. There were 255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care (control) group, 270 in the vide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232 in the video + self help (intervention) group enrolled in the trial.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patient risk factor status: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 cholesterol and smoking status at entry to trial and after 1 year. Changes in risk factors were used to estimate 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 gained. One hundred and thirty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care group, 199 in the video group and 155 in the video + self help group remained in the trial at the 12-month review and had complete data. The cost per QALY for males ranged from $AUD152,000 to 204,000.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 program targeted at 'high risk' males would cost approximately $30,000 per QALY. The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hen compared to routine patient care. There remain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lifestyle programs conducted in general practices are effective. Resources for general practice-based lifestyle programs may be better spent on high risk patients who are contemplating changes in risk factor behaviou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疾病宣教及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三天内排便率为60%,五天内排便率为95%;对照组三天内排便率为10%,五天内排便率为5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便秘率,避免患者因便秘而诱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和效果,为寻求适合我国的儿童早期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在济南历下区2个条件相近的社区分别随机选取63名和62名儿童,均进行常规儿童健康管理;实验组在6月龄、8月龄和1岁时在儿童社会情绪发展养育环境测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育儿教育,18个月龄时进行儿童气质、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社会情绪性发展的测评,分析家长教育措施对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家长教育对幼儿社会情绪中的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和失调域行为问题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个体能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结论针对性育儿教育,指导家长改善家庭养育环境,是幼儿社会情绪发展早期促进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侯春艳  韦磊 《中国校医》2022,36(11):808
目的 探讨基于认知平衡理论的院外健康教育对健康体检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患者遵医行为及Hp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8月,选取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检出的90例Hp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5,实施常规健康护理)与研究组(n=45,实施基于认知平衡理论的院外健康教育)。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健康素养,比较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Hp转阴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总分为(35.16±3.53)分,低于常规组的(48.59±4.37)分(t=11.085,P<0.001),健康素养总分为(51.95±6.93),高于常规组的(42.49±5.32)分(t=16.037,P<0.001),遵医行为率为100.00%、Hp转阴率为95.56%,高于常规组的80.00%、71.11%(χ2遵医行为=9.680、χ2Hp转阴率=10.000,P=0.002、0.002)。结论 基于认知平衡理论的院外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体检Hp阳性患者的疾病认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Hp转阴率。  相似文献   

18.
卢爱莲  程哲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70-197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0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精神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观察8周。于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8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结果健康教育8周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健康教育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健康教育后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健康教育可增强神经症患者的自信心,消除不良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分级管理模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实施6个月之后,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及随访服务的提供情况。[方法]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19名自愿参加该研究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组(干预组)和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组(对照组)。然后比较111名干预组病人和108名对照组病人在管理实施6个月后,在血压控制及对病人随访服务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6个月内平均比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组多降低收缩压10.77mmHg、舒张压2.20mmHg;干预组血压控制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明显好于对照组8个百分点,(P<0.001)。干预组病人得到医生提供的锻炼、饮食、戒烟、症状管理、自信心培养等随访支持服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较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在控制血压及促进医生随访支持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