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期处理,给予患者腹腔镜手术联合应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展开探讨与评价。结果 210例患者中92例盆腔在术中可见红色病灶,118例可见蓝紫色异位病灶。其中184例施行异位病灶电凝术,107例行粘连分离术,61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离术,76例行输卵管造口术,6例行子宫肌瘤剥离术,4例行异位病灶活检术。经随访共有94例患者成功妊娠,妊娠率为44.8%;在Ⅰ~Ⅱ期接受术后促排卵治疗的59例患者中40例妊娠,妊娠率为67.8%,另有9例复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为15.3%;93例未接受促排卵治疗的患者中39例成功妊娠,妊娠率为41.9%,另有14例复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为15.1%。在Ⅰ~Ⅱ期接受促排卵治疗与未接受促排卵治疗的患者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患者展开腹腔镜检查,可将其异位症分期以及导致不孕症发生的盆腔因素准确诊断出来,并科学评价患者输卵管的通畅情况。结束腹腔镜手术后,临床可采取促排卵、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在不加大疾病复发风险的基础上充分促进患者妊娠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颖 《中国保健》2007,15(21):31-3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例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粘连分离术,异位病灶电凝术,输卵管造口术及输卵管通液术.术后随机分为三组,A组28例未用药物治疗,B组23例内美通治疗3个月,C组27例诺雷德治疗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复发、妊娠结局及用药副作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病理诊断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至随访时,A、B、C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17.86%、30.43%、44.44%,复发率分别为32.14%、17.39%、14.81%.B、C组比A组的妊娠率高,而复发率低(P<0.05),B组患者的副反应以高雄激素症状为主,C组患者的副反应以低雌激素所致围绝经期征候为主,均于停药后恢复.结论应用腹腔镜可诊断各期内膜异位症的盆腔因素;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提高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率.在腹腔镜术后加用抑制卵巢功能药物对提高妊娠率、降低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秀青  任霞  周应芳  赵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92-429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3年5月~200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囊肿(R-AFS分期Ⅱ~Ⅳ期)的患者189例。结果:18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和并发症发生。行囊肿剥除术165例,其中单侧116例,双侧47例;子宫切除加囊肿剥除术2例;附件切除术19例;子宫加双附件切除5例。术中同时行异位病灶电灼术77例,盆腔粘连分解术158例。不孕者同时行输卵管通液术。189例术后随访175例,随访率92.6%。137例痛经患者症状消失86例,减轻31例,痛经缓解率为85.4%。术后复发17例,复发率为9.7%。其中术前、后联合药物治疗140例中复发10例,复发率7.1%,未辅助药物治疗的35例中复发7例,复发率2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孕症41人术后随访37例,妊娠17例,妊娠率45.9%。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应用。术前、后辅助药物治疗可能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刘毅  魏秀清  高岚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43-1544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2001年7月~2003年7月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女性不孕症217例。手术方法有盆腔粘连松解术,输卵管伞端造口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凝术,卵巢内膜样囊肿剥除术,多囊卵巢多点电凝打孔术,腹腔镜监护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等。结果:217例患者中175例获随访,随访率为80.65%,随访1~36月。术后妊娠67例,其中宫内妊娠58例,异位妊娠9例,流产7例。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能在全面检查诊断女性不孕症原因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对112例腹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按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进行分期,并在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分离粘连、异位病灶电凝,Ⅲ、Ⅳ期患者术后加用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112例均在腹腔镜下手术,随访1~2年,近期有效率100%,复发8例,复发率7.14%(8/112),38例合并不孕者妊娠21例,妊娠率55.3%(21/38)。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用于检查、治疗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剥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抑制病灶复发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4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剥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的控制情况,并完成2年至2年11个月的随访,观察复发情况.随机对照同期住院行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且术后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6个月的患者38例.结果 随访发现5例复发,复发率为10.87%;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28.9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术后针对控制复发的后续治疗,相比较传统以孕三烯酮为代表的全身激素抑制治疗,其远期观察具有较好地控制复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复发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2004年1月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266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后随访3个月-7年,对影响卵巢囊肿复发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ox回归分析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史和子宫内膜异位症AFS-r分期是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复发率的两个协变量(OR=0.276,P=0.001和OR=0.385,P=0.038)。Kaplan-Meier分析表明,7年累积复发率: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手术史组65.25%,无内异症手术史组42.63%,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异症Ⅲ期组35.71%,内异症Ⅳ期组56.88%,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是有效和可靠的,内异症手术史和AFS-r分期是影响术后复发率的2个明显因素。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附128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加盆腔粘连松解术,以同期96例行传统开腹剥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术中术后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症状缓解率无差异,腹腔镜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合并不孕的患者术后随访4~36个月,腹腔镜组术后妊娠率为4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7%。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一种安全可靠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对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盆腔粘连者同时行粘连松解术,观察术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7±17)%,30例(60%)痛经完全消失,13例(26%)痛经明显缓解,7例(14%)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是一种易被患者接受的、有效、安全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及术后处理方法,探讨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188例,其中92例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96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术后随访12~36个月,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症状缓解、复发率及妊娠率进行比较。选择腔镜组2005年6~12月手术的56例患者,比较其术后不同处理方法的复发、妊娠结局及用药副作用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腔镜组为(110.5±82.8)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189.5±96.8)ml,P0.05。手术时间腔镜组为(136.5±80.4)min,与开腹组的(148.5±86.8)min相近,P0.05。术后病率腔镜组(4.3%)明显低于开腹组(12.5%),P0.05。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两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妊娠及复发率在不同的术后处理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中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对于有生育要求者,术者若能彻底清除盆腔内膜异位病灶,术后可不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病灶的准确性及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应用腹腔镜治疗EMT引起的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对180例EMT患者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记录EMT病灶在盆腔内的分布特点,并同时对肉眼观察正常的腹膜组织随机活体组织检查。对其中95例不孕症患者比较不同分期术后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①180例患者腹腔镜诊断腹膜EMT与病理诊断比较,阳性预测值77.7%,敏感度为90.5%,阴性预测值为86.4%,特异度为41.2%。肉眼观察正常进行腹膜活体组织检查的162份标本中,38例(23.5%)病理检查阳性。EMT病灶在盆腔中的分布以盆腔后半部最多见。②95例不孕症患者术后66例妊娠,各期患者术后累计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内妊娠率77.3%(51/66),明显高于术后25周后妊娠率22.7%(1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例妊娠患者中,流产6例,流产率与EMT分期无关(P>0.05)。结论①腹腔镜下所见的EMT蓝色病灶及宫骶韧带病灶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较高,盆腔EMT病灶的分布呈非对称性,盆腔后部多于前部,左侧多于右侧;②应用腹腔镜可检查、诊断各期EMT及其引起不孕症的盆腔因素,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提高EMT患者的妊娠率,且EMT手术后应尽早指导患者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持续随访24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妊娠率,整理患者社会性资料(年龄、BMI),疾病资料(不孕类型、不孕年限、盆腔手术史),手术及治疗情况(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类型、r-AFS分期、促排卵用药、术后辅助用药),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5例(56.25%)患者成功妊娠,其中术后6个月内妊娠31例(38.75%),术后7~12个月成功妊娠12例(15.00%),术后13~24个月成功妊娠2例(2.50%)。年龄≥35岁、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rAFS分期(Ⅲ期、Ⅳ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妊娠的高危因素(P<0.05);术后辅助用药及促排卵用药是患者术后妊娠的保护因素(P<0.05)。r-AFS分期与术后妊娠率呈负相关关系,而促排卵用药、术后辅助用药与术后妊娠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年龄≥35岁、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r-AFSⅢ期与r-AFSⅣ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妊娠的高危因素,建议患者尽早及时开展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辅助用药、促排卵用药,加强术后管理,提升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任艳芳  华方方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68-1970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耐克罗米芬(CC)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价值、适应证及机制。方法对符合PCOS标准的不孕症37例采用腹腔镜电针双侧卵巢打孔术,观察术后排卵、妊娠、流产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FSH,LH,LH/FSH,T,PRL,E2值的变化及月经情况的改变。结果术后血清LH、LH/FSH、T及PR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血液FSH和E2术后较术前轻度降低。术后排卵率为89.19%。妊娠率为54.05%,早期流产率为10.00%,无一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可提高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自然排卵率及对CC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妊娠率,是PCOS不孕症特别是难治性PCOS患者恢复卵巢生理功能的有效手段,但应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术后3个月未妊娠者尽早采用促帕卵药物,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杨双  曾改鸿  林晓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73-4474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妇女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使用戈舍瑞林治疗,观察停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与妊娠率以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将208例经腹腔镜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5例,术后月经来潮第一天予皮内注射戈舍瑞林3.6 mg,每28天1次,连用3个月;对照组103例,术后不予任何药物;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随访率为98%,治疗组妊娠率54.1%,对照组妊娠率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舍瑞林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辅助治疗安全、有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助孕治疗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对输卵管性不孕(TF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8例不孕症女性进行腹腔镜下盆腔探查和输卵管通畅检查,分析盆腔疾病与不孕症的关系,随访2年并记录其妊娠情况。结果:盆腔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输卵管不孕的主要盆腔疾病;盆腔炎的输卵管梗阻率为91.35%,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1.05%)和正常盆腔患者(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与输卵管通液检查输卵管通畅度符合率为70.24%;术后妊娠86例,妊娠率68.8%。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检查具有评估输卵管通畅度及疏通的双重功效,可作为不孕症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促排卵的个体化用药方法。方法:①收集近期不孕症门诊Ⅱ型排卵障碍患者78例、185个促排卵周期,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152周期,其他排卵障碍33周期。②以诊断为依据选择LE启动剂量为2.5 mg和5.0 mg;适时添加HMG。③起始用药时间多于月经第5天开始,超过月经5天以上者,在内膜厚度<6 mm且处于增生期(A型)的前提下直接启动;用药天数以5天为准,根据卵巢反应性适度增减。结果:①153(82.3%)周期使用5.0 mg,32(17.7%)周期使用2.5 mg;PCOS 135(88.8%)周期使用5.0 mg,17(11.2%)周期使用2.5 mg;47(25.4%)周期辅以HMG。②月经周期3~5天启动163(88.1%)周期;6~8天启动17(9.2%)周期;9天以上启动5(2.7%)周期;用药3~5天171(92.4%)周期,6~7天13(7.0%)周期,8~9天1(0.6%)周期。③11周期促排卵失败,174周期成功,成功率94.1%;62例成功妊娠,累计周期妊娠率79.5%,每排卵周期妊娠率33.5%;成功妊娠者平均促排卵2.4周期;每周期平均排卵数1.2个;双胎妊娠1例,无中度以上卵巢过激综合征(OHSS)。结论:通过以诊断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剂量并适时辅以HMG、灵活掌握启动时间和用药天数等个体化用药方法,能明显提高LE的促排卵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女性不育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4月~2009年6月应用腹腔镜诊治女性不育症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2例中盆腔炎2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22例,术后妊娠率分别为37.18%、51.43%、62.5%。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女性不育的主要盆腔病因。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能早期、直观、准确地确定不育症病因并可同时予以针对性治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惠琴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740-174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腹腔镜下手术的经验。结果 88例通过腹腔镜成功完成手术,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85例(单侧53例,双侧32例)。单侧附件切除术1例,一侧附件切除术加对侧附件囊肿剔除2例。术后均病理证实。手术时间30~120min,失血量10~120mL,住院时间4~6天。并发症:腹壁伤口血肿2例,腹壁伤口感染1例,盆腔感染1例。68例盆腔疼痛患者,症状消失26例,占38.24%,症状缓解28例,占41.18%;7例不孕患者,3例妊娠;88例患者术后复发6例,占6.82%。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得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宿仕萍  章汉旺  靳镭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39-324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所致不孕的效果及盆腔粘连程度等对术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收集经腹腔镜检查诊治的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所致不孕的病例304例,根据术中所见将盆腔粘连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随访术后妊娠情况并探讨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到172例患者中术后妊娠64例,妊娠率为37.21%(64/172),异位妊娠率3.49%(6/172),妊娠流产率15.63%(10/64),校正妊娠率为27.91%(48/172)。盆腔轻度粘连者术后妊娠率为50.00%(14/28),明显高于中度病变者(41.82%,46/110)和重度病变者(11.76%,4/34)。不孕时间在≤2年的患者术后妊娠率为61.11%(22/36),明显高于不孕时间在3年以上的患者(34.34%,42/122)。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所致不孕的术后妊娠率受盆腔粘连程度及不孕时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敏感指标。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诊治的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且对生育有要求的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术后6个月的基础卵泡刺激素( bFSH)水平分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bFSH≥10IU/L,18例)和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组(bFSH<10IU/L,76例)。术后分析敏感指标对各组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及妊娠结果。结果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的年龄及囊肿分型构成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77,χ^2=7.243,均P<0.05);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的术前癌抗原125(CA125),术后CA125,术前用药,囊肿直径,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DIE)、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PEM)、子宫腺肌症( AM)情况及妊娠率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剔除术对卵巢的储备功能有影响,年龄较大及多房囊肿患者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