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金英  林洁娜 《现代医院》2009,9(8):138-139
目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方法设计药品不良反应临床简报系统软件,利用简报系统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具有方便快捷、效率高等优点。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明显增加。结论医院加强ADR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美德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报的26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0类48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21例(占46%);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8例(占14.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91例(占72.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3例(占39.2%).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锋  黄文珠 《现代医院》2012,12(2):73-7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基本情况,以提高今后对ADR的重视和上报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收集的57例ADR报告,分别按各年度上报例数、报告来源及不上报ADR的调查原因、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例ADR报告中,2007年度ADR上报率最高(占38.6%),医师上报数最多(占79.0%),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75.4%),ADR累及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3.9%)。结论对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报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信息。方法收集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网络新系统的报告24例,统计并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品种、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报告级别和评价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ADR报告中,女性比男性多(1.67∶1);≥6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较大(占33.33%),中成药的ADR报告为多,有13例(占54.17%);静脉滴注引起的ADR居首位,21例(占87.5%);ADR临床表现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为多见,有8例(占26.67%),其中新的一般的有16例(66.67%),新的严重的有3例(12.5%)。结论应加强中成制剂以及重点人群的ADR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预防并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发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5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 442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结果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82.60%;药品类别方面,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43.5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有193例,头孢菌素类引发ADR比例最高,占30.91%;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首位,占46.38%,其次是消化系统,占15.61%;新的一般的ADR有14例(3.17%),严重的ADR有22例(4.98%),一般的ADR有406例(91.8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进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2010~2015年6月药品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国家药品ADR监测系统检索我院2010年~2015年6月成功上报的178例药品ADR,按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分布、药品种类、引起ADR例数最多的前10种药品、累计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新的及严重的ADR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8例ADR报告中,51~60岁年龄段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19.10%;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73.6%;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占25.12%;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占21.18%;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17.24%。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6.76%;严重ADR报告与一般ADR报告发生规律无特异性差异。讨论1积极上报儿童及妊娠期妇女ADR报告,为儿童及妊娠妇女用药提供安全性证据;2临床药师可指导患者上报ADR;3关注抗肿瘤药物、中药制剂及抗感染药物ADR,采取措施预防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合理使用中药制剂及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上报的135例ADR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ADR中,中老年患者发生最高,男性患者发生较多,抗感染药物发生最多,静脉给药方式发生最高,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最多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ADR,进一步增强其监测和报告,严格掌握药理作用,提高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发生ADR,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8.
《rrjk》2017,(16)
目的 :评价药物不良反应(ADR)上报资料,了解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共收集到的77份ADR报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7份ADR涉及52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用药。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规范报告书写,警惕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危害,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详实的参考,本文对泰安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的134例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泰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各监测网点自2006~2007两年上报市ADR中心的所有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有关加替沙星ADR病例报告共13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例报告中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给药剂量、用药途径、ADR分类及临床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1月1日—2022年5月31日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18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患者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与名称、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表现及临床转归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8例严重ADR报告中,男性占62例(52.54%),女性占56例(47.46%),且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占83.90%;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7.97%;引起严重ADR主要以抗感染药物为主;临床表现显示血小板损害、出血和凝血障碍是主要的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转归情况,33例(27.97%)例痊愈,77例(65.25%)好转,2例(1.69%)留有后遗症,6例(5.08%)不详。大部分严重ADR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或好转。结论 年龄、给药途径、用药种类等诸多因素与严重ADR的发生有关。医院应全面加强ADR监测工作,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2005 - 2010年上报的98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上报数量不断增加;新的及严重ADR构成比逐年增加;护士和药师上报构成比不断增加;ADR女性发生多于男性;ADR所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76.46%,该类药物又以青霉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ADR的例数最多,为83.4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44.66%.结论 应加强ADR知识培训和宣传,做好ADR监测和合理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基层医疗机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基层医疗机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 收集2015—2019年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有关基层医疗机构的不良反应报告328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8例ADR报告中,男性114例(34.76%),女性214例(65.24%),患者年龄大于70岁发生ADR 概率高与其他年龄;发生ADR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共223例(67.99%);抗感染药是引发最多ADR药品种类,共115例(36.83%);ADR的主要临床表现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药安全培训及对患者的宣教,减少或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某区域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预防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和保障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所有儿童不良反应报告,共计600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48:1;ADR发生年龄段主要在学龄期(160例)和学龄前期(152例);共涉及药品 150 种,其中抗感染药是引发ADR最主要药品种类,共221例,占36.83%;引发ADR主要途径为静脉给药,共486例,占81.0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1.60%。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占19.97%。结论 应加强3~12岁儿童临床用药安全,在静脉用药和抗感染药物的头孢菌素的使用中警惕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给以后的临床用药作参考依据,该院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做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以便了解这类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方法该院对2013年8月—2014年7月一年内上报的147份ADR报告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院ADR涉及的药品以抗病毒及抗菌药物为主;发生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突出。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是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某院2011-2012年上报的255例ADR报告,按来源、年龄、给药途径、类别、ADR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最高;静脉给药的ADR占76.86%,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91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1.18%,中成药引起的ADR次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37.65%,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及ADR监测,有效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软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种类的增多,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我院从1995年监测至今,药物不良反应有逐年上升趋势,但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更及时、准确、方便地将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到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我们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格式自行设计了不良反应报告上报系统软件,使临床科室在Windows平台上将药物不良反应直接上报到ADR监测小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统计分析,发掘警戒信号,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上海市宝山区2010年1-6月份上报的新的严重的ADR报告表405例,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方法,从多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5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192例(47.1%);引起ADR的药品主要是中药制剂156例(37.8%),抗微生品药140例(33.9%);用药途径中静脉注射239例(57.7%);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分别占34.1%、22.3%和20.9%。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药品种类和给药途径等,特别要重视中药制剂和抗微生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表现也呈现多元化,应加强ADR的监测,科学合理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氧氟沙星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10个病区按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ADR报告表填表上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氧氟沙星在临床上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分析表明,随着氧氟沙星注射液(ofloxacin)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要保持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上报的ADR 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用药19例,占22.09%;单独用药67例,占77.91%。86例ADR共涉及34种药品,其中抗菌药最多12种,发生ADR占56.9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8.37%。86例ADR经对症处理全部治愈。结论 ADR具有普遍性,应避免不必要的多种药物联用,坚持合理用药,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收集的236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对各组织器官的损害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2个类别,其中以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中成药(包括注射液及其他制剂)、诊断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3.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以及诊断用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注意给药途径方式、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以及不良反应类别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