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配方的驱避剂驱蚊效果,筛选效果较好的配方。方法采用实验室(GB/17322.10-1998)和现场的药效测试方法进行效果测试。结果 20种配方的驱避剂中有10种对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有效保护率〉80%,平均驱避效果在10h以上;2种现场试验使用配方3组,试验的平均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4.8、4.5、4.8h。结论现场试验效果较实验室效果差,可能由于夏季出汗较多、活动量大,致使驱避剂被擦失或被皮肤吸收等造成。由于实验室试验与现场试验使用的不是同一种配方,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各种驱避剂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15%羟哌酯驱避剂的药效。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 13917.9-2009有关内容进行药效观察。结果该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有效保护时间为6.5 h,达到了国家A级药效标准。结论 15%羟哌酯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有效保护时间较长,驱蚊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以避蚊胺为有效成分的4种驱避剂型实验室和现场的有效驱避时间,寻找有效驱避剂配方。方法参照GB/T17322.10—1998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驱避剂试验方法和现场试验方法。结果在实验室试验中,以白纹伊蚊为试验蚊虫,当使用浓度为15%的避蚊胺液剂时,有效保护时间为7h,当使用浓度为15%的避蚊胺气雾剂时,有效保护时间为6h;在东南沿海某海训部队现场使用时,15%液体避蚊胺驱蚊最长保护时间为102min,平均91min;其他3种剂型平均保护时间仅为34~45min。结论避蚊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蚊虫驱避剂,一般使用浓度为10%-1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含4种不同浓度的驱避剂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DEET)对吸血昆虫的有效驱避时间。方法参照GB/T 17322.10-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驱避剂。结果4种浓度的药剂有效驱避时间有所不同。使用浓度越高,驱避剂的有效保护时间越长。当使用浓度为10%时,有效保护时间为3h;当使用浓度为15%、20%、30%时,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4、6、8h。结论 DEE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昆虫驱避剂,一般情况下使用含有10%~15%DEET的驱避剂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驱避剂的生物药效测试提供一个新的方法;方法:Y形管测试法;结果:用其单独测试A、B两种驱蚊露产品时驱避时间分别为5h和6h,同时测试时则A表现得比B要强一些;用其单独测试C、D两种防蛀驱虫剂驱避率分别为100%和90%以上,同时测试时C也表现得比D强一些;结论:用Y形管驱避法能测试驱飞虫类和驱爬虫类驱避剂产品药效。  相似文献   

6.
长效驱避剂的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一种对人有效保护时间 >8h ,且安全经济的长效驱避剂配方。方法 采用实验室 (GB T173 2 2 .10 -1998)和现场的药效测试方法对所配制的驱避剂配方进行效果测试。结果 实验室试验表明 ,以 2 0 %IR3 5 3 5配制 10、12、13、14号驱避剂配方在实验室内对白纹伊蚊的有效防护时间可达 8h以上 ;现场试验表明 ,10、12、13、14号驱避剂配方对人有效防止丘陵地区伊蚊的叮咬时间达 9h ,有效防止稻田地区中华按蚊的叮咬时间达 8h。结论以 2 0 %IR3 5 3 5与纤维素配制的驱避剂对人的有效保护时间可达 8h。纤维素对IR3 5 3 5有一定延长有效保护时间的缓释作用。实验所用配方对人的皮肤无不良反应 ,可作为户外活动人群防止蚊虫刺叮的驱避剂。  相似文献   

7.
3种驱避剂驱蚊效果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比较避蚊胺、伊默宁和羟哌酯3种驱避剂的实验室和现场药效。方法按照GB/T17322.10-1998方法对其进行实验室和现场药效测试并进行评价。结果使用浓度为5%~10%时,3种驱避剂中的药效差别不明显;使用浓度为15%~20%时,药效差别明显,羟哌酯的药效最好。实验室药效测试,20%羟哌酯对白纹伊蚊有效保护时间达11 h,现场应用对蚊虫有效保护时间为9 h。结论羟哌酯性质稳定,驱蚊效果好,使用安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7种驱避剂驱蚊效果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实验观察 7种驱避剂驱蚊效果。方法 :将标准驱避剂避蚊胺与氯菊酯和高分子聚合物缓释剂相结合 ,研制成PD -Ⅰ、PD -Ⅱ、PD -Ⅲ型长效驱避剂 ,在实验室对白纹伊蚊进行驱避效果试验 ,与Deet原油及 3种市售驱避剂的驱避效果比较。结果 :人体按 1.5 μl/cm2 或 1.5mg/cm2 处理 ,PD型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平均有效驱避时间达 10~ 11h ,使用 12h后的有效保护率分别为 92 .3%、91.2 %和 88.3% ,优于其它 3种驱避剂和Deet原油。结论 :PD型驱避剂使用方便 ,无油腻感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臭氧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 13917.9-2009相关内容,使用3种不同浓度的臭氧油,对白纹伊蚊进行驱避剂效果试验。结果臭氧油对白纹伊蚊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且驱避效果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臭氧油浓度为20、50和80 g/L时,平均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2.8、4.5和6 h。80 g/L臭氧油的该驱避药效达到了国家A级标准。结论测试的臭氧油对白纹伊蚊具有明显的驱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9种市售驱避剂对埃及伊蚊的驱避效果。方法选择不同浓度及剂型的驱避剂9种,在实验室对埃及伊蚊进行驱避剂效果试验。结果驱避剂的驱避效果随着驱避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加。5%、10%、15%避蚊胺的驱蚊效果持续时间分别为4、5. 3、7. 5 h; 5%、10%、15%驱蚊酯的驱蚊效果持续时间分别为4. 3、4. 5、5 h。15%、20%、30%羟哌酯的驱蚊效果持续时间分别为7. 3、8、10 h。结论不同品种与浓度的驱避剂对埃及伊蚊表现出不同的驱避效果,有效保护时间总体上随使用浓度提高而提升,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相应的驱避剂。  相似文献   

11.
复方樟脑凝胶驱避剂的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复方樟脑凝胶驱避剂的驱蚊效果及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方法 :将试药涂抹于人或小鼠裸露皮肤上 ,进行实验室和现场驱避效果试验 ,判断其对人的有效保护时间 ;急性经口毒性采用一次性经口灌胃 ,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试验则直接涂药于家兔皮肤和滴药于眼结膜囊内。结果 :复方樟脑凝胶驱避剂实验室内对人的有效保护时间 >6.6h ;现场 <6h ;小鼠急性经口LD50 为 13 2 0 .2 5mg kg ;对家兔皮肤刺激积分值为 0 ,急性眼刺激积分指数为 14 .5。结论 :该驱避剂对蚊虫有较好的驱避作用 ,且毒性低 ,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驱蚊露和驱蚊霜的驱蚊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增效复方驱避剂两种剂型的实验室和现场驱蚊效果。以当时国内生产的最佳驱避剂蚊怕水为对照,效果均优于蚊怕水。实验室对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淡色库蚊的有效时间,驱蚊露分别是10.4、10.0和13.1小时,驱蚊霜分别是10.8、12.8和14.1小时。在吉林草原驱蚊露对凶小库蚊和背点伊蚊的有效时间平均5.8小时。在津郊农场驱蚊露和驱蚊霜对凶小库蚊和刺扰伊蚊的平均有效时间为7.4和7.6小时,蚊怕水为4.7~5.7小时。在苏北农村对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平均有效时间6.2小时,蚊怕水为4.7小时。在广西对白纹伊蚊的有效时间大于9.6小时。本文还讨论了影响驱避效果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对驱蚊服饰面料驱避效果的评价方法。方法以淡色库蚊为试虫,在特制玻璃方箱中于不同时间观察测试布和对照布上蚊虫停落只数,以蚊虫总数的比值的大小来评价驱避效果。结果将本方法分别应用于纯棉型驱蚊服饰面料和涤/棉型驱蚊服饰面料对淡色库蚊驱避效果的评价,2种驱蚊服饰面料的驱避指数分别为0.68~53.14和0.78~∞。结论本方法试验材料易获取,方法简便易行,适合于对驱蚊服饰面料驱避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R-301驱避剂化学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阐述新型R-301驱避剂的合成及其驱避效果;方法:驱蚊活性按GB/T 17322.10-1998规定进行试验,驱蠊活性用选室法进行试验,驱螨活性采用计算驱避率法进行试验;结果:7%浓度R-301对白纹伊蚊有效保护时间平均为3.80±0.86 h,100%保护率的时间为3 h,0.1%和0.3%浓度对德国小蠊1~10 d具有杀灭作用,11-46 d有驱避作用,驱避率均为100%。对尘螨的驱避率,其浓度为0.1%、0.3%和0.5%均为100%,R-30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TC)分别为0.125、0.25和0.01;结论:R-301驱避剂合成线路简便合理,对蚊、蠊、螨和菌具有生物活性,为一新型广谱的驱避剂,有开发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卫生杀虫剂药效检测实验室对同一种杀虫剂产品的药效检测结果。方法GB13917.4-92蚊香室内药效测定方法、GB/T17322.4—1998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评价。结果样品均匀性良好,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能够满足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的要求;10个实验室检测的2个样品结果一致均为A级,1个实验室均为B级,1个实验室分别为A、B级;同为A级最小值1.58min,最大值3.99min;用Polo软件统计,9个实验室检测的2个样品均为A级,最小值为1.593min,最大值为3.987min;1个实验室2个样品同为B级,2个实验室的2个样品分别为A级和B级;经方差分析,以淡色库蚊为试虫的8个实验室KT50值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69.01),以致倦库蚊为试虫的4个实验室检测的各次KT。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F=3.318),检测结果均为A级的9个实验室KT50值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28.2794)。结论不同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试虫作为标准物质应统一,检验方法应更规范,统计方法也应统一,建议增加卫生杀虫剂现场效果试验或对野外虫种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6.
Whole cell pertussis vaccine (WCV), commonly in combination with vaccines for diphtheria and tetanu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children in most parts of the world. Testing to assure the efficacy of such vaccines is essential. We have, therefo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Global Training Network (GTN) of the Department of Vaccines and Biologicals a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 proficiency study involving 13 laboratories in 12 countries that routinely test WCV. Two vaccine samples were tested in this study and represented samples which were expected clearly either to pass (sample B, a full strength vaccine) or to fail (sample A, 1/8 strength of vaccine B). Data from this study showed good performance by 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Most assays were statistically valid and were carried out to the level of precision achieved for these assays in previous studies. This study also indicated that, relative to the assay precision, the in-house reference (IHR) preparations are in general accurately calibrated. Statistically valid assays of the sub-potent vaccine, A, showed it to fail in all except one laboratory. Statistically valid assays of the potent vaccine, B, showed it to pass in all laboratories. Nevertheless, the between laboratory variability of estimates for vaccine B, and for comparisons of the two vaccine sample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results in different laboratories. The introduction of a common working standard may assist in reducing inter-laboratory variation. This study has shown clearly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by most laboratories. However, a serious problem was detected in one laboratory where the sub-potent vaccine A could have been passed and was not distinguished from the eight-fold more potent vaccine B. There were also indications of possible problems in several other laboratories, where IHR preparation may not be accurately calibrated or where vaccine samples A and B may not be completely distinguished. Although this study provides reassurance that most laboratories perform well, it demonstrates the essential role of ongoing proficiency studies in high-light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