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乡市2000年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学生贫血的基本状况,为学生常见病及贫血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新乡市14所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点校中,随机抽取2000名中小学生,作血红蛋白检查。结果:2000年总贫血检出率略高于1995年;城市学生贫血检出率高:于农村;性别比较,城市为男生高于女生,乡村为女生高于男生;7岁和14岁为检出高峰年龄。结论:应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知识,加强贫血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程度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城乡男女中小学生贫血流行现状及其程度构成比,为儿童青少年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7,9,12,14,17岁汉族学生,利用WHO1972年标准筛查贫血,分“边缘性”、“轻度”、“中重度”分析构成比。结果中国学生贫血患病率已下降至WHO“轻度”流行水平,但问题仍普遍存在。乡村群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小学生(尤其乡女)是流行率最高、程度相对最严重的薄弱人群。结论“边缘性贫血”已构成患者主体。进一步改善学生铁营养储备状况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京市1995—2005年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1995、2000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北京市的数据,对7—18岁学生利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BMI)筛查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的检出率。结果北京市7—18岁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1995—2005年的10年内增长迅速。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1.8%、10.8%、11.3%和8.6%,高于1995年的11.3%、5.1%、8.2%和5.8%,也高于2000年的17.0%、8.8%、10.7%和6.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7%、8.4%、7.1%和4.8%,高于1995年的6.5%、1.9%、3.7%和1.3%,也高于2000年的10.0%、3.5%、5.2%和2.4%。2005年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10~12岁年龄组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Ordinal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城乡、性别、年龄的影响后,不同年度7~18岁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市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均已进入流行的增长期,采取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赵文君 《中国校医》2006,20(4):447-448
儿童肥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年1月报告,肥胖已成为美国青少年的流行病;在我国,据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公布,2000年与1995年相比,7~18岁学生肥胖检出率,城市男生由5.9%上升为10.1%,城市女生由3.0%上升为4.9%;乡村男生由1.6%上升为3.7%,乡村女生由1.2%上升为2.4%。其中7~12岁小学生是肥胖检出率最高的人群。北京等城市更成为肥胖的“重灾区”,7~9岁、10~12岁男生的体质量超标和肥胖总检出率分别达25.4%和25.5%,而女生分别达17.0%和14.3%。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情况及营养状况、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与低血红蛋白检出的关系,为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北京市抽取城郊7个区5个年龄组的2 998名中小学生,采用氰化高铁法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2010年北京市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4.27%,比1995年(17.26%)显著下降.血红蛋白正常与否的男生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红蛋白学生在50 m跑、肺活量、握力和立定跳远上与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有所下降.应加强对学生、家长进行缺铁性贫血影响儿童青少年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内蒙中部牧区蒙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3月至5月.我们对内蒙中部牧区的东胜市、杭锦旗和鄂托克旗3个地区的蒙族学生3705名进行了贫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贫血检出情况附表不同年社、性别自族学生贫血检出事《%I由附表可知.内蒙中部牧区蒙族学生贫血总检出率为3655%,女生检出率(42.33%)高于男生(30.叨%).P<0‘005o不同性别的贫血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尤以男生更为明显。2贫血程度男女学生贫血程度构成均以轻度为主.分别占92.0%和94.7%。中度分别占8,0%和5.3%,未检出重度。3贫血与地区男生贫血检出率以东胜市(24‘95%,131/5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广东省中小学生贫血和蛔虫感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指导学生预防与控制贫血和感染蛔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研点校,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选取7,9,12,14,17岁年龄组学生构成调查样本.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检测血红蛋白;对农村7岁和9岁学生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蛔虫卵.结果 广东省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5.6%,男生为5.0%,女生为6.2%;城市为4.6%,乡村为6.6%,其中边缘性贫血占总贫血的82.2%.乡村7岁和9岁学生蛔虫感染率为5.9%,男生为5.5%,女生为6.3%.结论 贫血和蛔虫感染已不是广东省学生健康的主要威胁,但应保持监测和防治工作,防止反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近10年来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的动态变化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学生贫血状况,对贫血学生进行综合防治。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值,诊断按WHO 1972年贫血筛查标准。结果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18.91%下降至2007年的2.31%;中度以上程度贫血构成比由1997年的25.90%下降至2001年的1.00%,2002--2007年未检出;贫血患病率下降趋势小学生强于中学生,男生强于女生;平均贫血患病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中学女生高于中学男生。结论江门市区中小学生贫血防治10年效果显著。防治贫血的重点人群是小学生和中学女生。  相似文献   

9.
李梦映  陈莉  李勇  杨将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530-1531
目的分析梧州市中小学生贫血的流行现状,为贫血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7岁-、9岁-、12岁-、14岁-、17岁-5组汉族在校学生,按WHO 1972年标准筛查贫血及其程度,分析其构成比。结果梧州市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9.13%,属WHO"轻度"流行水平。"边缘性贫血"占贫血患者的主体。城区学生检出率高于乡村,女生高于男生;7岁组学生的检出率最高,达11.79%,低年龄小学生和城区女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结论梧州市属于轻度贫血流行区。应加强学生的营养教育,改变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降低学生贫血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贫血患病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柳州市135所中小学校7~19岁学生80036名进行体格检查,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和用《19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7.17%,小学男、女生贫血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学女生高于男生(P〈0.01);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5.09%,中小学均为女生高于男生(P〈0.01);在学段的分布上,贫血患病率和营养不良检出率中学生均高于小学生(P〈0.01)。结论柳州市中小学生贫血和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应制定多方面多层次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学生贫血状况的动态变化及营养状况与贫血的关联,为贫血的防治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比较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贫血状况,对象为7、9、12、14、17岁汉族学生。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标准筛查贫血,营养状况分别使用体质指数(BMI)和皮褶厚度之和进行评价。分析比较2000-2010年间贫血患病率的变化,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状况对学生贫血的影响。结果 10年来,中国学生贫血患病率整体大幅度下降(P0.001)。2010年我国学生贫血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乡村高于城市,城男、城女、乡男、乡女4类学生患病率分别为6.9%、11.2%、8.8%、12.7%。7~9岁无论男、女、城、乡均呈下降趋势。9~17岁男性学生各年龄段贫血患病率无趋势性变化,但女性学生,随年龄的增加,贫血患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皮褶厚度组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更高的罹患贫血的风险(OR=1.18,95%CI:1.09~1.26),性别分层后该因素仍然显著。而以BMI作为营养状况分类方法,贫血患病率在消瘦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5,95%CI:0.88~1.03)。结论我国汉族学生贫血防治正进入“瓶颈”阶段。贫血状况随着营养状况的提高而改善,“皮褶厚度之和”比BMI在预测是否存在贫血方面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和掌握珲春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方法]2009年8月,在珲春市抽取部分城乡中小学校,抽取部分7、9、12、14、17岁男、女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检测男生3 900人,贫血患病率为16.44%,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患病率分别为18.71%、13.33%(P〈0.01);检测女生3 900人,贫血患病率为25.33%,其中城区、乡镇学生患病率分别为27.11%、22.91%(P〈0.01)。贫血患病率,城区、乡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男生、女生各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生(2 354人)、朝鲜族男生(1 546人)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6.53%、16.30%(P〉0.05);汉族女生(2 215人)、朝鲜族女生(1 685人)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5.64%、24.93%(P〉0.01)。[结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乡镇,汉族与朝鲜族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肃省7~18岁汉族城乡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及原因。方法应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6次调研中有关甘肃省7-18岁每个年龄段汉族城乡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数据进行差值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甘肃省7~18岁汉族城市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速度素质及男生爆发力和女生肌力方面优于乡村学生.而城市学生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及女生爆发力和男生肌力方面差于乡村学生。结论7~12岁城市学生耐力有超越乡村学生的趋势;13.18岁城乡中学生身高、体重及7~18岁城乡学生胸围、身体机能、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爆发力差异有缩小趋势:而7~12岁城乡小学生身高、体重及7~18岁城乡学生肌力差异有加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2005-2010年回族与汉族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05和2010年宁夏地区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数据,利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BMI)筛查标准,对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筛查。结果汉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7.9%,2010年为10.1%;肥胖率2005年为3.8%,2010年为5.1%。回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4.0%,2010年为7.4%;肥胖率2005年为1.9%,2010年为4.7%。汉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5.4%,2010年为5.7%;肥胖率2005年为1.8%,2010年为2.9%。回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4.7%,2010年为5.9%;肥胖率2005年为1.3%,2010年为2.6%。城乡回、汉族7~12岁小学生是超重、肥胖高流行的群体。在控制了年龄、城乡、性别的影响后,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2005年,汉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回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宁夏地区城市和农村回、汉族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均已逐渐进入流行增长期,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学生肥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乌鲁木齐市7~ 18岁汉族学生1985-2014年30年营养状况动态变化,为制定学生相关的营养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1985-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筛查学生生长迟缓和消瘦,采用“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结果 1985-2014年,乌鲁木齐市学生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大幅下降,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由1985年的32.8%,26.1%,30.6%,24.0%下降到2014年的5.2%,8.2%,8.8%,9.7%,乡村的下降幅度高于城市;营养过剩的检出率大幅提升,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营养过剩检出率分别由1985年的0.7%,1.0%,0.8%,0.8%上升为2014年的42.2%,23.2%,31.2%,17.5%,男生上升幅度大于女生;小学段城市男生的营养状况变化幅度最为明显.结论 乌鲁木齐市学生营养状况自1985年以来得到较大的改善,并与全国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趋势一致,乡村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向改善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需要重点关注7~ 12岁城市小学生的营养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温宿县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变化规律和特点,为该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提供现实数据基础。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学校为单位,随机选取城市11所中小学,乡村17所中小学的维吾尔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2015年与2010年比较:2015年城市各年龄段维吾尔族男女学生身高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城市14岁女生身高增长值为11.3 cm,城市13岁男生身高增长值为8.9 cm,增长值最大;而乡村男女生各年龄段身高有升有降。城市男女学生7~12岁体重大于乡村男女学生,其中12岁城市男生比乡村男生重5.8 kg,12岁城市女生比乡村女生重6.2 kg;13~18岁城市男女生体重小于乡村男女生。城乡男女学生肺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16~18岁除外)。城乡差距比较:2015年比2010年身高、体重城乡差距增大。结论 城市各年龄段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不断增长,乡村中小学生各指标有升有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国不同群体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期间超重、肥胖流行动态。方法 资料来自1985、1991、1995和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共计98万余人,分大城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中下水平乡村4个群体,统一使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新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重指数筛查分类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分析不同群体在不同年代的检出率。结果 1985年,中国即使大城市男女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也仅为0.2%和0.1%,超重率1%~2%,无实质性肥胖流行。90年代开始超重率大幅上升,增幅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北京等发达大城市男性7~9岁、10~12岁和女性7~9岁年龄组肥胖率分别为4.7%、3.8%和3.2%,肥胖高发人群初步形成。学生人群中营养不良和超重增加趋势并存,两极分化明显。1995年前后,城乡均出现超重检出率大幅增长.发达大城市男女超重率分别比10年前增长3倍和2倍;肥胖检出率男性6%~8%,女性4%~6%。2000年前后,大城市进入肥胖全面增长期,北京等发达大城市男性7~9岁、10~12岁和女性7~9岁、10~12岁年龄组超重 肥胖检出率分别达到254%、25.5%和17.0%、14.3%,男性小学生肥胖率分别为12.9%和9.1%,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他群体超重率都增长迅猛,但肥胖率还较低,中小城市为4.8%(男)和2.6%(女),富裕乡村为1.2%(男)和0.9%(女),经济中下水平乡村为0.9%(男)和1.2%(女)。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上处于肥胖流行早期,但增势迅猛。提出加强监测、营养教育、科学膳食、有氧锻炼、培养健康饮食行为等肥胖综合防治策略,并针对大城市、中小城市和乡村人群不同特点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早期预防超重发生、控制超重向肥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汉族学生视力现状及近5年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实验法对黑龙江省汉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统计不同年龄组城乡学生近视发病率及视力水平,并将监测结果与2005年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0年男生近视患病率为47.9%;女生为55.9%;城市男生为56.2%,乡村男生为39.6%;城市女生为64.2%,乡村女生47.9%;男女生及城市与乡村近视患病率经χ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0年男女生总体视力均处于中等近视水平,男生好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18岁城市男生及城乡女生、13~15岁乡村男生近视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16~18岁男女生视力水平最低。2005年男生近视患病率为40.7%,女生为49.6%;2010年男生为47.9%,女生为55.9%;男女生近视比例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总体视力高于全国水平,男生视力好于女生,乡村学生好于城市学生,小学生、大学生好于初高中生。2010年学生近视率较2005年明显增加,且男生近视率增加较女生明显,城市较乡村明显,初高中生增加较小学生明显,大学生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何春燕  陶芳标  孙莹  黄锟  叶青  阙敏  赵媛媛  龙翔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286-3288,3290
[目的]了解安徽省城乡男女学生体成分指标的年龄、性别变化特征。[方法]利用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安徽省7~18岁7 200名城乡中、小学生的腹部、上臂、肩胛下角3处皮脂厚度的测量数据,根据长岭晋吉公式估测体密度、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得到城乡男女学生瘦体重和体脂百分含量指标。[结果]3处皮脂厚度、体脂百分含量和瘦体重均随年龄而增加。男生3处皮脂厚度随年龄增加缓慢,10岁时达到最大值,而女生3处皮脂厚度随年龄增加显著;3处皮脂厚度、体脂百分含量、瘦体重的城乡学生中存在差异,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瘦体重男生处于优势,而女生体脂百分含量在整个青春期都增加显著。[结论]调查结果符合儿童期及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生长发育特征,男生主要以瘦体重增长为主,女生主要以体脂增长为主。3处皮脂厚度、瘦体重、体脂百分含量的城市学生都高于乡村学生,说明安徽省城市学生的营养水平可能略高于乡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