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腹腔双套管冲洗的感染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医院50例腹部手术并发肠外瘘患者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并对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平均腹腔双套管冲洗时间21.8 d,未发生腹腔积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医院感染3例,感染率6.0%,其中切口感染率4.0%,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2.0%.结论 加强腹腔双套管冲洗的感染控制管理可有效地降低腹腔感染的并发症,提高腹腔严重感染手术后的治疗效果,避免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冲洗方式在肝胆胰手术后引流效果比较。方法:将80例肝胆胰术后放置双套管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冲洗管接生理盐水间断冲洗,观察组冲洗管接生理盐水匀速滴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堵管率(7.5%)低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腔双套管平均留置时间(4天)低于对照组(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双套管冲洗匀速滴入方式引流效果优于间断冲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5例SAP并发腹腔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内科综合治疗,B超或CT提示腹腔大量渗液有腹腔高压或出现继发感染的临床表现,采用经皮穿刺置腹腔引流管引流治疗,根据感染不同时期和引流液的性状选择相应的引流管。结果 25例患者共经皮放置腹腔引流管55例次,引流时间1063(20.35±5.56)d;引流期间发生引流不畅50例次,其中由于引流管堵塞25例次、扭曲18例次、滑脱7例次,均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25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腹腔感染得到很好的控制。结论腹腔感染是SAP的严重并发症,加强对经皮穿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放式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技术在高位肠瘘治疗中应用的相关要点以及疗效.方法 对14例高位肠瘘患者,经确诊后置入开放式双套管并行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结果 10例经持续冲洗引流后瘘口自行愈合,4例经引流3~5 d,仍出现高热、弥漫性腹膜炎、全身中毒症状而行手术治疗,术中重新放置开放式双套管,术后行持续冲洗引流后治愈.所有病例均成功治愈.结论 开放式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引流技术在高位肠瘘的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腹腔镜附件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观察和分析近1年来本院收治的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包括卵巢囊肿剥除、异位妊娠、输卵管伞端闭锁、附件切除手术)的48例患者,术后放置引流管后的恢复情况.并与同期行腹腔镜下附件手术,未放置腹腔引流管的50例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情况、体温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 结果 放置引流组14例患者24h引流液在100 ml以上,l例达280 ml;引流组术后48 h内腹胀、肩部或上腹部(膈肌)疼痛缓解情况,均明显优于非引流组;引流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非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附件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利于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符合快速流程模式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理放置腹腔引流管及术后管理的方法。方法: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1年时间80例放置腹腔引流管的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从腹腔引流管放置的种类、适应症、数量、位置、放置的时间、术后如何管理、拔出时机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80例腹部手术病人在放置腹腔引流管方面进行系统的处置及进行正确的术后管理,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腹部手术患者腹腔引流管如何放置及术后系统管理的讨论,使腹腔引流管放置手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再系统的指导实践,使引流管的放置和术后管理标准化,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双腔引流管在腹部消化道吻合手术中预防冲洗引流的作用和优点。方法:用10号脑室引流管套入剪去短臂的T管制成双腔引流管,将其放置于667例腹部消化道吻合口下方进行预防性冲洗引流,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均引流通畅,无放置引流管后引起的并发症,5例吻合口瘘的患者获得满意的灌洗引流。经全身支持等综合治疗,瘘口在1个月内一期愈合。结论:在腹部消化道吻合口下方应用双腔引流管进行预防性冲洗引流,安全,有效,且双腔管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某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腹腔三套管冲洗引流的护理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我科收治的3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行腹腔三套管冲洗引流的护理。结:胰瘘5例,伴感染3例,伴出血1例经腹腔三套管冲洗引流后痊愈出院。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妥善固定引流管、严格无菌操作、细致观察冲洗情况、做好专科护理是治疗PD术后胰瘘重要的护理措施。且使内科护理技术与外科护理技术交织相融,提高了专科护士的综合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造口袋在肝胆外科术后腹腔引流渗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64例肝胆外科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拔除引流管后常规于引流口处放置造口袋,并根据引流情况撤除造口袋,同时于引流口周围行细菌培养,对照组患者拔除引流管后根据引流口渗液情况行换药等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的引流口愈合时间为4.4±1.5天、平均日换药次数为0.4±0.5次,患者舒适度为75%(24/32),伤口感染率为3.1%(1/3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引流口周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4%(3/32)。结论:造口袋辅助应用于肝胆外科术后的腹腔引流是安全可行的,此方法可促进引流口的愈合,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膀胱穿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医院治疗的60例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膀胱穿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皮下气肿、拔管时间、引流管移位率及引流不畅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皮下气肿程度、术后拔管时间、发生引流管移位率、引流不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穿刺套管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可降低患者疼痛,减少皮下气肿出现,缩短术后拔管时间,降低引流管移位率及引流不畅发生率,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及胆管术后胆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387例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胆瘘31例,胆瘘合并腹腔感染14例。对临床上怀疑胆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行血液及引流液培养、腹部CT等检查,一经确诊,即给予穿刺引流、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14例胆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中,共培养出阳性菌19例次,其中粪肠球菌感染8例次(42.1%),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次(36.8%),腐败希瓦菌感染2例次(10.5%),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1例次(5.3%),热带念珠菌感染1例次(5.3%),患者经治疗后好转13例,死亡1例。结论对胆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尤为重要,穿刺引流术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崔伟燕 《现代医院》2008,8(10):77-78
目的探讨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腔内药物灌注治疗的护理。方法30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然后间歇注入化疗药。针对置管采取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引流期病情变化。结果全组引流管留置时间8~20d,无并发症。引流管脱出1例。引流管不畅、阻塞3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7~15d,平均9.0d,积液引流量4500~10000ml,平均8000.0ml。有4例出现穿刺点渗血,分析为早期操作损伤所致,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出现因为置管引起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置入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间歇性注入化疗药治疗腹腔积液方便、有效、安全,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恶性腹腔积液是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常引起消化、呼吸和循环障碍.积液复发是治疗腹腔积液的主要难题,单纯腹腔穿刺抽液患者多在数日内很快复发,腹腔内灌注抗癌药物是治疗腹腔积液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于2002年5月至2004年10月采用吡柔比星(THP)腹腔内灌注治疗胃癌癌性腹膜炎1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腔引流术是腹腔感染、脏器损伤和某些腹部手术后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而双套管电动吸引负压引流更具有显著的优点(下简称负压引流),现做简要介绍: 一、装置及制作:引流管为双套管,外套管用内径0.6厘米的胶管(以薄软胶管或乳胶管为佳),长约30厘米,腹腔端剪3~5个侧孔;内套管用内径0.25厘米的塑料管或硅管,长约40厘米,腹腔端剪7~10个  相似文献   

15.
对70例肝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中,应用腹腔引流管进行临床研究,其中85~89年间,34例肝叶切除放置双套管引流(套管组),90~92年,36例肝叶切除放置并置双管引流(双管组)。二组比较结果:双管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套管组,尤其膈下感染、肝断面感染等严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胆总管探查术中不放置T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 对27例患者施行胆总管探查术中不放置T管引流,术毕12例患者未放置任何腹腔引流物.结果 2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术后腹腔引流管中引流量较多,于术后第7天拔除引流管,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7.6±1.0)d.结论 对于经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患者,施行胆总管探查术中不放置T管引流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胃肠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1月90例胃肠术后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传统的乳胶引流,观察组45例则予以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6株,对照组24株占66.67%,观察组12株占33.33%;其中对照组、观察组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3.33%、13.89%,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引流液变清时间、拔管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平均引流量、二重感染率观察组分别为(5.53±1.83)d、(9.54±4.68)d、(10.28±4.36)d、(17.95±8.58)d、(158.94±23.74)ml/d、2.22%,对照组分别为(7.64±2.23)d、(15.82±6.63)d、(14.84±5.37)d、(23.78±1.85)d、(100.45±17.46)ml/d、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能减少胃肠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引流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腹腔及T型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10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均于肝上、肝下及膈下置腹腔引流管,其中9例置胆道T型管,观察引流管情况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腹腔及T型引流管脱出者为0,腹腔引流管正常拔除100%,T型管术后3~6个月拔管100%.结论 维持各引流管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加强健康指导是肝移植术后顺利康复、早期发现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内吻合口瘘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720例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4例患者的术中、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吻合口瘘患者均经胸腔置入双引流管冲洗、引流,控制感染,综合治疗,本组病例无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对可能出现吻合口瘘的原因,术中术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降低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术后切口放置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使用普通引流管,试验组52例患者,使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换药次数、平均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d引流量,对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平均换药次数减少、平均拆线、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试验组术后第2~4天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感染性腹腔手术切口防治中,使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不仅可取得良好效果,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