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食品中分离的李斯特氏菌的致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1997年作者对全国12个省市的7类食品共3746份进行了李斯特氏菌的污染调查,共分离出李斯特氏菌165株。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中李斯特氏菌的2种主要致病因子李氏溶血素O和内化素的基因进行了检测,其中57株仅有内化素基因,27株同时具有内化素基因和李氏溶血素O基因。两种致病基因均未检出的共有81株。本研究说明判断单增李氏菌的主要指标是小鼠毒力试验阳性而不是其溶血反应,同时检测溶血素O和内化素2种基因对单增李氏菌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2.
PCR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毒力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测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茵毒力基因携带率。方法 应用GB4789.30-94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验方法分离菌株,采用PCR检测李斯特菌的两种致病因子。结果 从2000.2001年我省采集的272份食品中分离出35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其中11株含有内化素基因(Internalin,Inl)和李斯特菌溶血素O基因(Listerialysin0,Hly),1株仅含有内化素基因;其它23株两种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我省存在发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建立PCR方法检测李斯特菌毒力基因对快速诊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6-1997年我们对我省的七类食品共300份进行了李斯特氏菌的污染调查,用GB4789.30-94的方法并分离出李斯特氏菌6株,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中李斯特氏菌的两种主要致病因子李氏溶血素 O(Listeriolysin O, Hly)和内化素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PCR方法检测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病因子,为顺义区熟肉食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危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细菌培养法从熟肉制品监测样本中分离单增李斯特菌,PCR检测阳性菌株的16sRNA、侵袭蛋白P60、李氏溶血素、迟发型超敏反应蛋白等致病因子。结果 180件食品样本共分离出6株单增李斯特菌;通过PCR检测致病因子,6株细菌都检出16sRNA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蛋白的目的基因,5株检出李氏溶血素和侵袭蛋白目的基因,各引物检测目的基因的敏感性略有差异。结论顺义区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较为严重,83.33%(5/6)菌株携带李氏溶血素、侵袭蛋白P60等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市售猪肉中产单核李斯特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安徽省产单核李斯特菌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状况。方法:采集合肥农贸市场生猪肉样品,通过李斯特菌富集培养基培养16h,应用PCR技术进行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从120份猪肉样品中分离出2株产单核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为1.7%。结论:表明安徽省市售猪肉中有不同程度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污染,且存在李斯特菌病的可能性。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4h,显示PCR技术对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和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技术检测李斯特氏菌致病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 ,是影响食品卫生的重要病原菌。有资料显示 ,在其传播途径中 ,动物性食品日显重要。为掌握李斯特氏菌在我省食品中的污染状况 ,我们调查了 7类食品共 315份样品 ,用常规检验方法检出 9株李斯特氏菌 ,为快速测定其致病性 ,采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做了 2种主要致病因素李氏溶血素O和内化素的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李斯特氏菌的检出 :①样品来源 :市场采集 7类食品包括生肉、熟肉制品、乳及乳制品、蔬菜、水产品等共计 315份。②菌种选择 :按GB4 789 30— 94方法进行〔1〕,选择三糖铁琼脂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主要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可能由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在石家庄市采集市售5类食品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检测5类250份食品样品,检出13株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5.20%。130份生肉类阳性率为6.92%(猪肉为20.00%,羊肉、牛肉均为3.33%,鸡肉为2.50%;30份熟肉制品阳性率为6.67%,30份生食蔬菜阳性率为6.67%;36份水产品、24份奶粉均为阴性。13株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溶血试验均阳性。[结论]生肉类、熟肉制品、生食蔬菜是主要的危险食品。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部分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斯特氏菌(以下简称李氏菌)对人的致病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来,许多国家报道从多种食品中分离到李氏菌或因食品污染李氏菌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李氏菌作为新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已引起食品卫生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WHO将此菌列为90年代食品中4大致病菌之一(人在我们参加了卫生部食检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调查及快速检测方法建立”的课题时,对江苏省7类食品(生肉类、熟肉制品、乳及乳制品、冷饮、蔬菜类、水产品)计3O0份样品进行了李氏菌的污染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回材料与方法1.1样品生肉…  相似文献   

9.
2002-2004年广西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监测了解主要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构建广西食品致病菌污染数据库,为有效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南宁、桂林等6个市采集6大类食品,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方法对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大肠杆菌0157:H7、志贺氏菌以及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2002~2004年在6市5类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54株,检出率4.49%;其次为检出单增细胞李斯特菌51株,检出率为4.24%,志贺氏菌为1.64%、大肠杆菌O157:H7为0.25%;而另1类食品海产品中副溶血检出率高达20.00%(41/205)。结论 广西主要食品均遭受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生肉污染最为严重,受到了沙门氏菌、L.m、0157:H7、志贺氏菌的污染,熟肉、水产品、生食蔬菜也遭受L.m污染;而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严重。有针对性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吉林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省高危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提高我省乃至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有效地预防、预测食源性疾病的爆发。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6年度工作手册进行。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速冻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共625件,检出沙门菌97株,检出率15.5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4株,检出率13.44%;大肠杆菌0157:H79株,检出率2.5%;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检出率13.4%;副溶血弧菌3株,检出率3%;未检出弯曲菌。结论:吉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速冻生制面米食品品种污染较重,另外熟肉制品、蔬菜色拉、非发酵豆制品等即食食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市售肉与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预防控制建立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机制。方法随机抽取各地州市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店等场所肉与肉制品1 506份,按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法监测致病菌。结果 1 506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169株,致病菌总阳性率为11.22%,生禽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阳性率为18.30%,其次为生畜肉,阳性率为12.21%,熟肉制品阳性率为4.98%;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分属4个群,13个血清型,排前3位的为鼠伤寒沙门菌、布利丹沙门菌、新斯托夫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检出4个血清型,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结论甘肃省市售肉与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生禽肉、生畜肉致病菌污染严重,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科学客观地了解常见熟肉制品生产过程中每个阶段致病菌分布情况、监控措施、控制效果和可能产生交叉污染的环节,发现致病菌污染的风险。方法 收集酱卤肉类、肉灌肠类、熟肉干制品类生产加工过程中环境、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终产品等同批次样品1 068份,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应用SPSS 20.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根据适用条件,分别使用χ2检验和校正χ2检验。结果 2016—2017年进入生产厂家采集环境、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终产品样品共计1 068份,检出致病菌污染样品88份,检出率8.2%(88/1 068);其中环境样品713份,检出致病菌污染样品21份,污染率2.9%(21/713);食品样品355份,检出致病菌污染样品67份,污染率18.9%(67/355)。结论 江苏省熟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致病菌污染,容易发生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应加强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食品中重要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主要食品中弯曲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157大肠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省5个地区抽检生畜(禽)肉、水产品、熟肉制品、生食蔬菜、速冻米面5类食物样品共929份,依据国标法和特定新方法,运用API卡和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从929份样品中共检出180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9.4%,其中弯曲杆菌17株,检出率9.0%,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30株,检出率14.0%,O157大肠杆菌17株,检出率2.5%,沙门菌5株,检出率0.7%,副溶血性弧菌11株,检出率5.7%;5类食品中病原菌阳性率最高的是水产品(35.8%),其次为生畜(禽)肉(26.1%),第3为熟肉制品(9.4%)。[结论]四川地区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食源性病原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畜(禽)肉是主要的污染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冷冻(藏)禽肉和水产品中污染严重,分别为47.5%和28.5%,在直接入口的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率达到8.8%。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控制食品生物性污染。方法按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要求,无菌采集超市(商店)、农贸市场、餐饮店制售的10类食品496份,监测10种致病菌。结果肉类、餐饮食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动物水产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四种致病菌2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占致病菌构成比的62.50%,金黄色葡萄球菌29.17%;肉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高达11.21%。结论肉类及其制品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是食源性疾病的高风险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市居民主要的消费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调查,从而掌握该菌对食品的污染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食品店出售的食品共计15种543份,采用国标法进行检测。结果 543份食品中,4种食品中检测出6株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11%。其中生畜肉检出2株,检出率3.77%;生禽肉检出2株,检出率6.67%;凉拌菜检出1株,检出率3.33%;即食非发酵类豆制品1株,检出率1.82%,其余食品均未检出。结论生畜肉、生禽肉、凉拌菜、即食非发酵类豆制品检出率均较高。提示存在发生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病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开展食品污染源调查,提高公众在食品储藏和加工方面的卫生意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及耐药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省市售八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现状。方法:采集市售八类食品样品,采用显色培养基,API及BAX分离鉴定,K-B法药敏实验。结果:1251份样品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74株,总检出率为5.9%。主要在熟肉制品(17.0%)和凉拌菜(9.1%)。74株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全部敏感。头孢噻肟、新霉素耐药率达50%以上。其次为恩氟沙星(35.1%)、环丙沙星(33.8%)和诺氟沙星(25.6%)。结论:吉林省市售八类食品中尤其是熟肉制品和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和耐药现象严重。应高度重视并加强污染状况及耐药性监测,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酒店、超市和市场禽类熟肉制品随机采集360份样品,依据国标方法、荧光PCR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上述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360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38株,检出率10.56%,其中沙门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单增李斯特菌2株。酱卤类、烧烤类、白切类熟肉制品检出率分别为11.66%、3.33%、16.67%。结论:深圳市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严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单核李斯特菌污染为主;白切类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最为严重为16.67%;其次是酱卤类为11.66%;最后是烧烤类为3.33%。说明酒店、超市熟肉制品存在很大问题,应加大对熟肉制品监管力度,保证食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18.
了解河南省学生餐的食品安全状况,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实际情况,覆盖城市和农村包括城乡结合部,分配采样计划,采集河南省学生餐862份,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学生餐样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整体检出率为8.5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13%和4.40%;致泻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检出率较低,分别为0.70%,0.23%和0.12%.乳与乳制品、豆制品、米面制品以及盒饭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7.86%,12.50%,9.79%和8.79%.农村和城市学生餐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4.29%和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0,P=0.009).结论 河南省学生餐存在致病菌污染隐患,应加强对高污染率食品类别学生餐的卫生监测和监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武鸣县各类食品受微生物污染情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1—2013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14类共271份样品,总合格率为68.26%。其中分离出沙门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单增李斯特菌1株、阪崎肠杆菌l株、蜡样芽胞杆菌7株、大肠埃希菌9株(为0157),未检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熟肉制品和学校瓶(桶)装水及非发酵豆制品菌落总数、熟肉制品和鲜榨果蔬汁及非发酵豆制品的大肠菌群合格率低。结论武鸣县抽检的食品受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对各类食品微生物污染的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研究。方法: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和反应体系对生肉、熟肉、生奶、乳制品、水产品、冷冻食品、生食蔬菜共七大类食品中分离的10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RAPD法基因分型,并按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指纹图谱。结果:10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共得26种RAPD指纹图谱,以第12、18、23和10型为主要型别,分别为15、14、8和6株。结论:RAPD技术可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型26种,我省食品中分离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基因型为第12、18、23和10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