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居民健康差距与卫生总费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城乡生产和组织的不对称性。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标志,也反映着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中国的农业、农民和农村正是在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大背景下生存和发展的。持续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城乡差距成为与中国显著地区差距并列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将城乡健康差距以及城乡卫生总费用上的差距置于城乡收入差距的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2.
人群健康的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差距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发展和实现全国小康战略目标的棘手问题。该文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考察了人群健康的地区差距,结果表明,人群健康不仅存在显著的东中西部差距,而且在1990~2000年间人群健康的地区差距并未缩小。因此,国家应在重视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同时,努力采取措施缩小人群健康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3.
人群健康的城乡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考察了人群健康的城乡差距,结果表明,在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死亡性健康指标上,人群健康存在着持续而显著的城乡差距,但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城乡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城乡之间的死因顺位出现“趋同”现象,以及患病率城乡差距与主要死亡性健康指标城乡差距之间的“趋异”现象既说明了城乡健康差距的复杂性,也提示了在卫生信息系统中引入人群健康综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卫生事业的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综合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构建的健康水平综合指数作为健康水平的代表,以恩格尔系数作为生活水平的代表,从城乡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差距的关系角度,通过设定城乡虚拟变量拟合健康水平与生活水平差距的回归模型.结果:城市和乡村的健康水平存在不同、生活水平差距是导致健康水平差距的主要因素且健康水平差距与生活水平差距呈同方向变化关系.结论:从生活水平是健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健康水平反过来也影响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性分解健康决定因素不平等对人均预期寿命差距的贡献度,探索公共政策可干预的优先领域,提出缩小国家或地区间健康差距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1990—2017年跨国面板数据,在分组构建宏观健康生产方程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技术对高、低寿命国家组间差距进行分解,计算出各因素对寿命差距的贡献度.结果:总体人均预期寿命差距绝大部分(92.8%)可由健康决定因素不平等解释(可干预的资源型差异),不可解释部分(难以干预的结构型差异)仅占7.2%;在可解释部分,受教育程度贡献度最高(34.4%),其次是人均GDP(26.8%)和安全饮水覆盖率(26.2%),三者共占87.4%;在因素分类贡献度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于寿命差距贡献度最高(60.9%),医疗卫生体系因素贡献度为6.5%.结论:健康弱势国家应主动建立以健康为导向的资源可持续发展路径,必要时采取国家内部跨地区资源转移战略;明确健康发展的优先领域,兼顾跨领域资源统筹协调;加强发达国家对弱势国家资源发展的国际投资与援助,协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健康和教育一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健康状况也影响人们的收入。健康状况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对健康的投资,包括公共部分和个人部分。本文分析了中国1980年以后个人和公共卫生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个人医疗保健支出比例增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会扩大,而公共卫生支出增加和农村社保投资比重加大都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城乡教育差距表现在诸多方面。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文化新农村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实现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间许多方面都出现了显著差距,卫生状况也不例外。而城乡卫生的协调发展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要求,我们必须直视这种差距并有所思考。首先阐述城乡卫生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而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最后对缩小这种差距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我国农村居民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资料与方法:主要依据全国31个省份2003—2006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计算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组间健康集中指数。结果:在我国农村居民中,社会经济地位较好的人群在健康方面享有优势;不同收入组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大于不同教育程度组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收入较低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更容易患上慢性病。讨论:自评健康与收入的相关性要强于其与教育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更容易患上慢性病,其原因可能与缺乏身体锻炼有关。结论:在我国农村居民中,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间确实存在系统性的健康差异,但这种差异小于个体间的健康差异。  相似文献   

10.
高其法  王军慈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7):3218-3221
目的 分析中国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分离情况,为有效减少健康行为的知行分离提供支持.方法 根据对31省市分层抽样调查的首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的健康知识素养与健康行为素养的相关数据进行转换,进行比率分析.结果 中国居民在健康知识与行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致为2.16,不同社会特征人群的健康知行差距存在差异,65~69岁老年人群的健康知行差距最低,为1.53,农村居民的知行差距最高,达到了2.48.不同因素对知行差距的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对知行差距的影响呈微笑曲线模式,两端高中间低;年龄对知行差距影响呈负相关关系,随年龄增加,知行差距减少;男性的健康知行差距高于女性;经济发展程度与健康知行差距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不同特征人群的健康知行差距比较明显,提示我们不仅要注重健康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推动健康行为的实施,知识传播与行动促进两个方面都要给予重视.应加强低文化层次和高文化层次人群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加强农村的健康支持体系建设,重视老年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