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 :对 4 6 8例患者输血前采用 EL ISA法检测其血清 HBs Ag、抗 -HCV、抗 - HIV,RPR法检测血清梅毒。结果 :患者血液异常的阳性率为 5 .13% ,其中血清 HBs Ag阳性 2 1例 (4.4 9% ) ,抗一 HCV阳性 2例 (0 .4 3% ) ,血清梅毒试验阳性 1例 (0 .2 1% ) ,抗一 HIV阳性未检出。 HBs Ag阳性患者 ,在其乙肝标志物的检测模式中 ,HBs Ag、抗 - Hbe、抗 - HBc阳性所占比例最高为 5 7.14 %。结论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 ,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还可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及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各项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2 175例拟受血者于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BsAg、抗 HBs)及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 TP)、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HIV)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 175例拟受血者中,输血前检出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5.63%,其中HBsAg、抗 HCV、抗 HIV和抗 TP单项阳性率分别为12.95%、1.11%、0.04%和1.53%。2001-2007年期间,HBsAg、抗 HCV和 抗 HBs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3或P=0.000),而抗 HIV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结论部分受血者在输血前就已有血源性相关病原感染,特别是HBV感染率较高。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不仅可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患纠纷,还有利于了解该地区血源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3.
临床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预防医院感染,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5 870例临床患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及梅毒特异性抗体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各种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9.45%、抗HCV 0.42%、抗HIV(1+2)0.008%、RPR 0.50%、梅毒特异性抗体0.51%。结论临床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对医患双方均有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临床输血管理的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目的 探讨输血前患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RPR)的检测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操作与自我保护,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对我院各科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RPR检测,共2120人。结果 检出HBsAg阳性254人,占11.98%;抗-HCV阳性20人,占0.94%;RPR阳性6人,占0.28%;总检出阳性率13.21%。结论 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受血者受血前HIV、HBV、HCV及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受血者受血前HIV、HBV、HCV及梅毒重叠感染. 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血清抗-HCV、血清抗-HIV,用RPR及TPPA检测受血者受血前梅毒感染. 结果 19 800例受血者受血前检查中发现血清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2 136例(10.79%),血清抗-HCV阳性者576例(2.91%),血清梅毒(RPR法及TPPA)阳性者16例(0.08%),血清抗-HIV阳性者14例(0.07%),其中HBV、HCV重叠感染74例(0.375%);14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CV4例(28.5%),HIV重叠感染HBV2例(14.28%),HIV和HCV、HBV三重感染2例(14.28%). 结论在受血者受血前检查中HIV感染者与HCV、HBV重叠感染率较高,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还可以为患者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感染状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1932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以及苍白密螺旋体(TP)等8项相关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并对这些标志物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 1932例患者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HIV和TP的阳性率分别为5.90%、40.53%、3.26%、24.59%、52.54%、2.90%、0.16%、1.60%;不同性别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出情况,除了HBeAg外,其他检验指标男性感染率均高于女性,而且HBsAg、HBeAb和HBcAb 3个检验指标不同性别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出情况,60岁年龄组只有HIV、HBsAg、HBeAg等3个检验指标的检出率高于60岁年龄组,除HIV、HBsAb外,其他6个检验指标两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HCV和TP阳性患者中60岁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清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的情况,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的血清指标检查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对某院2008~2009年受血者进行输血前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实验(PR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该院各科室受检者共1 400名,其中HBsAg阳性率为10.29%、抗-HCV阳性率为1.29%、HIV阳性率为0.21%、PRP阳性率为0.14%.不同科室中受血者输血前,HBsAg的阳性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HCV的阳性率的分布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查可以防止院内感染血源性疾病现象的发生,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对于受血者、医院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受血者在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以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测相关感染指标的意义,2 0 0 1年9月至2 0 0 2年1 2月,对古田县1 1 1 5名受血者进行检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2 0 0 1年9月至2 0 0 2年1 2月,到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输血员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江西省输血员丙肝感染情况。 方法 对东乡县、彭泽县、金溪县、九江市输血员进行随机抽样 ,用 EL ISA方法检测血清抗 - HCV、HBs Ag、抗 - HBc。 结果  72 2名输血员抗 - HCV阳性率 2 0 .78% ,输血员献全血者、献血浆者感染率各地之间均具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男性输血员 HCV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输血员感染率 (χ2 =5 .0 9,P<0 .0 5 ) ;输血员≤ 35岁 HCV感染率与 >35岁组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89,P<0 .0 5 ) ;HCV感染与献血类型、年限和献血点数有关 ,献全血又献血浆是感染 HCV的高危因素。献血年限越长、献血点数越多 ,HCV感染率越高 ;已淘汰献血员 HCV感染率高于正常献血员感染率 (P<0 .0 0 1) ,但两者感染 HBV情况无差别 ,感染 HCV是输血员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正常献血员中抗 - HCV阳性率仍有 16 .88% ,HBs Ag阳性率仍有 1.95 %。 结论 要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源队伍的管理、大力提倡公民义务献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手术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为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需输血、手术的患者10 09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常规4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苍白密螺旋体抗体(TP-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10095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834例,阳性率为8.26%,HCV抗体阳性患者94例,阳性率0.93%,TP-Ab抗体阳性患者81例,阳性率为0.80%,HIV抗体阳性患者16例,送疾控中心进行复测阳性15例,阳性率0.15%.结论 手术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学指标检测,可防止可能的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  相似文献   

11.
3857例患者输血前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探讨检测受血者输血前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必要性。方法:对3857例受血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HBsAg、抗-HCV、抗-HIV.RPR法检测血清梅毒。结果;受血者中血清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38例(0.985%),抗-HCV阳性者22例(0.57%),血清梅毒阳性者2例(0.57%)。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也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四项感染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28 165例拟输血或手术前患者上述四项感染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 165例受检者总阳性3 422例,阳性率12.15%,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8.69%(2 447例)、1.31%(368例)、2.07%(583例)和0.09%(24例)。其中男性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36.64、28.95和4.82,均P<0.05)。四项感染指标均以<20岁组阳性率最低,HBsAg、抗HCV和抗HIV以20~39岁和40~59岁组阳性率最高,而抗TP以≥60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检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有助于了解其输血前及手术前主要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血源性感染监测指标选择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血源性感染监测指标选择及预防医院感染的途径。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2-2001年间,对成品血液随机抽测艾滋病抗体(HIV)、丙肝病毒抗体(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国家未规定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c抗体(HBcAb)测定,共13696份,按国家3种不同规定检测标准的各个时期进行分别统计。结果:开展检测前阳性率:HIV0.008%;HCV4.87%;开展检测后至双检前阳性率:HIV0%、HCV0.99%,HBsAg0.70%;开展双检后阳性率:HIV0%、HCV0.37%,HBsAg0.42%、HBsAb,HBeAg,HBeAb,HBcAb总阳性率为35.29%。结论:加强HIV、HCV及HBsAg有HBcAb血源性感染指标的监测,能更好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梁秀清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65-1266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6—2008年度内窥镜检查、手术、输血前患者HBV、HCV、HIV、梅毒螺旋体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5969例患者血清采用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5969例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144例,抗-HCV阳性患者65例,抗-HIV阳性患者末检出,抗-TP阳性患者9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1%、1.09%、0、0.15%,其中孕妇HBsAg阳性7例,抗-HCV阳性2例。HCV感染率逐年上升,2008年与2006年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54例内窥镜检查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较5715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检出率高。HBVM模式中,HBsAg阳性组共检出6组,其中以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抗-HBe+、抗-HBc+两种模式为主,分别占13.19%、67.36%。结论为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完善,在做好患者手术、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同时,也应严格做好患者内窥镜检查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并且HBV感染的检测应由单一的HBsAg检测增为HBVM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输血前及产前相关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采集2010年1~12月所有来院的手术、输血或孕产妇10681例患者的静脉血,运用ELISA方法检测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结果 10681例患者标本中HBsAg阳性共计573例,阳性率为5.36%,其中以HBsAg+HBeAb+HBcAb模式最多,阳性率为2.76%;HBsAb阳性3346例,阳性率为31.33%。59例抗HCV-IgG阳性,占0.55%。HIV抗体4例初筛阳性,送上级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均为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ELISA方法共有119例,其中TPPA阳性97例,TRUST阳性12例,且滴度均大于1:8。结论术前、输血前及产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因此对术前、输血前或产前患者进行相关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洁治患者治疗前血源性病原体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选择2012年4-9月在某院口腔门诊就诊的口腔洁治患者1 929例,治疗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和梅毒血清学(TRUST)检测。结果口腔洁治前,10~20岁组患者HBsAg的阳性率为2.50%;21~40岁组HBsAg、抗HCV、抗HIV、TRUST阳性率分别为7.14%、0.79%、0.26%、0.53%;≥41岁组HBsAg、抗HCV、抗HIV、TRUST阳性率分别为4.06%、1.41%、0.09%、0.26%。结论在口腔洁治患者治疗前进行血源性病原体检测,以获得患者洁治前或口腔诊疗前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情况,有利于医院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的存在分布状况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21 605例住院患者血液中传染性相关指标:HBsAg、抗-HCV、抗-HIV、RPR等进行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9.78%,抗-HCV阳性率为1.70%,抗-HIV初筛阳性13例,送省CDC实验室确认13例阳性,RPR阳性共4例,梅毒抗体TPHA亦4例阳性,该4项指标共检出2 582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11.95%,显著高于自然人群感染率的7.6%(x^2=89.3,P<0.01),且各病区不同病种群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检测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防止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相关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医院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医院感染监控工作,避免资金盲目投入,节省开支,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8.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输血前患者的感染状况,强调相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立的重要性。方法检测726例患者输血前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726例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11.98%,抗-HCV阳性率为0.83%,梅毒阳性率为0.67%,抗-HIV阳性率为0%,ALT异常阳性率为12.53%。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和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