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明明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86-1988
宫颈癌在女性肿瘤中居第2位,占癌症患者总数的15%,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研究证实,大多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伴有HPV感染,90%宫颈癌标本可以检测出HPVDNAE[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一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的单一型别HPV阳性者3 450例,其中3 364例符合标准入选本研究,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HPV基因型病毒载量,并同时进...  相似文献   

4.
黄国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07-470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对894例普查妇女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及高危型HPV-DNA检测,其中394例宫颈病变患者继续进行阴道镜评估和活检,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组HPV感染情况。结果:各实验组高危型HPV-DN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PV-DNA负荷量比较,正常组与炎症组、CINⅠ组与CIN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T与HPV对宫颈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理结果比较,TCT诊断为炎症、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癌的符合率分别为94.1%、76.3%、75.0%和71.4%。结论:随着病变级别的增加,HPV感染阳性率逐渐上升。HPV-DNA的负荷量并不完全随宫颈病变的加重而逐级递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性激素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放免测定技术,检测102例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病变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及血清中的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结果 妊娠期HPV含量明显高于非妊娠期(P〈0.01),与血清E2和P也呈正相关,与T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性激素特别是E2,P在HPV感染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妇女的肿瘤病中,宫颈癌的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全世界每年都有约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而且80%的患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浸润癌,原因很可能是这些国家的宫颈疾病筛查工作不甚完善。近年来的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人在13.15万人左右,而且年轻宫颈癌患的上升明显。据专家介绍,宫颈癌患年轻化的原因。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增加关系密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过去常被认为是性病的一种,研究已经证实,HPV的感染50%是由于性生活传播,而另外一半则是因为交叉感染,感染了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病毒很有可能最终导致宫颈癌变。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宫颈癌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感染性疾病,HPV的感染正在趋向于年轻化。而且感染率也在逐年升高。20至25岁为高发年龄。40岁以后会相对稳定下来。据美国统计,在就诊的女性中,HPV的平均感染率大约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报道,全世界近五分之一的癌症和感染因子有关,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癌的关联最为密切。95%以上的子宫颈癌病变中都可以检测到HPV。因此,HPV感染已被确认为子宫颈癌发生的必需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CC)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巨细胞病毒(HCMV)及16、18及35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为CC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130例宫颈疾病患者,按照患者宫颈病情不同,将64例患有良性宫颈疾病的患者归为良性组,66例CC患者归为CC组,另选取60例宫颈正常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HPV、HCMV、HSVⅡ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未检测出HPV 16、HPV18、HPV35阳性,CC组HCMV检出率分别为77.27%、74.24%、72.73%,HSVⅡ检出率分别为74.24%、72.73%、72.73%,阳性检出率在不同检测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VⅡ、HPV 16、HPV18、HCMV感染均能够提高CC发病率,其与CC的病情进展有重要关联,及早对HCMV、HSVⅡ、HPV 16、HPV18高危群体进行筛查有利于宫颈癌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l的型别,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同时为研制适合本地区妇女的HPV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医学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fHybrimax)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天水市中医医院对就诊的2141名妇女进行宫颈21种HPV基因型感染筛查.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共检测出678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者.按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4组:宫颈鳞癌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正常或炎症组,对HPV不同基因型分布及HPV感染型别数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组86例,HSIL组154例(包括CINI/80例,CINⅢ74例),ISIL组164例(包括CIN I 119例、宫颈湿疣45例),正常或炎症组274例。在2141名妇女中,感染HPV病毒者有678例,总阳性率为31.67%,所有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21种基因型中的21种,HPV各型别感染率最高的为HPV16型。678例HPV感染患者中,宫颈鳞癌组共86例,HPV感染者80例,阳性率为93.02%,共检测出11种基因型,以高危型别为主;HSIL组154例,HPV感染者132例,阳性率为85.71%,共检测出16种基因型,以高危型别为主;LSIL组164例,HPV感染126例,阳性率为76.83%,共检测出19种基因型;正常或炎症组274例,HPV感染者41例,阳性率为14.96%,共检测出10种基因型,以低危型别为主。结论宫颈鳞癌组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型别符合东亚及中国人群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HPV)早在50年代已从尖锐湿疣(CA)内分离出来,当时认为只有1个型,现已确认有77个型,部分还有亚型;其中HPV6、HPV11、HPV16、HPV18与CA直接相关。HPV66、11型为低危型,与泌尿生殖系统的良性病变相关,HPV16、18型为高危型,与泌尿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密切相关。CA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非妊娠期、妊娠各期的妇女进行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宫颈分泌物HPV检测,以探讨性激素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120例非妊娠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妇女血清中E2、P水平,利用DNA杂交导流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宫颈分泌物标本作HPV-DNA测定。结果:HPV感染率与血清中E2、P呈正相关。结论:雌、孕激素是HPV感染的重要协同因子。  相似文献   

12.
对49例宫颈癌病人和65例非癌妇女进行了人乳头瘤病(HPV)DNA序列测定及妇科卫生、生育和矽丈夫等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两组中HPV阳性率分别为49%和6.15%。在调整年龄、文化水平和吸烟3因素后,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有妇科卫生差、多孕多生、丈夫包皮过长和HPV感染等。几个因素共同作用时,除年龄因素外仅HPV的OR值有显著性,表明它可能是从暴露上述危险因素到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中间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及HPV的感染亚型,探讨不同基因亚型的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2008年6月~2009年6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活检的519例患者,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21种HPV-DNA亚型分析。宫颈活检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炎症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宫颈浸润癌组。结果:519例患者有HPV感染者254例,其中96例为多重HPV感染。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前五位分别为16、58、33、18、52,高危型HPV亚型的检出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上升,HPV的二重及二重以上感染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及宫颈浸润癌组明显高于炎症组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多重HPV感染者所患宫颈病变更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感染在崇左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中是否具有区域特异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崇左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因宫颈疾病就诊患者4877例,对宫颈脱落细胞液...  相似文献   

15.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低危型感染可引起外生殖器湿疣和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对HP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毒核酸的检测,方法有探针直接检测、信号放大系统和核酸扩增技术等。其中核酸扩增结合杂交技术对人乳头瘤病毒进行分型,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等优点,适合人群筛查和流行病学研究。理想的HPV检测方法是具有可调整的临界阳性判定标准以适应不同的需要,同时能进行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CC)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巨细胞病毒(HCMV)及16、18及35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为CC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130例宫颈疾病患者,按照患者宫颈病情不同,将64例患有良性宫颈疾病的患者归为良性组,66例CC患者归为CC组,另选取60例宫颈正常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HPV、HCMV、HSVⅡ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未检测出HPV 16、HPV18、HPV35阳性,CC组HCMV检出率分别为77.27%、74.24%、72.73%,HSVⅡ检出率分别为74.24%、72.73%、72.73%,阳性检出率在不同检测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VⅡ、HPV 16、HPV18、HCMV感染均能够提高CC发病率,其与CC的病情进展有重要关联,及早对HCMV、HSVⅡ、HPV 16、HPV18高危群体进行筛查有利于宫颈癌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我国与食管癌发生的病因学关系。[方法]在国内万方网,检索有关HPV与食管癌相关的研究文献,研究纳入标准是:以聚合酶链反应或原位杂交为检测方法检测HPVDNA,并且研究病例既有食管癌组织又有正常对照组织。将所得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入选12篇文献进行HPV16型特异性检测,其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标本中HPV16占38.6,正常组织标本中HPV16占15.9,HPV16感染率与正常对照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原因子。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CA)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妇女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二位,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1].现已证实,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及始动因素,尤其是高危型的HPV感染,全球约有80%的宫颈癌与HPV16型或HPV18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一种频发于女性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1-2]。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二位[3]。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探讨不同HPV基因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门诊就诊者宫颈脱落细胞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并按照TBS分类标准进行细胞学诊断,同时应用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检测和基因型分析(15种高危基因型、5种低危基因型和Cp8304基因)。结果:862例标本中,共检出19种HPV基因型。宫颈细胞学正常(NILM)组前3位HPV基因型是HPV11、6和42,HPV单一与多重感染分别占75.86%和24.14%;细胞学异常组居前3位的HPV基因型是HPV16、52和58,HPV单一与多重感染分别占71.11%和28.89%,该组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88.71%)。细胞学正常组和异常组HPV感染率分别是11.28%和64.66%(χ2=299.33,P<0.05)。随宫颈病变级别递增,HPV感染率呈增高趋势。结论:不同的HPV基因型具有不同的致病力,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