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1月~2004年5月收治的50例肾上腺偶发瘤病例资料.结果:50例经腰切除31例,经腹切除10例,腹腔镜切除9例,效果满意.病理检查皮质腺瘤31例,皮质增生3例,皮质腺癌2例,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囊肿3例,髓质脂肪瘤l例,节细胞瘤1例,肾上腺转移癌1例.结论:所有肾上腺偶发瘤均应行内分泌功能检查,肾上腺B超、CT、MRI对确诊肾上腺占位病变有较高价值.除诊断明确的<3.0cm的肾上腺囊肿和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外均应早期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为首选术式,肿瘤较大或与周围脏器有粘连者宜经腹手术.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较开放手术,腹腔镜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具有微创与视野清晰的优点。该研究拟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的患者共130例,比较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发症情况及短期预后。结果:在130例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50岁。病理类型:肾上腺皮质腺瘤68例,嗜铬细胞瘤15例,髓样脂肪瘤13例,囊肿10例,节细胞神经瘤7例,转移性癌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4例,神经鞘瘤3例,淋巴管瘤2例,肾上腺血肿1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肾上腺血管肉瘤1例,副脾脏1例(其中1例患者同时有嗜铬细胞瘤和节细胞神经瘤)。肿瘤最大直径为0.5~9.0 cm,平均为3.48 cm,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2.73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 d。其中3例患者转为开放手术,另有5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发热2例,食物过敏1例,药物过敏1例,低血钾1例。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有利于在有条件的中心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腹膜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38例患者均施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24例,嗜铬细胞瘤8例,节细胞神经纤维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髓样脂肪瘤1例。所有患者均行肾上腺超声、CT平扫加增强以及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加增强,证实为肾上腺肿瘤。病变位于左侧18例,右侧19例,双侧1例。肿瘤直径约2.0~11.0 cm。结果38例手术均成功,未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3~178 min,平均(97.5±35.1)min;出血量5~150 ml,均未输血,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5~13 d,平均(7.5±1.8)d。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应为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肿瘤37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目前,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已基本取代了开放性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手术途径主要有经腹腔和经腹膜后两种。本文总结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经验。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371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腺瘤127例.柯兴氏腺瘤117例,嗜铬细胞瘤58例,无功能腺瘤37例,其它病变32例。对肾上腺病变类型、腹腔镜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和预后进行总结,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65例(98.4%)手术成功,5例(1.4%)中转开放手术,1例因肿瘤广泛侵犯放弃手术。手术时间40~24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20—1000mL,平均80mL。膈肌损伤2例,结肠和肾静脉损伤各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4年5月~1999年7月收治的56例肾上腺肿瘤进行分析.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23例,嗜铬细胞瘤13例,皮质腺癌5例,髓样脂肪瘤3例,肾上腺囊肿3例,神经鞘瘤2例,副神经节瘤1例,成人型神经母细胞瘤1例,肾上腺转移瘤5例.54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包括6例腹腔镜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了有效治疗,6例腹腔镜手术成功5例.结论①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有赖于B超、CT、MRI等检查,同时注意一些少见肿瘤与肾上腺转移瘤的发生率;②围手术期的良好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③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洁  李秋实  赵森  杜森 《肿瘤学杂志》2022,28(10):872-876
摘 要:[目的] 探讨能谱CT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皮质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和1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能谱CT检查,能谱软件处理所有图像,获取腹主动脉和肿瘤的相关参数,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肾上腺腺瘤和嗜铬细胞瘤均为单发,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无囊变、出血和钙化,腺瘤平均直径(2.79±0.99) cm,嗜铬细胞瘤平均直径(3.21±0.58) cm。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的标准化CT值上,延迟期40~l40 keV、静脉期70~140 keV、动脉期40 keV和70~140 keV单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静脉期和动脉期腺瘤的血(碘)、脂(碘)、水(碘)的基物质标准化浓度均显著低于嗜铬细胞瘤(P<0.05);延迟期、静脉期和动脉期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碘(血)、碘(脂)、碘(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腺瘤与嗜铬细胞瘤两种瘤体能谱CT的能谱特征物质含量、能谱曲线、单能量CT值具有显著性差异,有助于鉴别诊断;且延迟期碘(血)、碘(脂)、碘(水)基物质浓度以及单能量CT值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腹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腹部嗜铬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的79个经病理证实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腹内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果 70例患者中,有与嗜铬细胞瘤有关的内分泌症状者41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15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4例.单发63例,多发7例,共有79个病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60例,异位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合并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良性60例,恶性或术后复发10例.79个肿瘤病灶中,肿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长径2~15 cm,平均5.8 cm.6个长径≤4 cm的肿瘤病灶在扫描各时相均较均匀,25个肿瘤病灶有明显的血窦形成,48个肿瘤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囊变灶,其中9个可见液-液平面.65个肿瘤为富血供,14个为中等血供.结论 约40%的腹部嗜铬细胞瘤无相关的内分泌症状,但腹部嗜铬细胞瘤多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小的肿瘤较均匀而富血供;较大的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囊变灶,为富血供或中等血供,约50%的病灶内可见血窦或液-液平面,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经腹腹腔镜和后腹腔镜3 种手术方法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7例,年龄19~71岁,肿瘤直径1.5~7.0cm,50例有高血压症状,病程2 个月~15年,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见周围脏器浸润和远处转移。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 组为开放手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组,20例;B 组为经腹腹腔镜肿瘤切除组,16例;C 组为后腹腔镜肿瘤切除组,18例。比较3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发生血压剧烈波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压下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病理检查均为嗜铬细胞瘤。A、B、C 3 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0.60± 18.18)min、(105.13± 17.46)min、(102.22± 16.0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6.50± 36.20)mL、(116.56± 37.32)mL,(120.28± 33.80)mL;术中发生血压剧烈波动分别为:12例、5 例、5 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40± 0.79)d、(1.75± 0.45)d、(1.58± 0.49)d;住院时间分别为:(11.15± 1.87)d、(5.94±0.85)d、(5.94± 0.80)d。以上五项A 组与B、C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或明显下降分别为18例、15例、17例,3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随访9 个月~6 年,无肿瘤复发。结论:经腹腔和经后腹腔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667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667例患者中病理确诊的肾上腺偶发瘤为511例。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皮质腺瘤240例,占47%(240/511);嗜铬细胞瘤90例,占18%(90/511);皮质腺癌41例,占8%(41/511)。511例患者中肿瘤直径≤4 cm为266例,良性占98%(260/266),183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肿瘤直径>6 cm为245例,恶性占37%(91/ 245),162例行开放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结论  诊断肾上腺偶发瘤时肿瘤直径4 cm为参考临界值。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直径≤4 cm的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肿瘤的CT临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CT资料.结果 27例肾上腺肿瘤中腺瘤15例,嗜铬细胞瘤4例,皮质腺癌2例,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节神经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结论 CT对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较高,在定性诊断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肿瘤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上腺腺瘤19例,转移瘤9例,髓质脂肪瘤7例,腺癌4例,嗜铬细胞瘤3例。腺瘤呈类圆形,近似水样密度,边缘清楚锐利,均可见部分正常肾上腺。转移瘤外形无张力,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晰,不规则环形强化。髓质瘤病灶内密度不均,可见脂肪密度,边界清晰。皮质腺癌肿块巨大,密度不均,轻到中度絮状不规则强化,周围脏器受压移位。嗜铬细胞瘤呈囊实性肿块,病灶边界清楚、锐利,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根据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可以明确肾上腺肿瘤的大小、数目、病理组织特点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解剖关系。CT横断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是肾上腺肿瘤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肿瘤无论是良性或恶性者临床上均不常见,其诊断与治疗均有一定的难度。本院自1987年12月至1996年5月共收治肾上腺肿瘤1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8例。年龄26-52岁,平均41.56岁。右侧8例,左侧3例。肾上腺皮质癌(简称皮质癌)5例,嗜铬细胞瘤2例,髓脂瘤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简称皮质腺瘤)1例,肾上腺单纯囊肿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有分泌功能者6例,即3例皮质癌,2例嗜铬细胞瘤和1例皮质腺瘤。临床表现主要有向心性肥胖、闭经、多毛、烦渴多饮、多尿各1例,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下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6cm)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13年3月对32例巨大肾上腺肿瘤(直径≥6cm)的患者行后腹腔镜下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0min(45~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ml(30~180ml)。术后随访时间3~50个月,平均19.5个月,仅1例患者复发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安全可行,肿瘤大小不是腹腔镜下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决定因素。优先阻断肾上腺中央静脉可以有效地减少出血和功能性肿瘤术中突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7-01-2011-12-31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27例肾上腺良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7例,皮质醇增多症79例,嗜铬细胞瘤21例,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52例,肾上腺囊肿8例.对肾上腺病变类型、后腹腔镜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和预后进行总结,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6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3~235 min,平均66.1 min;术中出血量25~950 mL,平均72.6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7d.术后并发症:腹膜损伤12例,皮下气肿9例,伤口延迟愈合7例,腰部血肿5例,右肾静脉损伤1例.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是肾上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73~2003年术后复发的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7.9%(18/227).结果: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复发原因为手术种植或残留肿瘤组织的复发、恶性肿瘤的转移及良性肿瘤的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易多发或转移,转移位于无嗜铬组织的部位,多发部位常在肾上腺外.结论:嗜铬细胞瘤复发原因多种.多发及肾上腺外肿瘤恶性倾向较大应密切观察.为降低复发率,术前应明确肿瘤是否为多发,术中应避免肿瘤组织的种植或残留,对有恶性倾向的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6.
张玉石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1):471-474
随着内分泌学检查和影像学的进步,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增加,诊治标准逐步完善。诊断方面,高血压人群的影像学筛查指征、亚临床内分泌腺瘤的治疗策略、影像学检查对肿瘤性质的鉴别是下一步的研究热点。治疗方面,腹腔镜已成为肾上腺良性肿瘤治疗的“金标准”,而恶性肿瘤和嗜铬细胞瘤的微创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拓宽,主要体现于腹腔镜在体积6~10cm的肾上腺皮质癌和体积> 6 cm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应用。肾上腺部分切除的手术范围和适应证主要依靠医师临床经验。另外微创治疗围手术期的处理亦应得到充分重视。本文针对以上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嗜铬素A和突触素在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ng C  Li HZ  Yan WG  Luo YF  Cao JL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8):486-488
目的探讨嗜铬素A(CgA)和突触素(Syn)在各型肾上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肾上腺肿瘤和4例正常肾上腺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组织染色,研究C外和Syn的表达,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正常肾上腺组织,CgA和Syn主要表达于髓质。CgA在全部25例嗜铬细胞瘤中均呈阳性表达,而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极少表达;Syn在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癌、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转移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27/28)、87.5%(7/8)、96.0%(24/25)和75.0%(6/8)。结论CgA在肾上腺皮质与髓质肿瘤间、嗜铬细胞瘤与恶性嗜铬细胞瘤间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gA、Syn可作为标志物对各型肾上腺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痛,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捡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生物学行为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gA、Syn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行临床资料分析及跟踪随访.结果46例有阵发性高血压,4例有持续性高血压,4例无自觉症状.50例细胞分化成熟,4例有周围组织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gA(+);Syn(-).结论CgA在嗜铬细胞瘤呈阳性表达,可用于鉴别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是否有转移.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组织的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分泌过量儿茶酚胺物质,引起血压持续性或阵发性增高。嗜铬细胞瘤最常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也有少数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绝大多数患者可被成功切除肿瘤而治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本文总结68例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探讨围手术期监护的方法,以期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