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en X  Huang G  Wang W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2):140-142
研究抗凋亡蛋白Bcl-2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4重PA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比分析了12例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与71例NHL的常规石蜡包埋淋巴结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结果(1)93.0%T、B淋巴细胞性NHLBcl-2蛋白阳性。(2)8/9例滤泡中心起源的弥漫型NHL中,Bcl-2蛋白局限于中心细胞,而中心母细胞多为阴性。(3)5/10例呈浆细胞样分化趋势的弥漫性大B细胞NHL,Bcl-2蛋白表达增强。(4)7例滤泡型NHL中,Bcl-2蛋白主要定位于瘤性滤泡中央,而其周围则相对稀疏。相反,生理性淋巴滤泡中,Bcl-2蛋白则主要分布于套区,生发中心均为阴性。结论T、B淋巴细胞NHL均能表达Bcl-2;Bcl-2表达可能与NHL分化水平相关;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过长与滤泡型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报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528000)胡维维发生于甲状腺组织内的恶性淋巴瘤大部分是转移性或周围原发病灶直接浸润的结果,而原发于甲状腺内的淋巴瘤则较为少见,且分化好者不易诊断,易与严重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疾病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c1-2蛋白在原发性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手术切除后随访5年以上的66例肺鳞癌标本中bc1-2蛋白的表达。结果:bc1-2蛋白在原发性肺鳞癌中表达阳性率为27.3%(18/66),其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χ^2=10.09,P<0.005;χ^2=7.58,P<0.01)。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bc1-2蛋白阳性表达率(28.6%),淋巴结癌转移阴性组(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与DNA修复功能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利用紫外线照射诱导人诱导人淋巴细胞的DNA非顺序性合成对10例淋巴瘤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DNA修复功能测定。结果表明:恶性淋巴瘤患者的DNA修复功能明显低于健康人,其^3H-TdR平均掺入值前者为233.50cpm,后者为817.00cpm,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探讨NapsinA和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原发性肺腺癌和肺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上海长海医院2007年至2008年101例原发性肺腺癌和27例肺转移癌组织标本,采集病例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NapsinA和SP-A的表达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NapsinA在原发性肺腺癌中阳性率为85.1%,均为强阳性表达。SP-A阳性率为53.5%,表现为弱阳性到强阳性不等。单因素分析显示,NapsinA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吸烟史、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吸烟史(回归系数-1.841,P=0.028)及腺癌的分化程度(回归系数-2.654,P=0.002)为NapsinA表达的影响因素,吸烟患者NapsinA表达少,腺癌分化越差表达也越少;而SP-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联系(P>0.05)。在27例转移性肺癌包括19例肺转移性腺癌中,NapsinA和SP-A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NapsinA对原发性肺腺癌有极高的特异性,有利于原发性肺腺癌和肺转移癌的鉴别,其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优于SP-A。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myc基因与睾丸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27例睾丸肿瘤(精原细胞瘤23例,胚胎性瘤2例,畸胎瘤和淋巴瘤各1例)组织中c-myc基因的扩散,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检测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7例睾丸肿瘤中c-myc基因扩增2例(7.4%),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c-myc蛋白阳性表达12例(44.1%),而正常睾丸组织和肿瘤旁组织为阴性,且与分化程度和病期早晚有关。结论睾丸肿瘤中c-myc基因扩增不显著,但c-myc蛋白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可能成为睾丸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组织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7例乳腺NHL作形态学分析,其中11例进行了免疫学标记,结果:13例为原发性,4例为继发性,8例(47.06%)见“淋巴上皮病变”,13例(76.47%),见肿瘤浸润脉管,4例(23.53%)伴有“淋巴细胞性乳腺病”,3例(17.65%)见局部瘤细胞呈靶环样排列,免疫组化示16例(94.12%)为B细胞NHL,其中2例(12.50%)KP1阳性,1例(6.25%)UCHL-1阳性,结论:(1)大多数乳腺原发性NHL为MALT型淋巴瘤,(2)淋巴细胞性乳腺病可能是一些乳腺NHL的前驱病变;(3)少数B细胞NHL能与KP1或UCHL-1发生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8.
Gulton等[1]于1974年首次提出幼稚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rolymphocyticleukemia,PLL)的概念,认为PLL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的一个变异型。某些CLL晚期...  相似文献   

9.
Liu Q  Zhao W  Tuo C  Wang Z  Wu B  Zhang N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234-238
目的 建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为探讨其发病机理和实验治疗提供工具,方法 将11例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新鲜组织植入裸鼠脾裨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筛选出1株人脾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BFNHL-HMN-1),已传至41代;1株人脾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裂核细胞型)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LM-BFNHL-HMN-2),已传至47代;1株2脾原发性(非霍奇金T免疫母细胞)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TINHL-HMN-3),已传至37代,共移植裸鼠611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肝转移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BFNHL-HMN-1和TINHL-HMN-3肿瘤完全限于脾内,呈结节状生长,或伴有脾门淋巴结累及,无腹腔淋巴结和器官转移。LM-BFNHL-HMN-2肿瘤不仅限于脾脏,并有脾门淋巴结及肝转移。原位移植瘤组织经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表明与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 所建立的3株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过程,为研究人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八氯环腺苷酸(8-Cl-cAMP)对高转移性人肺巨细胞癌(PGCC)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作者应用细胞培养,MTT方法,体外浸润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了经8-Cl-cAMP处理后PGCC细胞的生长,浸润和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8-Cl-cAMP在10~20μmol/L浓度就能有效地抑制PGCC细胞的生长,浸润和集落形成,提示8-Cl-cAMP能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这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