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带来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其伴随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对治疗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发生率较高,且对患者生存产生了不良影响。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定论。全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在临床上更好地监测和管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几年中,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阻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耐受失衡,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之一,此类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表现均不典型,且有潜在的致死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随着免疫检查抑制剂越来越多的投入临床,相关病例也逐渐增多,需要临床医生对高危患者密切观察,疑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发生时及时识别、尽早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在此类肺炎痊愈后谨慎评估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免疫治疗。本文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药物治疗引起的免疫相关性肺炎的认识,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是相对少见的免疫治疗相关肺毒性,也是引起ICIs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探索CIP的相关危险因素,甄别出发生CIP的高危人群,有利于CIP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故本文就CIP的危险因素及管理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不良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后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接受ICI治疗的125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CIP患者的临床特征、CIP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应用ICI治疗,7例(5.6%)患者出现CIP.发生CIP的患者中,2级CIP 4例(57.1%),3级CIP 3例(42.9%);发生时间为免疫治疗后1天至69周,中位发生时间为27周.7例(100%)患者出现CIP临床表现,其中喘息7例,咳嗽5例,发热3例,咯血2例.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双肺磨玻璃影5例,双肺斑片影3例,斑片影合并网格影2例,双肺实变影3例.7例患者接受了激素治疗,激素治疗后6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患者无好转,经激素联合托珠单抗治疗后好转.无CIP导致的死亡病例.治疗好转后4例患者停用免疫治疗,3例患者再次接受ICI治疗.结论 NSCLC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可发生CIP,CIP虽然是一种少见且严重的不良事件,但经及时发现、合理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尝试再次接受ICI治疗.  相似文献   

5.
薛鹏  徐芃芃  毛昀 《中国肿瘤》2019,28(5):367-372
摘 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抗体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配体(PD-L1)单克隆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临床发生率低,但易造成免疫治疗延迟或终止,严重可导致死亡。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新发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必须高度怀疑肺炎。该综述简要介绍了CIP的流行病学、机制和临床特点等,并讨论CIP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 NK)细胞为抵御病毒感染和细胞突变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表面有多种激活受体和抑制受体,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控制着NK细胞的杀伤或静止状态。其中,抑制受体作为免疫检查点发挥重要作用。肿瘤通过某些免疫检查点途径作为免疫抵抗的主要机制。在新兴的癌症免疫治疗领域探索了通过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提高NK细胞抗肿瘤免疫的新方法,旨在使平衡向激活倾斜。近年来,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疗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就NK细胞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PLR)比值与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肺炎(ICIaP)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至少一次ICIs治疗的无法切除的Ⅲ或Ⅳ期肺癌患者,77例患者发生ICIaP(ICIaP组),选择77例无ICIaP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基线(ICIs之前)、ICIaP诊断时(ICIaP组)和最后一次ICIs之后(对照组)收集细胞因子、血常规、CRP和ALB。比较两组基线值和各种血液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收集随访数据,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和ICI单药治疗是影响ICIaP的独立因素。在ICIaP组中,ICIaP确诊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A、NLR、PLR、CAR较基线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血清IL-6和IL-17A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P<0.05),其他指标未见显著变化。ICIaP确诊时更高的IL-6、IL-17A、PLR、NLR、CAR都可以良好地预测严重ICIa...  相似文献   

8.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模式,标志物指导下的免疫治疗是精准治疗的关键.基于组织的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发生情况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分析接受ICI 治疗的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3月至2023 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CI 治疗145 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CIP 组和非CIP 组,随后将发生CIP 的患者分为轻度(1、2级)CIP 和重度(3、4级)CIP 两个亚组,通过Kaplan-Meier 法比较生存曲线,分析CIP 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于患者PFS 及OS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与PFS 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145 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出现CIP,发生率为17.93%,重度CIP 发生率为3.45%。CIP 组患者PFS 明显长于非CIP 组患者(12.3 vs 7.6个月,P<0.05),CIP 组与非CIP 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 vs 15.8个月,P>0.05)。亚组分析显示,轻度CIP 和重度CIP 相比,PFS(12.2vs 12.9 个月)及OS(16.1 vs 17.8 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CIP[HR=0.55,95%CI(0.33,0.90),P=0.02]、免疫疗程>6 个[HR=0.51 ,95%CI(0.31, 0.85),P=0.01]是影响患者PFS 的有利预后因素,免疫疗程>6 个[HR=0.4,95%CI(0.18, 0.88),P=0.02]是影响OS的有利预后因素。结论:CIP 的发生率为17.93%,CIP 的发生与PFS 的延长密切相关。免疫疗程>6个是影响NSCLC患者PFS、OS的有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多年来限于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疗效有限.近年来,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大突破,现已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然而,ICIs可引发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多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严重irAEs如未能及时诊治将会危及患者生命.免疫相关心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前免疫治疗正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膀胱癌等各个瘤种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肿瘤疫苗治疗、过继性T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但目前结直肠癌免疫治疗主要集中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及CTLA-4抑制剂等).自从PD-1/PD-L1抑制剂在dMMR/MSI-H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免疫疗法在多种晚期实体肿瘤中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尽管长期疗效非常显著,但仅限于一小部分肿瘤患者。有些患者会产生耐药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主要包括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抗体以及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的抗体。因此,筛选可能受益于免疫疗法人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益是重中之重。本文就ICIs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疗效生物标志物方面进行综述,以更好地指导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长良  张爽  柳菁菁  李双  程颖 《肿瘤防治研究》2018,45(12):1027-1035
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位点的免疫治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并且在临床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然而这些药物获益人群有限,急需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并且探索出合适的免疫调节机制来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本文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方面对新型免疫检查点的起源、基础研究及相应靶点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和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其中特异性免疫检查点包括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V区域Ig抑制子(VISTA)等,非特异性免疫检查点包括人类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CD47,期望给临床及基础研究以提示。  相似文献   

17.
18.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分化较差的高级别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尽管仅占所有肺癌的14%左右,但生长迅速、较早出现转移,复发后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SCLC治疗迫在眉睫.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展现了良好的前景,尤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抑制剂的研究正在改变多种实体瘤的临床实践.SCLC与吸烟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肿瘤突变负荷,是免疫治疗潜在理想的肿瘤类型.本文将总结免疫治疗在SCLC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SCLC免疫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目前,肠道菌群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影响实体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但造成个体间免疫反应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肠道菌群在其中可能发挥潜在的调节作用。例如嗜黏蛋白-艾克曼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等都具有调节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功能,并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就肠道菌群对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影响和目前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HC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大多数HCC患者在癌症晚期被诊断出来。2017年以前,治疗晚期HCC的药物主要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免疫治疗逐渐给此类患者带来新希望。目前,ICIs与其他全身或局部治疗的联合方案已成为治疗晚期HCC最有潜力的策略,其中一些药物已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晚期HCC免疫治疗的主要挑战包括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管理以及发掘更有效的联合方案等。本文旨在对肝细胞癌ICIs单药或联合用药以及其他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目前研究与临床应用的限制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