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尿液脱落细胞检查与肿瘤残留、复发的相关性,探索术后尿液脱落细胞学阳性作为二次电切手术指针的可行性。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别对电切术前、术后[分别于手术室、术后第一天、术后四周(每周一次)]收集新鲜尿液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吉西他滨(术后即刻灌注,前四周,每周一次;后每月一次,共1年),术后随访至肿瘤复发或满两年。统计各个研究时间段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尿液脱落细胞学阳性率情况。结果: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前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15例,术后即刻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86例,术后第一天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32例,术后第一周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10例,术后第二周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5例(均行二次电切,证实为肿瘤残留),术后三周、四周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阴性。在两年的随访期内共15例证实为肿瘤复发,其中4例为尿液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结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行电切术后通过连续多次进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发现尿液中播散的癌细胞以及创面残余癌组织存在,可作为决定是否进一步行二次电切手术的备选条件。  相似文献   

2.
3.
背景与目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分析NMIBC患者行初次TURBT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NMIBC患者行初次TURBT的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有助于筛选复发高危人群,预防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5月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初次TURBT治疗的NMIBC患者197例,随访24~77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8例)和非复发组(149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URBT术后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复发组初治时有肉眼血尿、二次电切、肿瘤T分期为T1期、肿瘤分级为高级别、肿瘤多发及未行即刻膀胱内灌注化疗的占比低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吸烟史、肿瘤大小及后...  相似文献   

4.
张武  盛斌武 《现代肿瘤医学》2015,(19):2817-2819
目的:探讨对表浅性膀胱癌实施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指征和意义。方法:以确立的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入选标准对126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实施手术,满足条件的81例患者中32例拒绝二次手术为A组,49例在术后4周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B组,2组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相同。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2组间膀胱肿瘤进展率和复发率。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2年随访中共有14例出现复发,分别为术后半年3例,1年内8例,1年至2年间6例。B组的16.3%(8/49)患者在第二次手术时发现肿瘤。2年随访期间复发8例,其中1年内3例,1年后5例,2组间在肿瘤复发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能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肿瘤复发;切除标本中有无肌层是明确手术切除彻底的标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次TUR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20例分为2组:实验组58人,患者在第一次TUR术后24h内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周行二次TURBt,以后按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62人,TUR术后1周常规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总复发率21.7%(26/120)。实验组1年内复发1例(1.7%),1-2年内复发4例(6.9%);对照组1年内复发8例(12.9%),1-2年内复发13例(21.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8例,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二次TUR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并无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NMIB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TURBT治疗.术后随访2年,统计患者复发情况,根据结果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2年,168例NMIBC患者有34例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生活质量差,部分患者拒绝或不愿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本研究探讨应用根治性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radical of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R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章丘市中医医院2009-01-01-2014-01-01收治的24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RTURBT术.辅助治疗于术后2周开始,给予吡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1次/周,共8次,随后1次/月,共1年)及吉西他滨1 000mg/m2(d1、d8、d15,静脉滴入)联合顺铂70 mg/m2(d2,静脉滴入)静脉化疗,4周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80.3 mL(50~180 mL),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低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0例,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4例,肿瘤侵犯浅肌层13例,侵犯深肌层11例,基底部均未查见癌.膀胱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反应(22例)、骨髓抑制(19例)和尿路刺激症状(17例),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24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0个月.复发7例(29.2%),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术后10.5个月(5.0~26.0个月).3例(12.5%)患者死亡,2例(8.3%)死于远处转移,1例死于脑血管疾病.结论 行RTURBT联合化疗治疗MIBC的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是MIBC患者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URBT并结合规律膀胱内灌注化学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术后复发情况,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85例NMIBC患者中有12例复发,占比14.12%。2组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否初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肿瘤TNM分期T1、肿瘤数目多发、肿瘤低分化、肿瘤再发的比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T1、肿瘤数目多发、肿瘤低分化、肿瘤再发是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TNM分期T1、肿瘤数目多发、肿瘤低分化、肿瘤再发是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TURBt的NMIBC患者200例,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2年随访,分析影响NMIBC患者行TURBt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术后无复发平均生存时间为(22.15±1.38)个月。随访结束后依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8例)及未复发组(162例);复发组T1分期、多发肿瘤、低分化肿瘤、疾病再发率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肿瘤数目、肿瘤分级、发病状况是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1,且P<0.05)。结论 NMIBC患者经TURBt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其中TNM分期、多发性肿瘤、低分化及再发性等是导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干预中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温波  刘奔  夏露  于晨熹  黄树清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19):1016-1020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transurethral enucleation of bladder tumor,TU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82例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UEBT组38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组44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指标及病理情况。  结果  TUEBT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00±3.55)h、(4.34±0.81)d、(5.29±0.96)d,少于TURBT组的(27.57±3.87)h、(5.32±0.83)d、(6.32±0.8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UEBT组手术时间为(29.55±4.13)min,长于TURBT组的(25.30±4.01)min;TUEBT组血红蛋白减少量为(2.00±0.38)g/dL,少于TURBT组的(2.30±0.32)g/dL;TUEBT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3.16%(5/38),低于TURBT组的34.09%(15/44);TUEBT组复发率为10.53%(4/38),低于TURBT组的29.55%(13/44);TUEBT组肌层缺失率为0(0/38),低于TURBT组的31.82%(14/44);TUEBT组符合二次经尿道切除术(repea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ReTUR)标准例数为22例、TURBT组为33例,其中因肌层缺失而需ReTUR的TUEBT组为0、TURBT组为14例,TURBT组明显多于TUEBT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TUEBT能够完整剜除肿瘤,保留肌层,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降低ReTUR概率,对NMIBC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其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与TURBT相比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TURBT组(31例)及钬激光切除组(29例).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中穿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TURBT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长于钬激光切除组,而其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术中膀胱穿孔发生率也高于钬激光切除组,P均<0.05.钬激光切除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花费、平均留置导管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TURBT组,P均<0.05.结论 相较于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中术后情况均更好.  相似文献   

12.
高飞  张鹤 《实用癌症杂志》2016,(11):1869-1871
目的 研究二次电切阳性对T1期膀胱癌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221例T1期膀胱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TURBT组164例,re-TURBT组57例.所有患者随访1~3年,比较2组患者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肿瘤进展以及肿瘤特异性死亡情况.结果 TURBT组164例复发76例,复发率为46.3%;re-TURBT组57例复发12例,复发率为21.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8,P<0.05).TURBT组患者肿瘤进展3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5例),re-TURBT组患者肿瘤进展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2组肿瘤进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83,P<0.05).但2组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直径>3 cm,多发肿瘤,高级别肿瘤(G2 G3)均为二次电切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二次电切能够显著降低T1期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延缓肿瘤进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昱亮  庞建  魏琪波 《癌症进展》2019,17(11):1296-129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DKK1、YKL4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DKK1、YKL40水平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DKK1、YKL4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与TURBT相当,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盐酸氮芥、术后即刻丝裂霉素(MMC)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 112例行TUR-Bt术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行TUR-Bt术后1周给予MMC常规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组56例:TUR-Bt术中经尿道行膀胱黏膜下注射盐酸氮芥,术后再即刻行MMC膀胱灌注化疗,术后1周再给予MMC常规膀胱灌注化疗。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后3、6、12、18、24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3、6、12、18、24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盐酸氮芥、术后即刻行MMC膀胱灌注化疗能显著提高膀胱癌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2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根据术后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131例)、B组(40例)、C组(49例).A组采用膀胱灌注化疗,B组采用髂内动脉化疗,C组患者膀胱灌注化疗联合髂内动脉化疗.化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结果 ①3组患者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全身不良反应分级显著低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全身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患者化学性膀胱炎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化学性膀胱炎分级显著低于A组、C组(P<0.05),A组与C组化学性膀胱炎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术后化疗方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相当,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有所区别,膀胱灌注化疗的全身不良反应较轻,髂内动脉化疗的化学性膀胱炎较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1例,统计1年生存率,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等信息,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71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88.73%(63/71).肿瘤直径、肿瘤数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有无术后辅助放化疗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Integrinβ1和CARMA-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保留患者病理标本,并对患者随访5年,最终108例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短期复发组和长期首次复发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膀胱癌肿瘤组织中Integrinβ1和CARMA-3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短期复发组Integrinβ1和CARMA-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长期首次复发组(P<0.05);Integrinβ1和CARMA-3蛋白的表达与T分期以及分级存在正相关(均P<0.05);CARMA-3和Integrinβ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74, P<0.05)。结论 CARMA-3和Integrinβ1蛋白是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癌复发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mitomycin-C and chemo-hyperthermia in combination for patientswith high-risk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aterials and Methods: Between November 2011-September2013, 43 patients with high-risk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undergoing adjuvant chemo-hyperthermiain two centers wer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Treatment consisted of 6 weekly sessions, followed by 6 sessions.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rate, recurrence-free interval and side effects were examined. Analyzed factorsincluded age, gender, smoking status, AB0 blood group, body mass index, T stage and grade, concominant CISassets.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redictors and recurrence were assessed using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hazard analyses. Result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completed induction therapy. Thirteen (32.5%) were diagnosedwith tumor recurrence. Median follow-up was 30 months (range 9-39). Median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23 months (range 6-36). The Kaplan-Meier-estimated recurrence-free rates for the entire group at 12 and 24months were 82% and 61%.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 subgroups. Coxhazard analyses showed that an A blood type (OR=6.23, p=0.031) w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recurrencefree.Adverse effects were seen in 53% of patients and these were frequently grades 1 and 2. Conclusions:Intravesical therapy with combination of mitomycin-C and chemohyperthermia seems to be appropriate inhigh-risk patients with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who cannot tolerate or have contraindications forstandard BCG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