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镉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2009年7-12月,收集186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度法测定血镉浓度,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血镉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血镉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受调对象血镉水平[M(QR)]为2.280(1.579) μg/L,不同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的患者间血镉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5,P=0.038;x2=7.429,P=0.023).此外,不同T分期(x2=10.137,P=0.017)、M分期(Z=-2.225,P=0.026)、临床分期(x2=16.060,P=0.001)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Z=-2.072,P=0.038)的乳腺癌患者血镉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年龄外(r =0.126,P=0.066),BMI、T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及HER-2与血镉负荷均呈正相关(r=0.159,P=0.030;r =0.171,P=0.020;r =0.166,P=0.044;r =0.154,P=0.040;r =0.152,P=0.038).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镉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高血镉负荷可能预示着不良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例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青年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随机数字表法分段抽取同期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251例(老年组)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结果 青年组乳腺癌病程≤6个月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82.09%(165/201)、72.11%(18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9,P<0.05);青年组原发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比例低于老年组[19.90%(40/201)、30.28 %(76/251)](x2=6.302,P<0.05),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老年组[63.68%(128/201)、54.19%(136/251)](x2 =4.145,P< 0.05);青年组0~Ⅰ期患者比例低于老年组[11.94 %(24/201)、17.53 %(44/251)](x2=2.729,P> 0.05).结论 青年乳腺癌患者就诊时肿瘤直径大,p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病情进展较快,危险性较高,但患者警惕性较低.应大力提倡自我体检、定期体检,力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优化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Ⅰ~Ⅲ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汉族394例,维吾尔族80例,按患者就诊时年龄、发现症状到就诊的间隔时间、病理类型、TNM分期、ER、PR、C.erbB-2及nm23蛋白的表达状况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汉族乳腺癌患者比较,维吾尔族患者中青年者所占比例大,老年者少见(P〈0.05);TNM分期以Ⅱ、Ⅲ期为主(P〈0.05);ER、PR的表达以ER(-)和PR(-)多见(P〈0.05);C-erbB-2阳性表达者多见(P〈0.05);ER(+)和(或)PR(+)、C.erbB-2(-)者所占的比例小,而ER(-)和PR(-)、C-erbB-2(+)者所占的比例大(P〈0.05);nm23蛋白阳性表达者少见(P〈0.05)。结论与汉族乳腺癌患者比较,维吾尔族患者发病年龄较轻,TNM分期较晚;ER、PR、nm23阳性表达者较少,C-erbB-2阳性表达者较高,早发现、早诊断以及个体化综合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869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86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激素受体状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0~49岁和50~59岁两组病例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为31.1%和24.7%。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最多,占80.2%(697/869)。诊断时Ⅰ ~Ⅱ期占80.1%(696/869),其中发病时无淋巴结转移者占604%。本组ER阳性者占669%(581/869),PR阳性者占69.5%(604/869),HER-2阳性者占39.7%(345/869)。ER、PR表达与发病年龄呈明显正相关(P<0.05),HER-2表达与乳腺癌发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癌患病年龄较以往提前,早期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受体阳性患者比例高,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病灶乳腺癌不同病灶临床病理特点的异同,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41例多病灶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多病灶乳腺癌不同病灶的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及分子亚型的异同,并采用χ2检验比较多病灶乳腺癌与同期150例单病灶乳腺癌的病灶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和脉管内癌栓状况。 结果41例多病灶乳腺癌患者中,有2处病灶者32例,3处病灶者8例,4处病灶者1例;病灶直径≤2 cm者18例,>2 cm者23例;不同病灶病理类型相同者33例(80%),不同者8例(20%);不同病灶组织学分级相同者38例(93%),不同者3例(7%);不同病灶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ER、PR、HER-2、Ki67表达水平不同者分别为3例(7%)、6例(15%)、5例(12%)、3例(7%);分子亚型不同者5例(12%)。多病灶乳腺癌与单病灶乳腺癌患者相比,组织学分级3级、淋巴结转移及脉管内癌栓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21/41)比32%(48/150), χ2=5.154 ,P=0.023;59%(24/41)比41%(61/150), χ2=4.163 ,P=0.041;29%(12/41)比8%(12/150), χ2=13.257,P<0.001],但病灶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3/41)比56%(84/150),χ2=0.001,P=0.991)]。 结论多病灶乳腺癌不同病灶可存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结果,因此,不同病灶均应进行常规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便完整提供患者病理信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多病灶乳腺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内癌栓,提示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收集1 4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5岁且〈65岁)及老年组(≥65岁)。采用χ^2检验对各组临床病理资料作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率。结果青年组乳腺肿瘤直径、淋巴结状态、分期与中年组、老年组之间存在差异(均P〈0.05),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瘤生存率青年组最小,老年组最大,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8,P=0.025)。三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96,P=0.136)。结论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因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预后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35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352例65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352例65岁以上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11.6%,最大年龄98岁,中位年龄69岁。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6.4%),有脉管瘤栓的19例,40.3%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免疫组化显示ER/PR(+)占63.7%,HER-2(++)~(+++)占17.4%,HER-2的表达在可手术组与不可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HER-2状态与分期呈正相关,激素受体表达率高,内分泌治疗效果好;同时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乳腺癌患者大多合并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mixed ductal/lobular carcinoma)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例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及86例ID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二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ER、PR阳性表达率及E-cadherin阴性表达率混合型癌组显著高于IDC组(χ2=4.169、8.860、12.392;P=0.041、0.003、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PR和E-cadherin是混合型癌与IDC的独立危险因素[Exp(B)=2.957,95%CI=1.250~6.991,P=0.014;Exp(B)=0.255,95%CI=0.104~0.623;P=0.003].但发病年龄、月经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与Ki67阳性表达、TNM分期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42、0.979、0.455、0.010、2.364,P=0.230、0.323、0.500、0.920、0.124;Z=-0.197,P=0.844).结论 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是兼有IDC与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特征但却独立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30岁以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30岁以下青年女性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157例同期随机选取的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作对照,分析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况、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状况。结果青年乳腺癌误诊率为45.71%;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但浸润性小叶癌占27.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9);腋淋巴结转移率、C—erbB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R、P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且误诊率高,进展快,转移早,提示预后差;患者年龄不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早期诊断是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陈莉 《肿瘤学杂志》2005,11(2):116-117
[目的]探讨乳腺癌DNA含量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增殖指标PCNA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90例乳腺癌DNA含量,SP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水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预后.[结果]90例乳腺癌异倍体率87.8%,低分化组乳腺癌DNA含量平均秩次高于高分化组(P<O.05),DNA含量与PCNA相关系数为r=0.257,P>O.05.DNA含量与PCNA均未进入COX方程中,淋巴结转移、年龄进入方程中.[结论]DNA含量可以反映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对预后有参考价值.PCNA蛋白表达与DNA含量无相关性,两者均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老年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除浸润性导管癌,也多见于腺癌、小叶癌,该类肿瘤体积大,分级多为Ⅲ级。老年TNBC患者辅助化疗疗效显著,但因常并发其他疾病,选择治疗方案时除考虑肿瘤分期外,还需注意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及耐受能力。老年TNBC患者预后较差,给予合理治疗后,情况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一步分析肥胖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108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均≤35岁),根据中国成年人肥胖划分标准,以体重指数≥28 kg/m2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统计分析两组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相较于非肥胖患者,肥胖患者原发肿瘤更大(P=0.000),肥胖患者中临床分期III期比例以及淋巴结阳性率更高(P值分别为0.003和0.003),肥胖患者Ki-67表达率更高,起病至首诊时间更长(P值分别为0.000和0.020),肥胖患者在分子分型及脉管癌栓方面与非肥胖患者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00和0.828)。结论: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自身特点,相较于非肥胖患者,肥胖患者的病理特征较差。因此,在早期乳腺癌的精准医疗中,除了依据临床病理学特征之外,体重指数也应该在预后风险评估和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69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的635例中,11.3%(72/635)死亡,其中复发转移和晚期乳腺癌占80.6%(58/7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94.4%和92.1%。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和未接受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7.8%、36.5%(P<0.01),死亡率分别为1.5%、5.8%(P>0.05)。接受术后辅助放疗和未接受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0.9%、43.6%(P<0.01),死亡率分别为3.4%、9.1%(P>0.05)。初始治疗有效和无效的死亡率分别为20.8%、60.3%(P<0.01)。Her-2表达阳性与阴性者死亡率分别为19.8%和8.4%(P<0.01)。内分泌治疗组与未采用内分泌治疗组死亡率分别为8.1%和15.0%(P<0.01)。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死亡率分别为23.9%和9.2%(P<0.01)。单发转移与多发转移死亡率分别为14.5%和57.1%(P<0.01)。[结论]辅助治疗、初始治疗疗效、Her-2表达状况、内分泌治疗、三阴性乳腺癌、首次复发转移数目均影响乳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青年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至2年出现骨、肺、肝转移,全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4%、49%。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医患双方的警惕,术后给予正规的放化疗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30岁以下青年女性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157例同期随机选取的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作对照,分析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况、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状况。结果青年乳腺癌误诊率为45.71%;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但浸润性小叶癌占27.9%,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39);腋淋巴结转移率、C—erbB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R、P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且误诊率高,进展快,转移早,提示预后差;患者年龄不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早期诊断是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5岁,青年组)的临床病理及超声检查资料,以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60岁,老年组)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脉管癌栓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于老年组[31.0%(13/42)比29.0%(18/62),59.5%(25/42)比38.7%(2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87,χ2=5.749,均P〈0.05)。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较低(χ2=11.598,P=0.00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6,P=0.024;χ2=5.166,P=0.026)。青年组乳腺癌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微小钙化灶、血流Ⅱ~Ⅲ级及阻力指数(RI)≥0.7的患者比例均高于老年组[83.3%(35/42)比59.7%(37/62),57.1%(24/42)比22.6%(14/62),78.6%(33/42)比58.1%(36/62),83.3%(35/42)比59.7%(3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76、12.899、4.716、6.578,均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与老年患者相比恶性度高、侵袭性强且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年轻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年龄≤35 岁的年轻TNBC患者94例,所有患者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因素.结果 全组94例年轻TNBC患者,占同期收治年轻乳腺癌患者的12.0%.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共81例,占86.2%.分期为Ⅰ、Ⅱ、Ⅲ和Ⅳ期的患者分别有17例(18.1%)、48例(51.1%)、28例(29.8%)和1例(1.1%).14例(14.9%)患者存在脉管瘤栓.全组94例患者的1、3、5和7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8.3%、66.9%、59.7%和59.7%,1、3、5和7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8.9%、85.6%、72.9%和69.6%.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腋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以及有无脉管瘤栓对年轻TNBC患者的5年OS具有显著影响(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脉管瘤栓是影响年轻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在随访期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33 例患者中,29例发生于术后3年内,其余4例发生于术后3~4年间.结论 年轻TNBC 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点,需要探索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勋  张瑾 《浙江肿瘤》1996,2(4):217-218
1980年至1985年外科治疗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110例。提示青年女性乳腺癌误诊率高,常伴有妊娠哺乳。提出应重视青春期增生性病变、乳头溢液者、X线检查、针吸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找出不同年龄段之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点,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1~2008年入住本院并经病理证实且有手术指征的11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成青年患者、中年患者和老年患者3个组。对3个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病灶大小和Ki67在3组间存在微弱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47,P=0.048)。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多重耐药基因1(MDR1)、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以及组织学类型的分布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老年患者病灶最大,发生其他组织学类型癌的比例最高,并且ER、PR和E-cadherin的阳性率也最高。青年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最高,HER-2、Ki67、TOPO-Ⅱ以及MDR1的阳性率最高。结论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最好,青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最差。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20.
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对2 22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化检测ER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增生性病变占乳腺良性病变的94.8%,乳腺浸润性癌在恶性肿瘤中占95.8%;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7.1岁,显著高于乳腺增生性病变的34.98岁(Wilcoxon秩和检验,P<0.000 1);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概率(6.5%)大于发生乳腺良性病变的概率(1.9%),P<0.001;72%的乳腺增生性病变存在>3种病理成分;乳腺癌旁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23.5%)显著高于良性乳腺增生性病变中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2.49%),P<0.01;乳腺癌旁不同良性病变与癌一样,对ER均有高表达.结论:乳腺增生性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病变成分复杂的良性疾病,其演变过程与乳腺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