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英  季新明 《浙江肿瘤》2008,14(2):141-142
[目的]探讨刮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并与170例单纯剖宫产的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的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象年龄、孕次、孕周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率高.大部分病例可在剖宫产同时仃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对于直径〉5cm的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6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宫缩素使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宫素使用量及剧烈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和一般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时进行肌瘤剔除术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妊娠伴子宫肌瘤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君 《浙江肿瘤》2000,6(2):89-9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对5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占住院产科病人的0.31%,合并症发生率为78.43%。子宫肌瘤使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未明显增加整个手术出血量。「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使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明显提高,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或妊娠期出现子宫肌瘤是临床医师需经常面对的一种情况,其发病率约占子宫肌瘤的0.5%~1.0%,妊娠期发病率为0.3%~7.29/6。近年来,随着晚婚、晚育等婚育观念的改变,高龄孕产妇的增加,以及超声技术在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及剖宫产率的增加,发病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对51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占住院产科病人的0 31% ,合并症发生率为78 43%。子宫肌瘤使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 ,未明显增加整个手术出血量。[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使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明显提高 ,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和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如年龄分布、孕龄、孕产史、肌瘤部位与大小及诊断与治疗.结果 70例中.并发流产9例,早产3例,肌瘤红色变性2例,前置胎盘6例,孕37~42周50例(经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19例,所有孕妇均安全).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各孕期应高危管理,加强监护,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8.
1985年1月至1998年2月间,我院共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3例。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4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均为住院病例,年龄24岁~35岁,平均29.3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7例。3例有流产史(1例3次,2例各为2次)。结果1.肌瘤发现时...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白血病临床上极为少见,发病率在国内报道为同期住院孕妇的16~40/10万,国外为18.8/10万,且占白血病总数的0.78%.而妊娠晚期合并高危白血病者更为少见.上海瑞金医院曾为3例妊娠合并白血病产妇成功接生,3例的婴儿均健康成长,而母亲在生产1年多后死于白血病复发.加拿大多伦多白血病研究室曾有1例妊娠合并白血病双胞胎出生的记录,足月出生的双胞胎兄弟现健康成长.急性白血病时子宫及卵巢常受累而影响怀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520例,按照剖宫产手术中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对2组孕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孕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34)。2组孕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恶露排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166;t=1.120,P=0.397;t=1.619,P=0.170;t=1.337,P=0.183)。2组孕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3,P=0.652)。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在慎重的综合评估后,选择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田婧  马红明  王天成 《肿瘤学杂志》2012,18(12):971-972
[目的]探讨孕期子宫肌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孕期子宫肌瘤患者132例;以及同期非孕期子宫肌瘤患者294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肌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孕期子宫肌瘤以浆膜下为主,特殊组织学亚型明显增多(P<0.05);产后肌瘤有缩小趋势(P<0.05).[结论]孕期子宫肌瘤病理变化明显,预后较好,如肌瘤较小,可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金仁英  王蕴颖  张梅 《肿瘤学杂志》2013,19(10):818-8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等。[方法]对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例BOT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组织病理结果、随访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6.4%;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不规则、痛经和无痛性肿块;诊断以术后确诊为主;治疗方法为肿瘤剔除保留生育功能;随访4例均存活无复发。[结论]BOT患者术前诊断困难,诊断不全,易造成漏诊,应引起临床警惕。  相似文献   

13.
骆继英 《肿瘤学杂志》2006,12(3):239-24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536例,与同期传统开腹子宫切除750例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切口脂肪液化,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显著(P<0.05),而术后3天体温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在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4.
27例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选择2000年8月至2001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27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统计术后1周内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处理情况。[结果]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及阴道出血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但在短期内均能自行缓解或经对症处理后能很快缓解及消失。[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后的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不造成不良后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及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 18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已行手术治疗的 14 5例手术方式进行探讨。结果  183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 13 4例 (73 .2 % ) ,无临床症状 49例 (2 6.8% )。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术为主 (5 9.3 % ,86/14 5 ) ,其次为次全子宫切除术 (2 7.6% ,40 /14 5 )。结论 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无特殊 ,且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手术仍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术式的选择应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以及医生的手术技能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卵巢及宫颈的切除应慎重 ,应尽量保留其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9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一般资料、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并发颈内静脉血栓形成4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例,单纯肺血栓栓塞(PTE)3例,DVT合并PTE5例。5例合并PTE患者中3例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有低氧血症、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心电图仅1例有典型SIQIIITIII表现。[结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常见,对手术、化疗、放疗、PICC置管或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应及早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