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用螺旋CT轴位图像与后处理重建图像技术在周围型肺癌形态显示对比分析.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利用多种图像工作站后处理软件重建,分别观察肿块表面形态与周围的关系,并与轴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左肺上叶18例(舌段5例),左肺下叶14例,右肺上叶16例,中叶9例,右肺下叶22例.HRCT显示周围型肺癌表面征象和内部结构优于SCT,处理重建图像的肿瘤表面征象与常规图像显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螺旋CT薄层轴位图像对肿瘤的边缘和内部细微改变显示佳,可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各种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及与周围支气管、血管束的立体解剖关系,是CT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孙鹏飞  肖湘生  李惠民  于红  刘士远 《癌症》2008,27(12):1293-1296
背景与目的:目前,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胸部影像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支气管改变是肺孤立性病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本研究拟通过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改变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来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评价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改变的价值.方法:30例肺孤立性病灶患者进行MS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分析病灶的支气管改变,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0例患者中,CT支气管征阳性30例(100%),术后病理显示支气管及病变19例(63.3%)、未显示11例(36.7%).15例支气管截断、壁增厚者中,11例肺癌病理可见管壁有肿瘤侵犯;7例支气管壁无增厚者中,5例肺癌病理未见肿瘤侵犯支气管.5例肺癌显示支气管充气征,其中1例病理显示支气管在病灶内截断、管壁有肿瘤侵犯,1例支气管呈上皮增生性改变.3例支气管在病灶边缘走行者中,1例肺癌病理显示管壁有侵犯.结论:MSCT能够较准确地评价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肺孤立性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判断中央型肺癌(CLC)侵犯纵隔、肺门血管的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LC患者术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为25s,层厚2.5mm,范围从主动脉弓到双下肺静脉下缘。在独立的计算机工作站(AW4.0)进行图像分析,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显示纵隔、肺门血管,分析肺癌侵犯肺血管的程度,其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重建图像质量很好、好、差分别占53.9%、41.0%和5.1%。轴位图像与VR及VR MPR对纵隔、肺门血管肿瘤侵犯评价的准确率分别为79.28%、91.89%和96.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A图像重建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以及与肺癌的空间毗邻关系,为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是CT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9岁.2020年7月于外院体检CT检查时发现左肺上叶占位,考虑周围型肺癌.主因"体检发现左肺上叶肿物21天",2020年8月患者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T检查示:左肺上叶见巨大高密度占位,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图1).为明确肿瘤的定性及分期,行PET-CT检查示:左肺上叶...  相似文献   

5.
方伟军  江魁明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3):289-291,294
目的探讨16层CT及纤维支气管镜在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小体积的中央型肺癌共22例,肿瘤样EBTB25例,所有病例均行16层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然后进行CT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测量及分析。结果根据肿瘤形态、位置,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均可分为5种类型:支气管腔内结节型;支气管腔内团块型;支气管腔外压迫型;肺门区团块型;肺不张型。16层CT的分型可以与纤维支气管镜所得的病理分型相对应。16层CT轴位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能整体显示气管、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改变,可以进行患病气管支气管长度、厚度的测量,揭示管壁表现与纤维支气管镜下病理分型对应,即不同的病理类型有其相应的CT表现。16层CT尚可反映2种疾病影像学上的不同点。纤维支气管镜可观察病变表面并进行病理分型。结论 16层CT与纤维支气管镜在小体积中央型肺癌与肿瘤样EBTB鉴别诊断中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膀胱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28例经纤维膀胱镜(FC)和病理证实膀胱肿瘤的患者做膀胱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并对排泄期图像做多平面重组(MPR)、三维(3D)重建和CT仿真膀胱镜(CTVC)成像。采用盲法与FC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轴位、3D和CTVC图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2.3%、76.9%和96.2%;CT对肿瘤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为83.0%。轴位图像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袭深度;MPR可更直观地观察肿瘤的起源、向周围侵犯的情况及其与输尿管的关系;3D和CTVC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体形态及其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CTVC有利于显示<5 mm的肿瘤。结论螺旋CT轴位结合MPR、3D和CTVC图像可以为诊断和治疗膀胱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肺癌钙化的CT表现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影像检查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肺癌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X线征象需要重新研究和评价。钙化在常规X线上常被视为良性病变的诊断依据[1,2]。有关肺癌钙化的CT研究和报道较少。我们对CT检查有钙化的肺癌12例进行分析,探讨CT在诊断肺癌钙化方面的价值。一、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间经CT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26例肺癌的临床资料,筛选其中CT上有钙化表现的12例周围型肺癌作为分析对象,男9例,女3例。年龄45~72岁。病理类型为:腺癌7例,鳞状上皮癌4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肿瘤位于右肺8例,左肺4例,其中右肺上叶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纵隔型肺癌属于晚期肺癌,32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右肺上叶6例,左肺上叶4例,右肺门部14例,左肺门部8例.胸部X线片显示纵隔增宽,气管受压移位变形,8例伴有阻塞性肺炎,14例伴有胸腔积液.CT显示肿块在纵隔胸膜下与纵隔呈锐角,边缘不规则,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病理类型小细胞癌21例,鳞状细胞癌9例,腺癌2例.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影像学改变,大部分纵隔型肺癌都可做出准确诊断,CT在鉴别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多平面成像在纵隔肿瘤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6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纵隔肿瘤患者,行螺旋CT容积增强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纵隔肿瘤多平面图像.结果: 多平面图像能够全面显示纵隔肿瘤上下范围、长度,肿瘤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28例良性纵隔肿瘤包括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瘤、气管囊肿及神经源性肿瘤,多平面图像示肿瘤形态比较规则,轮廓清楚,与大血管、心脏、胸壁及肺组织之间有清晰的脂肪间隙存在;同时清楚显示肿瘤在纵隔分区内的位置.6例纵隔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可见肿瘤与大血管、心包、胸膜、气管之间间隙消失,肿瘤与之黏连或包绕紧密,呈灌铸状;12例淋巴瘤则见纵隔、肺门处多发肿块.结论: 螺旋CT多平面成像可以对纵隔肿瘤生长及有无周围侵犯进行很好观察,对临床手术及放化疗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原发性软骨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肺软骨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亦困难,文献报道甚少,我们遇到2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68岁。因胸闷1月、声音嘶哑2周到我院就诊。体检:无阳性体征。X片示右肺门增大,并右上纵隔增宽,诊断为右上肺癌可能;CT示右肺上叶炎伴肺不张,纵隔内无肿大淋巴结,多考虑为阻塞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上叶前段开口见0.5cm×0.4cm大小类圆形淡红色肿瘤。诊断为右肺上叶肿瘤,术中行右肺上叶肿块楔形切除,冰冻报告良性,肿瘤为圆形肿物一个,有薄层纤维包膜,切面灰白、小结节状,质稍硬、半透明。镜下:肿瘤由分化成熟的软骨组织构成。病理诊断:右肺软骨瘤。例2患者女性,58岁。因胸闷气促2月入我院就诊,体检:无阳性体征。X线示左肺下叶背段一肿块约3.0cm×3.5cm,边缘清,有分叶。诊断为左下肺周围型肿块;CT示左肺下叶一不规则团块影,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数个点状钙化灶,边界完整。诊断为良性肿瘤;纤维支气管镜无异常,诊断为左肺下叶肿瘤,术中行右肺上叶肿块楔形切除,冰冻报告良性,肿瘤表面包膜完整,灰白色,有多个结节状突起,切面质地较硬,灰白色,半透明状。瘤细胞表面被覆纤维性包膜,瘤体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