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ezrin和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 ezrin和nm-2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3例乳腺癌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肿瘤中的ezrin和nm-23表达.结果: ezrin和nm-23在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癌旁组织中均无异常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ezrin和nm-23的表达率分别为55.56%(35/63)和52.38%(33/63),ez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和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nm-23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和无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ezrin和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年龄、肿块大小以及月经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ezrin和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ezrin和VEGF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30例乳腺良性肿瘤中ezrin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ezrin和VEGF在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癌旁组织中均无异常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ezrin和VEGF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5.56%(35/63)和65.08%(41/63),ezrin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01).ezrin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年龄、肿块大小以及月经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ezrin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ezrin可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以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64例胃癌癌组织、164例癌旁组织中Ezrin和nm-23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Ezrin和nm-23在胃癌癌旁组织中均无异常表达,在胃癌组织中Ezrin和nm-23的表达率分别为48.2%(79/164)和35.4%(58/164)。Ezr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无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Ezrin和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年龄、肿块大小、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Ezrin和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zrin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细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ezrin和VEGF的表达.结果: 63例乳腺癌中ezrin和VEGF表达率分别为55.56%(35/63)和65.08%(41/63),ezrin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和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但与年龄、肿块大小以及月经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ezrin和VEGF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ezrin有可能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人乳腺癌MRP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晶璠  郭和清  程淑华 《肿瘤》2001,21(4):275-276,290
目的:研究多药耐受相关蛋白基因(MRP)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2例初发乳腺癌组织标本MRP表达,1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8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三种组织阳性率分别为:.乳腺癌72.6%,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3.1%,乳腺良性肿瘤18.2%,癌组织与其它两种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组织MRP表达水平与提示乳腺癌疾病发展和预后的临床病理参数,如年龄,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病理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多药耐表型是与乳腺癌恶性表型同时发生的一种内在本质特征,其表达程度不受疾病发展的影响,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临床乳腺标本具有灵敏度高,相对定量,结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bcl-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定量分析63例原发性乳腺癌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22例乳腺良性肿瘤中bcl-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DNA指数(DI)、S期比例(SPF)和增殖指数(PI)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和乳腺艮性肿瘤(P<0.05),而后两者在上述指标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患者DI、SPF和Pl明显高于早期浸润癌患者和浸润性特殊类型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DI和SPF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癌组织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SPF和PI呈负相关(P<0.05)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DI和SPF与淋巴结转移有关;DNA含量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中原癌基因c—myc和Pokemon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痛旁乳腺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各45、20和20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PokemonmRNA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浸润件导管癌c—myc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细胞质PokemonmRNA的表达率为71.2%(37/4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40%(8/20)、乳腺增生组织25%(5/20),三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质c—myc阳性率分别为86.67%、60.0%、50.0%,三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质PokemonmR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细胞质c—myc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45例乳腺癌细胞质PokemonmRNA与c—myc表达呈正相关(1=0.585,P〈0.05)。结论-PokemonmRNA的表达可能在乳腺导管癌的组织发生中起关键作用,c—myc的过度表达可能与乳腺癌Pokemon基因转录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iciated gene 1,MTA1)在乳腺癌浸润与转移中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联合Zvmed^TM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55例乳腺癌、癌旁组织中MTA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A1 mRNA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2.7%(29/55).在癌旁乳腺组织的阳性率23.6%(13/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9.1%(27/55),在癌旁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6.4%(9/5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MT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4)、病理分级和C-erbB-2阳性相关(P〈0.05),与年龄、ER、PR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MTA1对乳腺癌浸润、转移可能有促进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浸润与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组织磷酸化STAT3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变性质、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l3-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5例和乳腺癌旁组织12例,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其进行pSTAT3蛋白的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STAT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7%),P〈0.01。pSTAT3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7.8%)比没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10A)明显升高,P〈0.05。pSTAT3在PR阳性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3%)比PR阴性的阳性表达率(37.5%)明显升高,P〈0.05。pSTAT3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ER和c-erbB-2的表达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pSTAT3蛋白的表达增强可能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以及PR有关,提示STAT3基因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N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ER)方法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12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ING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组织中ING1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ING1mRNA的表达水平(0.5458±0.231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6625±0.1699)。ING1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三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其他病理学特征无关(P〉0.05)。结论ING1mRNA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cl-2与nm23-h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并探讨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85例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正常乳腺组织石蜡切片中bcl-2和nm23-h1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63.53%(54/85)肿瘤呈bcl-2阳性表达,bcl-2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值均〈0.05)。40.00%(34/85)肿瘤呈nm23-h1阴性表达,nm23-h1阴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32、0.001和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bcl-2与nm23-h1表达为影响癌细胞淋巴转移的主要因素(OR值分别为69.85、0.014,P〈0.001)。结论:bcl-2基因高表达与nm23-h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癌患者预后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在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二步法检测68例乳腺癌组织和24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MP-2和MMP-14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MP-2和MMP-14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9%(38/68)、58.8%(40/68),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6/24)、16.7%(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MMP-1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MMP-2 和MMP-1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OX-2和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40/52),MMP-9阳性表达率为82.7%(43/52),COX-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高表达,且两者具相关性。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如殳达匕调,增加孚嘣塘细胞的侵袭力,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TRX-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探讨COX-2、TRX-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122例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制作成乳腺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TRX-1表达。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性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及放疗,激素受体阳性病人接受5年的内分泌治疗。从手术日期到复发转移或随访截止日期(2008年7月)确定为患者无病生有溯。共有45例复发嘲多病例。结果:122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TRX-1均呈高表达,分别为58.2%、54.1%,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286,P=0.001);COX-2表达与临床分期(r=0.193,P=0.033)、肿块大小(r=0.192,P=0.034)及淋巴结转移(r=0.186,P=0.040)呈正相关,TRX-1表达与临床分期(r=0.206,P=0.023)、肿块大小(r=0.236,P=0.009)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r=0.175,P=0.054)不相关。COX-2或TRX-1表达与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27,P=0.046);COX-2和TRX-1共表达与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7)。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OX-2、TRX-1均呈高表达,两者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COX-2、TRX-1表达呈正相关,推测乳腺癌组织中TRX-1可能参与COX-2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EGFR-3和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乳腺癌中的VEGFR-3和VEGF—C的表达。结果:75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R-3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O%(39/75)、74.7%(56/75);乳腺癌组织中VEGFR-3和VEGF—C阳性表达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和VEGF—C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微淋巴管计数在VEGFR-3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R-3和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还氧化酶-2(Cox-2)与雌激素受体β(ER β)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相应正常乳腺组织中Cox-2和ER β mRNA表达,应用Gene Tools软件对RT—PCR产物电泳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35例样本中,癌组织Cox-2 mRNA表达(29例)明显增高,全距为0.03~0.99,与相应癌旁组织表达(全距0.01~0.52)和正常乳腺组织表达(很弱或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 mRNA表达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P〈0.05。癌组织中ER β mRNA表达水平(全距0~0.74)低于相应癌旁组织(全距0~0.90)和相应正常乳腺组织(全距0~1.14),P〈0.05。ER β mRNA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原发肿瘤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P〈0.05。Cox-2 mRNA的表达与ER β 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Cox-2和ER β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有关,Cox-2与ER β 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nm23基因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对122例乳腺部nm2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22例乳腺癌nm23基因性阳性率为51.6%,而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53例乳腺癌,其阳性率为28.3%,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69例,阳性主69.6%,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 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采用ACT序贯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4周后给予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次。记录不良反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 H1的表达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NG2、VEGF水平分别为(341±39)ng/L和(518±43)ng/L,低于对照组的(581±36)ng/L和(817±44)ng/L,而nm23 H1蛋白水平[(669±42)ng/ml]高于对照组[(533±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发生转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DFS为424个月,优于对照组的346个月(P<005)。 结论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远期疗效优于TAC联合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更低,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 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采用ACT序贯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1;阿霉素5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4周后给予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次。记录不良反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 H1的表达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NG2、VEGF水平分别为(341±39)ng/L和(518±43)ng/L,低于对照组的(581±36)ng/L和(817±44)ng/L,而nm23 H1蛋白水平[(669±42)ng/ml]高于对照组[(533±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发生转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DFS为424个月,优于对照组的346个月(P<005)。 结论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远期疗效优于TAC联合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更低,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