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在亚洲的发病率较高,我国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HCCA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患者就诊时多处于癌症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可切除HCCA,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不尽相同。本文基于一些现有的临床试验,对HCCA的诊断及不可切除HCCA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HCC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属支架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金属支架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3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金属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并与23例行单纯支架治疗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联合治疗组生存时间平均为11.1个月;对照组为5.1个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不能手术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RCP(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评估准确率达86.36%,本组行根治性手术26例(29.89%).出院随访61例.行根治...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管癌占人类恶性肿瘤的2%,是一种并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但可以发生于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以肝门胆管汇合部最常见,约占其中的40%-60%。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hemeier首次描述该病症。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岩 《肿瘤学杂志》2004,10(1):56-58
随着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技术方法的改善,放射治疗设备更新及技术方法的提高,放射治疗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亦增多.全文综述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以阐述放射治疗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胆管癌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肝内外胆道的任何部位,最常累及肝门周围肝管汇合处。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其治疗手段也有突破性进展。我院近15年收治肝门部胆管癌89例,现将外科治疗体会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肝门部胆管癌89...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放射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EHBDC)的58%~75%。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其根治的惟一方法。由于其发病隐匿,确诊时多为晚期,以及肝门部特殊的解剖关系,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及切净率均较低。放射治疗以往多用于无法切除、复发患者的姑息性治疗,由于治疗增益有限,故认为胆管癌具有放射抗拒性。近10余年来,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辅助性放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根治肝门部胆管癌的唯一方法,但是手术切除率及切净率均较低:局部复发是导致治疗失败及病死的最主要因素。近10余年来,随着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术中、术后放疗应用的增多,多数文献显示放疗作为手术辅助性治疗手段,对改善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诊断情况。结果 术前确诊率为84.3%;院外误诊率为57.1%。结论 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是发生误诊的潜在原因,对本病缺乏认识是误诊的直接原因。肿瘤标记物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但影像学检查更重要,其中B超应列为首选,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是一种新的、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3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85年1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36例,占同期胆管癌49.1%。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59.9岁。合并胆管结石8例,肝吸虫11例。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黄疸24例,占总数81%,其中无痛性黄疸23例,占黄疸数的80%;上腹部不适,胀痛,伴畏寒发热7例,搔痒19例。有16例误诊为“黄疸型肝炎”治疗2至4周不等。辅助检查 36例均行B超检查,显示肝内胆管轻至中度扩张34例,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6例。29例…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36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由于本病早期无特异症状,延迟诊断率达63.8%。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外,B超属选首,此外CT、PTC、ERCP、彩色多普勒、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以及术中胆道镜检查活检,均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拟定治疗方案。治疗应力争手术切除(31.4%),减黄手术(65.9%)对缓解病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一个单位1986年-2002年间治疗肝门部胆管癌291例的经验。方法 回顾1986年-2002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治疗29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纪录,病例分为2组:Ⅰ组:1986年1月-1999年1月,共157例;Ⅱ组为1999年2月-2002年6月,共134例。外科治疗手段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或内、外胆道引流术,主要是依据手术中所发现的病理情况决定。根治性切除术的标准是指切除的边缘病理上未发现残留癌细胞者。根治性切除率在两组分别为37.6%和41.2%。无切除术后30天内死亡。随访结果是通过信件、电话及门诊获得,随访率为88.8%。结果 在我国,肝外胆管癌是并非少见的疾病,近年来手术治疗的病例数有增多倾向。然而,由于肿瘤居于肝门部胆管的深在位置,所以根治性切除手术有困难,甚至联合肝切除亦难以达到根治目的,因而在两组病例中,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仅为37.6%和41.2%。在第Ⅰ组中,有4例病人于切除术后长期无瘤生存,5年以上生存率为13.3%;另有2例病人亦生存达5年以上,但癌复发,现仍在接受进一步治疗。在第Ⅱ组中尚未有5年生存者,3年生存率为13.6%。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是多态性的疾病,只有极少数表现为较“良性”的倾向,而绝大多数则于手术切除后易于复发,虽然手术似乎是已达治愈性。切除性治疗,甚至是姑息性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结果不同手术方式术后1 a生存率、2 a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情况、周围血管浸润情况、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肿瘤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及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胆管癌主要指源于肝外胆管的肿瘤,与肝内的胆管细胞癌有较大的区别。初期的症状主要有梗阻性黄疸,由于解剖部位的原因,外科治疗常因技术原因而显得困难。目前最有效的治疗仍然是切除肿瘤。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胆管癌97例,上段癌占53.6%。  相似文献   

15.
16.
肝门部胆管癌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分型、不同手术方法及随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按Bismuth—Corlette分型法,Ⅰ型7例,Ⅱ型18例,Ⅲa型22例,Ⅲb型12例,Ⅳ型20例,不能分型5例。32例(38.1%)确诊前曾有胆囊结石和(或)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史,或同时合并有胆石症。B超、CT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确诊率分别为71.4%、84.0%和91.4%。84例唐苦中,根治性切除24例,姑息性切除14例,胆道引流30例;未手术16例。总手术率为81.0%(68/84)根治性切除率为28.6%(24/84)。根治性切除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17/24)、50.0%(12/24)和20.8%(5/24),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姑息性切除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7/14)、21.4%(3/14)和0,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引流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0.0%(6/30)、10.0%(3/30)和0,非手术患者平均存活4.3个月,无一例超过1年。结论胆石症可能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诱因;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惟一有效方法,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髂化、肝部分切除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诊断情况。结果 术前确诊率为84 3 % ;院外误诊率为5 7 1%。结论 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是发生误诊的潜在原因,对本病缺乏认识是误诊的直接原因。肿瘤标记物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但影像学检查更重要,其中B超应列为首选,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是一种新的、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门部高分化胆管癌(Klatskin 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复习该院1993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16例Klatskin 瘤的临床资料,对其存档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9岁,男∶女=2∶1。13例(81 %)见明显细胞异型性,15例(94 %)见神经周围浸润。行节段性胆管切除加术后放疗者平均生存期15.7个月,比仅行胆汁引流术者(平均生存9.5个月)生存期延长约6个月(P ≤0.005),但广泛存在术后并发症。结论 Klatskin 瘤是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和病理上与良性硬化性病变较难鉴别,足够的取材有助于诊断,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和神经周围浸润是两项重要的病理学指标。积极的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及外科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及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常扩展至肝管汇合部和一侧或双侧肝管的恶性肿瘤,其中58%~75%发生在肝胆管分叉处,又称中央型胆管癌或Klatski肿瘤[1].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技术、方式的进展,对其治疗有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20.
孟岩  肖作平  张柏和  刘永明  潘慧薇 《癌症进展》2004,2(2):112-114,123
目的回顾性分析及评价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术后放射治疗的结果.方法 1992年3月~1997年12月7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其中47例术后病理显示切缘有镜下残留(R1组),47例中28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S RT组),6~15MV X线外照射,靶区剂量达45~62Gy,中位剂量52Gy.术后中位随访期30个月(4~113个月).结果(n=47)总5年生存率28%,中位生存期19.6个月.S RT组(n=28)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S组(n=19),分别为34%、29个月和14%、10.0个月(P=0.0141).结论根治性手术结合放射治疗可明显延长切缘阳性患者的生存期;早、晚期放射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