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 MRI 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术前病理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38 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ancreatic neuroendcrine tumors,PNETs)患者的 MRI 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iftsion-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按照 2018 IARC/WHO 共同分类框架标准进行分级,包括 G1-3 级。分析病灶的主要影像学征象包括∶瘤体位置、有无囊变坏死、瘤径、肿瘤形态是否规则、肿瘤边界是否清晰 、有无主胰管扩张,有无转移,强化方式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等级资料采用 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检验对比分析。结果∶38 例 PNETs中 G1级4 例、G2 级20 例、G3级 14 例。MRI图像一般特征对比提示瘤体位置(P=0.002)瘤径(P=0.010)、瘤体形态及边缘(P<0.001)、转移(P<0,001)在G1-2 级与G3 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I-2 与G3级 PNETs 间的MRI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参数ADC 值G1与 G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G1-2 与 G3 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0)。结论∶MRI 及 DWI 检查对于 PNETs 术前分级具有指导价值。瘤径大、瘤体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伴有转移、延迟期低信号及 ADC 值低均有助于高级别 PNETs 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肿瘤学的临床教学中引入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探讨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方法:选取46名在肿瘤科实习的肿瘤学专业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学生或进修医生,随机分组后分别采取MDT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待实习结束后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MDT教学组无论理论课考试成绩还是临床综合能力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P<0.05);MDT教学组的学生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等方面的教学满意度也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在肿瘤学的临床教学中逐步推广MDT模式,可提高肿瘤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6月至 2019年6月经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129 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康复新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组)和对照组(单药使用康复新液组和核黄素磷酸钠组)。3 组患者均行根治性调强放疗且放疗开始即使用药物防治黏膜炎直至放疗结束。采用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口腔黏膜炎分级标准及 VAS 疼痛评分,评价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口腔黏膜炎损伤程度及口腔疼痛程度以及药效安全。结果∶3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口腔疼痛。治疗第2 周末时,3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损伤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²=2.186,P=0.335),但随着放疗剂量增加,在治疗第4周末及第6周末时,实验组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损伤程度主要集中在1~IⅡ级,而对照组主要集中在I~IV级,实验组黏膜炎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口腔疼痛VAS评分也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在治疗第2周末时,实验组与康复新液组口腔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核黄素磷酸钠组相比,口腔疼痛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4、6周末时,实验组的口腔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较单独使用康复新液或核黄素磷酸钠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能降低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减轻口腔疼痛,进一步提高放化疗患者的耐受力,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粘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INCH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INCH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少量表达,而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肿瘤的浸润边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46.2%(12/26),淋巴结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29.0%(9/3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PINCH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一个预测肿瘤转移的新备选分子生物学指标。同时由于其表达在间质,为与肿瘤间质有关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maximum,SUVmax)与肺癌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为肺癌的综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分组,分析SUVmax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共有99例患者,其中腺癌61例,鳞癌29例,小细胞肺癌9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P=0.182)及肿瘤位置(P=0.536)SUVmax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及肿瘤最大径SUVmax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性患者的SUVmax高于女性(P=0.000),肿瘤最大径>3 cm者SUVmax高于≤3 cm者(P=0.0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P=0.000)及临床分期(P=0.000)SUVmax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SUVmax与性别(P=0.000)、肿瘤最大径(P=0.000)、临床分期(P=0.000)及病理类型(P=0.000)存在相关性;SUVmax与年龄(P=0.182)及肿瘤位置(P=0.431)无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P=0.000)、病理类型(P=0.002)及临床分期(P=0.000)是影响SUVmax的独立因素,而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对SUVmax无独立影响作用。结论:性别、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可影响肺癌的SUVmax,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是影响SUVmax的独立因素,SUVmax可能有助于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及预测其远处转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可给予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实施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教学法的作用及现实意义。方法:分析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本科生对肿瘤MDT及其发展、应用缺乏认知现状,并结合笔者所在肿瘤学教学团队回顾性对比分析2017年与2016年学员教学效果。结果:2017年MDT教学组中学员肿瘤学理论考试、肿瘤病例分析成绩均显著高于2016年对照组,且教学满意度更高,学员合作能力、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亦显著增强。结论:MDT教学模式可以培养临床肿瘤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和综合诊疗临床思维,加强本科生肿瘤疾病诊治技能、临床科研能力,培养和提升其医学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男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10年至2014年病理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的男性病例资料1 63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1 636例患者中,739例(45.17%)腋窝淋巴结转移。经单因素分析,淋巴结状态与肿瘤位置(P=0.001)、肿瘤组织学分级(P<0.001)、肿瘤大小(P<0.001)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P=0.015)存在相关性,与年龄(P=0.295)、雌激素受体(P=0.725)、孕激素受体(P=0.848)无相关性。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OR=1.368,95%CI 1.083~1.723,P=0.009)、肿瘤组织学分级(OR=1.241,95%CI 1.029~1.497,P=0.024)和肿瘤大小(OR=1.041,95%CI 1.029~1.052,P<0.001)是淋巴结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不是独立预测因素(OR=1.150,95%CI 0.800~1.653,P=0.449)。结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是男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冯婷婷  凌孙彬  刘碧霞 《中国肿瘤》2017,26(11):910-914
摘 要:[目的]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相关因素,以对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美国SEER*Stat软件搜集1990~2011年病理明确诊断为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接受原发灶切除手术的病例共418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Cox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手术范围及围手术期放疗的P值小于0.05,年龄及性别的P值分别为0.080及0.086,其余如诊断年份、种族、肿瘤位置P值均大于0.05。将经单因素分析所得P值小于0.1的因素均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年龄、肿瘤大小及诊断年份均以连续变量带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41,P=0.008)、肿瘤大小(HR=1.008,P=0.003)、性别(与女性相比,男性HR=1.656,P=0.029)、病理分化程度(总体P=0.001,与Ⅰ级组相比,Ⅱ级组HR=1.799,P=0.042,Ⅲ级组HR=4.624,P<0.001)、分期(总体P<0.001,与局限期相比,区域转移组HR=2.337,P=0.017;远处转移组HR=4.357,P=0.010)、手术切除范围(总体P=0.01,与局限切除组相比,全胰腺切除组HR=1.053,P=0.903,Whipple组HR=1.924,P=0.012)均为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龄、肿瘤较大、男性、低分化、分期较晚、手术切除范围较大为非功能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联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影像学实习教学, 强调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早期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75例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预防组为放疗第一天开始使用rhGM-CSF漱口,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放疗至出现口腔黏膜炎开始分别使用rhGM-CSF漱口及对照药物(0.9%氯化钠溶液500 ml+维生素B1240 mg+丁卡因100 mg)漱口.采用通用毒性标准(CTC)评价和记录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及损伤程度.结果 预防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5.2±3.2)、(12.1±2.7)、(12.0±2.6)d;t=3.725,P=0.001;t=3.939,P=0.000],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方面,预防组较对照组、治疗组减轻,预防组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68%(17/25),治疗组为92%(23/25),对照组为100%(25/25)(P=0.00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预防用药能更好降低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P<0.05),治疗用药能更好地降低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P<0.05).结论 rhGM-CSF早期干预能更好地改善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骨巨细胞瘤特点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获得随访的4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发病部位、手术方式、Campanacci分级、病理性骨折、肺转移与骨巨细胞瘤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 脊柱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较膝关节周围(P<0.001)、桡骨远端(P=0.005)及其他部位(P<0.001)骨巨细胞瘤复发率高;Ⅲ级骨巨细胞瘤单纯刮除术后复发率高于扩大刮除术(P<0.001)以及瘤段或分块切除术(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单纯刮除术的CampanacciⅠ级、Ⅱ级、Ⅲ级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行扩大刮除及瘤段或分块切除术后的CampanacciⅡ级与Ⅲ级的骨巨细胞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复发病例肺转移率高于无复发病例肺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病理性骨折与无病理性骨折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方式影响骨巨细胞瘤的肿瘤外科边界,与术后复发率密切相关;复发病例的肺转移率明显升高;为改善骨巨细胞瘤患者预后,临床上骨巨细胞瘤手术应考虑足够的外科边界。  相似文献   

12.
王振  许在华  孙靖驰 《肿瘤学杂志》2018,24(11):1118-1121
摘 要:[目的] 探讨IDH1基因突变及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指导胶质瘤患者临床化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运用PCR测序和焦磷酸测序方法对190例胶质瘤患者的肿瘤标本分别进行IDH1基因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分析两者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胶质瘤中IDH1基因突变在不同年龄(P=0.026)、病理分级(P=0.020)、KPS评分(P=0.004)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性别(P=0.900)、p53表达(P=0.878)、肿瘤幕上幕下位置(P=0.106)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不同年龄(P=0.488)、性别(P=0.447)、病理分级(P=0.287)、KPS评分(P=0.077)、p53表达(P=0.970)及肿瘤幕上与幕下位置不同(P=0.915)。IDH1基因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30个月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化疗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与非甲基化组30个月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 IDH1基因突变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指标,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指导化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对化疗药物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42例肿瘤患者,随机进入左卡尼汀组(化疗药物给药前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500mg/m2,n=21)或对照组(化疗药物给药前静脉注射还原性谷胱甘肽1500mg/m2,n =21).化疗第2、4、6周期详细评价外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肿瘤相关性疲劳分级和体力状况评分以及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左卡尼汀组Ⅲ-Ⅳ度神经毒性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为9.5%∶55%(P=0.001),肿瘤相关性疲劳分级3-4级患者发生率显著降低,(57.1%∶90%,P=0.017).化疗近期有效率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3.3%∶40%,P =0.760).结论:左卡尼汀对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有明显防治作用,不降低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庹樱篮  陈琴  杨文秀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0):1018-1024
目的:检查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中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 基因(tumornecro sisfactor ,alpha-inducedprotein 3 gene ,A 20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对DLBCL 进展、预后及肿瘤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104 例DLBCL 病例及其临床资料并随访部分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中P-gP和Ki-67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DNA 测序检测A 20基因外显子3、6、7 突变情况;分析A 20基因与DLBCL 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04 例DLBCL 中,A 20基因3 号外显子存在错义突变,总突变率17.3% 。其中第73位突变率在ABC-DLBCL与GCB-DLBCL病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5% vs . 2.5% ,P = 0.010);在临床分期晚和高IPI 指数的DLBCL 病例中,A 20突变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早临床分期和低IPI指数病例(P < 0.05)。 在A 20基因突变与未突变病例之间P-gP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 18vs. 52/ 86,P = 0.021),Ki-67低表达与高表达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表达/ 高表达:1/ 17vs. 26/ 60,P = 0.030);与未突变病例比较,A 20基因突变的DLBCL 病例复发率有增高的趋势(P = 0.06),生存状况较差(P = 0.016)。 结论:DLBCL 病例中A 20基因的突变对DLBCL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状况有一定影响,A 20基因突变可能是DLBCL 预后不良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状态与乳腺癌临床病理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5例乳腺癌中A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关,肿瘤<2cm者AR阳性率较高(90%),与肿瘤>5c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与2-5cm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组织学分级1级者阳性表达率高(91.3%),与组织学分级2级及3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275,P=0.0104),与淋巴转移无统计学差异。临床TNM分期Ⅰ、Ⅱ期病例与临床Ⅲ、Ⅳ期病例A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AR受体高表达类型的乳腺癌可能有较低的侵袭性及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沈杰  许灵敏  王广磊 《癌症进展》2016,14(9):864-867
目的:探讨分析新辅助化疗在治疗老年中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46例老年中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未行新辅助化疗老年中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入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率、病理有效率,对比新辅助化疗前后细胞凋亡及增殖指数,肿瘤组织Ki-67、EGFR、p53及RARβ的表达变化,并分析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及生存情况,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结果研究组化疗后临床有效率和病理有效率分别为80.43%和69.57%。化疗后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细胞增殖指数低于化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5)。化疗后Ki-67、EGFR、p53均低于化疗前,RARβ高于化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27、0.021、0.013)。研究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新辅助化疗3、4个疗程患者远期生存率高于2个疗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17)。3个疗程和4个疗程化疗患者远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从多方面改善老年中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应成为其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人乳头状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相关蛋白P16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口腔、口咽鳞癌中的表达,探索HPV感染与EGFR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P16、EGFR蛋白在口腔、口咽鳞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53例口腔鳞癌和35例口咽鳞癌组织标本及其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6、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意义。同时采用t检验、2检验和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法分析数据。结果:本组88例患者中P16阳性率为40.9%,EGFR阳性率为69.3%,P16与EGFR在口腔、口咽鳞癌中具有相关性(P<0.05,2=14.77,r=0.379)。口腔鳞癌患者P16阳性率为22.6%(12/53),口咽鳞癌患者阳性率为68.6%(24/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口腔鳞癌患者EGFR阳性率为56.6 %(30/53),口咽鳞癌患者阳性率为88.6%(31/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16阳性组患者的吸烟情况、肿瘤分化程度、复发情况和患者性别与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FR阳性组和阴性组仅在患者性别情况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口咽鳞癌中P16的表达与EGFR呈正相关,说明HPV感染状态可能影响EGFR的表达,P16、EGFR在口腔与口咽上的表达分布存在差异。P16表达与肿瘤复发、分化程度、患者性别及吸烟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环铂治疗肿瘤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到2016年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次住院治疗且接受过双环铂治疗的肿瘤患者129例,其中符合本次入选标准可供分析的病例共计40例,进而对这4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分析涉及16种瘤种,在安全性方面,双环铂治疗肿瘤的不良事件主要等级为1/2级;与治疗前相比,接受双环铂治疗后,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指标水平下降存在显著差异(红细胞:t=-3.91,P<0.001;血小板:t=-3.81,P<0.001;血红蛋白:t=-3.61,P=0.001),其他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经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分层后,显示仅在接受联合治疗后,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水平下降存在显著差异(血小板:t=-3.93,P=0.002;血红蛋白:t=-3.62,P=0.004),总胆红素水平上升存在显著差异(t=2.35,P=0.038),血清肌酐水平下降存在显著差异(t=-2.85,P=0.016)。无论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红细胞下降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环铂单药治疗肿瘤比联合治疗肿瘤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文献报道的双环铂自身毒性较低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0年-2009年连续治疗的38例病理证实透明细胞肉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时间4-242个月(平均34个月).发生转移26例,局部复发9例.全部病例的5年复发率23.7%,5年和10年转移率分别为61.0%和68.4%,转移风险累积明显大于局部复发(P=0.004).转移、局部复发、死亡的中位时间为分别为13个月,19个月和20个月.全部病例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7%、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N(P=0.018),肿瘤大小(P=0.001),肿瘤深度(P=0.002),TNM分期性(P=0.001)及手术切缘(P=0.042)可能成为预后因素.而化疗(P=0.18)、放疗(P=0.06)与肿瘤预后无明显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只有肿瘤大小(P=0.021)成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和首次广泛切除是改善透明细胞肉瘤预后的关键.肿瘤大小与转移关系密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临床观察复方蛋黄乳防治头颈部肿瘤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106例初诊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为放疗第一天和放疗至出现口腔黏膜炎时开始使用蛋黄乳至放疗结束。采用RTOG标准分别评价急性口腔黏膜炎。结果: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4级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比较,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χ2=20.219、P=0.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8.644、P=0.000。预防组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的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蛋黄乳可能明显减轻急性放射性口腔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在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