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内镜特指整合了照明、摄像、灌洗系统、工作通道的硬质杆状内镜。全内镜下脊柱手术把脊柱外科手术相关的关键要素如照明、手术视野及手术工具等进行最优化组合,使手术入路损伤最小化、手术视野照明最佳化、手术视野更清晰化及手术操作更精细化[1-5]。全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最早由Leu等[6-7]于1996年报道,此后该技术并没有得到快速改进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内镜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完善,全内镜下腰椎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目前对几乎所有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都可以做到充分的减压,可以获得良好的影像学及临床结果。但对于合并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或盘源性腰痛等需要腰椎融合的疾病,全内镜下手术仍面对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脊柱外科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虽然绝大多数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症状均可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但是仍有部分症状较为严重及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治疗。腰椎融合术目前已有约70年的发展史,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其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和主要的治疗手段[1]。目前主要的腰椎融合术式有前路腰椎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腰椎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轻度单节段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轻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节段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因退行性腰椎侧凸行多节段OLIF治疗的26例资料,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47~84岁,平均(63.17±18.31)岁。Lenke Silva分型Ⅲ型15例、Ⅳ型8例、Ⅴ型2例、Ⅵ型1例。收集术前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s角、骨盆腰椎匹配值(pelvic incidence-lumbar lordosis,PI-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a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参数;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计算植骨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联合内固定手术,一期行单纯OLIF,三节段18例、四节段8例;间隔5~10天,平均(7.2±1.7)天,二期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3例,经Wiltse入路行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12例,切开植入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术11例。住院时间平均(13.7±2.1)天。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5.9±3.4)个月。冠状面术前Cobb’s角(20.3±3.0)°,末次随访(5.4±1.4)°;术前PI-LL(30.7±8.8)°,末次随访(13.5±1.2)°;SVA术前(69.9±5.7)mm,末次随访(28.6±4.5)mm;术前PT(23.3±3.2)°,末次随访(12.1±6.1)°;腰痛VAS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6.3±1.0)分、(3.2±1.4)分、(1.8±0.6)分、(1.1±0.9)分;下肢痛VAS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5.2±0.8)分、(2.8±2.3)分、(1.3±0.2)分、(1.0±0.7)分;ODI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32.7±0.4、19.1±0.9、16.7±2.7、14.7±0.3。OLIF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侧凸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uk标准,所有患者椎间融合达到100%。术中1例出现节段动脉损伤,1例出现髂总静脉损伤;术后1例出现终板损伤;5例出现屈髋屈膝乏力,4例在术后2周内恢复,1例在术后4周随访期内消失。2例出现大腿前外侧麻木,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OLIF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侧凸围术期并发症较轻,脊柱畸形改善和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是一种微创、有效、风险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方法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6 月,我科收治 82 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 45 例接受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手术,37 例接受常规经椎间孔入路手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手术节段、术中透视次数、内镜引入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估腿痛的程度,使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评估腰部功能,末次随访时使用改良 MacNab 标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术中透视次数、内镜引入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3.38±0.61) 次、(9.60±1.07) min、(69.56±15.03) min 和 (10.18±2.88) ml,常规组中对应值分别为 (9.70±1.33) 次、(20.08±1.23) min、(78.78±15.20) min 和 (12.57±3.84) ml,改良组中术中透视次数、内镜引入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中术前、术后 1 天、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及 12 个月的腿痛 VAS 分别为 7.53±1.27、2.87±0.92、2.38±0.75、1.91±0.79、1.62±0.61 和 1.42±0.66,相应时间点的 ODI 分别为 71.11±8.94、25.56±4.80、22.13±5.00、19.11±4.68、16.36±4.50 和 14.04±4.10。常规组中相应时间点上腿痛 VAS 分别为 7.43±1.30、2.73±0.87、2.22±0.67、1.78±0.71、1.54±0.69 和 1.32±0.75,相应时间点的 ODI 分别为 68.54±8.12、23.73±5.78、20.70±5.10、18.05±4.82、15.24±4.23 和 13.08±3.58。两组组内术后 1 天、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及 12 个月的腿痛 VAS 和 ODI 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两组同一时间点上组间比较腿痛 VAS 和 OD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改良 MacNab 标准评估疗效,改良组优 15 例,良 24 例,可 5 例,差 1 例,优良率 86.67%;常规组优 11 例,良 20 例,可 5 例,差 1 例,优良率 83.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和常规组中各有 2 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 4.44% 和 5.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组中有 1 例 (2.70%) L5~S1 侧隐窝狭窄患者出现术后感觉迟钝,给予药物及理疗后 3~4 周症状完全缓解。结论经皮内镜下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技术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安全且高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降低术中辐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相邻节段退变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的1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病例,自初次融合手术至再次手术平均时间6.7(6.1~8.3)年,临床表现为初次手术后症状缓解,2次手术前6~12个月再次出现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麻木,间歇性跛行。影像学表现为融合节段的上位或下位运动节段出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退变性节段不稳定。经保守治疗效果差。须再次手术。其中10例经 CT 重建发现融合节段骨性融合,拆除初次内固定,进行相邻节段椎板减压,并咬除间盘突出侧的部分或全部关节突,切除间盘,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发现融合节段融合欠佳,保留原有内固定,向上扩大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延长内固定。1例融合不确实,行原有内固定取出,改用 Dynesys 动态椎弓根内固定并延长至上位相邻节段。手术时间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60 ml。术后随访6~18个月。采用 VAS 评价腰腿痛改善情况,ODI 评价术后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有1例因硬膜粘连出现硬膜撕裂,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伤口加密缝合,脑脊液漏愈合。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术后腰腿痛 VAS 由术前的平均6.5分降至术后的1.6分。ODI 指数由术前的35%降至术后11%。结论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再手术,在去除部分或全部关节突,谨慎分离粘连组织,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椎间孔镜间盘摘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 治疗青壮年与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7 年 5~10 月我院采用 PELD 治疗 116 例 LDH 患者,按年龄段将患者分为青壮年组 (A 组,55 例) 和中老年组 (B 组,61 例),于术前和术后 3 个月、1 年及 2 年时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及复发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和改进后 MacNab 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间腰、腿痛 VAS 和 ODI 评分术前与术后 3 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 年 A 组腰、腿痛 VAS 和 ODI 评分分别为 1.35±0.67、1.35±0.80 和 11.62±2.73,术后 1 年 B 组腰、腿痛 VAS 和 ODI 评分分别为 2.05±0.85、2.39±0.69 和 13.41±3.12,术后 2 年 A 组腰、腿痛 VAS 和 ODI 评分分别为 1.24±0.64、1.25±0.93 和 10.54±2.79,术后 2 年 B 组腰、腿痛 VAS 和 ODI 评分分别为 2.59±1.02、2.54±0.86 和 14.02±3.71。术后 1 年及 2 年随访时 A 组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 两组复发率分别为 1.82% (1 / 55) 和 9.84% (6 / 6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改进后 MacNab 标准 A、B 两组的优良率分别为 96.36%、90.16%。结论 PELD 治疗青壮年 LDH 疗效显著,应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中老年 LDH 也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可避免开放手术的弊端及全身麻醉等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行OLIF治疗的21例单节段腰椎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等感染指标变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Bridwell植骨标准及末次随访时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20~25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手术时间170~280 min,平均(229.47±56.45) 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71.42±32.44) ml;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应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共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38~64岁,平均47.3岁。其中L4~5单节段48例,L4~S1双节段4例,均行腰椎开窗减压Wallis系统置入。观察术前及术后视觉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Oswestry 残障指数评分(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及下腰痛(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分变化情况,并测量术前及术后病变节段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及椎间盘后高度(posteriordischeight,PDH)。结果术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28.3个月。手术时间70~230 min,平均113.2 min。术中出血量20~300 ml,平均82.6 ml。手术节段PDH,术前(7.80±3.2) mm,末次随访时(7.20±0.7)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VAS评分、ODI评分和JOA评分术前分别为:(7.60±1.0、39.0±3.3和17.5±2.4),末次随访分别为:(1.70±0.6、17.7±0.3和25.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为0.003、0.005和0.007)。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保守治疗缓解;另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改行腰椎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症状缓解。其余病例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假体移位等并发症,随访期间亦未出现节段不稳或邻近节段严重退变。结论应用 Wallis 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保留手术节段腰椎的活动度,中期随访疗效良好,其主要适应证为退变不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 (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DH ) 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后,可采用手术治疗缓解症状.LDH 手术方式主要有开放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盘化学溶解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或切除术、显微内镜椎间盘摘...  相似文献   

12.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但腰椎融合率与临床症状改善率之间不成止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合的相邻节段会发生退变或失稳,导致相邻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手术所存在的局限性及问题导致一些学者开始探索一些新的手术方式,腰椎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腰椎退变疾病的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腰椎管狭窄症 ( 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 ) 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增生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较正常者狭窄,刺激或压迫由此通过的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1].虽然椎管狭窄可能是先天存在的,但更加常见的原因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因此在老年人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经孔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术后联合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疼痛、机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8例LDH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54例术后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前,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变化情况、腰部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术后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最终有效随访患者:观察组42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2.08±1.14)vs.(2.65±1.22)]、3个月[(1.41±1.02)vs.(1.84±1.01)]的VAS(下肢)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3.18±1.04)vs.(3.71±1.02)]、3个月[(2.11±1.05)vs.(2.68±1.02)]的VAS(腰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16.99±2.77)vs.(18.07±2.14)]、3个月[(12.48±1.16)vs.(15.04±1.32)]、6个月[(9.58±1.19)vs.(11.35±1.15)]、12个月[(8.59±1.01)vs.(9.25±1.18)]的ODI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17.28±1.47)vs.(15.65±1.32)]、3个月[(20.48±1.46)vs.(18.81±1.47)]、6个月[(22.76±1.17)vs.(21.05±1.05)]、12个月[(23.73±1.65)vs.(22.11±1.25)]的JOA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SF-36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18.12±4.88)vs.(16.68±5.45)]、术后3个月[(25.85±4.24)vs.(21.82±4.85)]、术后6个月[(35.47±5.67)vs.(30.25±5.48)]、术后12个月[(33.34±5.32)vs.(29.65±6.97)]的身体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55.24±5.33)vs.(53.01±4.95)]的躯体角色(role physical,RP)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18.03±3.51)vs.(16.01±3.43)]、术后3个月[(23.55±4.41)vs.(20.16±4.14)]、术后6个月[(33.18±5.22)vs.(30.48±5.45)]、术后12个月[(46.32±5.71)vs.(41.16±5.53)]的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51.92±3.42)vs.(50.05±3.56)]、术后3个月[(67.0±4.25)vs.(60.0±3.75)]、术后6个月[(69.05±5.48)vs.(64.05±5.22)]、术后12个月[(67.34±5.02)vs.(62.42±5.11)]的活力(vitality,V)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MacNab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2.7%vs.75.0%,χ~2=5.028,P=0.025)。结论PTED联合康复治疗优于单一的PTED,能缓解早期腰背部及腿痛,早期及远期改善机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获随访57例患者,其中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23例,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组相比,Quadrant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在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及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与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具有相同临床疗效,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手术创伤方面具有优势,近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