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目的:评价腔内超声在直肠间质瘤诊断及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直肠间质瘤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5月至2020年05月我院46例直肠黏膜下肿瘤经直肠腔内超声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与病理诊断直肠间质瘤作为金标准进行直肠腔内超声诊断效能的验证。观察17例直肠间质瘤腔内超声参数,评价腔内超声对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价值,观察病理危险度与超声参数的关系。结果:直肠腔内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13%,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89.66%;直肠腔内超声显示,17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52.94%的肿瘤直径大于5 cm,76.47%的肿瘤为低回声,88.24%的肿瘤未发生囊性变,76.47%的肿瘤血运丰富,64.71%的肿瘤为向腔内生长型;直肠腔内超声对14例新辅助治疗患者进行评价,部分缓解57.14%(8/14),稳定42.86%(6/14),与治疗前比较,肿瘤直径减小(P<0.01),回声降低(P<0.05),囊性变增加(P<0.05),血流丰富程度降低(P<0.01)。肿瘤直径大,危险度高(P<0.01),肿瘤血运丰富,危险度高(P<0.05)。结论:直肠腔内超声在直肠间质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用于直肠间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直肠少见肿瘤的360°直肠腔内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在360°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下行外科手术及化疗的直肠少见肿瘤患者14例,根据超声及病理结果等资料,分析各种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结果  14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6个,术前超声诊断准确者8例,诊断符合率为57.1%,准确分期率78.5%。其中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28.6%),准确分期3例(75.0%);直肠肛管黑色素瘤3例(21.4%),准确分期2例(66.7%);直肠间质瘤6例(42.9%),准确分期6例(100.0%);直肠淋巴瘤1例(7.1%),超声误诊为直肠癌。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1例淋巴瘤行化疗。  结论  直肠肛管少见肿瘤种类较多,360°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肛管少见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或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疑似前列腺癌的70例男性患者,均先行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分析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常规法)或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行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联合法)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病理检查符合率,并以病理活检为对照。结果 病理活检阳性率为62.9%。常规法正确诊断前列腺癌21例,联合法正确诊断前列腺癌37例。常规法与联合法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47.7% vs 84.1%、53.8% vs 69.2%、63.6%  vs 82.2%、 37.8% vs 72.0%及50.0% vs 78.6%,二者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经直肠常规超声检查比较,联合经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对前列腺癌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病理检查符合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直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是相对少见的疾病,缺少统一的治疗规范。本研究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2年1 月~2009年4 月间收治的18例直肠GIST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肠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血便或大便次数增多。CT或MRI 显示肿块边界清楚,瘤内有出血坏死及无淋巴结肿大。18例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D117 和CD34阳性率均100% 。低危险性和极低危险性共8 例,占44.4% 。全组均经手术治疗,行局部切除12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3 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3 例。术前以伊马替尼新辅助化疗3 例,均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然后均行局部切除。随访1~84个月,5 例患者复发转移,其中3 例行伊马替尼治疗,病情稳定。另外2 例未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死亡1 例,另1 例反复局部切除后行Miles手术。局部切除组与Miles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75.0 ± 8.4)个月和(26.0 ± 11.1)个月(P=0.023)。 结论:直肠GIST的治疗方法应有别于直肠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对大部分低危险性的患者可通过各种手术路径行局部切除而达到满意效果。伊马替尼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可使部分直肠GIST患者获得保肛机会。   相似文献   

5.
夏立建  赵硕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2):120-121,F002
本文舛36例直肠癌病人使用术前腔内超声检查肿瘤病变的深度及肛诊检查估计病变深度与术后病理报告相对照。发现直肠内超声检查直肠癌浸润深度的正确诊断率为88.8%,对早期直肠癌的正确诊断率为80%,肛诊检查的正确诊断率仅为52.8%。直肠内超声对正常直肠壁显示5层结构。直肠癌超声图像为边界不规则的低回声或相对低回声区。直肠内超声的使用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肠腔内超声(ERUS)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17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分为A、B组.对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超声表现及参数进行考察,并对术前2组患者T分期、N分期准确率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中43例对新辅助放化疗反应良好,18例反应一般,21例反应较差.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肿瘤长短径明显缩短,与新辅助化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前ERUS诊断T分期准确率为78.04%,诊断N分期准确率为80.49%,与B组患者准确率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可反映新辅助化疗前后直肠病灶改变,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癌在直肠灌注状态下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点及其优势.方法 选择40例术前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清洁灌肠,给直肠灌水,经肛门将腔内超声探头置于直肠肿物下缘,进行超声检查,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特点.结果 参照病理的大体标本分型(即为溃疡型、隆起型、狭窄型),应用肛门灌注直肠腔内超声检测得到直肠肿物的上述形态学分型图像,40例病例中24例溃疡型,12例隆起型,4例环周浸润型,仅有1例溃疡型误诊为隆起型,准确率为97.5%;肿瘤上下范围小于5 cm者的超声测量值与病理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上下范围大于5 cm者的超声测量值与病理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因肠腔狭窄或极度疼痛导致肠镜无法通过者,对肿物上下范围及表面情况无法检测者或超声探头无法通过肿物区而呈现的二维图象较模糊者,应用本法均可解决上述问题.结论 直肠灌注法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可适用于各种形态直肠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80例,其中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20例,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常规超声显示恶性组多表现为乳腺腺体致密、微小钙化、边界缘毛刺和肿决影(P<0.05);良性组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多为2~3分,平均为(2.56±0.44)分;而恶性组多为4~5分,平均分为(4.56±0.32)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20例患者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造影评分与其Dukes分期、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能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能有效对良恶性状况进行鉴别诊断,并且与病理分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直肠腔内超声是评估直肠癌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同时,直肠癌的精准诊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二维腔内超声、腔内弹性成像、双重超声造影、三维腔内超声、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等多模态经直肠超声检查,在直肠癌诊断、TN分期、肿瘤临床完全缓解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均有一定进展。因此,本文将对经直肠腔内超声多模态成像在直肠癌诊疗中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经腹及直肠超声对膀胱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军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3):407-408
目的:探讨经腹及直肠超声对膀胱癌诊断和分期价值.方法:应用腹部及直肠超声诊断28例膀胱癌病例并与手术后分期及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能显示肿瘤本身的数目形态、大小、位置、分期,28例膀胱癌中,超声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2%(25/28),超声分期与病理分期对照符合率85.6%.结论:超声诊断膀胱癌及术前分期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2N0M0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的临床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例T2N0M0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组(10例)和根治性切除组(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化较好的T2N0M0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联合放化疗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在有适应证患者中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组(n=52)和根治性切除组(n=60)。术后标本行常规免疫组化病理检测,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操作更简便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内镜切割吻合器的联合应用,使得该术式更简便易行,在具有适应征患者中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直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与磁共振成像功能学及表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35例,采集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直肠组织和癌旁正常直肠组织,进行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VEGF-C mRNA及蛋白在直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直肠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VEGF-C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分析、VEGF-C蛋白表达与磁共振成像ADC值及TIC分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及癌旁组比较,癌组织组VEGF-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00 1、P<0.000 1)。VEGF-C蛋白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血管或神经浸润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VEGF-C表达水平与ADC值为负相关性(P<0.000 1)。VEGF-C表达水平与TIC分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VEGF-C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磁共振的ADC值具有相关性,可以与磁共振结合共同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唐燕  魏国李 《现代肿瘤医学》2022,(21):3951-395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辅助下穿刺联合常规系统穿刺诊断可疑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01月至2020年06月收治可疑前列腺癌患者492例临床资料,均行常规系统穿刺及超声造影辅助下穿刺,分析一般资料和前列腺癌检出情况,比较不同穿刺方案前列腺癌检出率。结果:492例患者中临床非显著前列腺癌29例,临床显著前列腺癌40例。常规系统穿刺和超声造影辅助下穿刺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穿刺前列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系统穿刺、超声造影辅助下穿刺(P<0.05)。超声造影辅助下穿刺和联合穿刺临床显著前列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系统穿刺(P<0.05);超声造影辅助下穿刺和联合穿刺临床非显著前列腺癌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系统穿刺(P<0.05)。结论:超声造影辅助下穿刺联合常规系统穿刺可提高可疑前列腺癌检出率,尤其适用于临床显著前列腺癌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中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72例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243例)及开腹组(22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42.5) min vs (232±40.4) min,P> 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8±19.3) ml vs (109±29.3) ml]、术后恢复排气中位时间[3(1~9) d vs 4(2~12) d]优于开腹组(均P< 0.05)。两组在切除标本长度、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肿瘤大小、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预防性造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中位随访40(1~83)个月,腹腔镜组、开腹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1(1~80)个月、40(1~83)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生存率、总无瘤生存率及Ⅰ期、Ⅱ期、Ⅲ期患者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式,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中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朱涛  王伟 《现代肿瘤医学》2021,(24):4353-4356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2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63例)和无并发症组(n=157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20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63例(28.64%)术后发生了并发症;两组年龄、性别、BMI、术前有合并疾病、肿瘤位置、TNM分期、肿瘤直径、手术时间、PN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疾病、肿瘤位置、手术时间和PNI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低PNI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PNI评估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必要时术前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恶性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0年到201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诊断为直肠癌并行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术患者289例,通过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资料,经ROC曲线分析将患者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不同RDW组别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而高RDW组患者肿瘤直径较大、肿瘤更易发生淋巴脉管浸润且术前巨噬细胞较高(P<0.05)。高RDW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病生存率均较低RDW组差。进一步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N分期、淋巴脉管浸润、肿瘤分化程度和RDW为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是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三阴性乳腺癌TAC化疗前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价值,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8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均进行对比增强超声造影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对比增强超声造影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患者的对比增强超声造影检查参数,以淋巴结实质内高灌注区和低灌注区的差异度(SImax-SImin)做ROC曲线,分析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41例;对比增强超声造影检查结果34例腋窝淋巴结转移,52例未见淋巴结转移,其中假阳性2例,假阴性9例,其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8.05%,特异性为95.56%,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2.69%;腋窝淋巴结转移组SImax-SImin显著大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当SImax-SImin大于临界值20.96时,对比增强超声造影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5.29%,特异性为80.77%。结论: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在三阴性乳腺癌TAC化疗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指导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式及腋窝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与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诊治的76例直肠癌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A组,n=38)采用全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对照组(B组,n=38)采用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随访5年,对两组直肠癌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以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5年生存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均较B组明显减少,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腔镜下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痛苦小、最佳美容、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endoscopic linear cutters,ENDOPATH)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T1期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T1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组(TAE组)与直肠癌传统根治术组(根治术组)。TAE组使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经肛门全层局部切除术,共39例;根治术组按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传统根治术,共53例(包括16例Miles手术和37例Dixon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TAE组和根治术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型、肿瘤大小、距肛缘距离方面对比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资料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AE组:(37.74±10.66)min,根治术组:(117.66±41.78)min]、术后住院时间[TAE组:(6.85±1.06)天,根治术组:(10.70±1.72)天]、术中出血量[TAE组:(30.21±2.97)mL,根治术组:(78.96±12.65)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AE组:2.56%,根治术组:43.39%)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均为100.00%,两组患者3年内均无复发,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TAE组:(90.31±3.82)分,根治术组:(71.59±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根治术相比,应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对T1期中低位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同样安全有效。应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根治术。应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可作为早期无淋巴转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优先选择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