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具有高度异质性,识别高危患者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区分判断患者的预后成为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一大热点。国际预后指数(IPI)作为经典的预后积分系统,其地位不断受到挑战,有多种新的预后积分体系被提出;肿瘤微环境在淋巴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PET-CT对DLBCL的预后价值在本届会议中也得到进一步肯定。  相似文献   

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多种因素影响其预后.文章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从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两方面对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淋巴肿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是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三分之二以上患者一线治疗后可缓解,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难以经诱导缓解,常表现为难治或早期复发,特别是高危(高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或伴MYC基因异常者,可使该类患者获得长期缓解的治疗方案不多.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对于复发、难治、高危、双表达淋巴瘤及特殊类型DLBCL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详细报道,文章就此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5.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极高的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免疫化学疗法作为现今的标准治疗方案,仅能保证60%的总生存率。寻找新的临床参数和生物标志物,以更好地对DLBCL患者进行分类和预后分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通过分析一系列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相关研究,对DLBCL的分型及其预后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根据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类GC型、类ABC型和“其他”型;利用广泛聚类方法将其分为氧化磷酸型、B细胞受体(BCR)-增生型和宿主应答型;通过基因与染色体改变也可以建立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异质性的模型。对异质性的研究可深化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判断预后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虽获得了明显疗效,但目前仅有10%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有治愈机会,且治疗方法有限.文章从复发难治性DLBCL的发病与耐药机制、二线治疗中的个体化选择、新药及新药联合的疗效、针对不同亚型与耐药机制的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应用及复发难治性DLBCL复发监测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成人NHL的30%-40%。化学治疗通常能改善DLBCL患者的生存预后,但是由于异质性而导致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治疗反应的不同,约有50%的患者不能通过标准的治疗方案治愈。我们结合国内外文献,对DLBCL异质性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以期对其发病机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152例≥60岁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log-rank检验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  相似文献   

1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根据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类GC型、类ABC型和“其他”型;利用广泛聚类方法将其分为氧化磷酸型、B细胞受体(BCR)-增生型和宿主应答型;通过基因与染色体改变也可以建立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异质性的模型。对异质性的研究可深化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判断预后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有许多B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结果,现重点介绍会议中关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恶性淋巴瘤.虽然R-CHOP标准治疗方案改善了DLBCL患者的整体生存,但高危患者5年总生存率仍<50%.因此DLBCL一直是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如新药的联合治疗、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抗体治疗为代表的免疫靶向治疗、如何降低治疗的长期不良反应以及寻找新的预后生物学标志物和分型系统等.文章就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DLBCL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中被定义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种类,其具有侵袭性的临床特点.近年来对该病的亚组分析、精准治疗等有很多研究,如HGBL非特指型(HGBL-NOS)与双打击淋巴瘤(DHL)预后比较、转化的DHL与原发DHL预后比较、myc伙伴基因/bcl-2/bcl-6易位、TP53表达、血清清蛋白与预后关系研究及化学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等治疗方法的探索.文章就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HGBL预后与治疗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之一.自利妥昔单抗问世以来,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直是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诱导治疗可使70%左右的患者得到治愈,但仍有30%的患者不能经诱导缓解,特别是对于老年或高危患者,有望获得长期缓解的治疗方案有限,常表现为难治或早期复发.在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告中,对于复发难治、高危及特殊部位DLBCL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了详细的报道,现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目标mRNA互补序列结合,在转录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内的不同恶性肿瘤中存在特定的miRNA表达谱。因此,体液、组织标本中miRNA的表达将有望成为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及临床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RCS)确定PNI、年龄、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情况,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236例患者中共115例(48.7%)死亡,中位OS时间32个月。患者3年OS率46%,5年OS率36%。PNI的最佳截断值为49,PNI和DLBCL预后不良风险之间表现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 χ2=34.64, P<0.01);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表明,随着PNI的变化,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下降。年龄的最佳截断值为63岁,年龄与DLBCL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上升趋势( χ2=14.86, P=0.022)。使用X-Tile软件计算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93 g/L和129 g/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累、肝脏是否受累、年龄、血红蛋白、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是否有大包块是DLBCL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bcl-2阳性、bcl-6阳性患者中,PNI<49和PNI≥49患者3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NI在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PNI≥49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38例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合随访资料 ,对DLBCL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7.7%侵犯淋巴结 ,6 0 .1%有结外侵犯 ,全组 5年生存率为 4 1.3%。多因素分析表明 ,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是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国际预后指数 (IPI)计分低危组 5年生存率为 6 1.9% ,低中危组为 4 4 .3% ,高中危组为 2 0 .2 % ,高危组为 9.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伴结外侵犯者 ,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5年生存率为 5 5 .6 % ,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近期疗效是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外侵犯病例应采取手术和化疗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