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 F as/Fasl系统及凋亡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 TU NEL方法和免疫组化标记方法检测凋亡细胞和 Fas、Fasl表达细胞。而后在光镜下计数相应的阳性细胞并计算其百分率。另外 ,还以 EL 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 s Fas的含量。结果 :( 1) MDS组BMMNC中的凋亡细胞百分率 [( 2 2 .83± 10 .14 ) % ]高于正常对照组 [( 2 .2 7± 0 .74) % ] ( P<0 .0 5 ) ;( 2 ) MDS组BMMNC中的 F as表达细胞百分率 [( 2 4.37± 6 .42 ) % ]高于正常对照组 [( 1.93± 0 .32 ) % ] ( P<0 .0 5 ) ;( 3) MDS组BMMNC中的 Fasl表达细胞百分率 [( 2 2 .2 7± 10 .5 0 ) % ]高于正常对照组 [( 4 .18± 1.0 2 ) % ] ( P<0 .0 5 ) ;( 4 ) MDS组血清 s Fas的含量 [( 9.2 4± 10 .5 0 ) μg/L]高于正常对照组 [( 7.5 5± 0 .79) μg/L] ( P<0 .0 5 ) ;( 5 ) MDS组凋亡细胞百分率与 Fas+细胞或 Fasl+细胞百分率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 ( P>0 .0 5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以及机体对其调控的失常参与了 MDS骨髓无效造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但体内可能还存在另外的机制可引起MDS患者 BMMNC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中 bcl- 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关系。方法 :以 2 0例 MDS患者、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患者、4例正常人的骨髓组织为研究对象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ABC法分别检测 bcl- 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表达 ,用 d U TP缺口末端标记 (TU NEL )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DS、AML、正常人 bcl- 2蛋白表达半定量积分值分别为 2 5 .35± 16 .6 8、6 6 .31± 10 .36、8.2 2± 2 .45 ;MDS、AML与正常对照组凋亡率依次递减 ;AML、MDS与正常对照组 PCNA阳性率依次递减 ;bcl- 2蛋白表达与凋亡负相关 (r=- 0 .6 76 1,P<0 .0 5 )。结论 :bcl- 2蛋白过度表达与细胞凋亡抑制、增殖失控关系密切 ,在 MDS向 AML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血管新生程度和骨髓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nVison免疫组化法,用兔抗人vWF(vonWille蛳brandfactor)多克隆抗体标记骨髓内皮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骨髓液中VEGF的含量。结果骨髓MVD在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液VEGF水平在AML、CML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L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各白血病组的MVD和VEGF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AML或CML组中VEGF水平和MVD呈正相关性(分别为r=0.648,P<0.05;r=0.733,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微血管数增多,提示血管新生在白血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VEGF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TRAP- EL ISA)检测端粒酶活性 ,RT- PCR法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 ( h TERT) m 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高危组 MDS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较低危组 MDS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 ( 0 .2 0 0± 0 .2 2 5 vs 0 .0 2 7± 0 .0 13,P=0 .0 37) ;正常人、缺铁性贫血 ( IDA)患者和低危组 MDS患者骨髓细胞 h TERT m RNA表达检测结果均阴性 ,而高危组 MDS患者和急性白血病 ( AL )患者骨髓细胞均表达h TERT基因 ;h TERT m 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 ( r=0 .774 ,P=0 .0 2 4 )。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 h TERT基因 m RNA水平的异常表达能反映出 MDS病情的进展。定期检测 MDS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和 h TERTm RNA水平的表达可作为观察 MDS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血管新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新生及其调控机制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发病机制、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l例MDS患者根据病情分成两组,将难治性贫血(RA)、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伴RAS分为A组,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型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伴有RAEB—t分为B组。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4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用ELISA的方法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结果:MDS急者的MVD普遍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但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37,P>0.05);而B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6.98,P<0.001)而且A、B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t=5.37,P<0.05)。MDS患者VEGF水平显示:A、B两组均较对照组增高,且随着MDS向急性白血病的转化而逐渐增高,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2.86,P<0.02),而B组增高更为明显,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6.47,P<0.001),B组较A组增高(t=3.486,P<0.002)。结论: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因素的异常在MDS的发生、发展及估计预后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0例初治的 MDS患者及 2 0例对照组患者 TSGF水平 ,并监测 2 4例 MDS患者治疗后的 TSGF水平。结果 :初治 MDS(RAEB及 RAEB- T)患者治疗前 TS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及 RA、RAS组患者 (P<0 .0 5 ) ,RA及 RAS患者治疗前后的 TSGF水平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RAEB及 RAEB- T患者治疗缓解后血清 TSG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呈下降趋势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TSGF水平测定有助于 MDS中 RAEB及 RAEB- T与良性血液病的鉴别 ,也有助于 MDS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其与血砷浓度的关系.方法 40例MDS患者给予复方青黄散治疗,于治疗后6、9个月分析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与血砷浓度的关系.结果 治疗6个月时,血液学进步率32.5%(13/40),总有效率87.5%(35/40).21例患者治疗前依赖输血,治疗后6例(28.5%)完全脱离输血,6例(28.5%)输血量减少50%以上;中性粒细胞由治疗前的(0.50±0.13)×109/L上升到(0.93±0.33)×109/L(t=4.130,P=0.0008),血红蛋白由(71.06±14.82)g/L上升到(80.41±27.35)g/L(t=2.233,P=0.0321),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时,76.2%(16/40)的患者摆脱输血或输血量减少50%以上;血小板计数由治疗前的(45.04±24.38)×109/L上升到(60.65±29.46)×109/L(t=2.241,P=0.0335).40例患者治疗1、3、6个月时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5/40)、10.0%(4/40)、5.0%(2/40),均为轻度.12例治疗前肝功能异常患者中,6例治疗后恢复正常,6例明显减轻,无新增肝功能异常病例.10例治疗前心肌酶增高患者中,1例治疗后恢复正常,9例明显减轻,无新增心肌酶增高病例.治疗前后均未见肾功能指标异常病例.患者治疗前血砷浓度(7.71±5.65)μg/L,低于治疗1、3、6个月时血砷浓度[(29.27±9.07)μg/L、(27.79±10.18)μg/L、(31.98±12.55)μg/L,均P<0.0001],治疗1、3、6个月时血砷浓度维持稳定(P>0.05).治疗有效组血砷浓度[(33.48±12.56)μg/L]高于无效组[(21.46±6.00)μg/L](t=2.089,P=0.035).治疗第1个月时有12.5%(5/40)的患者发生轻度消化道不良反应,血砷浓度[(16.93±1.80)μg/L]低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31.78±1.39)μg/L](P<0.0001);治疗3、6个月时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血砷浓度逐渐提高.结论 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疗效显著,消化道不良反应轻微,无需停药,对心、肝、肾脏器功能无损伤.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及维持有效血砷浓度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微量甲基纤维素法测定了19例MDS病人骨髓CFU-GM,结果集落数(9±9/10~5MNC)低于对照组(P<0.01),集丛数(427±188/10~5MNC)和丛落比值(98.7)则高于对照组(P<0.01,P<0.05)。骨髓呈GO-I,GO-Ⅱ,GO-Ⅳ生长的病人集落和集丛内细胞大多数为分化不良的粒细胞。85%的GO-Ⅱ病人发展为急性白血病。骨髓生长类型与临床预后有密切相关性(R_s=0.84,P<0.05。结果提示测定骨髓CFU-GM生长类型和集落定量对判断MDS预后、残存造血功能和指导化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治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治疗缓解率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用 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 (WBC) <2 0× 10 9/ L组和 WBC 2 0× 10 9/ L~ 5 0× 10 9/ L组分别与 WBC >5 0× 10 9/ L组比较 ,缓解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和 P<0 .0 5 ) ;根据初诊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 DH )值 ,将 CR组与 PR组、CR组与 NR组两两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低年龄组 (16岁~ 5 5岁 )治疗缓解率 (6 7.1% )大于高年龄组 (>5 5岁 )缓解率 (6 0 .4% ) ;初诊时外周血及骨髓 (BM)中原始 +(早 )幼稚细胞比例数低者治疗缓解率高于比例数高者治疗缓解率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患者年龄、初诊时 WBC、L DH、外周血及 BM中原始 +(早 )幼稚细胞比例数均为 ANL L治疗缓解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的诊断、预后评价、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继发性 MDS的病因学特征。方法 对原发性 MDS 4 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常规骨髓涂片发现病态造血阳性率为 5 9.5 %( 2 5 / 4 2 ) ,而骨髓病理活检检出率为 83 .3 % ( 3 5 / 4 2 ) ,明显高于骨髓涂片 ( P<0 .0 5 ) ;5 5 .0 % ( 2 2 / 4 0 )的 MDS有染色体核型异常 ,常见的核型异常依次为 :del( 2 0 ) ( q11) , 8,- y,- 5 / 5 q- ,- 7/ 7q- ,- 9/ 9q- ,and - 13 / 13 q- andder( 15 ) ( p13 ) ,染色体易位多发生在 RAEB与 RAEBT患者 ;免疫学指标血清 s IL - 2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TNFα、T4 / T8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IPSS预后评分与临床随访半年的疗效评定基本一致。结论  MDS有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紊乱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 MDS亚型、转归密切相关 ;IPSS评分系统可作为对 MDS早期预后评定的首选标准  相似文献   

11.
Macroscopic study of surgical samples sent to the histopathology lab provides the first diagnostic approach. Obtaining quality photographs of these pieces facilitates proper case documentation for publication, shar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This device has been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enucleated eyes but it could be used for a wide diversity of human or animal samples including thyroids, pituitary glands, prostates… It can be coupled to any smartphone camera.The Black and White Box is an affordable and easy option for taking gross pathology photographs of high quality. In this work we provide full instructions on how to make i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4例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临床表现为血性和水样黏液性白带增多 ,均见宫颈糜烂、肥大 ,呈桶状 ,表面可呈结节状。镜下表现为宫颈腺体增多且大小不一 ,腺体形态类似正常宫颈腺体 ,并向深层浸润 ,浸润生长的腺体呈分枝状 ,部分腺上皮有异形。结论 :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 ,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肝癌免疫组化诊断谱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ong W  Tan L  Zhang S  Xian Z  Wu W  Pan J  Zhang X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553-556
目的:探讨鉴别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肝转移性腺癌(MAC)的免疫组化诊断谱特点。方法:对手术切除的300例HCC、35例ICC和30例MAC分别进行AFP、Hep Pau 1、CK18、CK19、CA19-9、CD34和pCEA等7种免疫组化染色,将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综合性能计分(CCS)≥8分的抗体定为具有高度诊断价值。结果:CCS≥8分的抗体在HCC中为Hep Par 1和CD34,在ICC中为CK19,在MAC中无。Hep Par 1的CCS(9分)明显高于AFP(7分),其对HCC的敏感性达到83.7%,特异性达到96.7%。结论:HCC的一线抗体由Hep Par 1和CD34组成,二线抗体由pCEA和AFP组成:ICC的一线抗体为CK19,二线抗体为CA19-9。由3种一线抗体组合成肝癌的核心免疫组化谱,酌情使用二线抗体,可以较好地解决对HCC、ICC和MAC之间的免疫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乳腺腺纤维瘤癌变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腺纤维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196 3- 2 0 0 1年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腺纤维瘤癌变 11例进行分析 ,重点分析诊断方法、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结果 :11例均为手术检出 ,其中 8例为管内癌 ,1例小叶原位癌 ,2例浸润性导管癌。保守性手术 8例 ,根治术或仿根治术 3例 ,随访 3个月~ 2 5年 ,均健在。结论 :乳腺良性肿瘤均应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本病属乳腺癌的早期病变 ,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362例急诊病理采用细胞印片辅以快速石蜡切片的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合进行的急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41%,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94.48%,良性肿瘤符合率为97.99%。两者各有优势,细胞印片简便、迅速、印片范围广,3~5分钟既可诊断;快速石蜡切片分类较明确。两者相辅相成,比只用单一冰冻或快速石蜡切片诊断要全面而快速得多。  相似文献   

16.
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乳腺切片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Tian Y  Li S  Fu X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90-292
目的了解乳腺乳头状瘤病的生物学特性,重点观察其早期癌变及与大导管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对行全乳腺切除或根治术的重度乳头状瘤病14例、乳头状瘤病癌变22例进行次连续大切片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两类病变分布均较广泛,分布在两个象限以上者分别占71.4%(10/14)和63.6%(14/22)。在乳头状瘤病癌变病例中,发现乳头状瘤病组织与癌组织常相互交错分布,可见前者移行为后者。两者伴发大导管乳头状瘤亦较常见。结论乳头状瘤病是乳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其与大导管乳头状瘤可能发生自同一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恶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腺瘤的形态特点、临床分期、治疗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诊治的64例恶性胸腺上皮肿瘤,按照Levine等提出的恶性胸腺瘤的标准分为Ⅰ型和Ⅱ型,参照Muller-Hermelink等提出的组织学分型标准对MT进行分类,依Masaoka提示的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MT41例,TC23例。MT中无一例髓质型及混合型。皮质为主型、皮质型、分化好前胸腺癌、鳞癌及淋巴产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与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期增进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4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和200例胃癌患者比较其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肿块部位、内镜及大体分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组织病理学等临床资料,并详细分析12例早期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9例PGL和200例GA组患者,均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PGL多发于胃体及胃窦,病灶常为多发溃疡或巨大结节,GA组病灶以胃窦部为主,常呈单发溃疡;PGL组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PGL术前诊断率显著低于GA组(P<0.05).12例早期PGL患者中,8例为Ⅱc型病变,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内镜检查示胃黏膜有多发糜烂溃疡时,应考虑PGL可能.早期PGL确诊后通过手术、化疗或根除Hp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查癌症患者切除淋巴结内有无微小癌转移 ,具有临床、病理重要性。方法  350例 期癌症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 94例 ,乳腺癌 112例 ,食管癌 115例及外阴癌 2 9例病理报告无癌转移的淋巴结 3715枚。应用单克隆抗细胞角蛋白 ( AE1/ AE3)、抗上皮细胞膜 ( EMA) ,及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重新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的 32 .3% ( 113/ 350 )、被检淋巴结的 5.5%( 2 0 3/ 3715)有淋巴结内隐匿性肿瘤转移。肺癌患者及被检淋巴结的阳性率均比其他肿瘤高。肺鳞癌58%、腺癌 53.8%的淋巴结为阳性 ,分别比食管鳞癌 2 2 .5%、外阴鳞癌 10 .3%及乳腺癌 2 7.7%高 ( P<0 .0 5)。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显示 :淋巴结阳性患者比阴性者预后更差 ( P<0 .0 5)。结论 说明免疫组化技术可大大提高淋巴结微小癌转移的检出率 ,其阳性率的不同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经过甚至癌患者的死亡率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卵巢交界性黏液瘤(mucinousborderline overian tumor,MBT)的病理诊断和生物学行为始终存在较多争论。目前,对于卵巢交界瘤有的仍按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结果多数患者接受过分的治疗。近期研究证实,MBT和它伴同的上皮内癌及微浸润癌在排除了腹膜假黏液瘤和转移癌后,预后良好。500例MBT经随访,死亡率为1%。分析死亡原因认为,肿瘤内存在的破坏性浸润未被发现或者将腹膜假黏液瘤及转移癌误诊为MBT,结果出现了死亡病例。MBT伴上皮内癌的诊断标准为腺上皮细胞增生至3~4层以上,胞核明显异形性,其生存率为100%。MBT伴微浸润的诊断标准是肿瘤间质内出现单个或呈巢状排列的癌细胞浸润,癌灶直径3~5mm,经随访无1例复发和死亡。卵巢黏液癌的浸润特点是“融合性和膨胀性浸润”,若出现间质浸润则要考虑为转移癌。卵巢黏液癌内有80%为转移癌。卵巢原发性和转移性癌的病理诊断除根据上述特征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