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3例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根据术前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粒子活度为0.4-0.8mCi,间距为0.5~1.0cm,共植入粒子10~3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并进行质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结果:按照WHO疗效评价标准,1、3和6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48.5%、67.7%和80.0%。全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其中1~2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26个月,3~4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11个月;全组1年生存率为66.7%(22/33),其中1~2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85.0%(17/20),3~4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38.5%(5/13)。并发症包括针道少量出血4例,局部脑坏死5例。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对中晚期肺癌的疗效、并发症及毒性不良反应。方法2003年9月~2004年6月之间对3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行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加或不加化疗,每1~2个月CT复查一次,随访1~9个月。结果全组32例共植入粒子541粒,平均每例植入粒子16.9粒,粒子分布满意率99.4%(538/541);粒子植入剂量效果满意率87.5%(28/32)。近期疗效:CR25.0%(8/32);PR53.1%(17/32);NC21.9%。总有效率(CR PR)78.1%(25/32);症状缓解;止痛有效率83.3%(10/12)。结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为一种近期疗效满意、微创、低毒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并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5I粒子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不同肿瘤来源的骨转移患者的52个病灶行^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观察骨痛缓解情况。路及术后骨转移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骨转移灶的止痛有效率为92.5%,其中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缓解率为92.5%;治疗后疼痛分级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2个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部分缓解病灶为12个、稳定32个、进展8个。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组织间永久植入^125I粒子治疗肿瘤转移灶疗效确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严重度较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采用碘125(^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的靶向优势,探讨微创植粒在Ⅲ、Ⅳ期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经常规治疗或其它疗法难以控制和部分初治的中晚期肺癌(其中中央型15例)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制定布粒计划,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单针分次植入^125I粒子进行近距离放疗。植粒后CT检查布粒情况和有无并发症。3~7天内同步或分期进行化疗与其它疗法治疗。每3~4周采用胸片、CT、MRI观察肿瘤缩小效果。结果粒子分布满意率为83.3%(35/42)。近期总有效率为85.7%,其中完全缓解率为26.2%(11/42),部分缓解率为59.5%(25/42),无变化率为14.3%(6/42),止痛有效率为83.3%(15/18)。并发轻度出血13例(31.0%),其中肺内渗血8例(19.0%),咯血5例(11.9%);少量气胸3例(7.1%);粒子移位1例(2.4%);全组未发生白细胞降低和放射性肺炎。结论微创植粒创伤小,并发症轻,安全有效,可有选择地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56例(A组),植入时均根据肿瘤大小确定^125I总活度、粒子植入数及粒子分布。传统全身化疗56例(B组),采用TP方案化疗4周期。结果:A组56例患者实施手术均成功,随访2个月-18个月,8例肿瘤完全消失,32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5例进展,中位生存期14.6个月。A组总有效率(CR+PR)为71.43%,1年生存率与2年生存率分别为67.86%(38/56)和26.79%(15/56);B组总有效率为42.86%,1年生存率与2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32/56)和19.64%(11/56);中位生存期为11.6个月。A组患者术中出现气胸8例,肺压缩小于30%,经保守治疗好转;未见粒子迁移,白细胞减少及放射性肺炎并发症。B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7.2%,发生恶心、呕吐42例(75.0%),腹泻9例(16.1%),脱发51例(91%),缓解率为70%。结论:CT导向下^125I植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短期内降低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优于全身化疗,是治疗肺癌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40例NSCLC中,初治24例,复治16例。男32例,女8例。年龄60~75岁。均行CT引导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后3~5天,予GP方案:GEM1000mg/m^2,静滴30min,第1、8、15天;DDP30mg/m^2,静滴,第1~3天,28d为一周期,化疗2~4个周期。粒子植入后2个月(即化疗2周期后)进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结果^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2个月后,40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全组CR9例,PR23例,SD5例,PD3例,总有效率80.0%。初治组24例中,CR6例,PR14例,SD3例,PD1例,有效率83.3%;复治组16例中,CR3例,PR9例,SD2例,PD2例,有效率7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化疗对不能手术的老年NSCLC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去势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9例早期前列腺癌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和适时计划指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7例粒子术前行去势术,21例粒子植入后同时行去势术,11例粒子治疗后联合药物去势治疗。粒子治疗的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s,MPD)为145—160Gy,尿道剂量低于400Gy。^125I粒子活度0.35—0.50mCi,中位植入69颗(19—97颗)。结果:失败标准为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治疗后升高〉4ng/ml,≤〈4ng/ml为生物化学无进展生存(biochemical disease—free survival,BDFS)。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36例粒子治疗后达到BDFS,3例分别在粒子治疗后6、8和36个月PSA升高,2例行内分泌治疗,1例行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2年和3年BDFS分别为94.8%(37/39)和92.3%(36/39)。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和Ⅱ级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7.7%(3/39),没有Ⅲ级和Ⅳ级直肠反应。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Ⅱ级和Ⅲ级尿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8%(20/39)、17.9%(7/39)和2.6%(1/39),对症处理好转。2例粒子移位,没有相关并发症。结论: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局部复发宫颈癌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4月至2004年9月,采用CT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局部复发宫颈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都是术后放化疗后或单纯放疗后局部复发或盆腔复发者。术前使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预计划,术后进行位置验证和质量评估,全部患者均植入0.5—0.8mCT的^125I放射性粒子,平均每例患者植入的粒子数为24颗。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X线及CT验证未见粒子游走及丢失,计划剂量分布比较满意,术后随访肿块明显缩小,环境污染监测符合国家标准。结论CT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的方法安全可行、创伤小,近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是宫颈癌局部复发患者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开胸手术直视下肿瘤内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16例,观察患者术后生存率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术后肺不张缓解率100.0%(16/16),疼痛缓解率87.5%(14/16),术后12、18和24个月生存率93.8%(15/16)、56.3%(9/16)和43.8%(7/16)。其他症状也明显缓解。结论:对于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肺癌患者(主要为ⅢB患者),^125Ⅰ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近距离组织间照射治疗与传统放疗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精确的定位,可靠的疗效,最小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晚期肺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手术结合^125I粒子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我们于2004年03月至2009年04月采用手术切除加术中永久植入^125I粒子相结合方法治疗28例食管癌患者,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5I粒子植入法治疗放疗后未控与复发的妇科肿瘤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放疗后未控、复发的子宫颈、阴道、外阴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放疗后未控、复发的21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法再放疗的近期疗效。^125I放射源规格为0.8mm×4.5mm,活度20.72~29.60MBq。采用TPS系统制定治疗计划。子宫颈、阴道癌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阴癌可在直视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以验证粒子排序及粒子数目。术后1、2.4、6、12个月各复查1次;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近期疗效以6个月复查结果为准。结果21例患者中CR18例(85.71%);PR3例(14.29%),有效(CR+PR)率为100%。直肠、膀胱反应未明显增加。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补救性治疗措施之一,对局部病灶的有效率是肯定的,但不能代替常规的手术、放疗手段,特别是对初诊患者。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临床难治性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疗效.[方法]14例难治性恶性肿瘤15个病灶,瘤体直径5.0cm~10.0cm,平均7.0cm.根据粒子植入术前14d内CT图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植入125I粒子.植入后即刻及术后1~8个月CT复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14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11例粒子分布满意,3例粒子分布欠均匀,2例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对肿瘤冷区进行粒子补充,另1例患者拒绝再次植入术.单个瘤体内植入粒子数为9~85粒(平均47粒).14例患者15个病灶,完全缓解(CR)2个;部分缓解(PR)12个;无变化(SD)0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93.3%(14/15).除1例阴道癌术后盆腔转移患者粒子植入术后联合静脉化疗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其余13例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常规放化疗无效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8月接受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10例晚期头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125I粒子平面插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术后5—14天疼痛缓解,有效率80%,2例无效。10例患者局部肿瘤完全缓解8例(80%),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协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和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采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1年生存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疼痛得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和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8月接受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10例晚期头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计算机立体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125Ⅰ粒子平面插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术后5-14天疼痛缓解,有效率80%,2例无效。10例患者局部肿瘤完全缓解8例(80%),部分缓解1例,无效1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头颈肿瘤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Y  Huang ZL  Wu PH  Zhang FJ  Zhao M  Huang JH  Fan WJ  Li CX  Gu YK  Zhang L  Gao F  Li W 《癌症》2008,27(10):1082-1087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出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7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7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转移淋巴结共计57枚,直径1.0~5.5 cm;其中直径<2 cm 20枚(35.1%),≥2 cm、<3 cm 21枚(36.8%).≥3 cm、<4 cm 10枚(17.5%),≥4 cm 6枚(10.5%).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2.2~3.3)×107 M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或PET-CT.结果:治疗前17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中13例于术后5~14 d内疼痛缓解.有效率76.5%.4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38例(80.9%),部分缓解4例(8.5%),无变化3例(6.4%),进展2例(4.3%),总有效率89.4%.主要的并发症为少量出血7例(14.9%).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近期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5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实施放射性125I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组织间植入,先利用TPS制定计划,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及中人氟安,植入后即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淋巴结内的分布情况,之后每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56例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内分布满意,短期有效率98.2%(55/56),其中CR 96.4%(54/56),PR 1.8%(1/56),NC1.8%(1/56),PD 0%(0/56)。结论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化学性粒子中人氟安是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效果可靠、操作安全、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Ⅱ~Ⅲ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04例行肿瘤根治术,术中将125I粒子植入可能残留癌组织的区域和癌细胞转移途径的淋巴结区域.术后5~7 d查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X线片检查观察125I粒子分布状况,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获随访,无死亡.其中发生肠瘘1例,经积极治疗痊愈.8例患者1周内白细胞(WBC)降至3×109/L,经对症治疗后,WBC回升到4 ×109/L以上,免疫指标测定低于正常值.其他生存患者随访中未出现因植入粒子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Ⅱ~Ⅲ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方法 简单、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在基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brachytherapy effectiveness of I(125) seeds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prosthesis in malignant sarcoma therapy.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of I(125) seeds and artificial prosthesis was implanted to replace tumor section for three clinical cases-2 malignant osteosarcoma patients and 1 malignant soft-tissue tumor patient- through the direct operation. RESULTS: Approximately 14-18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results of our post-operational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tumor tissues of 3 patients had been completely removed. The limb functions recovered well. The brachytherapy of the combination of I(125) seeds and artificial prosthesis in malignant tumor improved the curative effect. No tumor existed, and no infection occurred. CONCLUSION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method was safe and easy. No side-effect was observed after the implantation of I(125) seeds. The brachytherapy was proven to be a potential method for patients who were at high risk to recrudesce the malignant osteosarcoma of tumors after the tumor excis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的显像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血糖类抗原125(CA125)持续升高水平和临床随诊结果,评价PET/C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患者中,经病理结果、血CA125持续升高水平、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肿瘤复发及转移者25例,没有复发、转移者26例,假阳性者3例,假阴性者2例,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6%(25/27)、89.7%(26/29)、91.1%(51/56);转移灶分为阴道残端、全身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PET/CT显像对各转移灶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5%(7/8)和97.9%(47/48)、95.0%(19/20)和91.7%(33/36)、91.3%(21/23)和90.9%(30/33);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