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列卫联合HA方案治疗20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eng FY  Zheng WY  Liu XL  Song LL  Xu B  Zhang Y  Huang F 《癌症》2003,22(8):840-843
背景与目的:格列卫是2001年5月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挽救性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CML)的基因靶向药物,单药治疗由CML转变来的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较低。体外实验显示,格列卫与多种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但有关其临床联合应用的报道极少。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应用格列卫联合HA方案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AL)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43岁)Ph+-AL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均>30%,Ph染色体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双标双融合bcr/abl异位探针检查的阳性率均≥90%,其中由CML转变的Ph+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Ph+-ANLL)17例、Ph+-ALL1例,原发性Ph+-ALL2例。表现复杂核型15例,t(9;22)5例。确诊至本治疗前的中位时间为4个月,其中18例曾用多种化疗方案2~4疗程治疗无效。本次治疗,20例均口服格列卫0.3~0.6g/d,疗程中位数2.5(1~6.5)月;Ph+-ANLL患者联合HA(HHT1~2mg/d,持续静脉滴注6~24h,Ara-C30~50mg/d,10~14天/月);Ph+-ALL患者联合HAOP或DVP方案(HA剂量同前;DNR40mg/d,1~3天,持续静脉滴注;VCR每周2mg,静脉推注,强的松60~80mg/d,1~14天),疗程中位数2个。发生骨髓抑制者减量或停用格列卫,同时加用G-CSF;格列卫的骨髓细胞学和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 AML)患者细胞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 7例初诊为 Ph染色体阳性 AML 患者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细胞免疫表型检测 ,结合患者白细胞数、感染情况及临床治疗的疗效和生存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Ph染色体阳性 AML7例 ,占同期 AML 患者的 3 .5 % ,细胞免疫表型伴淋系表达率高 (占 4 2 .9% ) ,CD3 4表达均阳性。完全缓解率为 4 2 .9% ,平均生存期 11个月。结论  Ph染色体阳性 AML在细胞免疫表型、形态学及临床特征方面有其特殊性 ,疗效差 ,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h^ 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否具有一致的生物学特征并分析2组间预后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以年龄14岁为界,将所有ALL分为成人(aALL)和儿童(cALL)2组,除全部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外,15例患者接受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有变异Ph易位均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证实。结果:Ph^ aALL和Ph^ cALL的发病率分别为14.4%(35/243)和5,4%(8/14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6),2组间其他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皆无显著性差异。Ph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占全部病例的16.5%,常见的异常包括-7,Ph^ ,del(9)(p11-12),del(20)(q11-12)。成人组及整体惠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组较之单纯Ph组具有更低的血小板计数(P=0.002;P=0.016)。成人组及整俅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缓解者生存期显著皆高于未缓解者(P=0.002;P=0.003)。成人组CD34^ 患者组缓解期及生存期显著短于阴性组(P=0.015;P=0.025),儿童组由于病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Ph染色体阳性的儿童和成人ALL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CD34表达在成人组与整体患者组预后影响的差异可间接反映出Ph^ aALL和cALL预后相关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 Ph阳性急淋的细胞遗传学、临床疗效及预后 ,并对比成人和儿童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 2 1例初治 Ph阳性急淋患者的 CR率 ,以及不同巩固方案的疗效 ,同时对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儿童与成人患者在疗效以及预后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本组患者 CR率为 76 % ;在各种不同巩固方案中 ,大剂量 Ara-C DF S为 ( 10 .944± 1.774)月 ,中位生存时间 19月 ,未用大剂量 Ara-C DFS为 ( 2 .840± 0 .95 5 )月 ,中位生存时间 8月 ,P值分别为 0 .0 0 3、0 .182 ;CTX/VP1 6使用者 DFS为 ( 7.6 6 7± 1.85 8)月 ,中位生存时间 19月 ,未用 CTX/VP1 6DFS为 ( 2 .75 3± 1.0 46 )月 ,中位生存时间 8月 ,P值分别为 0 .0 395、0 .0 32 6。结论 :儿童与成人Ph阳性急淋临床表现相似 ,预后较差。巩固强化治疗使用大剂量 Ara-C、含 CTX/VP1 6的方案可能取得相对较好的疗效 ,但由于例数尚少 ,尚难下定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核型中具有Ph样染色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核型中具有Ph样染色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1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型为:47,XY,+8,t(12;22)(p13;q11)[20],t(12;11)产生一个Ph样染色体。患者明确诊断后放弃治疗。患者2诊断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为:48,XY,t(11;14)(p11;q32),+12,t(14;22) (q32;q11),der(20),+Mar[20],其中t(14;22)产生一个Ph样染色体。给予长春新碱、阿糖胞苷、泼尼松联合化疗,未取得缓解,患者于入院后15 d出现意识模糊,昏迷,遂放弃治疗。2例患者荧光原位杂交均未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结论 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可存在Ph样染色体,与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6.
Ph染色体是1960年Nowell等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首先记载,即9号和22号染色体长臂易位t(9;22)(q34;q11).在CGL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Ph(+).因此,它已成为该病的重要标志.70年代以来,在急性白血病中也发现有Ph染色体,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尤为常见.儿童癌症研究组(CCG)最新报告[1]2.3%的儿童ALL呈Ph(+),而Secker-Walker报道[2]成人ALL患者中则高达25%.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均发现Ph+ALL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超过50岁组高达43%.现对Ph+ALL患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临床特点、细胞表面标记物、治疗及预后等若干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1例具有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的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患者,结合文献回顾,阐述其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确定白血病诊断及免疫分型,常规染色体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确定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及拷贝数,并进行系统的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典型ALL特征,FISH检测核型结果示Ph染色体阳性。常规BCR-ABL分型试剂盒未检测出任何扩增曲线,进一步用BCR-ABL少见型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患者给予达沙替尼联合VICP方案化疗,首次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巩固及强化治疗,5个月后复发,出现T315I突变,再诱导未缓解,于发病6月后因感染死亡。结论:少见型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AL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Q-PCR扩增条带。结合文献复习,单纯e1a3型Ph染色体阳性ALL治疗反应及预后与其他类型者间未见明显异常,但伴有T315I突变者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性,53岁,2016年12月因出现发热、乏力,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52.09×109/L,血红蛋白(Hb)137 g/L,血小板计数(Plt)22×109/L.2017年1月3日因发热、乏力半月余,就诊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 胸骨压痛明显,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四肢无水肿.查血常规:WBC 95.39×109/L,Hb 100 g/L,Plt 18×109/L.外周血细胞形态示:原始淋巴细胞44个,幼稚淋巴细胞50个,成熟淋巴细胞3个. 骨髓细胞学示: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占0.98,胞体大小不一,以大为主;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主要表达HLA-DR、CD10、CD13、CD19、CD20、CD22、CD33、CD34、CD38、CD123、cCD79a和TdT.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7~50,XX,+5,+8,t(9;22)(q34;q11), der(22)t(9;22)(图1). 腹部彩色超声示:餐后胆囊、脾大(脾门处厚4.8 cm,肋缘下及边),肝、胰、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细胞型,双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予VD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方案化疗,同时予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靶向治疗,并定期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化疗第22天复查骨髓细胞学示完全缓解骨髓象.此后予CAM(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巯基嘌呤)方案化疗1个周期,复查骨髓细胞学示完全缓解骨髓象. 监测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形态均正常,复查染色体核型:46,XX(图2).目前患者仍在后续治疗随访中.  相似文献   

9.
刘秀娥  李智萍 《白血病》1998,7(1):19-22
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71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29例ALL中,白血病只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者23例,同时表达淋髓两系相关抗原者5例,即无淋系亦无髓系统原表达者1例;42例AML中,髓系相关抗原阳性者39你,其中12例同时表达淋系相关抗原;无髓系抗原表达者3例。结果提示通过对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不仅有助于AL的免疫学分型,而且表明AL时抗原表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9月至2018年12月行allo-HSCT的Ph+ALL成人患者29例。移植前处于CR1 23例;CR2 3例;CR3 1例;未缓解(UR)2例。无关供者相合1例,同胞全相合5例,亲缘单倍体23例。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预处理方案: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者1例,TBI/Cy者13例,TBI/Flu者7例,FBA者5例,CBA者3例。21例患者移植后使用TKI维持治疗至MRD阴性后1年。结果:26例获得完全造血重建,另3例患者获得ANC重建,未获得PLT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 13(3~54)个月,死亡10例(34.5%),死于疾病复发者6例,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者4例(感染2例,严重肝脏GVHD 1例,TA-TMA 1例)。复发患者中均有相关高危因素(移植前未缓解及MRD阳性)。总生存率为65.5%。预期2年DFS 60%,预期2年OS 66%。移植后使用TKI维持组及不维持组预期2年DFS分别为78% vs 46%。结论:allo-HSCT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使用TKI维持治疗可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71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29例ALL中,白血病细胞只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者23例,同时表达淋髓两系相关抗原者5例,既无淋系亦无髓系抗原表达者1例;42例AML中,髓系相关抗原阳性者39例,其中12例同时表达淋系相关抗原;无髓系抗原表达者3例。结果提示通过对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不仅有助于AL的免疫学分型,而且表明AL时抗原表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hen Y  Li J  Xue Y  Zhu M  Lu D  Geng M  Ruan C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4):375-377
目的 研究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63例BAL患者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系列相关单抗和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进行免疫分型,同时采用反转热变性姬姆萨(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运用针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二者兼顾的方案治疗。结果 BAL患者的临床表现与AML和ALL患者差异无显著性。形态学上AML以M5、M1、M2亚型,ALL以L2、L1亚型居多,免疫分型显示,BAL患者中以髓系与B系抗原共表达为主,另外,CD34在BAL中高表达,提示BAL可能起源于较早期的造血干或(和)祖细胞,核型分析显示,BAL中Ph染色体较多见,占25.5%(13/51)。BAL患者对治疗反应差,生存期较短。结论 BA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和预后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何志洁  张学光等 《白血病》2000,9(6):349-35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T-ALL13例,非T-ALL23例,AML49例,HAL10例,另外还发现了5例标记特殊的急性白血病。与FAB诊断符合率为86%。结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费城染色体(Ph)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 AML)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临床诊断1例Ph^ AML-M5患者并文献昨习。结果:Ph^ AML发病率为0.4%~1.9%,髓系原始细胞表达测到多个淋系抗原或CD34,CD7,TdT等早期抗原。Ph^ AML患者髓系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主要是p210,p190转录本较少。除Ph染色体外,Ph^ AML多合并有-7,-5及5q-等异常核型。Ph^ AML患者化疗疗效差,完全缓解率低,预后差,生存期短。结论:Ph^ AML,是一组有独特临床和生物学特点的疾病,深入认识该组疾病痛理本质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 10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T- AL L 13例 ,非 T- AL L 2 3例 ,AML 49例 ,HAL 10例 ,另外还发现了 5例标记特殊的急性白血病。与FAB诊断符合率为 86 %。结论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用单克隆抗体 (单抗 )对白血病细胞作免疫表型分析 ,目前已成为辅助诊断白血病及鉴别诊断白血病类型的手段之一。我们在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对83例未经治疗的儿童急性白血病 (AL )进行了免疫表型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成人BAL患者治疗前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其中的16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同期急性白血病496例患者中BAL发生率为4.4%(22/496),16例(72.7%)为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5例(22.7%)为T系和髓系 抗原共表达,T系、B系和髓系均表达者1例 (4.5%).BAL患者CD34阳性率为86.4%,高于同期ALL(60.3%)和AML(62.9%)(P<0.05).BAL患者中位年龄大于ALL患者(P<0.05).BAL组肝、脾、淋巴结肿大例数明显高于AML组(P<0.01).BAL组异常核型占56.3%,Ph染色体阳性率(25%)明显高于AML组(0%)(P<0.01).结论:成人BAL发病率低,以髓系和B淋巴系抗原共表达为主.BAL患者发病中位年龄高,高表达CD34,Ph染色体阳性者多见,肝、脾、淋巴结浸润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20.
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是9和2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片断相互易位形成的产物,即t(9;22)(q34;q11),其分子基础是BCR-ABL融合基因,它所编码的P210/P190蛋白具有超正常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可干扰一系列的细胞增殖与凋亡信号,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BCR-ABL融合蛋白几乎见于所有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CML)。另外,Ph还可见于20%-35%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2%~5%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0。4%~1.9%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而且是这类疾病重要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此类病例多为难治性病例。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商品名格列卫glivec/gleevec,临床研究代号STI)是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分子靶向药物,其治疗CML的确切疗效已被临床试验所证实,同样可用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AL)。我院最近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成人难治、复发性Ph+AL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