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研究组患者围术期采用FST理念进行促康复干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取常规外科理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手术前后机体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补液量、术后通气时间、排便时间、首次离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前,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d,研究组患者IL-6、CRP和WBC上升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TNF-α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 8%,低于对照组的23.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FST理念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调节患者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保证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间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嘉陵院区收治的156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和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联合CNP和FTS进行术后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的应激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主动参与能力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对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及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8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范昌桂 《实用癌症杂志》2014,(11):1431-143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影响。方法选取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全麻方式,观察组采取复合麻醉方式。术后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对照并分析。结果采用复合麻醉方式的术后患者与全麻方式的术后患者相比,疼痛更少,效果明显。结论应用复合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止痛,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N)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文资料库,以及MEDLINE、EMBASE、BIOSIS previews和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发表时间为1985-01-2011-01,文献语种为英文和中文;以"胃癌、胃肿瘤、进展期、热灌注化疗和胃癌根治术"为检索词,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12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综合,以胃癌根治术后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为治疗组,以仅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的RR作为结局变量,分析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入选12篇文献,共2 307例患者,其中治疗组991例,对照组1 316例,合计RR=1.42,95%CI:1.30~1.55,胃癌根治术后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组患者比仅行胃癌根治术的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1.42倍,敏感性分析证实本结论较为可靠。现有资料出现的潜在安全性问题较小,胃癌根治术后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仅行胃癌根治术的对照组均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两组死亡率均为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结论:进展期胃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56例,其中56例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ERAS组),100例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ERAS组术后早期肛门排气时间、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ERAS组住院总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与观察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行D2根治术治疗的70例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5例和观察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35例),然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并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比较,P均>0.05,而术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均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郭世洲  黄贵儒  陈兵 《癌症进展》2019,17(2):190-19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37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胃癌患者的感染情况,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7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共发生感染5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36.54%),其次为手术部位感染(23.08%)和泌尿道感染(13.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3 h、围手术期输血、术中没有保温措施及合并糖尿病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3 h、围手术期输血、术中没有保温措施及合并糖尿病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与分析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机体代谢与创伤应激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与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的机体代谢与创伤应激指标.结果 术前2组患者的机体代谢与创伤应激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术后第1、3及5天观察组的脂代谢指标及创伤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蛋白代谢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机体代谢与创伤应激的变化幅度小于开放性手术患者,对患者术后机体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及措施在高龄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间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按围术期是否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分为ERAS组(n=30)和对照组(n=30),ERAS组患者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术前基本资料、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周胃肠功能生存质量、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8.51±0.97)天vs.(9.43±1.55)天,P<0.05]、住院费用[(49482.07±4486.59)元vs.(51774.47±3464.14)元,P<0.05]均少于对照组,ERAS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30.00%,P<0.01).结论 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措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对行肝癌切除术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肝、胃肠功能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交替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治疗;而对照组32例,则采用常规肝血流阻断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等差异。结果除手术时间外,研究组其余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相关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生存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有效控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术中出血,同时可减轻其肝损伤程度并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最终不影响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评价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8月至2020年05月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共415例。其中80例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组),335例未采用(No-PABD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功能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异体血输注量、输血不良反应、术后胸腔引流量、围术期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情况等指标。结果: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成功匹配80对患者。PABD组采血后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低于采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水平在采血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3、7天的Hb和PLT变化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BD组术中出血量[(474.9±325.9)mL vs(458.1±281.5)mL]、术后胸水引流量[(873.0±360.3)mL vs(774.5±341.7)mL]及住院时间[(9.4±3.3)d vs(9.8±2.6)d]与No-PAB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PABD组异体血输注量(4000 mL vs 8800 mL)、异体血输入率(8.8%vs 23.8%)及输血相关费用[(189.5±92.2)元vs(337.8±426.8)元]均低于No-PABD组。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可以降低异体血输入率,减少输血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清扫胰上淋巴结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104例远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清扫胰上淋巴结,观察组采用内侧入路清扫胰上淋巴结。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狭窄、胰瘘、腹腔脓肿,医院死亡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手术时间、输血率、中转手术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失血量、吻合类型、体内吻合率、胰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地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采用内侧入路清扫胰上淋巴结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促进术后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生利  陈克河  李士坤  陈志强 《癌症进展》2021,19(7):703-705,70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8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肿瘤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术前、术后7天血浆中肠道功能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变化和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肿瘤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观察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D治疗早期胃癌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能够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用贺斯替代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用血浆代用品6%贺斯(HAES)替代异体输血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输血组30例(B组);输贺斯组30例(H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第3天及第7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细胞因子sIL-2R和IL-2浓度的测定并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进行NK细胞活性的检测.结果:sIL-2R两组均上升B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IL-2和NK细胞活性B组术后均明显下降(P<0.05),H组手术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术中输异体血后抑制患者体内抗肿瘤免疫系统;而输贺斯则对体内抗肿瘤免疫系统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创伤应激程度。方法选取行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常规切口根治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清应激激素与炎性应激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应激激素与炎性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及5 d两组的上述血清指标呈现先升后降,且观察组的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创伤应激程度相对小于常规切口手术患者,因此认为小切口手术更有助于患者的损伤控制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胃上部癌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研究组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Fg、D-D)均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血乳酸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9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GDFT,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血乳酸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T4、T5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T1、T3、T4、T5时点的心脏指数(CI)均高于对照组(P﹤0.05),T2、T3、T4、T5时点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的血乳酸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GDFT可有效减轻围术期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血乳酸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保温对胃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保温组220例和未保温组230例,未保温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治疗,保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和应激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得分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PT、APTT、TT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手术后,未保温组的PT、APTT、TT水平较手术前升高,而保温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手术前的血糖、皮质醇、胰岛素、TNF-α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别,手术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较手术前增高,而未保温组增高更明显(P﹤0.05)。保温组患者术后VAS得分较未保温组低,满意度较未保温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保温可明显改善胃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应激反应,对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及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37例采用VDLD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血常规及凝血指标、T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P<0.05)。治疗前2组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差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常规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D3+、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以上各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近期疗效满意,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血常规及凝血指标,提高免疫功能,并且用药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