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胃根治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间76例全胃根治性切除治疗胃中上部及全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保脾组与切脾组患者脾门淋巴结清扫数及转移率情况.结果 保留脾脏组患者40例,脾切除组36例,两组患者间,男女性别比、肿瘤部位、淋巴结清扫程度、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留脾脏组和脾脏切除组No.10组脾门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2.2%(16/131)、11.5%(14/122),两组患者No.10组脾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0%(6/40)、19.4%(7/36),两组间No.10组脾门淋巴结转移度及患者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留脾脏组平均每例患者脾门淋巴结清扫(3.25±1.57)枚,脾脏切除组平均每例脾门淋巴结清扫(3.39±1.40)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胃切除根治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切实可行,外科医生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无辜性脾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清扫血管根部各组淋巴结所需时间,探讨各组淋巴结清扫的难点和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观看手术录像方法,计算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施行的25例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分别计算清扫胃网膜左、胃网膜右、胃右及胃左血管根部淋巴结群所需时间,并比较各组淋巴结清扫所需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对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间135例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均行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情况、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清扫情况、淋巴结清扫总数(P<0.05)。结论淋巴结清扫彻底有助于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腹与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开腹脾门淋巴结清扫,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术后7 d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总手术时间、肿瘤大小、No.10淋巴结清扫时间、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总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出血量、清扫No.10淋巴结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胃管拔出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对照组失访1例,研究组失访2例,随访率为96.51%,研究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2.35个月(95%CI:12.39~28.41)、21.73个月(95%CI:9.25~24.52),两组无进展生存曲线比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对手术清扫范围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资料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orrmann分型的关系。结果:103例患者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8.9%(71/103)。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度)也增高(P〈0.05);临床分期中,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度)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Ⅰ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度)均低于其它期(P〈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1.6%(40/49),高于其它型(P〈0.05),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2.4%(161/497)最高。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随着胃癌的临床进展而增高。合理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能够及时清除肿瘤可能的转移灶,进而有助于降低患者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对手术清扫范围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资料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orrmann分型的关系.结果:103例患者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8.9%(71/103).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度)也增高(P<0.05);临床分期中,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度)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Ⅰ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度)均低于其它期 (P<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1.6%(40/49),高于其它型(P<0.05),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2.4%(161/497)最高.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随着胃癌的临床进展而增高.合理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能够及时清除肿瘤可能的转移灶,进而有助于降低患者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一种新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方式,分析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彻底清除脾门淋巴结。方法 对80例采用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新术式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基本资料和病理结果与同期常规手术组113例患者资料相比较。结果 新术式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总数519枚,阳性淋巴结数65 枚,No.10 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2.5 %。1例患者因术后脾门小血管渗血,行二次手术切除脾脏;常规手术组清除总淋巴结数565枚,阳性淋巴结数58枚,No.10 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0.3 %。两组清扫出淋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可以安全、彻底地清除脾门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我国因胃癌死亡的人数居恶性肿瘤之首[1],关于胃癌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胃癌一般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因此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与预后直接相关.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胃癌的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存在争论[2-3].本文对胃癌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与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清扫方式对胃癌切除术患者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间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200例接受胃癌切除术患者,根据采用的胃癌切除方式不同分为三组,采用姑息性切除术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D0手术组,采用标准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30例患者纳入D2手术组,采用扩大胃癌根治术治疗的20例患者纳入D3手术组。观察三种不同清扫方式对患者创伤程度的影响。结果 D0组手术中输血量明显高于D2组以及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但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手术前的IL-6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2组与D3组IL-10水平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D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三组治疗后术后各个时间点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0组腹部并发症4例,腹部以外并发症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 0%。D2组腹部并发症15例,腹部以外并发症6例,并发症总发生率是16. 2%,D3组腹部并发症3例,腹部以外并发症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 0%,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胃癌切除后采取标准淋巴结清扫以及扩大淋巴结清扫两种方式,与姑息性切除方式比较,不会增加患者手术中的创伤程度与并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全胃切除术并脾门淋巴结清扫,观察组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不同方法在预后和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首次进半流质时间、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相近,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3%,观察组为8.4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出院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61%、88.14%、77.97%、67.8%、57.63%、45.76%。观察组相对应分别为100%、91.53%、81.36%、69.49%、59.32%、47.4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能提高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后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自下向上入路开放式远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武鸣县人民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6例确诊为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采取自下向上入路进行开放式D2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 3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50~220 mL,平均12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12~37个,平均24个.术后1例出现淋巴漏并发症,1例出现腹腔出血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15个月,无局部复发病例,1例骨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 自下向上入路开放式远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3D和2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3D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5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手术共22例,2D腹腔镜手术共3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 3D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2D腹腔镜手术组[(202.7±21.9)min vs.(258.0±56.3)min,P<0.001].3D腹腔镜手术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多于2D腹腔镜手术组[(23.6±3.8)枚vs.(20.1±4.2)枚,P=0.02].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146.8±35.6)m]vs.(148.8±82.4)ml,P=0.9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219例根治性切除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淋巴结在食管癌转移的规律。方法根治性切除219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廓淋巴结1879枚并作区域分布的病理分析。结果219例根治性切除食管癌患者中65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胸上段食管癌8例中有2例颈深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186例中52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伴有隆突淋巴结转移26例,伴有食管旁、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左下肺静脉及左下肺韧带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5、12、22、4、5例。胸下段食管癌25例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1例,其中伴有食管旁、左下肺韧带、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2、5、8例。左肺动脉淋巴结无1例转移。结论淋巴结在食管癌转移的共性规律是:上段癌向上转移大于向下,下段癌向下转移大于向上,中段癌转移依次隆突区、胃左动脉旁、胸上食管旁、胸下食管旁和贲门区。左肺动脉淋巴结甚少转移。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比例(MLR)对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2胃癌根治术89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以MLR>20%为界,分为高比率组与低比率组,比较这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差别。并从准确性、均一性2个方面分别比较MLR分期与pN分期的预后价值。[结果] MLR低比率组患者较高比率组患者的组织分化好且T分期、N分期、TNM分期早。MLR低比率组术后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2%、68.6%,高比率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5.6%、20.4%(P<0.001)。不同pN分期及不同MLR分期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3-YCS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经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pN分期和MLR分期均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P均<0.001)。ROC曲线显示,MLR分期预测结果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N分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pN分期中不同MLR组间3-YC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D2根治术后患者MLR受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TNM分期影响,MLR高比率是胃癌D2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MLR与pN是预测胃癌生存的独立因素,MLR分期评估胃癌预后的准确性、均一性与pN分期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标准淋巴结清扫(SPD)与扩大淋巴结清扫(EPD)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PD的79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D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标准淋巴结清扫组(SPD组,40例)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组(EPD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SPD组比较,EPD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512±68)min vs. (398±52)min,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732±72)ml vs. (482±34)ml,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 vs. 325%,P>005),而EPD组术后腹泻、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于SPD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PD组住院费用高于SPD组(P<005)。EPD组淋巴结获得数多于SPD组(194±117 vs. 136±52,P<005),而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3 vs. 43±21,P>005);SPD组与EPD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50% vs. 538%;225% vs. 154%;125% vs. 77%;165个月vs. 140个月,P>005)。结论PD中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治疗胰腺导管腺癌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甚至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术者,同时期内10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量及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83±4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15)ml,均未术中输血,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21.3±9.3)枚,肛门平均排气时间(47.4±8.3)h。术后病理显示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无吻合口瘘、腹腔内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创伤小,手术安全,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尚需循证医学证据证实。  相似文献   

18.
局部进展期胃癌合理淋巴结清扫范围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D 2 淋巴结清扫在全球范围被推荐为标准胃癌术式。但是针对不同分期病例的精准淋巴结清扫范围仍存在争议。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近端非大弯侧胃癌是否切脾以彻底清扫No.10淋巴结,仍等待JCOG0110研究的最终结论。No.14组淋巴结在新版日本胃癌指南中划归为M 1,但是对于No.6 组淋巴结转移和十二指肠受累的病例而言,D 2 +No. 14v 可能会使患者获益。JCOG9501研究由于入组病例仅包括T 2b-3,N 1- 2(ⅡB-ⅢA)病例,因此其结果不能证明T 3 和/ 或N 3 病例是否能从D 2+PAND中获益,而这组病例在中国以及除日韩以外的国家非常多见。  相似文献   

19.
张树朋  梁月祥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21):1104-1108
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胃癌外科的热点问题。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手术已达成共识,然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价值依然存在争议。进展期远端胃癌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D2+14v组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改善第6组淋巴结明显转移患者预后;尽管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视为M1,但D2+16a2/b1淋巴结清扫对局限性第16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能获益;而D2+13组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提高伴有十二指肠浸润胃癌患者生存率。本文旨在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在胃癌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现就进展期远端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3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426例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组别问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426例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者154例,其中清扫淋巴结数超出25枚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7.6%和83.5%,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5%和80.1%,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3.2%和69.3%;有淋巴结转移者272例,其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超过25枚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67.1%和54.7%,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63.5%和50.2%,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1.2%和38.4%.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组与25枚以上组相比,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组比较,无沦有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3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应达20枚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